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万里行:《莫旗印象》
莫旗是我年轻时插过队的地方,那是年轻时代一次离家几千里的大的生活变动,因此对这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加上此次又是和女儿一起旧地重游,心情很不一般。
到莫旗安排好住处后就打车去看当年插队的西拉金。西拉金在尼尔基南边九公里的平原上,那个当年离开公路进村的无人路口,现在竖起了西拉金的标识及介绍文字。从介绍中第一次知道西拉金的名字来自达斡尔语的“金色沙滩”,意境好美。五十年前在这里度过的岁月浮上心头,抚今追昔不免感慨万千。因为08-09连续两年回去只到见到了孙永富而他又去世了,遂留下村里已无故人的印象,再加上我们住过的房子也早已不存,于是就没有进村去寻旧迹,只是在这里拍照留念并给女儿指认旧居的方向。后来知道可能还有一两个认识的人在村里,以后有机会再见吧。
司机知道我想看博荣山,又把车往前开了几公里,结果意外的来到诺敏江边,在这里拍到了壮丽的落日。太阳正缓缓的沉入西天,诺敏江水静静的流过大地,天地间一片静谧。在西博荣路边意外的见到了多年久违的“玻璃棵子”(柞树、蒙古栎、橡树),惊喜万分。当年在这里生活时,烧柴、编篱笆和做镰刀把都要用到它,以为这种树在博荣早已绝迹。司机小伙说:去年和媳妇到你们北京打工也曾在北京看到过家乡的这种树。摘下两片树叶夹在书里,带回北京做个纪念。30岁的司机小伙很健谈,他告诉我们:今天莫旗的彩钢屋顶已经普及,盖房子也早已不用垡子和土坯,不过农村仍然保持用柴木做饭烧炕的习俗;莫旗没有过去那么冷了,冬季如果不是长时间在户外,穿厚毛裤也能过冬,但长时间在户外就不行了…小伙子把我们拉到旗里著名的“咸亨酒家”,晚饭吃东北杀猪菜——酸菜白肉加血肠(48元),肉末炖柳蒿芽,加啤酒一瓶,两人90元。柳蒿芽是一种草本植物,并非柳树嫩芽。菜量很大,两个人根本无法吃完,带回旅馆第二天又是一餐。
次晨四点醒来,随手拍下一张莫旗的月色,有将近两年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愿记住这曾经熟悉的月光和月光下的这片土地。清晨去巴特罕广场拍摄莫旗的日出,路上有三次交谈:
在达斡尔民族博物馆门前向一位老人问路,意外的得知这位老于是我的一位知青朋友老赵在兴隆粮库工作时的同事。老人今年79岁了,退休工资2700元,中午要请我吃饭还邀请我去住他的两室一厅。中午就要离开莫旗了,多谢老大哥。
仍然是问路,遇到一对晨练的本地夫妇。“你找老山头?修大坝已经没有了,过桥时回头往左边看,那里就是”。
拍照时,一位当地老人迎面向我走来并主动打招呼。不明就里,回致敬意。交谈下来才知道他当年也在博荣公社插过队并在那一带工作过,说起当年的公社书记他都知道,是看我眼熟才问候,“要不然不会”。我在那里时间不长交往不广,50年后还能有人认出我来应当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是仍然感谢和他的这次交谈。
离开莫旗要去讷河坐火车,路上听说莫旗去年一冬都没有下雪。这消息对我来说太意外了,这还是我记忆中冰天雪地的莫旗吗?2019.9.24
一直走发表于2019-10-01 13:09
(676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
相关系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