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镇塘栖

2012年南行40天以图随笔

 

从杭州沿大运河水路北上28公里有古镇塘栖。江南古镇随旅游开发而闻名的居多,周庄、同里、乌镇、南浔、西塘等等。正因为西塘的闻名,在做杭州15天的出游攻略时才发现有字面颠倒的“塘西”存在(网上是“塘西”“塘栖”混用),曾经的“江南十大名镇”之一。因时间、费用(如今只要与旅游沾边,古镇的门票80—100元似乎是个坎,比进皇宫还贵)的原因只能挑着游。

选择塘栖的理由有三:

1)开发后的古镇,商业氛围浓郁,仿古泛滥,难以感受沉淀的人文历史。据说当年周庄、同里起步开发的时候,许多的街面条石都是从塘栖这里起启、收集、转运、移用,塘栖醒得晚,可理解为进化慢一步,想象中历史的遗存应更浓郁些。

2)江南古镇多“小桥、流水、人家”,而塘栖是广济大古桥;运河大流水,有独特的大运河历史人文背景。

3)多数古镇已不古,保留和仿建恢复的只是局部的一个区域、一条古街,将具体的景点门票组成套票,借此将整个街区划为“留下买路钱”,这些街区又与民居难以隔离,于是收费与逃票形成一种博弈,内外“勾结”,且路数颇多,常见于各路出游攻略、路书之中,细细读来竟滋滋有味。塘栖的街区是开放的。

 

 如今塘栖还保持着古镇风貌的主要集中在广济桥运河两侧约千米,纵深各约百米,两横一纵的街区里。

 

塘西古镇在杭州公交车路网之内,车行约1个小时,3元,塘西镇已城区化,你得打探着广济桥的走向去找古镇,之前过水南庙。凡事中道,偏左或偏右都是深渊,哈,在图像里就是对称。

水南庙,始于南宋,主殿供奉的是水南娘娘,不佛不道,却是塘栖独有。水南娘娘,真有其人,南宋福王芮妃詹玉珍,福王应该属于亲王类,南宋小朝廷的皇亲国戚,元军入临安,小皇帝宋恭帝与祖母降后被北迁元大都,福王同行,芮妃誓以身殉,绝食不死,饮鸩不死,投井而殁,乡人感其忠节,垒土为茔,植树其上,岁而祀之,就有了水南庙。据说历代香火甚旺,文革时庙宇遭损,还有人偷偷摸摸在残桓断瓦前焚香点烛。2001年8月,政府出资,里人捐资,将这南宋古庙翻修一新。在当地百姓眼里这娘娘是水南土谷神,土:土地神;谷:谷神,合二为一,文邹点的叫法就是社稷神,社稷之祭,曾是国家祀典之一;民间对土谷神的奉祀,在塘栖就成了水南庙的香火,求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广济桥南,一段新建的仿古街将你引入古镇景区,仿古建筑内装修还未结束,应该是给景区准备的商业空间。

 塘栖的渊源,最早的说法始于大运河开凿,因役工在此塘边驻营,大概就是现在工棚的意思,于是有了负塘而栖的“塘栖”。据说北宋前,塘栖只是一个小渔村,有渔民散居,在此打渔晒网。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初现雏形。明代弘治年间,有广济桥而使两岸连成一片,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

不过有关镇名还有三个考证结果:一是宋代在下塘之西有唐栖寺,遂以寺名名其镇。后镇名显而寺名转微,于是居此者,知有唐栖镇,不知有唐栖寺矣(清);二是元初,绍兴攒宫宋六陵(南宋小朝廷帝陵)被盗,帝骸遭弃,之旁有世居的唐珏,夜邀乡里壮士,移六帝骨骸于兰亭附近,事后,他为了避其祸,匿名陷居于唐栖的三分村,乡邻敬重他的义行,遂名其居住地为唐栖;三是“方位”说:唐栖位于官塘之西,有苏轼“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诗句为证。

 

      上桥前你要注意一下这口“郭璞井”(晋朝),据说井水水位总比运河水位高几尺,于是有了“井水不犯河水”之说。

 

上下169级台阶,能跨越车轮时代而不被磨没实属不易。塘栖周遍的西险大塘及桥梁、陡闸等建筑大多在唐大历之后由著名石匠尉迟恭所建(比那个唐朝大将尉迟恭晚200年),此处有桥可前推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其实明弘治年间,大匠所建之桥早已塌圯,百姓往来均靠摆渡,每逢风雨总有人落水遇难,有宁波鄞人陈守清募资建桥,曾搭乘粮船至京城,以铁链束缚自身向来往官民募捐。此事惊动官府,太后、太子纷纷助金赐银,朝廷命官也跟着解囊,使陈守清募到巨款。历时九年,公元1498年终于建成这此长桥。之后有嘉靖九年(1530)、清康熙癸卯年(1663)、康熙甲午年(1714)、上世纪90年代几次修缮。

