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游之太行陉(上) 碗子城和天井关
9月8日下午,从济源乘火车到沁阳,下榻西万镇一个小旅社。准备明天穿越太行陉,直趋天井关。
太行陉基本走向
局部:西万----天井关
在历史上,特别是宋元以前,任何王侯将相要想建功立业闻达于后世就得北扼羊肠太行之险,南控中原河内之境方可有所建树。晋启南阳成霸业,秦夺南阳争天下,“桓公悬车束马窬太行”,光武经略河内主中原,尔朱氏丹道奇兵反北魏,宋太祖掌控怀川统天下。从政治战略的角度上讲,“得中原者得天下”“得覃怀者得中原”,然而如果不占据太行天堑只会使“得覃怀者”陷入腹背受地的窘况,而占据太行陉便可实现其“南控虎牢之险,北倚太行之固”之政治战略企图。
按有些学者的观点,太行陉南端起点至山西高平、泽州之间共有三条通道,分别是窑头线、常平线和丹河线,它们同属于千年古道太行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路径走向为:
沁阳市西万镇邘邰村是西周时邘国故城所在地,其位置处在沁阳市区北偏西10余公里,“故城当太行南路,道出其中”,沁阳市常平乡窑头村西北关爷岭现存有数百米长的石砌阪道,沿着这条道上去5里许就到达泽州小口。小口村南的山梁上历史上曾是小口隘,两边悬崖峭壁、沟深陡险,隋大业三年,隋炀帝在此开直道九十里。相传,北宋大将焦赞在小口隘建筑城寨,防关守隘,称为焦赞城。从小口到天井关地图标注的直线距离约11公里,且海拔高度起伏不大,是附近几条到达天井关路线中最近的。从西周邘国城的形成与道路交通的关系来分析,从邘邰村北上经窑头、小口到达天井关就是千年古道太行陉的南端起点。
此外,山王庄自古以来就是古怀庆府(属今焦作市所辖县市)出入山西之咽喉地带,马鞍山在山王庄镇盆窑村东和张庄村北的太行群峰之间,传说中的太行古道也从马鞍山中间低凹处穿过。翻过马鞍山北上不到1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闻名当地的青石阪道,这处阪道呈东西向排列,现仅存260余米。从青石阪道向西北方蜿蜒前行3公里左右,便在常平乡张老湾村南和太洛公路相逢。由于年代久远,老路很难找到,有的地方和太洛公路重合在一起,过去的青石阪路只剩下马鞍山北边那一段和张老湾村中的一小段。在张老湾村中,一条数米宽的街道自村南头倾斜着伸向北头,除了村中间不足百米的一段青石阪路以外,其余全铺上了混凝土。从张老湾村北头出村,上到一座山的山脊再次和太洛公路相逢,沿公路北行四五公里便进入到常平村。至此,又一条北上天井关的古代太行通道已清晰地展示出来:从红土胡同(今山王庄村北)起步,途经马鞍桥羊肠阪、张老湾村羊肠阪、常平羊肠阪、碗城、风门、大口隘、星轺驿(今泽州拦车村)、到达天井关。
我认为丹陉就是丹陉,就象没列入八陉的其它太行通道一样,自有其独立的历史作用及地位,没必要非要强拉硬拽把它与太行陉扯上关系。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没有搞清楚太行陉与丹陉的位置关系有情可原,如果现代学者的研究因带上市场经济色彩而不顾历史史实那就太不严肃了。
太行道山路盘绕似羊肠,关隘林立若星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天井关,更是天下名关。古人称“形胜名天下,危关压太行”。从西汉设立“天井关”后,历朝历代这里纷争不断,兵戈迭起,大小战争数百起,给这里留下丰厚的文化积淀。这一带关隘共包括羊肠坂、盘石长城、碗子城、古长城、孟良寨、焦赞营、大口、小口、关爷岭、斑鸠岭、揽车村、天井关等多处要塞。
万善镇:万善镇地处太行陉南端起点,基本位置即现在的西万镇。根据现有资料推断,万善镇形成时间约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万善镇扼太行陉入山之咽喉,有厚实的城墙和坚固的城门,形成伊始就为兵家所必争。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王茂元伐刘稹之战; 唐末黄巢起义军与唐军太行争夺战;“梁晋之争”太行争夺战;北宋末年太行义军怀州争夺战等著名战役都把万善镇的做为争夺焦点。
