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游之滏口陉(下) 滏口 附广府

 9月14日

       下午,乘车赶到峰峰矿务局所在地,亦即滏口陉的代表地域------滏口

 

滏口陉基本走向图



       滏口陉在今天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石鼓山(即滏山)中,北有鼓山,南有神麇山(俗称元宝山),系滏阳河上横切山地形成的峡谷。因紧临"泉源沸腾,滚滚如汤“的滏阳河上源而得名。这里山岭高耸,地势险要,古为连通晋冀之间天然交通要道。

        滏口陉是太行八陉中地势起伏最小的。它实际上是把长治、潞城、黎城、涉县这些太行山里的盆地给串联起来了,也因为有了一连串的盆地,所以几乎感觉不到很大的地形反差,就穿过了太行山主脉。” 

       关于滏口陉的具体走向,历史地理学家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五卷《河东河北区·太行滏口壶关道篇》曾有专门研究,认为它可以分为三条支线,一是“由邺城西北行六十余里入滏口,西越太行山,出壶关,西至上党(今长治)达河东(蒲州)”,二是“又出壶关西北经襄垣(今县)达太原”,三是“又由滏口西北越太行黄泽关(今武安西八九十里)至辽州(今县),亦达太原”;他认为“滏口陉道在中古时代为太行东西重要通道,尤以北齐为盛”。

  严氏提出滏口陉“中古时代为太行东西重要通道”,实际上早在中古时代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发挥作用,赵简子、赵襄子东进战略就是沿着这条通道实施的。在严氏所说以上滏口陉三条支线上,就分布着不少有关赵简子、赵襄子的遗迹以及历史传说。

       当古人沿着滏阳河上溯到鼓山之下,越过昭关,出现在他眼前的不是狭窄而冗长的山道,而是山前的一片冲积扇平原。冲积扇平原并不宽阔,但他需要迎着山前的小道向西,在彭城折向西北,经义井、和村,行程四十余公里,最终到达武安的磁山镇,而后选择平坦但距离稍远的经涉县向西越过东阳关,到山西长治乃至太原。

       与其他七陉不同,滏口的陉,不是断在太行山腹地之内,而是在太行山系的边缘,是鼓山和元宝山之间的一个小缺口。所以,邯郸学者赵立春认为,滏口陉其实就是鼓山与元宝山之间的这一段。“这才是要道所在”。

       历史上滏口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曾写下了惊天动地的光辉篇章。 

滏口之战      

       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大将军尔朱荣率精骑七千,东出滏口,与葛荣领导的起义军大战于滏口之东,葛荣被俘,这支转战河北多年的起义军被镇压。

        葛荣,本是怀朔镇镇将,六镇起义失败后投靠鲜于修礼,诛杀叛将元洪业成为河北义军首领。其后,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葛荣进入河北之后,打算一鼓作气灭掉北魏,那年秋天,葛荣倾其所有,集合队伍三十余万,号称百万,东进邺城,目标直指洛阳。

       而尔朱荣实施反间计分化了葛荣的阵营,而后率七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倍道兼行,东出滏口关,采用了擒贼先擒王的战术,直扑邺城。

       南北朝时的战争,将士们割掉对方的头颅做为战功凭证,赫连勃勃曾经垒人头做京观来炫耀赫赫武功。尔朱荣兵少,如果再跳下马去割脑袋会影响推进速度。尔朱荣让骑兵们每人带一根短棒,挂在马侧,不许斩首级报功,只许棒击。

       葛荣指挥军队与迎面冲击的魏骑展开搏杀,短兵相接异常惨烈。尔朱荣骑兵人数虽少,却经千锤百炼,号令严明,个个奋勇争先,无不以一当十。葛荣为松懈付出沉重代价,魏骑撕开大阵,不断地渗入渗入。混战中,葛荣的中军突然感受到来自背后地攻击,尔朱荣率领的骑兵队迂回穿插到义军背后,向中军发起猛烈突袭,先前尚在奋战的中军腹背受敌一时崩溃。葛荣措手不及,临阵被擒。群龙无首,三十万大军放下武器投降。 

