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25111次浏览/129个回复 分享到 
雪山飞狐

这里不是北京,是首都(转载)

    北京不是鸟巢水立方,是月坛体育场。

    北京不是国家大剧院,是以前都会去的中山公园音乐堂。

    北京不是CCTV大裤衩,是整点报时的电报大楼。

    北京不是CBD的高楼林立,是小时候住的胡同四合院。

    北京不是八通线,四号线,五号线,更不是快速公交,是又慢又颠但从不堵车从不拥挤的红白公共汽车,是爸爸那个28直把自行车。

    北京不是各种香锅烤鱼,是早上出门就能遇到的豆浆油条煎饼摊。

    北京不是路上形色匆匆的上班族,是搬个小凳在胡同里下棋聊天的老人们。

    北京不是3 4万一平米的商品房,是那个住着10几户的大杂院。

    北京不是欢乐谷嘉年华,是小时候都会去的宣武公园、中山公园。

    北京不是3D IMAX,是胜利红楼地质那如同上课铃一般的开场铃声。

    北京不是拿着山寨手机放着网络歌曲,是左手收音机里响着的京剧和右手di le着的鸟笼子。

    北京不是崇文门儿、前门儿、永定门儿,北京是得嘞、走你、颠儿了,里格楞。

    北京不是首都博物馆,是李大钊故居、梁启超故居。

    以前我可以做在教室里听着电报大楼对表,现在我只能看看手机上冰冷的数字。

    以前我走路怕树上的毛毛虫掉下来,现在我走路怕高楼上的坠物。

    以前我放了学了可以胡同里的小伙伴一块玩,现在我不知道住了12年的邻居长什么样。

    以前我吃着爷爷家院里自己种的石榴,现在我吃什么都怕中毒。

    四九城里最后的一些老北京,终于被迁出了北京,北京完成了国有化,我们彻底没家乡了,当外地人想念家乡的时候,还能做火车飞机动车回到家乡,感受家乡气息时,我们身处北京却不知道家乡在哪,北京的回忆文化没有了,留下的只是建筑,和一些任何城市都可以建的高楼大厦。

    北京没有了,以后请叫这里首都。
雪山飞狐发表于2011-03-21 22:36
分享到
  25111次浏览/129个回复 
    咚咚
    深有同感 听不到小时候的那些鸽子哨儿的美妙  看不到串胡同卖小金鱼的大木盆  患、还有很多美好的童年记忆 都被水泥钢筋的大楼 遮蔽掉了 请记住  这里是首都=首堵
    创造
    真不知,现在的北京在欢迎谁?
      雪山飞狐
      有钱淫呗
    西山泡面
    是啊。过春节,北京也没有北京的地方味道了。
    兰台

    嗯 现代化

    蒙泰恩
    北京,失去灵魂的城市~~
    老民工
    越累人的地方越得进,越堵的地方越得挤!  呲牙
    拥不多岛
    玫瑰
    大鸟的背影
    同感!痛感!流泪
    火焰
    怀念护国寺的小吃,怀念住过的低矮平房,怀念小时候的北京
    鸡公山特警

     

    感觉北京还是个很包容的城市。

    博雅散人

    中科院的何祚庥院士是位反“伪科学”的名人,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但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问题,也有一些不光彩的记录。

     

    何祚庥当年曾力主拆故宫

     

      连载:城记出版社:三联书店作者:王军

     

      12月29日,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同意将西观音寺17号大殿内3座铜佛迁到广化寺,泥质佛像可就地处理;

      1960年1月,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同意拆除朝阳门内大街三官庙以兴建各省驻京办公大楼;

      2月,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同意南观音寺小学拆除南观音寺山门与钟鼓楼;同意国家体委拆除体育馆路玉清观南部残存部分;

      3月,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同意拆除新街口北广济寺大殿内十八罗汉泥塑;

      8月,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同意崇文区人民委员会拆除蟠桃宫内所有佛像;

      9月,北京市文化局同意府右街小学拆除永佑庙内3间大殿;