这次我的太行陉之行,即计划以万善为起点,徒步穿越常平线到天井关,然后再走窑头线返回西万。
有网友记载,过了山王庄,顺着盆窑村东的山谷向北寻找进山,沿山谷西侧爬坡而上,在一个东西横亘的山脊前,可以找到古人为便于攀登砌就的石板古道。这里太行山呈东西走向,山脊上有一缺口,形似马鞍,当地百姓称其为马鞍桥,山被称为马鞍山。缺口南侧的山坡上,保存有一段长约300米的石砌古道。翻越了马鞍山后,一条小道蜿蜒向西北延伸,前进不远,又可发现了一段长约500米的石板道。此段坂道的长度和完好是太行道中保存最好的。古道断续相连,一直延伸到一个叫关爷坡的山顶,太行古道就在关爷庙两侧通过。
但当地长者劝我,开山炸石,已经把古道破坏殆尽,没有当地向导,你一人断难找到这段古道。踌躇之后,还是决定沿238省道前行,既然可走张老湾、常平村、碗城、大口等地,这一条太行道的走向险峻也应该基本可以看到了。
9月9日
一大早,我从西万镇出发,沿238国道徒步前行,一路上,我一直注意着那马鞍形的山势,后来证明,我所关注的那些马鞍形山体没有一座是古道经过的地方。
行走两公里,路遇一骑三轮摩托车的老者,询问古道所在,老者唏嘘不已。他告诉我,如果你想找那段古道,这样走的话绕远了。他建议我坐他的摩托车,把我带到山王庄附近,从那里进山要比这样走近得多。但我顾虑进山小路不易寻觅,故谢了他的好意。老者见我有为难之色,又指点我,如果你不在意多走几里路的话,你可以沿公路一直上行,但到张老湾村南不要进村,在一个废弃的加油站附近,有一条向右的土公路,你沿这条路下去,过新建的关爷庙再向前即可找到你要找的那段古道。
这就是那条土公路
找到了新建的关爷庙
从关爷庙向下走了好长一段路也找不到传说中的那段古道,询问一路上见到的唯一一位放牛女,她竟然根本不知道这一带有一段古道。浪费了好长时间,我顾虑着后面还有几十公里的路要走,只好非常不甘心地放弃了寻找古道的尝试。
不知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马鞍山?
张老湾村
村里新建不久的寺庙却已经塌了顶。可见所谓的善男信女多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从张老湾村出来不久,曾在村里问路时遇到的一对夫妇驾农用车去常平,主动在我身边停下车来要带我一段。这一段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我欣然搭他们的车到常平。下车后,我为这对好心的张老湾夫妇留下了这张照片。
村里的旧房子。虽然老旧,但石砌的墙壁显和那么厚重结实。
出村后,我向一位乡民打问去碗子城的路,她指给我一条近路。
结果,在一个岔路口处我走错了路,钻到了荆棘棵子中,把裸露的双腿划成了这个样子。
由羊肠坂而上,为天井关最南的第一道屏障——碗子城。
碗城是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镇的一个小村子,村子旁边就是碗子城山,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地带。该城修筑于唐初,是历代镇守天井关的驻兵之地。碗子城山地势险要,四周全是悬崖峭壁,高高突起的山顶平凹处有一座石砌的城堡,城墙高约2米,大小约667平方米。因其规模规模不大,“状如碗然,故云碗子城”。宋代初年,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泽州,破碗子城,遇山石阻路,不能通行,便先于马上负石,六军皆效之,即日平石为大道,遂至泽州大败李筠,明代大军取怀庆,攻泽州、潞州,均先克此城,而后进军北上。在古道上,有一座元代至正21年开凿的佛龛,佛龛两侧的记事碑记载了当时修太行山路“羊肠坂”的情况,古道一侧的石壁上有雕凿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古羊肠板”四个大字,为清代“两朝帝师”翁同龢书写。如今,千年的烽火狼烟早已散尽,当年的碗子城已是垣临倾坍,苍凉凄迷。但耸立于太行山巅的城墙、寨门,仍在荒草枯树中雄视着人世问的风雨变幻。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位于太行山南麓崇山峻岭中的河南常平村和山西大口村,就因为历史遗迹“碗子城”的归属问题而争执不断。