鼓山之战

       隋末,窦建德率领的农民军把沧州刺史窦宗围在鼓山。 窦建德敬佩窦宗的忠烈品格,想劝其降,但被窦宗拒绝。 窦建德将山下围得水泄不通,完全断绝了窦宗的粮草,试图用冷战的办法逼迫窦宗下山归降。七天七夜之后,奄奄一息的窦宗忽然站立起来,穿上整齐的盔甲,面向西方的滏口古道,向古道上的石阙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用尽平生最后一丝力量仰天长叹,立逝而亡!窦建德感其忠勇,为他在山顶上修建了一座窦公祠,以示敬仰。 

 

其他发生在滏口的战争还有:

       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此邀击来救邺城的袁尚军。曹操利用熟悉的滏口陉山势天险,埋伏好军队,奇袭袁尚于滏口之东滏水之畔。这次战役正是由于曹军最后控制了鼓山滏口这条交通要道,使邺城陷入孤立无援境地,最后曹军一举而克邺城。

       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建都邺城的后赵政权发生内讧,各路军事集团随即围绕邺城的争夺而展开了一场残杀,在这次变乱中,后赵将军张沈因屯兵数万于滏口,取进可攻、退可守之势,问鼎邺城。

       后燕慕容垂率大军挥师滏口,西进灭西燕。

       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大将军高欢趁尔朱氏内乱之际,以带河北六镇降户"就食山东"为名,率葛荣旧部20万众,自晋阳奔滏口,起兵反尔朱兆。高欢于邺城破尔朱兆军,又引兵起军滏口,追击尔朱兆,逼迫尔朱兆自杀。

       唐安史之乱后,于滏口置"昭关",成为昭义镇联系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长治)二州与邢(邢台)、铭(永年县)、磁(今磁县)三州的咽喉,也是唐中央政权与河北藩镇割据势力争夺的要地。最著名的战例,是唐大历十年(公元744年),唐军与藩镇大将卢子期大战临水。河北藩镇魏博镇(驻大名)节度使田承嗣,诱使昭义镇(驻长治)将吏反叛唐朝廷。田承嗣派手下大将卢子期率军万人,进攻磁州,驻扎在今临水村西一个山头上。唐朝宫廷派昭义留后李承昭、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率军救磁州,他们驻扎山下,安营扎寨,以此引诱卢子期。卢子期从山上望下,见官军队伍不整、寨墙不固,命令步兵万人先期包围营寨。又令四千兵从山上乘高望麾而下,进攻营寨。此时,同来救磁州、隐蔽在山背后的河东军刘文英、章忠臣部,从背后袭击卢军。卢军大乱,营寨中的李承昭军等乘势冲击,内外合击,展开了一场决战。最后卢军大败。" 

       北宋末年,磁州知州宗泽及其部将岳飞,率兵抗金,曾在滏口等地与金军作战。当地军民为抗击金兵,在今新市区一带挖地道,俗称"躲金洞"。

 

       北齐时期高氏定都邺城,晋阳为陪都,北齐诸帝往来邺城与晋阳之间,凿石窟、立寺院、建行宫,尤以鼓山南北响堂石窟的开凿规模最大。行宫金碧辉煌,形成了高氏诸帝游览、礼佛、避暑的胜地。然而,短暂的高齐王朝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滏口之兵所灭。  