广济桥是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拱大桥,主跨15.6米,两侧跨度分别为11.8米、8米、5.4米对称而起。

 

如今为保护这座古桥,1998年此段大运河行船另辟航道绕行。    

塘栖的大运河也并非隋炀帝原装,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是秦始皇开浚的,隋炀帝开凿运河进入杭州时,借助此段拓宽、疏浚,这就是现在的上塘河。元末(1375)张士诚拓浚新运河,经运河、塘栖、仁和、良渚四镇至杭州拱宸桥入市,才有了如今大运河弃旧图新的新路径。

 

广济桥南东侧,沿河古建是翻新还是新建难以辨别,多数还是空置,“肯德基老叔”捷足先登。西侧的路口还被工地竖起的栏板隔离。整个南岸似乎就是兴建的商业空间。

 

 

塘栖的古镇遗韵在桥北,水北明清一条街。

历史上的塘栖因大运河而兴,是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杭州的水上门户,“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到明清已是富甲一方之地。在1949年,塘栖还是“三十二爿半桥”、“七十二条半弄”,水环塘密、民居古巷密集的景象。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为了发展古镇工商业,在城市建设中,将主要的西石塘、市新街、西小河、东小河、北小河过街楼拆除,并将市河、西小河、东小河、北小河填去。据说到文革前这汽车也只能开到镇边处。如今可看的只剩下太史第弄、郁家弄、沈家弄和半条三元居弄三条半弄组成的水北街历史街区。

 

沿河古街被罩在民舍屋檐之下,上为“过街楼”,下为廊檐街,沿河侧是一溜长长的靠椅栏,被称为“美人靠”,此景不少古镇都有,但塘栖的“美人靠” 最为人津津乐道。塘栖桥多,之上多有桥棚,塘栖的廊檐街、棚桥之多成为江南水乡的不二特色,廊桥相连,行走于塘栖,“雨天不淋,晴天不晒”,江浙人将“淋”发音为“lun”,“淋”“轮”不分,于是有了句歇后语:“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直白话就是“你算老几”。

不过当年“美人靠”坐的最多的不是窈窕淑女,而是水路过客与客商。塘栖人又把它们称为“米床”,因为当年塘栖街上处处是米行,米行进出货时便成了收米卖米的场所,用现在的城管话说就是“占道经营”。

来塘栖之前作功课,廊、桥是拍摄的聚焦重点,这桥棚没见到,廊檐赶上维护,俺是钻了个空挡进的,自然没有“美人”赞助,只碰上一个躺着睡觉的民工,见了俺打着哈气起来让俺按下快门。如今的塘栖能给你廊檐旧貌的,大概也就只有桥北西侧的这段。桥南两侧的仿古建筑里的廊檐街大概多是现在人的想象而成。

 

桥北东侧运河岸水北街,过去是通往杭(州)嘉(兴)湖(州)的陆上官道,岸边有船舶的纤道,因此没有廊檐。

水北街上的御碑、御碑亭、御碑码头和老教堂。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金·乐德(1868-1918)来到塘栖,一边学习中文的同时在这里购地四亩建起耶稣教堂,到民国初年有信徒300余人,教士本人则于1918年5月只身前往云南传教,因丛林瘴气与积劳成疾,当年9月去世,年仅五十一岁,教堂内有《金· 乐德先生纪念碑文》立石一块。教会对塘栖产生影响的事情有几件:一是信徒、助产士徐若仙,19岁时由金·乐德夫妇介绍至兰溪学护士和助产,1917年挂牌开业,1930年迁来塘栖,在耶稣堂塘栖分堂推广新法接生,为塘栖新法接生第一人。二是教堂内开办读书会,教授塘栖民众识字,开办的“塘栖女子馆堂”开塘栖女子教育之始。

 

历史上,清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其中三次临驾塘栖,乾隆皇帝也曾在南巡途中多次“临幸”,为塘栖留下的镇镇之宝就是乾隆御碑,浙江省境内最大的石碑之一。

