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杭州走大运河

2012南下40天以图随笔

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皇城根下的什刹海不说了,早没了运河的影。通州那段,借着2008奥运促环保,河道里算是有了水,却无以承载,加上绿化,一段是运河奥体公园,另一段是运河森林公园,成了京城新的景观带,串起来走,11.2千米,咋走也是逛公园的味。

1855年(清咸丰五年),烈性的黄河撕开河南铜瓦厢大堤奔泻而出淤塞徐州以北大运河千里,从那时起大运河南北断航,大概此时漕运贡粮已被税银替代,大运河不再是国脉所在,北段运河从此一蹶不振,淤塞、干枯,甚至湮灭。只剩淮北以南依旧还活跃着。

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曾从苏州坐船到杭州走过,那时以到目的地为目的,不懂得对大运河的留意与欣赏,清晨等船系武林门码头才愣愣慒慒地爬下卧铺,奔西湖奔灵隐,那时别人玩啥咱玩啥。这次到杭州却刻意要看大运河的最南端,因为它还有着运河活着的“魂”。

 

古时,沿大运河南下见拱宸桥那就是杭州要到了,如今是早已进了杭州了。再从拱宸桥到钱塘江口,穿越的是杭州市区,流长约13.6千米。在杭州走运河可从这里走起。        

从北往南,运河广场、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街区、香积寺、富义仓、卖鱼桥、江涨桥、乾隆舫、御码头,如今是杭州融进运河历史元素的景点。武林门码头转型为杭州水上巴士的枢纽码头,三堡船闸你得特意前往,那是南北大运河南极终点。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古桥长98米(塘栖七拱广济桥为78.7米),高16米,桥面宽从5.9米到12.2米不等,中窄渐宽至下桥,是杭州现存最高、最长、最宽的石拱桥,有“江南运河第一桥”的美称,京杭大运河终点的标志性建筑。

 

蚆夏:“咳!被撞得东倒西歪不算,还撞趴下了。”

拱宸桥西有桥西历史街区,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天堂伞是杭州名产。保留的老街区里有刀剪剑、扇、伞三个国家级博物馆和工艺美术博物馆,兴趣不在,冲冲走过,过拱宸桥到桥东运河广场。

 

拱宸桥头的运河广场及广场上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这博物馆如果慢慢“嚼”,绝对是运河学速成班,系统、典型,处处把你点悟。

 

 

1794公里流长的京杭大运河连同它的前辈通济渠、永济渠,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如同在太空遥看,一览无余。

 

是河就有上下游?非!如果你问:北京?杭州?大运河那头是上游?没人能用一句话说清。这大运河从南到北,又过河又爬山,有起有伏,就不在一个水平上。于是这一路船闸不断,这船升升降降的如同走在上下的台阶上。

 

现代船闸:封闭出端闸门,将船驶入渠槽内,再关闭入端闸门,通过注、放水来调整船位水平线与上或下找平。有船闸或水闸之前是“堰埭”,以土石或草木材料横渠拦水是“堰”,堰上开较缓坡面连接上下,以条石成面使船上下相对平滑,叫“埭”。船过堰埭,以稀泥浆作堰面润滑剂,人力、蓄力借助辘轳绞拉绳索带动船只上下滑动。商船之经,重税之源,古时过埭要交埭税,地方小吏修一“堰埭”养几头绞辘轳的牛便可开张,开交通要径收费站之始。

    

这是运河博物馆里模拟的“堰埭”场景。

 

模拟的“美人靠”,沿岸、长廊下、长椅上,靠靠,一般江南水乡都有。

 

从拱宸桥到小河直街历史街区,顺西岸走1.3公里,一条叫宦塘河的小河在这里汇入运河。历史上杭州的货运码头,至今还是一个船舶停靠码头,不过早没了曾经的热闹。

 

 

宦塘河,两侧各有一条不长的老街,汇入运河处曾是古码头,自南宋起这里便是南北货物水陆集散地,运河繁荣时这里是小铺、小作坊林立,物华云集的市巷。直至铁路、公路兴起,运河水运不再风光,小河直街的商贸也就进入萧条败落,成了穷街陋巷。如今开发成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留了部分原住民,走在静静的小巷中偶尔可听到“哗、哗”的麻将洗牌声。来这里逛的,在这里住的,都很悠闲,如同世外。

 

从小河直街出来继续南行约500米,过大关桥到运河东岸便是大兜街历史文化街区,顺河街长约1.1公里。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据说有大量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是杭州老城历史风貌尚存的街区之一,不过整修一新,似乎没有什么年代感。有计划经济年代的“国库”——国家厂丝储备仓库。

历史上,从大关桥到江涨桥这一段运河沿岸是水陆码头云集,商铺林立,街市繁华之域,是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1981年恢复大兜路原名,按保存历史原貌整治,腾出的商业空间以吃为主。

 

资料:“积香寺,始建于北宋年间(978年),原名兴福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1016年),更名香积寺。元朝末年,香积寺被一场大火毁了,后来又重建多次,但最终还是被灾害毁掉。”“寺外的两座清代佛塔,东西对称,相隔十余米,形状相同,据记载,双塔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963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东塔被毁,仅存西塔。”

眼前庙全、塔全,不知道看到的是哪个年代的?

