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2015探秘罗布泊B线(三十三)

新藏线旅游第33天:玉树-结古寺-类乌齐!

很多人问起我玉树的经历,那儿好玩吗?那儿吃的好吗?那儿住的习惯吗?其实,经历过大地震后的玉树,虽已凤凰涅槃,经历了重生,但那里的物质条件并不能跟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但你要是去玉树,有一个地方你不得不去,那也是我心中的圣城——玉树结古寺。


结古寺位于结古镇东边的结古山上,省内萨迦派的主寺。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国藏区闻名遐迩。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殿堂僧舍错落有致,高耸于山岗之上,围墙上用黑白红三种颜色的涂料涂的条带从顶贯到底部,据说这是萨迦派的标志,分别象征着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三色线条给人以直观的印象,故萨迦派又叫"花教"。


2010年玉树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结古寺约有90%的僧房遭到毁坏,目前的结古寺,基本是地震以后重建的。在藏区,民众对佛是顶礼膜拜的,由于结古寺是玉树康巴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因而来这里祭拜,是每个佛众最大的心里愿望,结古寺依然成为他们心中的一座“圣城”。


受2010年地震影响,玉树结古寺很多殿都在重建期间,无法对外开放。正当我们想离开,发现附近有个殿刚开门,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入殿,里面诵经的喇嘛对我们很友好,许可我们拍照。


结古寺的"世间第一大嘛尼堆"闻名于世界。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人称“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长超百米,宽过五十米,高约1.5米以上的嘛尼石墙透迤连绵,形成了一座占地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的嘛尼石城,有几处"门巷"可供人进出。石墙、门巷上挂满了印有经文、佛像的彩布。城中红色神塔高高耸立,庄严神圣。石刻字体和佛像的神态风格各异,出自千千万万的信徒之手,成为藏族宗教文化的优秀作品。嘛尼石大的有几米大,小的只有十几公分,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是藏文六字箴言。里面还有几万块刻有律法、历算、论述和各种佛像的嘛呢石精品,有的将整套的佛经完整地刻在很多块石头上,连封底、封面都刻了出来,这些石头经书也被整齐地放在嘛呢堆上,刻有经文和佛像一面则总朝向人们可以看到的方向,所刻经文足有近两百亿字之巨。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嘛尼石堆积的越来越多,到1955年堆积25亿多块嘛尼石,堪称 “世界第一大嘛尼堆”。

玛尼石原本是一块很平凡的石头,在漆上朱砂,镌刻六字真言或美丽的图案后就很漂亮了,每一块玛尼石代表每一个心愿或祝福。信徒将玛尼石里三层外三层整齐叠码在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佛塔,经堂,转经筒走廊,经幡等构成玛尼石城。我们和摇着转经轮的藏人一起围着玛尼石城转,一同转动转经筒,点起酥油灯,共同播种着希望和幸福。2010年4月14日7.1级玉树地震的纪念馆让我们感觉到当时的惨烈,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真的很渺小,很无助。地震无情人有情,全国各地都以不同方式帮助玉树人度过难关。‘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象征着玉树人的精神, 善意的微笑是我们进入玉树新城的名片,结古寺诵经的喇嘛,转玛尼石城的藏人和我们都在阳光下友好微笑.

从结古寺出来,我们向类鸟齐出发。去类乌齐,依旧是沿着G214行走。G214去机场方向的路是单向双车道,过了机场后变成了单向单车道,但路况还好,很平坦,看地上画的线,这条路像是新修的。


们的车从玉树州府结古镇沿G214国道一路奔驰,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巴塘草原,是青藏高原独有的高海拔草甸。美丽的巴塘草原上,数不尽的牦牛黑珍珠般地滚动在斑斓的草地上,随处可见的经幡在风中舞动,映衬着湛蓝的天空;溪水潺潺,滋润着一方土地,给青山绿草带来生机。


汽车又驶入山谷。车窗外,时而是两山对峙,时而是山水对话;牛们在山上吃饱了,排着队走下山坡,大摇大摆地穿过公路,到坡下的溪边喝水。我在心中暗想,这里的牛生活得如此惬意。


在青海的最南端,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有一块12741平方公里的土地,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这就是神奇而美丽的囊谦县。

 囊谦县是全国藏传佛教寺院最多的一个县,在囊谦县的寺院中,收藏着数量众多的文物,包括价值不菲的唐卡、雕塑以及工艺品等,且数量很多,据估算,总价值达60亿元。


囊谦县地处青海省的最南端,与西藏毗邻,是青海省的南大门,离开囊谦县城一直往南走就到了西藏界。从囊谦县城到进藏前大约110KM的路段中又翻过了三座4000多米的垭口,一块写有“西藏小瑞士,魅力类乌齐”的广告牌告诉我,已经进入西藏界了。

 一路翻山,从玉树到类乌齐,一共翻过了七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还要穿过多条隧道。


今天我们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车上的新文具发放给牧区的穷苦孩童,较早前在阿里洞措发放了一次,可能是我们的线路不合适,一直未能再次发放,眼看着c线还有7天就完结。大家都在相互提醒:注意发放文具,千万别带回成都。我们下车后让他们找老师,这是一个藏区学校,懂汉语的学生不多,看见我们都很愕然,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平时很少见陌生人。我们比划了半天,才有懂些汉语的小学生把全校的三个老师喊来,老师知道我们来意激动握着我们的手,我和老师攀谈时候才知道,学校位置偏远,学生都是牧民因家庭贫苦无法照顾而送来学校寄宿的,有些人家只有一袋青稞面,有的人只有三,四只羊。文具有政府支持,现在最缺的药品和衣物。孩子好奇打量的我们的眼神很天真,语言不通更让我们尴尬。看着他们穿着并不合身的衣服和我们合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为此我们留下学校的邮寄联系方式(详见附件),诚挚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与我们一道献出一点爱心,去帮助牧区孩子。也许几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在你眼里不算什么,但生活在零下二十度的孩子会殷切感受到你传递的温暖。地址: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具扎陵湖乡寄宿学校 18009752345仁增多杰


到晚上才总算到达了类鸟齐,我们今在的目的地,今在的战线比较长,但是,感觉非常充实。



keke发表于2016-01-08 10:11  
分享到 
(348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