广济桥曾是杭州与德清的分界点,人们一直以为此碑为界碑,且被住户砌入围墙内,没人关注。1985年编纂《塘栖镇志》几次爬上,从中认出“钦此”两字。原来记载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巡,考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纳皇粮情况。查得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省,皇帝大笔一挥,蠲免浙省地丁钱粮三十万两。并将“圣谕”刻石,晓谕官民。2002年4月,镇政府出资二十余万元,拆除旁侧房屋,再往后则黄袍加身,罩在了御碑亭里。

 

前面说的是塘西古镇的几个“名角”,逛古镇扫街就从御碑亭开始,顺水北街由东向西走去。整条街都是老房子,多数开成了“吃”的店铺。

 

一层一层的凸檐是用一层一层的片砖叠出,一笔一笔的工笔将它勾画,曾经的精工细作如今只留下岁月的蹉跎沧桑。

 

在塘栖吃什么?云片糕、麻酥糖、椒桃片、节节糕、枇杷梗、青梅、蜜饯、青团、刺毛肉圆、肉粽等南糖糕点与沾粘食品。塘栖闻名的还有杨梅、甘蔗、枇杷,不过得等应季。

 

广济桥北头下桥就是朱一堂、法根两家当地糕点老字号把角,可见老街以“吃”担纲。

 

 

 

 咱是被这两位忽悠进了“七孔桥水煎包”。老板用这两位吃“七孔桥”的照片当广告与那“第一”、“一绝”PK。

 

 

“咋样?”,“还行!”。

 

 

咱最馋的大肉粽。逛塘栖,你就饿着肚子去,3、2元,想吃什么论个买,不大,有时就一口,走一路,尝一路,准能吃饱。

 

这家有点神秘,竹片粗门小半开,可透视到描金精雕的内扇门和屏风,只有一圆桌,让人极度猜想,大概有高厨在手,才有这又藏又露愿者上钩的开法。

当年丰子恺过塘栖有这样的描述:“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那时的塘栖,廊檐相连,酒家也颇有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 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

不过塘栖人很谦虚,正因为南来北往的人多,才有塘栖的“味蕾”。

 

中午时刻,多数餐馆是坐等来客,整个市面是粥多僧少,大概不是周末的过。

 

 

 

老家具。得识货才敢进。

 

沈木匠,80多岁,每天还在做木桶、修木桶。1948年,大女儿出生,做了一个木盆,如今女儿六十多岁,还在用。

 

 沈氏圆木隔壁是个水缸店,如同哥俩,支撑的行当不太时尚。据说天下掉馅饼的事水缸店碰上两次,一次是某剧组拍摄一部关于江南水乡大宅院的故事,一下买走十多顶;另一次是杭州某杭帮菜连锁酒店老板,几十顶水缸买回去作室内装饰,种睡莲、养金鱼。

 

这一家依旧过着自己的老日子。整条街也只有这一个门面与商无关。

 

走到水北街西尽头背河而拐,有两座老宅子,很大,可惜宅门紧闭,无法看其内部构建。塘栖的古时富宅,不管大小,大概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高墙合围,防火、防匪。

 

 

 

 

杭州的雨很痛快,说下就下,且下得不是稀稀拉拉没完,来去冲冲。五个小时后踏上回杭州的路。

 

从杭州到塘栖还有一种奢侈的走法:杭州武林门码头每周六、日上午9:00有走大运河去塘栖的游船, 往返约8小时,其中船上约5小时、上岸约3小时,100元/人。

惠然而来发表于2012-10-27 11:14  
分享到 
赞过
(7663次阅读/18个评论/10人赞过)
    荷塘清莲
    你走的地方真多啊,好羡慕。
    良知行
    微笑羡慕南行四十天:)感谢分享。

      谢谢!最大的感觉是:拍片子只有走出去,有新鲜感才能有按快门的激情。回来反刍,也成了一种享受。握手

    老顽童

    头次见这地方!

    相对别的水乡古镇,这地儿真开阔啊!那个水南庙和广济桥,太大气了!江南水乡少有!

      广济桥78.7米长,7孔;杭州拱宸桥92米长,3孔。让7孔唬住了,我也一直以为广济桥运河上数第一。还有拱宸桥有高楼比着,视觉效果就比广济桥差了些。

      可惜了那个拱桥那么高的名气,也算是运河第一桥,那套运河纪念邮票上就有的。

      那套运河邮票你得留好,那天塘栖收门票了,拿那张邮票去换门票没准还倒找你钱。
    天赋迷幻
    羡慕
    清馨
    强收藏了,有时间了我也这么走着。

      在杭州这个地方相当于北京市里去昌平。

    wuxian9999
    欣赏老师带来的精彩游记,片片很精彩,学习!强
    一直走
    先收藏。
    金虎08
    强握手
相关系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