      ……

      “1958年以来共腾出426座寺庙的房屋22000平方米,拨交工厂、机关、学校等单位使用;处理一般金属文物5381件,重约500余吨,支援工业。”这是北京市文物工作队1962年1月23日对“大跃进”以来北京市文物工作做出的一段总结。

      旧城改造者把目光瞄向了故宫。1958年《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就有这般字样:“故宫要着手改建。”

      《规划说明》具体提出:“把天安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景山、北海、什刹海、积水潭、前三门护城河等地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绿地面积,使成为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在节日作为百万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

      毛泽东的那句话:“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在此得到了最高的阐释。

      1952年10月,北京市政府召开会议讨论工程项目,梁思成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一位发言者的意见:“不同意天安门内做中央政府。”可见当时在天安门内建设中央人民政府,已被列入讨论事项。

      “改建故宫”,与一般人的认识有关。

      何祚庥1955年在批判梁思成的文章中说:“旧北京城的都市建设亦何至于连一点缺点也没有呢?……北京市当中放上一个大故宫,以致行人都要绕道而行,交通十分不便。”

      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65年1月编辑的《教学思想讨论文集(一)》中,收录了一篇题为《要用阶级观点分析故宫和天安门的建筑艺术》的文章,其中说:

      今天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故宫不再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宫殿,而成为人民的财富,所以我们也就改造它、利用它,使它为今日的社会主义服务。

      但是由于故宫的建造本身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因而今天群众对它并没有多大感情。我们访问过的一位解放军刘同志说:我去故宫是解放初期,看了之后觉得空空荡荡、松松垮垮,台上放个破椅子,看着“腻味”!比行军还累!而现在人大会堂比它大的多,我上上下下倒一点也不累。咱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是不合咱们的需要。另一位退休的建筑工人张大爷说:“故宫在我们这些老手艺人看来,也不过拿它当个‘古物’,其实也不怎么样,老式样!”一位妇女主任也说:“皇宫盖的拖拖拉拉,死板,不好看!”……

      另外大家还说:“又费工、又费料。”“大木头垛着,人家可以盖五十间,它只能盖一间,也呆不了几个人!”“占那么大的地方,而且还在城中间。”

      ……今天大家去看故宫比较多的是拿它当个展览品。然而,我们过去有些人,却被故宫的建筑气派吓唬住,拜倒在封建帝王脚下,至今还不起来。

      ……

      刘同志说:“四九年进城,我乍一到天安门,首先觉得不舒服:这是国家经济、文化中心,可是气氛不对头。往这边一瞧,是城门楼;往那边一瞧是五个黑洞洞;中间连着一条窄路,两旁红墙夹着。东西摆的不少,但用途不大,像三座门、红墙当然过去是有用的。围护紫禁城,不让老百姓接近。当时我觉得这么大的国家,应该有一个好的中心。”……

      群众喜爱天安门,可是对天安门的建筑形式并不十分满意。前面说过刘同志还说:“现在有了大会堂、博物馆的搭配,天安门又经常修缮,所以也壮丽,从整个广场看,北边显得配不起来。”居民委员会马主任也说:“天安门是老房子,要能盖一个新的主席台,修得比人大会堂更漂亮,那更好!两边的文化宫和中山公园的大门像庙门,我看得改!”张大爷说得更具体:“天安门也不过是城楼上加一个殿座。老人谁没见过城门楼?要是新盖一个大楼,比大会堂高出一倍去,可多威望,要比天安门精神!”

      ……

      我们现在认为:人民建造故宫,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是他们建造的东西,不代表他们的意愿,他们是被迫劳动、按着统治阶级的意图行事的。所以故宫决无“人民性”,它是封建帝王的建筑。

      当年的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建筑师陶宗震,至今还记得一位局领导的发言:“他说,为什么不能超过古代?天安门可以拆了建国务院大楼,给封建落后的东西以有力一击!”