1965年,双方产生地界纠纷。发生纠纷后,双方官司最后打到了国务院。1966年山西省和河南省的两位副省长齐肩站在了“碗子城”废弃的城墙之上,对边界一事进行商议。几经反复,这件事总算是尘埃落定,常平方占据上风。然而,此次长达一年的争论在晋城方心中似乎留下了一条隐隐的伤疤。
2001“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上面很明确地标明“碗子城”隶属于山西,这份协议书上有当时山西、河南两省的主管省领导的亲笔签名。
常平村认为,目前留存最远的凭据,是明万历二十七年在山顶上立着的一块界碑,上面清楚地界定了两村也是两省的分割线,几百年来,一直为双方认可,村民在各自的地盘上春种秋收,相安无事。界碑后来被大口村的人推下山去摔成两截。后来,沁阳市在“古羊肠坂”题刻南40米的山坡平台上立有文保标志石碑。可是时间不长,石碑被毁坏,就连沁阳市林业局立的标牌也被毁掉。
2004年6月,山西省政府把“碗子城”等古迹公布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们也在“碗子城” 附近立了石碑,尽管基座非常结实,还是被常平村的群众毁掉。
如果说上个世纪60年代常平方与晋城方的纠纷完完全全是“地界纠纷”,那么,此时 “碗子城地界之争”。这些争执的背后,或多或少都隐藏了经济利益。
碗子城下的古羊肠坂
自古至今有许多诗文描述过羊肠坂,最著名的就是曹操的《苦寒行》。由于第一句是“北上太行山”,许多人误以为曹操所写羊肠坂就是太行陉上的羊肠坂,这种理解其实有误。
历史上的羊肠坂有三:泽州、壶关、阳曲各一,曹操所走羊肠坂在今长治市属的壶关县东南。公元206年,曹操攻破冀州(今河北、河南的界河——漳河北岸,古邺城一带)袁绍之子袁尚、袁谭后,是由安阳(与邺仅一河之隔)、林州溯今郊沟河西进太行山讨伐据守在上党壶口关(今长治市东壶口镇)的袁绍侄子高干的,如今七里栈一带仍存曹操所经羊肠坂痕迹。
碗子城下的古羊肠坂道。从走向看,常平老乡指给我的近路应该与坂道相接,可惜我不认路,徒然错过了走一走这条羊肠坂道的机会。
离开碗子城来到碗城村,一看时间,已经接近午时,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恰好路边一户农家兼做简单餐饮,为的是方便运煤司机堵车时可以填饱肚子。匆匆看看手机上健走伙伴上的记录,因为寻找古道和碗子城,比预计多绕了好多路,此时已经行走了21公里,而后面的路还有大半,我没有时间耽搁,请老夫妇为我煮了碗面条,匆匆吃完饭马上上路了。此时正在此歇脚的一位拉煤司机见我一人独行,建议上他的车带我一程,但他是朝河南方向去的,与我是南辕北辙。我谢过了小伙子,继续自己的行程。
大口村
大口村也叫大口隘,又叫横望隘。狄仁杰离开家乡到并州去做官,登上太行山,南望白云,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父母就居住在白云的下面,怀念怅望之情,油然而生。泽州太守为之刻石纪念,横望隘因此得名。(“白云亲舍、白云孤飞、白云行处、亲舍云”等也因之成为客中思念父母之辞)。可见起码自唐代起常平、碗城、大口隘一线就已成为一条畅通的太行通道。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大口的地势之险要。相传北宋大将孟良曾在此筑寨,把守关口,故曰孟良寨,现寨址尚存,还留有建寨碑记。在大口村附近还有磨盘寨,现存遗址为不规则方形,南北设门,寨内南北长34.3米,东西宽29米,高5米,墙厚6.9米。北部墙体,向东蜿蜒数百米,连接北齐古长城遗址。 另外,赵长城位于横望隘与天池岭(今属沁阳常平乡)村北之间,东西绵延约3.5公里,现存城墙宽2米左右,高1-3米不等。《史记·赵世家》载“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接河内(今沁阳),为石造”。
可惜我这次出行并非具体考证这些具体的文物遗存,对这些不在路上的遗址只能忍痛放弃了。
