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梵唱的天籁(四)—— 天上人间传奇“拉萨”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天空中洁白的仙鹤,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
只是,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己失去旧日的光泽
——仓央嘉措
兼浪漫诗人、六世达赖为一身的仓央嘉措是一个传奇,真的很难想象一个修行的喇嘛,一个西藏政教的领袖是如何写出这样缠绵的情歌。喔,我佛,原来你不仅仅在那高不可攀的天上,你也在人间。回到拉萨,在这千年的古城,在这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将继续追随着您...
> 八廊街
“拉”,藏语意为神,“萨”意为土地,拉萨就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想当年松赞干布平内乱、统一西藏、迁都逻些(即今拉萨)、迎娶文成公主、建大昭寺、推佛重教,成就了圣城“拉萨”。如今千年过去,这儿依旧是人们向往的圣地,多少朝圣者为了心中的信念千里迢迢来到这佛国净土,大昭寺前长叩首,不乞今生只求来世。
看哪,香烟袅袅,经幡婆娑;听啊,八廊街转经筒声声不息...
此刻此地,我们放下执著,让心得到清明。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我们来到这儿时已经是黄昏日落时分,大昭寺的鎏金殿顶及綉有金丝图案的黑色帷幔在夕阳映衬下显得格外辉煌灿烂。寺前满是八方朝圣客,或叩首,或打坐,那虔诚而平静的容颜丝毫不见半点疲倦。
> 一方一净土
> 一念一清静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大昭寺为核心的八廊街也是拉萨最重要的转经道。每天清晨到黄昏,成群结队的虔诚的藏民沿着这一千多米的环形街道顺时针行走,有的佛教信徒甚至磕着等身长头,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那投在光滑石板路上的一道道身影是坚忍是信念。
> 八廊街转经者来自五湖四海,着不同服饰,说各异语言,但有着同样虔诚的信念
> 转经人手持转经筒按顺时针游走在八廊街,八廊街两侧充斥着形形色色手工艺品的摊点。宗教、经济、文化、民族工艺及西藏风土人情的混杂,使八廊街成为整个藏区人文景观的缩影。
> 只有在建筑的窄巷中还保留着一份清静
拉萨有很多餐吧,最出名的莫过于“玛吉阿米”。转到八廊街的东南拐角处,第一眼就看到这座黄色的二层小楼,据说这是仓央嘉措会见情人的地方。“玛吉阿米”,意为“未嫁的娇娘”,仓央嘉措就在这座小楼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歌《在那东方山顶》:“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浪漫的传说吸引多少游客来到这儿寻找梦中的情人或期待一场意外的邂逅。因客满,我们无暇等座,只能另寻就餐之处。看着暖暖灯光下人影绰绰的玛吉阿米,我想,藏民真是一个奇怪的综合体,他们有的彪悍如虎狼,有的浪漫多情深入骨髓,有的又那么虔诚脱俗如天边的云彩,不同个性竟然都体现得那么极致那么纯粹。
离开八廊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走到布达拉宫广场,因正值国庆期间,广场上红绸标语随风飒飒作响,音乐喷泉起伏变化,可惜月亮和布宫不在同一边,无法拍到明月悬于布宫头顶的臆想画面。而没有月光的布宫背后是无边无际漆黑深邃的天穹,越发衬托出布宫的神秘...
(那日区区几个小时,仅仅留下一个粗略的初步印象,行程最后2日会进一步探索拉萨)
(如果不能正常浏览图片,请看博文原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de8f50100vl4h.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