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四日行】(1)再见云台山,风雨行济源
近期得一机会,能到云台山小游。但又不想大老远的,就只爬个云台山,于是设计了这条“焦作——济源——小浪底——洛阳”的路线。
既能感受秀美云台,又能到济源访古,最后还能到洛阳游览众多著名景点,同时正值第31届牡丹节,这样的行程可以算是丰富了。
初夏再见云台
初夏的云台山,俊秀壮美,能再一次徜徉在云台山水之中,算是人生幸事。我曾经见证了冬日云台山的冰封之美,此时又能相遇夏季云台山的碧绿之秀,内心感觉很幸福。
虽然此时并非什么假期,但云台山内的游人可一点不少,红石峡内已是人满为患,我只能随着人流缓慢的前行。我虽然背着相机,但一天都没有拿出来,只是用手机拍了几张相片留作纪念。
并不是说,此时的云台山之美未能打动我,恰恰,这与以往不同的感受给我再一次的震撼。只是这次,我想要全心的游览,去欣赏美景。将内心放在青山碧水之中,感受自然带来的洗礼。

初夏云台山·红石峡

那是一次元旦之行,我们却被困在浓雾笼罩的高速路上,跨年的时间,我们还奔波在途中。后来只能蜷缩在服务区内,渡过难忘的一晚。不想次日雾气依旧不散,我们与交警协调周旋,才得以再次上路。
因高速封闭,我们只能走国道前行,好在苍天有眼,我们终于在晚上抵达了修武县。这一日虽然都走在路上,但也算是惊心动魄,记忆深刻。
其实,我们的行走,很多时候并不只是去看风景,更为重要的发生在路上的故事,那些惊奇的历程,会是一生的记忆。

建在高台之上的万善寺

云台山·万善寺
一日的游览结束,我们回到焦作市住宿。住的地方离焦作大学不远,附近也就催生了些便宜的小吃摊位,我们也找了家坐下,在喝着啤酒吃着烤串的同时,看着往来的青涩学子,不禁感叹时间如梭。
喝了点酒,回酒店就睡下了。再次醒来,不想竟飘起细雨,看来这一日就要在风雨中飘摇了。
简单的早餐,不是很合口味,我也没有多吃。随后乘车来到景区,再换乘摆渡车去茱萸峰,途中感受险峻的叠彩洞。到了山脚下,我却没有上山,而是乘车下来。我不想在这个雨天去爬茱萸峰,不如抓紧时间去万善寺看看。

万善寺依山而建,只是没什么特别的
波折向济源
万善寺不大,很快就游览完毕。我见时间也已近中午了,便抓紧时间离开,我今天就要赶到济源去。打探了下,景区停车场就有回焦作市区的公交,可是却要等很久,最终我与几位大学生一同,包了小面回到焦作火车站。
本来时间正好,以为可以买到火车票,不想我计划乘坐的火车已经停运。于是又折返汽车站,三路车大叔8元钱把我拉到能拦车的地方,很快就坐上了去往济源的巴士。
焦作离济源并不远,可是这巴士开得实在慢,足足有2个小时才到了地方。济源的客运站又在城市的边上,我想打车直接去济渎庙,出租车又不愿去。刚到济源,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没有小三轮......这对我这个穷游之人可算是打击不小啊。好在后来实践证明,这里的出租车没有漫天要价的情况,上车打表,6元起步价基本上能带你到城里的任何地方。
在济源的时间不长,但也使我有些疑惑,济源究竟是靠什么在发展。好像除了小浪底,这座城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济支柱。可是小浪底是国家的啊,跟这个地方小城应该扯不上什么关系......究竟是什么让济源看起来如此不同,让这里的人们过得如此休闲呢?待有机会,再深究解释吧。

拒我之门外的汤帝庙
我是乘坐公交车来到市区的,虽然它不能带我到济渎庙,但却正好路过“老公交公司站”,明天我要在这里乘车去小浪底,此刻正好探路。
下车的地方步行不远,就是汤帝庙,可惜大锁头再次拒绝了我。从门缝向里看了又看,依依不舍的离开,打车直奔济渎庙。
济源访古——济渎庙
细雨之中,我来到济渎庙,也正式开始了在济源的访古之路。
在庙门口,我将相机拿出,虽然我需要一手撑伞,一手执机才能完成拍摄,而且此时天气也并不给力。但面对“四渎遗珍”,我又难挡诱惑。

古时,中国有四渎入海,分别是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
中国崇尚祭祀之风,名川大河自然是人们封神祭祀的重点,四渎更是历代王朝、天子频繁祭典之地。但可惜的是,长江、黄河、淮河都没有留下保存完好的祭祀场所,偏偏是已不能再称为“渎”的济水还保留着规模宏大的济渎庙。
隋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封济水之神“济渎神”为“北渎大济之神”,并建庙祭祀;
唐朝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济渎神”晋封为清源公,庙随之改名清源祠;
唐朝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因在大漠之北的北海太过遥远,难于祭祀,又在庙后增建北海祠;
宋朝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忠护王”,“北海神”也被封为“北广泽王”,至此 济渎庙越来越受重视,并在宋、元、明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
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据记载,济渎庙已扩建到400亩,占地33万余平方米。

济渎庙内还存有一段唐代围墙
自济渎庙建立之时起,历代皇帝都会遣使莅临,在此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特别是唐、宋时期,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而民间祭祀活动更是频繁。
其实,济水在历史上却有其独特之处,并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发展关系密切。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正是受到济水之的恩赐。而济水穿黄河而过,却保持河水清澈,并最终曲折入海的过程,也历来受到国人的推崇,众多文人墨客对此均有描述。

济渎庙寝宫,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寝宫内部,抬头便是精美的梁架,此外还有几个假道士(这个河南很多)

寝宫之前,正在进行勘探,目的是将毁掉的殿堂重建
济渎庙现存众多古建,其中建于宋朝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的寝宫,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寝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造,屋坡平缓,斗拱雄巨疏朗,檐柱粗矮,原始构建保存完好,纯度非常高。在寝宫周围有一段石勾栏,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栏杆。而一进济渎庙就能看到的清源门,为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更被尊为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木结构牌楼建筑。

济渎庙·济水之源·北海祠

济水之源济渎池畔的龙亭
济渎庙内有济渎池(又名小北海、龙池)和珍珠泉,共为济水东源,至今仍是涌泉不断。环绕池水,建有亭阁,一派北方古典园林风范。其中有一亭名曰“龙亭”,目测便为不凡之物。究其详,发现其柱础为宋代,柱子为元代,而亭顶为明代重修,一个小亭就包含了多个朝代的风格,实属珍贵。
在这样一个飘着细雨的傍晚,我在济水之源站立良久,深感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而这些却恰恰是现在这个“高度发达文明时代”所欠缺的。


济渎庙·将军柏 经千年风霜,尚傲骨犹存



从济渎庙出,我边走边寻找住处,在相隔不远的地方就找到一家旅馆。
安顿下来,我又出门在附近走走,因为谷歌地图上有显示,附近还有庙街遗址、观音堂两处古迹可寻。
我步行前往都不算远,很快就看到了庙街遗址,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原城。该遗址正对火车站,所以被改造成了中心广场式,但是马路对面还较原始的保存有夯土的样式。太过久远的历史,当然无存的遗迹,只能是凭吊而已。
而观音堂就在原城遗址旁边的小村中,是个只有一间亭台的小庙。边上还有一个龙王庙,如今成为村里的活动中心。两处庙宇都是大门紧锁,我只能从门缝窥看。


一日的细雨,让这座小城更显清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