底草铺属山西界内一个比较大的村子,山西境内的客运汽车以通到这里为终点。如果不想再徒步了,可以从这里乘车到晋庙铺、天井关直至泽州。
过去,拦车村四五里的大道两边皆为各种建筑讲究的清代或民国店铺,大道的北端是完好的堡门,上刻砖雕“晋南屏翰”,旁门檐上书“拦车北库”,仿佛一座凝固的历史画卷。
传说春秋时孔子由卫国,路经天井关(当时属卫)星轺驿(今拦车),遇数儿嬉戏,中有一项橐不戏,孔子乃问曰:“独汝不戏,何也?”项橐曰:“下及门中,必有门争,劳而无功,岂谓好事?故乃不戏。”遂低头以瓦片筑城。孔子责之曰:“何不避车乎?”项橐曰:“自古及今,当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孔子乃勒车论道,被小儿折服。孔子见项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师,令弟子绕“城”而过。驱车向前二里,又见道旁核桃树上有黄鼠拱立,又遇松鼠口衔核桃跑至面前行礼鸣叫。遂叹此境知礼已甚,玩童如此聪明,连动物亦懂大礼,便羞愧回车南归。旋车而返,留下车辙深寸许。现天井关村仍留有当年的回车辙。后人为祭祀孔子,在村东南修有文庙,还立有“孔子回车之辙”石碑和碑亭,并把星轺驿改为了拦车村,从此,孔子回车便成为泽州闻名的四大景观之一。
其实,孔子回车,确有其事,但不在此地,而在河南濮阳之西一个古名“棘津”的地方。此地之传,源于天井关文庙沿革及其旁深及寸许的辙印。明代陈棐《孔子回车庙解》一文曰:“至于拦车之名,果俗因回车之妄附会之,而狼车则又拦车流讹也,今直名天井可矣。拦车、狼车名宜尽革削,以绝谬传”。可惜,这并未引起后人重视,以致“讹传”至今。
下午四时许,我已经走到了晋庙铺。这是太行陉上一个较大的镇子。此行的目的地天井关离此不过数里了。看时间尚早,为慎重起见,我询问乡人镇里有没有旅社之类,回答说没有。一开小卖部的中年妇女见我独身一人徒步进山,顿生怜悯之心,主动为我介绍一家洗车铺,说过去他家曾开过旅店,说说好话,一定会答应接待一下的。
继续前行,再过几个小村即来到了天井关村
天井关在村子的最南端。这时关门附近的“孔子回车之辙碑”
今存 “孔子回车之辙”碑为明万历年间泽州太守、山东临朐人冯瑗重立。据明文学家王世贞《适晋纪行》一文称:他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六月“过大江,北道齐鲁,历汴抵卫,发宁郭驿,三十里抵清化镇。……抵星轺驿。……初九日黎明冒雨发。道有祠,刻石崖表曰‘孔子回车处’。”与现存之碑显然不是同一块。明代王心一《上太行》一诗中有“山家爱尺土,纵横界如画。上有千年碑,孔父留辙迹。”可见孔子回车碑原创建年代相当久远。
终于见到了我跋涉四十公里所期望见到了天井关
天井关又名太行关、雄定关。为豫晋边境第一雄关,位于晋城南四十五里,泽州县南部晋庙铺镇(古称:科斗店)太行山最南麓天井关村﹐因关南有深莫能测的天井泉三处得名。这三处泉水分别为天井蜜、外梢道、凉水泉等。 天井关形势险峻。当太行南北,豫晋两省之交通要道,为历代兵争要地。
战国时,秦与韩、魏争霸,屡战于此。
西汉阳朔三年(前22),为防饥民生变,成帝刘骜下诏,禁止入天井关附近的流民久留。
东汉建武元年(25),更始帝部将李轶镇守洛阳,冯异自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出兵前,写信招降李轶。李表示不再与冯争锋,冯方得北攻天井关,连拔潞泽2城,又连下河南成皋以东13县,俘更始帝等10余万。
王梁任野王(今河南沁阳)郡守时,曾北守天井关,后天井关为更始帝部将田邑所据。光武帝刘秀派部将刘延攻打未下,及至更始帝亡,田邑方献关请降。
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后燕国主慕容垂在长子攻袭西燕国主慕容永前先进入天井关。
北魏永安三年(530),魏主杀大将尔朱荣。其子尔朱世隆引兵进犯洛阳未克,又北趋潞州,至建州(今晋城)时,先破天井关,建州遂告沦陷。
隋末窦建德与李世民相持于虎牢(今河南巩县东北)。 窦不纳谋臣凌敬先提出的往西北攻取怀州、河阳(今河南沁阳、孟县),后由天井关越过太行山,进入泽州的建议,结果败于李世民。
