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道是寻常事——走过呼伦贝尔
走过呼伦贝尔 2008·8两次走过呼伦贝尔,一次是四十年前,一次是最近。两次之间,就走过了大半个人生。
莫旗民族博物馆
莫力达瓦
四十年前的1968年8月,一列火车把我和一千多名北京中学生送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莫旗去插队落户。莫旗的全称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一个达斡尔族居住集中的地区。那次插队,我在莫旗呆了将近两年。这一次则是为纪念插队四十周年并庆祝旗庆五十周年,和几个当年插队的朋友一起驾车旧地重游。
2008年7月27日离开北京。第二天下午两点,车已进入了呼伦贝尔境内。当天海拉尔的气温是19-26度,这里距海拉尔虽然还有数百公里,但是空气已经明显的潮润、凉爽。三点,到扎兰屯。下午五点半,到达了从北京出发的111国道距东直门1610公里处,海拔206米,莫旗到了。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当天晚上住博荣乡西博荣村,这里距当年插队的西拉金7公里。又闻到嫩江平原夜晚田野的气息,也又感受到那种曾经熟悉的静谧。“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算来离开这里也已经三十八年了,其间经历了去西北、返京、离婚、送走母亲等一系列变故。几十年人海茫茫,往事如烟,但对这里的一切一直没有忘记。今天,在走过了千万里路之后我回来了,莫旗,我来看看你……
次晨,去西拉金探访故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一个见到的是博荣中学副校长,一位45岁的女子。她是我们组一位知青的表妹,1975年随家人从河北沧州来到这里时才是个12岁的小姑娘——是一个上世纪70年代新一代闯关东的人——我那时已离开莫旗5年,故不相识。她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对同去的老马说:“那时候多亏我马哥关心我、照顾我……”当时鼻子就发酸——最见不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最感动人间的这种深厚情谊。
在两个村庄间往返寻找一番后,见到了第二个故人——孙永富。永富大哥比我们大十几岁,当年是生产队的一个壮劳力,几十年来一直记得我离开这里时大哥在炕上为我捆行李的情形。现在他已经77岁了,刚从一场脑血栓中走出来,眼睛看不到东西记忆力也丧失了很多。握着大哥已显温软的手,不由得感慨岁月摧人的无情力量。大哥现在和儿女住在一起,儿女情况尚好,莫旗农村也有了最低生活保障。
以后,见到的故人竟无。故去的人名一串排来:程队长、孔队长、刘宝龙、陕玉书、老梁大爷,连比我们小的宋桂发、辛有、老梁大爷的女儿等等也在其中,让人伤感。此外就是离开这里到别处谋生的人:小定、孙永贵、程队长的家人、王大力……一直走到无人可寻。于是去看旧屋。
知青旧居何处寻,水渠侧畔草纷纷。
曾将热血许黑土,眼前景象已销魂。
四十年来家国事,八万里路过眼云。
且喜稻熟千重浪,豆花香里说新村。《旧居》
拨开茂密的青草,露出了当年知青小屋北墙根残留的一小段垡子(音-伐,在江边草地切割的砖状土块,以植物根系使固,用于砌墙,)。看到这残墙,就想起了当年北风吹起这堵墙前的积雪形成美丽气旋的情景。当时墙外是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屋内温度只有零度,屋内北墙上挂了厚厚的一层冰。那时我们仗着年轻挺住了这些,并且不影响我记住了北国冰雪世界那种独有的的美。副校长说:“98年发大水时地湿,房子又没人住就倒了”。
以后的几天,是在旗庆的欢乐气氛中度过的。看了5000多人表演的大型团体操,参观了近年建成的库容84亿立方米、已进入了全国十大水库行列的嫩江尼尔基水库,沿诺敏江、嫩江分别上溯几十公里看农业、牧业、工业和体育表演,也有一天喝四场酒的难却盛情。莫旗大豆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已名列第一,农业生产相当现代化,和我们在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站在尼尔基水库雄伟的大坝上,遥望水库对岸山头上高高矗立的萨满神像,我祝愿这个从远古走来的民族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像尼尔基一词在达斡尔民族语言中的含义一样——永远“欢乐”。
大兴安岭
8月2日,离开莫旗向北穿越大兴安岭。上午一直在莫旗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行进,路边是延绵不断的农田。中午时分进入鄂伦春旗随即进入了林区。林区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无边无际的林海特别是美丽的白桦林以及山间奔腾的河流,那种赏心悦目的美丽让久居城市的我们流连忘返。当天行程约五百公里,晚上住根河。根河夜间的气温已降到10度,让人感到一种透心的凉意。当地人说,几天后就立秋,立秋不久这里就开始下霜了。
次晨,继续在林区穿行,方向折向西南,目标满洲里。九点半,在林区和草原过渡地段看到属于额尔古纳河支流的根河的一幅美丽的画卷:高山、嫩绿的草地、茂密的深绿色的森林,中间静静流淌的一条大河身上披着早晨的粼粼金光,美轮美奂。河边一对父女在卖刚刚捕到的本地特产冷水细鳞鱼,50元一斤.“我一条12斤的鱼卖了六百块”,父亲说道。
告别卖鱼父女,继续前行。这一带39年前我曾经来过,当时我是到草原出民工也就是今天的农民工,参加修建海拉尔-黑山头的国防公路。那次在草原呆了两个半月,记住了那年八月十五草原上升起的一轮又大又黄的明月。这一次旧地重游,这一段路又是我开车,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中午,到达海拉尔。17时到满洲里参观边境线上的国门,当晚住满洲里。

满洲里口岸邮局
满洲里是一个充满俄罗斯风情的边境口岸城市,从城市的建筑风格、商店的俄文标示、街上的俄罗斯人和进出国门的俄罗斯列车都能看出这点。那年出民工时到了海拉尔曾经想顺便看一看慕名已久的满洲里而未遂,就因为这里属于边境地区当时进出要有“边民证”,此次得见也算遂了心愿。