      改建方案开始制定,被令操刀的建筑师1993年11月17日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有言曰:

      58年以前有改造故宫这么一说,这东西不落实,是刘少奇提出的。都这么一说,不落实。要把整个故宫改造。市中心嘛,搬到首都中心嘛,不是首都中心找不出地方吗?当时叫我做过方案,我也就瞎画了一下,谁都知道,不可能的事情。我估计他说也是随便一说,不是正式要干。我估计他说也是瞎说,

      老民工
      道友!  强
    博雅散人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应当保持风貌,少做荒唐事。

     

    这是2006年的一篇旧文《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40多年前,一个改建故宫的计划在神秘地进行着,故事以一些人的悲剧收场,使一些人的声名流传。故宫博物院院庆80周年之际,40多年前几乎改变故宫命运的一件大事被人提起。


     

      2005年10月14日,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回眸・检视・展望――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之际,》披露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曾有人提出故宫‘地广人稀,封建落后’,要对

    它进行改造;‘文化大革命’初期,故宫还出现了一个荒诞可笑而又十分可怕的‘整改方案’。”

      对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文章点到为止,未加细述,但已令人生奇:这样的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令人困惑的梦魇

      查看2005年10月出版的《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其中有郑欣?写的一篇同名文章,谈到了更多情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改造方案,是“在故宫内部建设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并将文华殿、武英殿改造成娱乐场所”。

      “文革”时期的“整改方案”,是“在太和殿前竖立两座大标语牌,一东一西,高度超过古十八米高的太和殿,用它压倒‘王气’;太和殿宝座要搬倒,加封条;在宝座台上塑持枪农民的像,枪口对准被推翻的皇帝。把过去供皇帝到太和殿主持大典之前临时休憩之处的中和,改建为‘人民休息室’,把一切代表封建意识的宫殿、门额,全部拆掉,等等。这些方案中有的项目竟实现了,‘人民休息室’也布置起来了,其他的因无暇顾及才得以幸免。”

      他这样分析:“故宫建筑宏伟壮丽,故宫所藏多是瑰宝,因此才成立故宫博物院。但故宫又是封建皇宫,在许多反对封建推翻帝制的革命者头脑中,总有一个阴影挥之不去:如此看重故宫对不对?保护故宫与反封建宗旨是否一致?”

      1928年,国民政府委员经亨颐提出“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或移置故宫一切物品”的议案,称故宫博物院“研究宫内应如何设备,皇帝所用的事物”,“岂不是预备哪个将来要做皇帝,预先设立大典筹备处吗?““皇宫不过是天字第一号逆产就是了。逆产应当拍卖。”国民政府将经亨颐的提案函请中央政治会议复议,结果引发激烈争论,终被否决。

      “但是经氏的这一观点却并未销声匿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思想不绝如缕,常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其实质仍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历史和传统。国家对故宫博物院很重视,但皇宫、皇帝与‘封建’的联系仍像梦魇一样使许多人困惑。”

      “故宫要着手改建”

      1958年9月,《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有这样的表述:“故宫要着手改建”。

      《规划说明》具体提出:“把天安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景山、北海、什刹海、积水潭、前三门护城河等地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绿地面积,使成为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在节日作为百万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

      1959年,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提出,可以保护“天安门以及故宫里的一些建筑物”,“故宫要改建成一个群众性的文体、休憩场所”。

      此前,毛泽东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

      毛泽东是两次提到张奚若时说这番话的。1957年5月1日,毛泽东征求政治学家、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对工作的意见,张奚若即把平日感觉归纳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并当面提了出来。

      “‘好大喜归’,看什么大,什么功,是反革命的好大喜功,还是革命的好大喜功。不好大,难道好小?”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说,“中国这样大的革命,这样大的合作社,这样大的整风,都是大,都是功,不喜功,难道喜过?‘急功近利’,不要功,难道要过?不要对人民有利,难道要有害?‘轻视过去’,轻视小脚,轻视辫子,难道不好?”