唐朝为制约太行山以东,屏卫东都洛阳,特于天井关置泽、潞节度使。
唐会昌三年(843)年,刘稹据泽、潞叛唐。中书舍人杜牧在《泽潞用兵书》中建议:在河阳筑垒,阻塞天井关,另派大军。径捣上党。此议未被采纳。结果,河阳帅王茂之所率大军,刚行至关南的科斗店,便被天井关守军击溃。后又派忠武帅王宰前去征讨,才把天井关攻下。王宰驱兵进攻泽州,叛军顽强抵抗,并乘机夺回了天井关。王宰用重兵再次攻克天井关,才遏住溃势。
唐中和四年(884),河东帅李克用为镇压占领河南各地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由天井关领兵南下。
唐光化二年(899),朱全忠攻克泽、潞2州,李克用派部将李嗣昭攻下了天井关,潞州守将不战而逃。3年后,朱全忠攻李克用于河东,命氏叔琮率军深入太行,由天井关折向昂东关,一举攻陷泽州。
五代梁开平二年,晋王存勖解潞州之围,梁将康怀贞自天井关遁,晋军乘胜进趣泽州,梁将牛存节自洛阳应接,夹寨溃兵至天井关,守将牛存节从天井关发兵。击退了围城的晋军。谓其众曰,泽州要害地,不可失也。遂前入泽州,晋兵不能克。
汉初以契丹北还,议进取河南,苏逢吉请出天井,抵孟津。不果。
宋靖康元年,赐天井关名雄定关。
元末亦名平阳关。至正十七年,扩廓守平阳关,保据泽、潞二州。是也。关之南即羊肠坂道,孔颖达曰:太行有羊肠坂,南属怀,北属泽。《吕氏春秋》:九山之一也,盘纡如羊肠
天井关曾有文庙,创建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孔子第十九代孙孔昱官于洛阳,追思圣祖有临河之叹而返辔归陬,故于就近山巅立庙存飨。其后多次重修。
1943年,侵华日军北上太行后,日军小头目稻谷米将天井关文庙付之一炬,用其残砖碎瓦修筑了炮台。
天井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也是浩瀚的文化长廓。历史上曾登临过天井关的古代帝王有13位,著名将领、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和文人墨客达上百位。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古隘驿亭增添了无限的光彩,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和碑刻。这些诗文,向我们形象地展示和描绘了天井关的自然风光和当时的社会场景,是难得且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
亲过天井关,并留有诗词的文人骚客包括西汉的刘歆、蔡邕等;魏晋的曹操、刘琨等;唐代的李隆基、王维、李贺、李白、白居易、刘长卿、张九龄、苏頲、张说、柳宗元、韩愈、程浩、徐范等;宋代的司马光、徐范、李若水、苏舜钦等;金代的李俊民、郝经、元好问等;明代的王国光、贝琼、王世贞、李梦阳、于谦、李攀龙、吴骃、刘龙、谢肃等;清代的赵执信、陈廷敬、朱樟等,共留下诗文、碑碣数百首(篇)。
天井关正在进行修缮,村民们期望经过这次修缮,天井关可以成为一个闻名的景区,为村里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离开天井关返回晋庙铺,找到女店主,终于住进了那家洗车铺。一路行来,汗流浃背,恰在此时,天上的零星小雨忽而变成了中雨,本来山村海拔高达1400余米,加上下雨,气温自然要比平原地区低好多,由于我的大意,上山时只穿了短裤和一件速干汗衫,进得屋内,脱下汗湿的汗衫,一股凉气袭来,不由得周身瑟瑟发抖。幸亏好心的店主人担心我夜里冷,又给我多抱了一床棉被,不然,山顶雨夜,我还不知怎么过去呐。
简单洗了洗,赶紧钻进被窝,在太行山的山顶上,暖暖地进入了梦乡。
今天,健行伙伴的记录是59610步,45.85公里。本来,在地图上量过这段路不过三十多公里,但因为我为找古道和碗子城走了不少冤枉路,再加上从天井关折返,竟然比原计划多走了十公里。
事后总结这次穿越太行陉,有两个地方值得吸取教训。希望我对错误的认识和检讨会对以后走这条路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是马鞍山线上的古道应该如何走?