满洲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呼伦湖,这是一个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大湖,像一颗硕大的珍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当天有风,站在烟波浩渺的呼伦湖边看着拍岸的浪涛,让人想起范仲淹吟咏与呼伦湖同样规模的洞庭湖的诗句,“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海拉尔
在海拉尔的一晚是伴随着浓浓的亲情和对蒙古民族的了解度过的。在这里,我们会合了博荣乡大莫丁的知青一行六七人及几名莫旗老乡——其中有呼伦贝尔人大和歌舞团的领导干部也有现在北京的成功企业家。席间,一位处级干部提到当年博荣公社一把手廖献才力排众议对他的破格使用。廖献才——这是一个我此行很想见到却永远无法再见到的人。
1968年冬天,呼盟大地上正席卷着一场揪斗内人党的风暴。由于是离公社最近的一个知青点,我们西拉金八队的知青也被要求参加公社的运动——斗争对象就是廖献才。那时,地方报纸在传播着呼和浩特那边几十天不让被揪斗者休息的车轮战术,这边的组织者怕也是要利用一下我们知青的激进和冲力。结果颇有些戏剧性:那天晚上我在揪斗现场作了一个发言,大意是要讲政策要让他讲话。我在那儿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劲头阐述着我的意见,担任记录的w同学直担心的手抖。
我的发言当然没有改变局势,廖献才不久后就被打倒。我们走得更快——第二天就不再让我们参加公社的运动——不过倒是也没有进一步难为我们。可能是那次发言给廖献才留下了印象,几年后他重新工作时曾经到八队找过我,但那时我已经离开莫旗到了遥远的甘肃。十几年后一次路过北京时,我才听到这个消息。只是当时我正在应对着西北并不如意的生活,心想等将来吧!那时候再和老领导促膝交谈一下当年,也是人生一件快事。再以后就听到他辞世的消息,当年一别已成永诀。知道老领导最后的职务是莫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他的后事得到了组织上和老部下的关照,甚慰。
夜晚壮丽辉煌的成吉思汗广场,是海拉尔之行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象。记住了公元1206年。从这一年起,蒙古各部落推举铁木真为领袖称其为成吉思汗并开始对外统一以蒙古自称,蒙古民族开始崛起。在其后的一两百年里,蒙古民族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令这个世界瞠目结舌并在世界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地痕迹。
参观中还了解到,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民族还有自己的特点:一个是当初共同组成蒙古民族的其中来自呼伦贝尔的部族;一个是近一个世纪从北部境外入迁的蒙古部落。夜晚离开广场时,看着骑在马背上成吉思汗的苍凉背影,我同样祝愿这个曾经有过自己辉煌历史的民族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告别
8月5日,告别海拉尔,汽车再次穿行大兴安岭。离开海拉尔75公里到牙克石,从这里开始进入林区,当地人称之为“进沟”。牙克石到扎兰屯的250公里,汽车始终在大兴安岭中行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将军曾经指挥他的部队在这一带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我39年前出民工时也曾经坐火车走过这一段路,当时从尾车向后看去——那延绵不绝的山脉和向远方不断延伸的铁轨成为我几十年来脑子里一个挥之不去的鲜明定格。虽然那次从草原回莫旗也走了北线,但是不如此次汽车行看得真切。有了这次驾车走北线沿途停车欣赏的体验,感到穿行大兴安岭的北线要优于南线——根河、阿里河一带的山、水、林都要好于这边。尽管有这种对比,此行沿途的山岭、溪流、鸭群仍然令人赏心悦目,何况还有我们未及品味的扎兰屯美景。
下午2点左右,汽车驶出呼伦贝尔界。
再见,呼伦贝尔……
后记:
三千寻常文字,一段淡淡人生。打出最后六个字——再见呼伦贝尔,我平静的心突然被一种强烈的情感冲撞,眼角湿润了。文字寻常,是从我血液中流出;人生淡淡,却也曾认真走过。谨以此文记录下这段岁月。
现在还保存着北京市和呼盟那时发的像章。《琵琶行》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引起过多少知青心中的强烈共鸣。日前得知,本文中提到的永富大哥不久前去世了,这世界对于我又多了一分寂寞。纪念永富大哥。
记住和尊重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一种感恩,也是对自己一段经历的尊重。那里的人民曾经帮助过我们,那里的山川、河流和空气曾经养育过我们……
那时我们正年轻,对人生有更敏锐的感受和记忆。由此而来的体会是:经历是上帝送给每个人的一份礼物。如果你曾经认真的生活过,那这礼物会很丰厚。
青年时代的历练是一宝贵财富呀。。你文章中提到的地方我今年都去转了一圈。。。
近5000公里,感触最深的是那条沿额尔古纳河的战备路。。从黑山头到九卡。。
现在的人看到的是美景。。而我们回忆的是往事的艰辛。。
看完先生的文字,记起了当年坐着摩托车到达呼伦贝尔的点点滴滴····
哈哈~~~这么晚了先生还没有休息啊~~~~明天还要组织活动啊~~~~早些休息吧~~~~预祝明日活动成功~~~~尤其是吃春饼活动一定要成功!!!
虽然不曾有过相同的经历,但是那段历史和情感碰撞,依旧可以令人眼角湿润,人生的阅历是最美的风景线!
生命中最珍贵的就是你的人生。
也想自己走一次,咳!~
看来游记和攻略要少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继续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