      毛泽东定下调子:“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1958年4月14日,周恩来致信中共中央,传达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提出“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今后几年内应当彻底改变北京市的都市面貌”。此后,北京市迅速制定了一个十年左右完成旧城改建的计划,“故宫要着手改建”随即提出。

      陶宗震,当年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建筑师,回忆起当时一位局领导的发言:“他说,为什么不能超过古代?天安门可以拆了建国务院大楼,给封建落后的东西以有力一击!”

      “当时彭真说,故宫是给皇帝老子盖的,能否改为中央政府办公楼?你们有没有想过?技术人员随便画了几笔,没正经当回事。‘文革’期间,把这事翻出来了,有人说你们要给刘少奇盖宫殿。其实,彭真说的话,实际是主席说的话。”当年的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周永源,生前向笔者作了这样的说明。

      毛泽东三登宫墙不入宫

      让毛泽东动怒的张奚若,曾于1948年12月18日在北平围城之时,带着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此前一天,毛泽东亲笔起草中共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要求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再次起草是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其中提到了故宫:“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首都规划随即展开。参与规划工作的梁思成,与应邀到北京指导工作的苏联专家意见发生分歧。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提出,中央行政区应在古城之外的西部地区建设,以求新旧两全、平衡发展;苏联专家则提出中央行政区应放在古城中心区建设,并着手对古城的改建。毛泽东支持了后者。

      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等古建筑开始被陆续拆除。1952年8月,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被拆除,1956年5月,北京市规划局、北京市道路工程局展修猪市大街(现东四西大街和五四大街)至北长街北口道路,拆除大高玄殿前习礼亭及牌楼、故宫北上门和东西连房,对古城愈演愈烈的拆除,终于导致张奚若1957年向毛泽东坦陈己见。

      毛泽东与故宫有过一段渊源。他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的老师易培基,1929年曾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1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赴京请愿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即住在故宫脚下的福佑寺。

      1954年4月,毛泽东曾在四日内三登故宫城墙。

      1954年4月18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东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转向南,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由午门城楼下城墙,回中南海。

      4月20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午门内,登午门城楼,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下城楼回中南海。

      4月21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西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西行,经西北角楼、西华门、西南角楼,到达午门下楼离去。

      三次路线相加,毛泽东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三次记载,而这三次他都只登城墙不入宫内。

      在城墙上漫步徐行,毛泽东有何感想?他是否想到了故宫改建计划?他为什么不到故宫里边走走?其中内情无人知晓。

      “清除糟粕建筑物计划”

      1952年10月,北京市政府召开会议讨论工程项目,梁思成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位发言者的意见:“不同意天安门内做中央政府。”

      1953年7月,北京市市政建设部门及各区委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绝大部分人主张拆掉城墙,认为要保护古物,有紫禁城就够了,并提出“中央主要机关分布在内环,将党中央及中央人民政府扩展至天安门南,把故宫丢在后面,并在其四周建筑高楼,形成压打之势”。

      1955年,梁思成的建筑思想遭到批判。当时在中宣部任职的何祚庥在《学习》杂志发表批判文章称:“旧北京城的都市建设亦何至于连一点缺点也没有呢?譬如说,北京市的城墙就相当地阻碍了北京市城郊和城内的交通,以致我们不得不在城墙上打通许许多多的缺口;又如北京市当中放上一个大故宫,以致行人都要绕道而行,交通十分不便。”

      “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三年困难”,使北京市1958年提出的改建故宫及十年左右完成旧城改建的计划被迫搁浅。但在此期间,故宫博物院提出了一个“清除糟粕建筑物计划”――在有步骤地实施古建筑修缮整理的同时,也着手计划改建工程,预备对院内一些不能体现‘人民性’的‘糟粕’建筑进行清理拆除。”

      北京市文化局提出要求:“(1)能暂时利用者,可不拆除;(2)对过去宫廷仆役(太监、宫女等)所住的房屋及值班房等,选择几处有典型性的加以保留,并标出文字说明,以便和帝王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向观众进行阶级教育;(3)拆除室内的墙时,应注意建筑物的安全;(4)能用材料,拆除时应注意保护,拆除后应妥为保存和利用;(5)拆除的建筑物应照相留影。”

