(原创)朱家五代铜艺 国字第一铜匠
记江南朱家铜屋

古街,是城市的记忆,西湖边吴山脚下的河坊街是杭州重点整治复旧(清末民初)的一条古街。

▲▼老街
唤回时过迁境的景、物,以稀罕展现曾经的熟视,虽东施效颦,这真假混搭的事境毕竟很多,也就没了人较真,乐在熙熙攘攘中消磨时光。


老街中最有老店模样的就属方回春堂国药号,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钱塘中医医药世家方清怡所创,以家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城,是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大药铺(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堂,泰山堂及回春堂)之一。解放夕,方回春堂业务停顿,濒临倒闭,1956年公私合营国有化中并入杭州医药站,短暂退出历史舞台;四十五年后的2001年,随着历史街区的改造与保护正式启动,方回春堂在满目疮痍的旧址上重新修复开业。“壶丹济世”大堂高悬,分置中草药材的格屉成墙,称约钱计,浸、煎、榨、化、滤、熬、收,成药。回春堂名下有百余位国家、省、市级名家老中医加盟可坐堂。“许可赚钱,不可卖假”是回春堂三百年的祖训,如今的世风,依旧要当大道理来讲。

▲▼老手艺。瓷器錾刻 / 吹玻璃。


拿手机把你照下,你接着逛,到点取画,这边照着手机上的模样画,写生改临摹。倒退70年,照像,稀罕!如今是拿大顶,颠倒,画像倒成了奢侈。

如果不是当地司机小诸的特意指点,不经意中很容易错过这间不算太起眼的门脸:江南朱家铜屋,当街只占了等距的一间门楣。一脚踏进,成了对河坊街最深的记忆。

门楣如同茶壶嘴,货全在肚里,一旦走进,藏龙卧虎,颇有规模空间展现的是一个铜的世界,对“Cu”所能的创造有了全新的刮目相看。

这是一组建于2004年仿明清典型的江南民居,与众不同的是以铜为精华,铜的建筑构件,铜的建筑装饰,铜的家具,铜材而作的艺术品......,耗铜65吨,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以铜交融,集成于这三千平方米的民居大宅内,令你由惊奇到震撼。

领略金碧辉煌的视觉感受。





铜铸苍穹。

以铜铸佛目前可见的最早实物据说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晋末年,从那开始便也有了佛像艺术的同行。


百子弥勒。铜屋内的这个大概属于设计小样, 实际的“百子弥勒”高3.5米,宽8.8米,重9吨,竣工后座落在江苏无锡灵山景区。


紫铜铸塑“坐春秋”,标价:240000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神话:熔铜艺术。咱后面另说。

朱炳仁从小师从父亲学书法,自成笔势,将绘画、雕塑和书法三种艺术样式综合运用,构成富有装饰性的铜书壁挂。

铜版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江南朱家铜屋的全称应该是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铜的屋宇,收藏、陈列散落民间的青铜器珍品和近代当代铜雕艺术品以及文献资料,其中更多的是出自朱炳仁之手,是朱家铜艺商品化的窗口,多数人不敢奢求,作为艺术鉴赏,大开眼界,足矣。
朱家是绍兴的名门望族,鲁迅在绍兴故居的老宅后来的买家就姓朱。清同治年开始分支出朱炳仁这一脉五代铜缘。
第一代:朱雨相,朱炳仁的太爷;与兄弟朱庆润,舍书香另辟蹊径,开了一家“朱府义大铜铺”,如今上虞的曹娥庙双桧亭仍保留有朱庆润的行书楹联。当年方圆百里的铜家什多产于此铺。
第二代:朱宝堂,朱炳仁的爷爷,将“朱府义大铜铺”更名为“朱府瑞昌铜铺”,常年吃素,是虔诚的佛教三宝弟子,写一手好字,常为寺庙捐匾额,精铸香炉、法器,技艺精湛,生意火红。
第三代:朱德源,朱炳仁的父亲,为杭州书写招牌字2000余幅,名山大刹书写楹联百余幅,并将书法以铜制作。1984年在杭州开设国内第一家民营书画社:朱德源书画社。
第四代:朱炳仁。1944年生人,继承前辈铜缘,从做铜招牌起家,直至创建“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一人独揽中国十大铜建筑,创立熔铜艺术,以铜为业,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字第一号铜匠。
第五代:朱军岷,朱炳仁之子,1969年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宗教系研究生,中国工艺美术金属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杭州市工商联副会长,传承祖业,2005年起接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在铜建筑艺术行业内,企业稳居行业楚翘。在杭州3000多平方米的积香寺铜庙建设中独挑大梁。
江南朱家铜屋便是朱炳仁、朱军岷两代携手,倾其所有,倾其所能共同打造,也是朱家铜艺商业化运作的窗口。比湘西凤凰古城县衙为政想得开,门不大,却常年大敞,免费参观,且打烊时间与河坊街同步,夜市照开。