 

江涨桥,北宋时就有这桥名记载。“江涨”,指钱江大潮来临,大雾弥天,云气涨满,一直涨到此地。江涨桥不如拱宸桥走运,也许囊入城区早走一步的故,只有嫌弃没有呵护。

江涨桥原是三孔古石桥,元末坍塌。明宣德年间重建,仍为三孔石拱桥。民国年间加固,改为混泥土桥面,1995年被拆除。眼前的江涨桥,是在原桥址偏北处新建的钢筋水泥结构桥。

古时湖墅八景中,有“江桥暮雨”一景,明代词人聂大年有《临江仙,江桥暮雨》的描写来感悟江涨桥头曾有的意境:“一叶渔舟吞暮景,夜来江涨平桥,蒹葭两岸响萧萧,水村烟郊外,隐隐见归樵。鸿雁欲飞愁翅湿,谁怜万里云霄?空漾山色望中遥,钟声何处寺?白鸟没林腰”。

 

江涨桥周边有乾隆舫、卖鱼桥、信义坊步行街、富义仓、御码头、华光桥等运河典故演绎下的新、旧景物。    

乾隆舫,据说参照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所乘“宝莲航御舟”的历史图片仿造,看似船实为楼,外观极像停泊在水上的一艘豪华古龙舟,跳板、锚链、船舷、舵仓一应俱全,实际是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酒楼。

卖鱼桥有名无桥,信义坊只是一条休闲消费的步行小街,外地游客不值得在此耗时。还是顺着桥东的大兜街走到头有富义仓、华光桥和御码头。

 

这一带有不少带“仓”的地名,现在“仓”多被楼替代,仅存富义仓不多的几座木板房,以遗址标注。富义仓,清代营建的进京贡粮存储仓。

 

御码头,相传是乾隆皇帝在这里下船换马的地。

 

这上、下两张片子里的河是连通运河与上塘河的胜利河,桥是华光桥,但不是古桥。历史上进入杭州的第一条运河是秦始皇开挖的上塘河,在现运河东侧并行,隋炀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疏浚。今天的大运河是元末另开辟的。其实在江南,河渠成网,怎麽走大概也不是一件难事。到江涨桥,不妨顺着胜利河往里走走,也蛮有看头。

 

从拱宸桥到御码头,百度测距3.3公里。不过真要走,从御码头起步最好。为啥?在拱宸桥可坐水上巴士直接回到市中心的武林门,再看运河另有一番情致。

 

杭州有水上巴士线路三、四条,经营按公交定位,其中拱宸桥到濮家码头走的是大运河,票价3元,全程40分钟。

 

从拱宸桥上路,看岸,看船,看桥墩。

 

 

 

 

▲北新关。明代大运河七关之一,最初直属中央户部,不为战事只管课税,宣德年设漷县关(后移至河西务)、临清关、济宁关、徐州关、淮安关(今江苏清江)、扬州关(今江苏江都县)、上新河关(今南京)。景泰、成化年间,又增长江、淮水和江南运河沿线设金沙洲关(今湖北武昌西南)、九江关、正阳关(今安徽寿县)、浒墅关(又名苏州关,今苏州许关镇)、北新关(今浙江杭州)。到万历六年(1578),尚存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淮安、扬州、杭州七关。清朝年间的北新关征收的杂货税,其税课来源将“上赖江西、闽广,下赖苏、杭、常、镇等商货”通吃。

 

▲大关桥。

 

▲香积古埠。岸上就是大兜街。

 

江涨桥

 

 

 

 

武林门。早上8点上路,至此下船,已傍晚5点,下一个目的地是三堡,水路7.9公里到钱塘江口。秣兵历马隔日再走。

 

等待进入船闸的船队。

三堡,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一个城郊市镇,公交车可到。运河在这里分成两个河道,分建两个船闸,至钱塘江口1.5公里,是个封闭的作业区,一路竟没找到可钻的入口,无奈从大门进,那值岗的竟懒得搭理俺,心里一阵暗喜。

 

 

船闸。

 

 绿灯,进闸的信号。

 

 进闸。

 

关闸。

 

出闸。

这是进入运河的船队,水闸壁的水印是钱塘江的水平线,显示的是钱江与大运河的水位差。所以南北大运河的历史开端只与钱江相近并不相通,因为运河承担的是向北漕运进贡。直到南宋,偏安一偶,才有“穿钱塘之市而入于江”,是堰埭还是船闸未找到根据。现在的三堡船闸是1986年投资1亿元建起一线船闸,1996年二线船闸竣工通航,使大运河北可去长江,东连杭甬运河到宁波港与东海连通,西溯富春江和新安江进安徽。还要控制钱江潮水和洪水的倒灌。

 

遥看钱塘江。

 

大运河,走到这里就到头了,这里有咱脚印。

惠然而来发表于2012-11-05 18:58  
分享到 
赞过
(5578次阅读/6个评论/8人赞过)
    清馨
    强图文并茂,太好了!
    大树-49
    强
    金虎08
    强
    一直走
    收藏。
相关系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