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几个517网友谈到了“戒定慧”的话题,我也说点看法:
由于当年读书修过《印度文化概论》的课程,了解一些印度文化传承的基本知识,“戒定慧”的说法来自印度佛教,几位谈到禅宗六祖慧能有关,其实是与同时期的神秀有关。
可惜当年没有修习梵语,不能通读印度梵语原典,只能看一些翻译作品,翻译作品的水准历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直译”与“意译”之说,这也说明翻译工作的是一个再创作过程。
现在手边有一本徐梵澄老先生的译者《薄伽梵歌》,对徐先生的作品我是倍加推崇的,他精通8种古今语言,精通中西印三种文化,被人们誉为“现代玄奘”,他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阐释古典,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其学术成就多方面、多领域。
与有些“知识分子”不同,这些人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骗子,根据这些人的品行操守亦可称这些人为“姿势分子”,虽可显赫一时,但终将难逃历史的审判。徐先生从不张扬,绝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视名利地位如浮云,不以出现于公众视野为务,不以听不到掌声喝彩为意,只是竟日为学不辍,笔耕不止,不声不响地做着“接续”精神传统的探讨,直至90多高龄生命的终点。
简单介绍一下徐梵澄先生的学知经历:
1926年考入武汉中山大学历史系。
1928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
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艺术史专业,研究美术史,攻读博士。
1937-1945年抗战期间,他先任教于中央艺专,后任中央图书馆编纂,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1945年,他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派到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并研究古印度哲学
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翻译、著述、讲学27年。
1978年底只身回国,经任继愈先生推荐,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0年,逝世。
印度佛教认为,人们必须借助自己的毅力,进行节制(戒);用禅定的方式,收心殓性(定);
印度《薄伽梵歌》第六章第十二颂说:
他在那里坐着,把意识集中于一,抑制心灵与感官的活动,人们必须修习瑜伽,净化自己。
这段话便是说的这个“定”;而净化了自己,便是大觉大悟,涅槃新生(慧)。
这就是印度佛教对世界的理解与解脱的“戒-定-慧”三阶段方式。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个佛教禅宗“五祖传法”的公案。
禅宗五祖弘忍为了表示对弟子们一视同仁,用与前辈不同的“呈偈”方式来选择衣钵传人。
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本来是公认的衣钵继承人,他便用心写了一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樵夫慧能也写下两首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神秀“时时勤拂拭”,便是指禅定工夫,莫使心灵外界尘埃。在神秀的偈语中完整的浓缩了印度佛教的“戒-定-慧”三阶段方式。人们只有通过这“戒-定-慧”三阶段的修行,才能向佛行靠拢。这也许是神秀多年修行,识文断字有关,毕竟大量的经书还是要看的,前人的修行经验要借鉴。
从慧能的两首偈语来看,不但抛开了“戒”,也抛弃了“定”。慧能认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可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人的本心就是一切,他是天生清净的,谈不上什么尘埃不尘埃,污染不污染,因此,只要直指本心,便能成佛。这可能与慧能不识字并禅龄较短有关,对“禅悟”的理解与大多数人不同。
弘忍倒是颇有改革精神和从善如流的气度,他看中了慧能,“夜至三更”,唤道堂内,说《金刚经》的妙旨给他听,并把衣钵传给他。并预言:
“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于是,慧能便南下大庾陵,躲过了神秀一派的暗算,在韶州曹溪开始了禅宗“顿悟”一派的传法活动,称为“南宗禅”。留在北方以“渐悟”为特点的神秀一派,则被称为“北宗”。
后来,慧能被尊为“六祖”,慧能大概生活在公元638-713年,这时正值唐高宗咸亨、上元年间(674-675)。
上面叙述这个流传极广的故事,见于《坛经》,也许他在史实上有出入,慧能的门徒为提高南宗的地位有编造,也可能是慧能本人自吹自擂。因为在敦煌发现的抄本《楞伽师资记》卷一是把神秀当作弘忍的接班人,并说他:“伏膺高轨,亲受付嘱”,而对慧能,则只是把他弟子并列,只说他:“堪为人师”而已。
当然,《楞伽师资记》是神秀一系净觉所撰,也不排除为北宗争门面杜撰骗人的可能。我们今天也无须为死人去打官司,纠缠这段公案。主要知道一点就行:神秀的北宗沿袭的是达摩以来的半是传统、半是革新的禅学,慧能的南宗是禅学的彻底改革派。后来南宗压倒了北宗,一说禅宗,就是南宗。
平心而论,神秀一系比较守旧,而慧能对以前的禅学理论与实践有发展。
神秀恪守传统的“一行三昧”说。
慧能也讲“一相三味,一行三昧”,但他更注重“空”,这个“空”,正是人的本心,这种彻底虚空的世界观在理论解释上比北宗精致的多。
就成佛的解脱实践说
神秀讲的是一种长期坚韧不拔的苦苦修行,这与印度禅法比较接近,传说达摩也曾面壁九年。
时时拂拭,天天坐禅,麻烦而且不易,慧能设计了一种简便工夫“顿悟”。
在慧能看来,本心即佛,佛即本心,何必多绕,顿悟本性,立地成佛。
在大唐武则天、中宗年间,神秀及北宗,很受宠信,神秀号称“两京法王,三帝国师”。这与《坛经》及南宗的一些记述有出入。
唐安史之乱后,南宗禅压倒了北宗禅。肃、代、德三朝之后,南宗禅更兴旺,淹没了禅宗之外的所有各个流派,后来成为释子的大都是禅僧,成为禅宗的全是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