灵隐寺铜殿,是朱炳仁操刀的第一座铜建筑,2000年12月竣工,历史上的铜殿采用的是单浇铸工艺,灵隐铜殿则采用了铸、锻、刻、雕、镶、镂、鎏金、点蓝、着色、仿古、氧化、封闭十二种工艺,开大型铜工程建设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的先河,并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朱家第一代铜艺以铜家什为主,家什:个人有用的,日常所用东西的总和,应该都是些小物件。到朱炳仁这一代,以铜造房,且越造越大,霸国内鳌头。
朱炳仁是幸运的,至于朱家铜艺在计划经济与公有制一统的年代有否营生,未见记载,不过自幼师从父亲学习书法,自成笔势,书画本同,从那时起便播下艺术的萌芽。改革开放,对朱炳仁就是顺时顺势顺风顺水,上世纪70年代末,对生产资料私有的禁锢开始突破,个体经济逐渐合法,朱炳仁和他父亲在杭州开了个专做铜字招牌的“金星铜”店,开始铜艺营生。那年月流传一句笑侃:楼上掉板子,砸两必有一个经理。如同后来的‘挨着个枪毙有冤枉,隔一个枪毙一个必有漏网的’,以形容某类人的多寡来寓意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经济活跃,私营经济呈几何级增长,经理必多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营场地得有一间,就得有招牌以示区别,市场经济越成熟,这招牌越金贵,越下本钱捣腾,朱炳仁赶上这势头,揽下第一桶金。朱炳仁深知自己所做的铜装饰只是一般的铜工艺,行业技术门槛低,要走出这一层竞争,必须技高一筹。一年多的时间涉猎金属加工、建筑、景观、化工多个领域,这些实用知识点的聚合肯定有某个目的的技能而需,啥?
佛教传入中国2000多年,有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4年)四次灭佛运动,称“三武一宗”法难,加上文革共五次,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数文革,僧侣还俗,毁庙它用,十年。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19号文件,宗教政策解禁,30年真空之后的造佛、建庙,其空间可以想象,铜艺与佛像又有着传统的相关,这迸发的市场,朱炳仁赶上了,以铜为材从造佛开始到建佛宅。
新中国60年,前30年无市场经济,无商可言。后30年,从商积富机遇有三个阶段:最初是靠“胆子”闯黄灯,按红灯,投机倒把“死”,按绿灯,因抢先而胜出,摆地摊开小店磕磕绊绊慢慢做大,诞生新中国第一批“万元户”,此期也就三、五年,是私有经济政策的探索、开禁和开放的过度期;80年代,所谓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双轨时期,倒腾紧缺,倒腾计划内物资指标、批文,靠“路子”从中胜出从商精英和官倒成富,权力与市场交媾“一把即糊”并非天方夜谭;再往后,大概可从上世纪90年代算起,对普通庶民而言,越来越靠“脑子”思路谋途,一夜暴富的梦想基本属于不靠谱,有此梦呓者也多在股市中套着。朱炳仁属于第三种,灵隐铜殿为起始。颐和园万寿山有铜亭——宝云阁,1775年建,集铸匠、凿匠、拨蜡匠、镟匠、锉匠等共40人,是现场浇铸后再雕凿成仿木模样,仅凿下铜屑就2.5吨。朱炳仁则借鉴融汇现代的建筑技术、金属及材料的加工与更广泛的工艺手段,以构件搭建,将传统的铜造型工艺颠覆。
改革开放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比喻,西方现代经济中的知识产权、股份制等与意识形态冲突较少的石头最先被摸着和移植。对创新型的劳动成果进行价值保护,1980年,国家专利局设立;1984年,国家专利法颁布;朱炳仁在用现代技术开创现代铜建筑的过程中,申报了60多项国家专利形成自己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在他的起步阶段获得了10~20年他人不可逾越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有偿使用一条路。资本的股份制组织形式推行也为朱炳仁提供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资本运作和筹措更多的途径,朱炳仁把承担建造的“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脱身工匠琐碎而专职艺术大师,建立起中国唯一的铜建筑艺术标准和体系,艺术光环下的朱氏铜建筑在国内更多地涌出,其中不泛占据佛教建筑高屋建瓴,改造后的国家博物馆有铜的厅堂,人民大会堂有朱氏铜门,有理由期盼,更多的铜建筑形式在创新中。

2001年,桂林榕杉湖景区建日月双塔,七层月塔为木质结构,高47米的九层日塔为钢混结构,全铜包覆,其中采用的“高反差磨花工艺”、“多层次鍛刻铜浮雕工艺”成为朱炳仁发明的两项国家专利。

2002年10月,重建的雷峰塔,用铜280吨,高72米,中国第一座以钢结构为骨架,铜构件为主体的建筑,第一座彩色铜雕建筑,成为中国铜建筑中的里程碑。

钱王祠铜献殿。座落于杭州西湖岸钱王祠内,2003年10月竣工,用铜40余吨。通高8.4米,殿长宽各为4米,方殿为宋式风格,上设阿育王塔式宝顶,
其铜制须弥台基长宽各为10米,计100平方米,台基上八海九山的雕刻使其成为新的瑰宝。

峨眉山金顶,高26米,总面积1600平米,2006年竣工。湖北洪山金顶落成之前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

