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万里行:《满洲里印象》

    满洲里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级小城,隶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口30万,地域700多平方公里。满洲里也是祖国边疆一颗独具风情的璀璨明珠。
       1900年4月,俄国人主持的中东(中国东省)铁路修进了满洲。俄国人按照他们的语言习惯称这里为“满洲利亚”,意思是这里是满洲之地。有趣的是,后来国人把俄语发音中较轻的“亚”去掉,书面語中又把俄语原意中的利写做了里,结果成功的完成了一次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满洲里这个地名出现了。史料记载:1900年当年,这里就出现了10间半地下房屋和20个蒙古包,住着50家俄国修路员工和他们的家属。车站修成后,道南道北开始形成两个区域。1903年俄方开始满洲里城市的早期规划,至1905年前后,满洲里已有3万人口,其中2.5万为俄国人。到1910年,满洲里已初具规模,铁路两边各形成一块方形区域,呈现鲜明的俄罗斯风格。
        今日的满洲里仍然保留着俄罗斯特色,从满大街播放着俄国歌曲、商店名称的中俄两种文字标识,超市大类商品名称的俄文标识,到俄式建筑、俄式餐馆里的俄国招待、专门兑换卢布的商店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以看出这点。站在满洲里国门上眺望远方,不远处的山岗上已是俄罗斯的村庄。山河本无知,是人类的历史在这块同样属于蒙古高原的土地上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与国家。山川无言,人类在不停奋斗。从望远镜中看,对面俄罗斯的村庄显得朴实无华,而距国门不远处的中国的套娃广场,却在极尽奢华的展现着俄罗斯建筑文化的美,宫殿林立、异彩纷呈,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这里还搞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其实是个高三十几米、套娃造型的旅馆。这个套娃无论是外观的憨态可掬,还是内部的富丽堂皇,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套娃本属于俄罗斯的文化形象,但现在最大的套娃却出现在中国——气人还行。
           满洲里的夜色很美,街道排列整齐,建筑造型各异,灯光尽善尽美,文化多元交融。夜晚的满洲里像一颗巨大的夜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西端,在深邃的夜空下放射着异彩。中国的城市很多,但历史赋予了满洲里独一无二的特色,愿满洲里永远保持自己的特色。2019.9.21

一直走发表于2019-10-01 13:00  
分享到 
(399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