       宋代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滏口古道这个曾经作为7个封建王朝(赵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战略要道地位也渐渐褪去了色彩。直到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战火才重又燃起。不过.此时的滏口陉却有了颇为神秘的色彩:在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时期,中共将平原地区的部队和干部陆续撤到太行山区根据地休整.养精蓄锐,于是艰险的太行八陉成了最安全的通道,八路军依据这些地方建立许多秘密交通线。而在众多的交通线中,滏口陉成了出入太行最重要的通道。从1943年开始,中共中央将各根据地的领导干部集中到延安进行整风学习。山东、华中等根据地的领导人都是从这里转赴延安的。而地处滏口陉北端的麻田镇,则是当时最大的也是最安全的交通中转站。各地领导干部经太行山赴延安.由秘密交通站接力护送,通过多处敌人封锁线,几乎没出过意外。穿行在滏口陉道上的身影中就有刘少奇和陈毅。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讲,从山西沿滏口古道进军邯郸腹地,在军队出磁山镇之后,即使碰到有守军把守鼓山,也可向北、向南,绕过阻挡在前面的山系,威胁邯郸腹地。元宝山与鼓山之间的那个小缺口,军事上的作用只在于拖延敌军的进攻时间。这就使得滏口成为可有可无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滏口陉在历史上曾经那么著名呢?

       滏口陉的兴衰,始终是与政治中心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个政治中心,就是邺城。 真正让滏口陉延伸到峰峰鼓山脚下那个小缺口的,是邺城作为政治中心兴起的时候。 

       如果不是邺城的兴起,或许滏口陉只能成为一个单薄的概念,不会有资格成为统摄一条古道的地理名词,从而具有如此丰厚的历史意义。正因为有了邺城的存在,出磁山直取滏口,便有了虎视邺城的最近路途。兵贵神速,军队的统帅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首先看上邺城的,是曹操。当年,为了洗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嫌疑,曹操把汉献帝安放在洛阳,以邺城为陪都,自己搬到这里居住。袁绍之子袁尚想要替父报仇,他本以为占领滏口就能占据战略上的主动,进攻邺城,进而击败曹操,却没想到曹操比他更熟悉地形,昭关两侧伏兵夹击,袁尚就这样败亡了。

       之后,后赵、冉魏、前燕,邺城都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这就注定使滏口陉在政治上的地位开始显赫了。而赋予滏口陉更大政治意义的,是北齐。 

       公元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把首都从洛阳迁到了邺城,史称东魏。高欢在迁都邺城的同时,还以晋阳(太原)作为陪都,他夏天到晋阳避暑,秋天则返回邺城,滏口陉这个王朝的官道,沿途便营造了许多离宫别苑,作为皇帝和贵族来往路途的休憩之地。 

       高欢去世之后,其子高洋废帝自立,建立齐国,史称北齐。这就使得邺城与太原的联系更加紧密了。高洋是个崇尚佛教的皇帝,于是,在他所到之处,为了方便礼佛,便修建了许多官方寺庙。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灭北齐,改邺为相州魏郡治所。周静帝大象二年(580),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此时安阳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

       此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历经126年,滏口陉作为“官道”的历史终结,从此滏口陉便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了。   

       从地图上来看,滏口陉有东西两个陉关,西边是黎城东阳关,东边是峰峰滏口关。东阳关又称皇后岭,这里原有关门与关墙,现已不存。东边的滏口关的关门保存完好,关门上建有一座楼阁,又称玉皇阁,始建于明代。  

 

       从涉县乘车到峰峰西纸坊下车,正好在滏阳河上有一座桥,在桥上拍下这张照片。中为滏阳河,左为鼓山,右为元宝山,两山夹峙,滏阳河左岸鼓山脚下就是曾经的滏口陉。如今315省道经过这里,但在现代交通系统建立之前,图上看到的房屋建筑的地方还都属于河道的范围。只有傍山的玉皇阁下的门洞才是沟通南北的唯一通道。


 著名的南响堂石窟就在跟前,时间还早,于是趁便去游览一番。

  南响堂寺位于“滏口陉”西侧要隘处(现在西纸坊村),由石窟、靠山楼阁、殿宇和古塔组成。据现存隋碑记载,始建于公元565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石窟现存7座,共有大小造像3700余身,刻有记年题记的有38处之多。石窟均凿于北齐年间,窟内外及附近岩壁上还有不少隋唐等朝代补凿的摩岩造像。寺内有宋塔、明清殿宇、百年古树。

