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吃在东北》

         尽管天下人都知道“翠花上酸菜”这句话,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菜系里还没有“东北菜系”。       

      菜系里没有不代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次去东北13天就吃的不亦乐乎以至乐不思蜀,其中的感觉可以归纳为品种繁多和价廉物美。要严肃的讨论东北菜会涉及到在东北生活的诸多民族和外来文化,其间既会有来自东北地域的共性又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渗透影响,估计要出一本书才能说清楚——至少要有砖头厚,这篇小文就只轻松的说一点吃在东北的感受。        

     年轻时曾经在地域上属于 东北的松嫩平原插队。十年前故地重游曾经为那里的“吃”写过如下一段文字——“此次莫旗归来,精神上的满足和丰富的感受自不待言,食物美味的享受也是绕舌三日回味无穷。且不说酸菜白肉浓汤的鲜美,也不说想了多年的东北杀猪菜的片片血肠;且不说牛奶煮南瓜的入口甜软,也不说牛奶煮面片的筋道微咸;且不说炒烤狍子肉(人工饲养)的珍贵难得,也不说沙半鸡炖蘑菇的地道山珍。单说在莫旗最后两天在水库宾馆喝到的醇厚香甜的豆浆,就让我为前几天选择了奶茶而后悔—尽管那奶茶也十分好喝,只是亏待了大豆之乡的绝好豆浆。其他诸如柳蒿芽、粉面饺子、东北乱炖、钢弹等等不一而足,真要专门开帖另说。看到餐桌上的猪肋排十分好吃,不禁动了回北京也给女儿好好炖一锅的念头。主人说:你做不出来,你们那儿的肉就不行。想想怕也是。”大东北的一个局部已经如此,如果放大到整个东北呢?      

      人们能创造出什么样的食品和菜系,首先取决于能得到什么食材。东北地域辽阔,森林、河流、平原和山间草地纵横,辽东半岛又深入海洋,这为渔猎、种植、采集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为东北菜增添了优质的大米、马哈鱼和木耳蘑菇…东北的气候条件也为东北菜增添了这里独有的冷冻和腌渍特色,如冻饺子、冻水果及翠花上酸菜…此外,特殊的历史条件又为东北带来了不一般的食品文化交流,如俄罗斯的红肠、列巴、啤酒,日本的寿司、温泉蛋拌饭…以及朝鲜民族的泡菜、打糕、参鸡汤…那天在哈尔滨的早餐吃的是提拉米苏,这种多层的奶油蛋糕实在好吃。边吃边说,我要是东北人就把那首歌的词改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提拉米苏大豆高粱…女儿说:提拉米苏是外国的好不好。那好吧,不改了,不过提拉米苏真的是很香啊。      

      这次在东北吃过的印象深刻的食品很多:哈尔滨老厨家的锅包肉竟然要排那么长的队等位;东方饺子王的酱骨肉吃起来实在是过瘾,它的猪肉酸菜饺子也十分地道;哈尔滨最好的红肠是商委红肠,竟然要天不亮就去排队,这个品牌的名字也颇有体制的特色。在长春吃的两顿韩餐别开生面,元奶奶包饭和大同江的芝士年糕拉面都让人喜欢。沈阳的洪班长韩式炸酱面、吾牧酱骨头、老奶奶小吃及马家烧麦各具特色,西塔街韩式风情的城市渔夫海鲜大餐及师任堂的打糕更是成为此次东北美食之行的华彩结束乐章。其实沈阳北陵东门的火勺也值得一提,这种牛肉馅的小火烧外焦里嫩香酥适口,其满族军粮回族制造的历史又颇为有趣。而并非不重要的一点是,它和上述所有东北美食一样都物美价廉,这让我在东北流连忘返不思故乡。      

      故乡终究是要回的,有机会再去东北继续吃吧。          2020.1.13

一直走发表于2020-01-24 18:07  
分享到 
(536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