由于自己不慎删掉了电脑上的驱动程序,从西万开始就再也上不去网了,所以,此前收集的一些资料无法及时地复习研究,谷歌地球不能打开也就无法及时地校对自己的计划路线。凭脑子的记忆,不敢贸然走马鞍山线,也记不得应该从什么地方进山。
回来后结合自己走过的路,再核对谷歌地球,发现从盆窑村是有一条路通向关爷庙的,而自己要寻找的那段古道就应该在这条路上。
从西万到天井关的两条陉道所经过的村庄示意图。
从盆窑到关爷庙的路线还是比较清晰的
放大上图,可看出从盆窑穿过铁路的路线
如果事先掌握了这些情况,走马鞍山线是不应该存在任何问题的。
二是从常平到碗子城的山间小路的走向。
从下图可以看出,碗城附近山势陡峭,333省道的上下行线都不得不分别绕山而行。
但确有一条山间小路是从常平通往碗子城的,下图的白线即这条小路,可惜当我纠正了自己误入荆棘的错误走上正确道路后,见这条路又攀向山顶,误以为是另外一条路,于是在小路最接近333省道下行线的地方错误地又回到了333国道上。如果事先研究掌握了这条路的走向,再辅以GPS定位系统,准确地把握自己行走的方向,那会省却好多冤枉路。
丹水湾博客 太行道文化考察系列: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25590490_0_1.html
- · 太行八陉游之 开篇
- · 太行八陉游之轵关陉(上) 济渎庙
- · 太行八陉游之轵关陉(中) 王屋山
- · 太行八陉游之轵关陉(下) 封门口 轵城镇 聂政墓
- · 太行八陉游之太行陉(下) 穿云破雾下太行
- · 太行八陉游之白陉(上) 失之交臂紫霞关
- · 太行八陉游之白陉(中) 探秘72拐和悬天古道
- · 太行八陉游之白陉(下) 黑毛沟大峡谷
- · 太行八陉游之滏口陉(上) 凭吊长平之战古战场
- · 太行八陉游之滏口陉(中) 涉县
- · 太行八陉游之滏口陉(下) 滏口 附广府
- · 太行八陉游之井陉(上) 娘子关
- · 太行八陉游之井陉(下) 土门关
- · 太行八陉游之蒲阴陉(1)蒲阴陉辨疑
- · 太行八陉游之蒲阴陉(2)易县访古
- · 太行八陉游之蒲阴陉(3)清西陵
- · 太行八陉游之蒲阴陉(4)骑行拒马道
- · 太行八陉游之蒲阴陉(5)探路五回道
- · 太行八陉游之蒲阴陉(6)骑行灵丘道
- · 太行八陉游之飞狐陉(上)穿越四十里黑风洞
- · 太行八陉游之飞狐陉(下)古城蔚州
- · 太行八陉游之军都陉(上)鸡鸣驿与土木堡
- · 太行八陉游之军都陉(下)徒步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