 

南响堂的古塔


山门



       石窟内佛像破坏严重,但从残留部分来看,当年的佛像雕塑还是相当精美的。响堂石窟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是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那些艺术品的先声,被誉为河北的“敦煌”。 

   
























从南响堂高处拍摄的滏阳河对岸的元宝山

远眺滏口陉上保留下来的玉皇阁

  玉皇阁原称“玉帝四明无梁阁”。位于南响堂寺东南一华里,为砖瓦结构的无梁建筑。始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573年),清光绪二十二年重建(公元1896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阁建于石供券平台上,券沿雕四龙、二凤和花卉,阁内无一梁柱。阁顶支承,在层层出跳的砖制华拱之上,共计24层,造成强烈的上升气氛。顶内木雕,刀法精湛,生动异常,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被世人称为“天下江北第一阁”。


       出南响堂,按当地人的指点,沿铁路向东,走不太远即可到达玉皇阁。玉皇阁下硕大的门洞是当年滏口陉上唯一的通道。

玉皇阁所在的位置即为滏口,滏口陉因此而得名。

从东侧拍摄的玉皇阁下门洞

滏口景点位置关系图


       峰峰地区还有几处名胜,时间紧张,来不及一一浏览了。

  北响堂寺。位于和村镇鼓山西侧,建造在半山腰石壁之上。它草创于北魏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北齐后隋、唐、宋、元、明又均有续凿。现存石窟9座,(其它小龛不在其内)大小佛像725尊。石窟分南、中、北三组,每组皆有以北齐为代表的一个大窟。中国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北响堂石空窟大佛洞可以与龙门石窑的宾阳洞、巩县石窟第五窟、云岗石窟的各大窟相媲美”。

  老爷山摩崖石刻。位于南响堂寺隔河南岸,元宝山下。始建于唐末。石刻为浮雕式佛教石刻,高不足1米,长约20米,上下交错,开龛两排,共7个佛龛,大小造像83尊,分有姿态各异的佛教,密教和道教题材。与南响堂寺、无梁阁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天然风景区。

  黑龙洞。位于元宝山下。该洞为石灰岩深洞,由地下水常年浸蚀而形成,后因地下水位和地壳变动而露出水面。洞下有泉,称黑龙泉,是滏阳河的主要水源之一。黑龙泉多以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龙吐水。龙洞东西100米有大泉眼26个,小泉眼不计其数,形成泉群。 

 

       离开玉皇阁不远,有直达邯郸的公共汽车。 乘车到邯郸后,看时间还早,立即乘公交车赶往永年县广府镇。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北20公里处,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发游客众多,网上称其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

       广府古城战国时期赵国毛遂封地。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

       城东保存完好的弘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广府古城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在太极拳界执大旗地位。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被誉为中国太极之乡。2013年广府古城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现已开通邯郸火车站至广府城的605路公交旅游专线。

 

广府南门


护城河及南城墙

街景

东门

 弘济桥

       天黑以前,再乘公交车赶回邯郸。准备明天乘火车到石家庄,然后开始井陉之旅。

 

 

 赵简子、赵襄子的东进战略与滏口陉: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04/content_958218.htm

滏口陉,兴衰总关情:http://www.hbgrb.net/epaper/html/2012-06/09/content_78019.htm 

我的豫冀晋行记之十七 ——北响堂石窟:http://www.douban.com/note/93369320/

我的豫冀晋行记之十九——南响堂:http://www.douban.com/note/99452136/ 

视频《太行八陉》之《滏口陉》:http://www.letv.com/ptv/vplay/21699489.html#vid=21699489

信步瀛洲发表于2016-08-15 18:29  
分享到 
(2143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