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2015探秘罗布泊B线(三十一)

新藏线旅游行程第31天:德令哈-共和-玛多-玉树

从德令哈出发,一直到共和县,都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景点,沿途风光比较单调,高速公路分段计费,每隔一段路程就会有掉头标志,非封闭式高速煮面片,需特别注意。途中见到野骆驼,可惜没来得及拍。


在途过,路过碧蓝的尕海,水边草色青黄,在蓝天映衬下更显澄静美丽。


到达共和县,没吃晚餐,安顿好住宿后直接奔宵夜了,回族人开的“马师烤羊肉”,肉串非常好吃,调味鲜美,无一点腥味,羊腱子肉很有咬劲,煮面片是手工捏制的,面片清甜、调料可口,加上点油辣子和香醋很是开胃。


早上八点从共和出发,沿途经过河卡镇--河卡山口--青根河--鄂拉山口---温泉--姜路岭--苦海--花石峡--玛多,13:00到玛多,海拔超过4000米后已经明显感觉到空气的稀薄,车窗如果不开道缝就感觉呼吸很困难。

玛多藏语里的意思即为“黄河源头”,历史上是由内地进入西 藏的一个驿站,也是一个古渡口。最著名的是被称为黄河源头的扎棱湖和鄂棱湖,扎陵湖为白色、鄂陵湖为蓝色,都透彻清亮。在两湖中间是黄河源头的标识“牛头碑”。原来有大面积草场,因为过度放牧,草原沙漠化,湖泊面积大大减少。


玛多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县城,人口稀少,气候恶劣,海拔4000多米,在玛多县的西郊有黄河的第一桥,此地黄河水清澈见底,漫步桥上,思忆遥迢,情趣别样。


再往西,见鄂陵湖及鄂陵湖西20公里的扎陵湖,这两个湖仿如一双明珠镶嵌在黄河的上游。再源流而上,水清天阔,沿途一派藏乡牧区风光,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有星宿海、约古宗列渠及著名的卡日曲。


为了避免高原反应,我们没有按常规作法住在玛多,而是继续往下走,翻巴颜喀拉山,前往玉树。

中午在玛多吃饱后没想到要在海岸拔四千米以上行驶4个多小时,近300公里,翻过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后,大家的高原反应强烈,呼吸困难,车窗一直开着以便让空气更多地进入车厢。


住在玉树这里要求不能太高,被褥还干净,洗澡水是热的就可以了,其他的如床头灯不亮,马桶漏水,晚上外面的狗叫就不能计较了。


keke发表于2016-01-07 12:08  
分享到 
(463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