2006年6月落成的高153.9米的最高宝塔:常州天宁寺塔。

2011年5月31日落成的湖北大洪山慈恩寺金顶,由清华大学王贵祥教授与朱炳仁领衔铜工程设计,杭州金星铜公司承建。占地1000平方米,观光平台759平方米,整体高度45米,金顶高度15.9米,建筑上采用唐式风格,内外全部为铜包结构,耗铜总量120吨,创造了中国金顶建设史上单体高度全国最高,建筑体量全国最大,建设速度仅用13个月的最佳纪录。

杭州复建的香积寺。整个香积寺中心位置的“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殿”以及寺庙广场两侧的“钟鼓楼”立面以铜艺打造,建筑群中的其它四座大殿屋顶采用铜瓦,屋脊、栏杆等构建包铜处理,整个建筑群用铜400吨。
这是朱炳仁的儿子,朱氏铜艺第五代朱军岷领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操刀之作,子承父业。

2006年5月25日,常州天宁塔即将竣工的时刻,遭遇一场烈火的焚育,首层铜瓦全部熔融而塔身筋骨颜面完好,被称为圣火的洗礼。在圣火的熔渣中,蕴藏着晶莹的熔铜结晶体千姿百态,这天工造就的“精魂”,高僧把它视为稀世珍宝的“铜佛塔舍利”,在朱炳仁眼里被启发的是对铜的艺术灵性,从偶然到成熟,三年,加之之前对铜的把握,从中完善,通过熔铜的流畅和控制把艺术理念融入,解形熔意。于是这世上又多了一个艺术门类:熔铜艺术。作品《阙立》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河坊街上的这座江南朱家铜屋是中国第一座青铜民居,当年朱炳仁倾其所有,实际只完成了他构想中的五分之一。2012年10月,北京798艺术区,朱炳仁艺术博物馆开张,主要陈列朱炳仁的熔铜艺术代表作。啥时京城出现一座铜造四合院亦有可能。
- · (原创)北法海寺废墟
- · (原创)天津一日行摄
- · (原创)高梁河 北京城的母亲河
- · (原创)柳沟豆腐宴
- · (原创)从南北大运河的北终端侃起
- · (原创)长城与关沟里的长城
- · (原创)镇边城-水头长城-南石洋沟风雪穿越
- · (原创)京北有个巩华城
- · (原创)从十字寺到金陵
- · (原创)房山景教十字寺
- · (原创)新版《唐伯虎点秋香》
- · (原创)图说上海(一)
- · (原创)镜头中的夜上海 图说上海三
- · (原创)新安江最后的客船?
- · (原创)古镇塘栖
- · (原创)爬卢浦大桥看上海里滩 图说上海四
- · (原创)徽州古村唐模
- · (原创)在杭州走大运河
- · (原创)绍兴鲁迅故居
- · (原创)延庆古崖居
- · (原创)永宁古城寻古
- · (原创)雪后金山岭长城
- · (原创)八卦呈坎
- · (原创)到桂林,不可不去灵渠
- · (原创)徽州古城
- · (原创)在金茂登高望远
- · (原创)西溪一日
- · (原创)在上海侃大船
- · (原创)意外收获
- · (原创)小小贩与老外侃价——看完准乐
- · (原创)枯草是金-满金峪
- · (原创)姑苏木渎
- · (原创)吴根越角看枫泾
- · (原创)在朱家角采风觅古
- · (原创)多伦路上的名角
- · (原创)心灵寄存 在宣武门天主堂的拍摄
- · (原创)中关村里的海淀教堂钟声
- · (原创)老子天下第一 圣莲山游记
- · (原创)辽宁滨海公路行
- · (原创)先有莲花池 后有北京城
- · (原创)响水湖北京结长城
- · (原创)天津的楼盘北京卖 行摄金泰丽舍
- · (原创)四海花田 四季花海
- · (原创)郭亮三日速写
- · (原创)秋在乌兰布统
- · (原创)红叶岭上看红叶
- · (原创)百望山 法国楼
- · (原创)榆树庄的隋唐园
- · (原创)侃侃帝王庙
- · (原创)在摄影展览馆里采攫
- · (原创)最佳伉俪奖
- · (原创)蔚州打树花
- · (原创)蔚县古村堡
- · (原创)银河SOHO的建筑曲线
- · (原创)京郊有个七百年的村落老教堂
- · (原创)新建古镇
- · (原创)希拉穆仁与库布齐
- · (原创)2014北京彩色跑
- · (原创)莫尔道嘎!
- · (原创)满洲里的国门风云
- · (原创)屯溪有两条老街
- · (原创)四姑娘山行记
- · (原创)井陉那嘎达
文化底蕴很深厚!
在西湖边听完音乐喷泉的曲子,当地的朋友给带到这里的,事先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处地方,眼界大开。
“比湘西凤凰古城县衙为政想得开,门不大,却常年大敞,免费参观,”
就这一点就让人佩服!
内地传统上大量使用铜构建的建筑很少见,不想朱家在现代搞了这么多好的作品
看过北京颐和园和武当山的“铜殿”,采用的是铸造件,用铜量很大,造价很高。
朱家的铜建筑,看图片用的是外观构件,用铜量不大,效果很好,工艺技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