      计划执行的情况是,“绛雪轩罩棚、养性斋罩棚、集卉亭、鹿囿、建福门、惠风亭等一批糟粕建筑,于一年之内被拆除”。

      改建计划被再度提起

      1964年,《关于北京城市建设工作的报告》中提到东西长安街的改建规划,故宫改建计划被再度提起并作研究。在故宫内开辟东西向道路,仅为众方案之一。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谈北京城》一文中为故宫改建造势:

      “北京城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无论是城市建置,政治中心,街道布局,房屋高低等等,都不是不可改变的。相反的结论是必须改变。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历史认识,才不致于被前人的阴影所笼罩,才能大踏步地健康地向前迈进。”

      1964年,在六家设计单位拿出规划方案之后,北京市办了一个展览,故宫改建方案在内部专室展出。几种方案都是内部探讨式的,并没有形成决策和事实。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看罢故宫改建方案,哈哈一笑离去。

      展览期间,吴晗在颐和园听鹂馆请客,一些市领导和规划师到场。席间,吴晗谈论故宫,引经据典,称故宫自古以来就是变化着的,溥仪为骑自行车还锯掉了故宫的门槛。

      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65年1月《教学思想讨论文集(一)》,收录了一篇题为《要用阶级观点分析故宫和天安门的建筑艺术》的文章,称“故宫决无‘人民性’”,“今天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故宫不再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宫殿,而成为人民的财富,所以我们也就改造它、利用它,使它为今日的社会主义服务”。

      文章罗列了“劳动人民”对故宫的看法:“空空荡荡、松松垮垮,台上放个破椅子,看着‘腻味’!比行军还累!”“咱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是不合咱们的需要。”“大木头垛着,人家可以盖五十间,它只能盖一间,也呆不了几个人!”“占那么大的地方,而且还在城中间。”“我们过去有些人,却被故宫的建筑气派吓唬住,拜倒在封建帝王脚下,至今还不起来。”“这么大的国家,应该有一个好的中心。”

      “砸烂故宫!”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故宫改建计划被列为中共北京市委要给刘少奇盖宫殿的“罪证”。

      改建计划胎死腹中,紫禁城并未获得安宁。1966年5月23日,泥塑“收租院”展览在神武门城楼开幕,后移至故宫奉先殿继续展出。为此,1966年6月至7月,奉先殿工字型大殿被改为长方型。毛泽东像被挂于奉先殿内,殿前清代祭祖所用焚帛炉,被认为与展览内容不符而予拆除。

      1966年8月3日,故宫城隍庙内泥塑神像十一座、泥塑马一对被毁;8月16日,除“收租院”展览外,故宫其余各处停止开放,实行闭馆。

      故宫博物院大理石门匾,被纸盖住,墨笔大书“血泪宫”三字;神武门外砖墙上,“火烧紫禁城!!!”“砸烂故宫!”的大字报贴出。

      故宫“整改方案”随即出台。顺贞门、天一门、文华殿、乾隆花园内的门额被摘,中和殿宝座被拆。

      “整改方案”的其他项目未及实施,即遭遇“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潮,5月间进驻故宫博物院,带领全院职工批判“黑线”、贯彻“红线”的军宣队,转眼间成了被批判揪斗的对象,10月不得不撤离故宫,“整改方案”寿终正寝。

      1967年5月26日,周恩来总理派北京卫戍区一营进驻故宫博物院,实行军事保护,使故宫宫殿及文物免遭直接破坏。

      1970年,故宫钦安殿前抱厦五间被拆除(2005年修复)。

      1971年7月,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博物院为此编写《故宫简介》,印出“毛主席语录”:“你们看,几千年来,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宫殿还不坚固么?群众一起来,一个个都倒了。”

      1973年3月27日,因洛阳白马寺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的需要,按上级指示,故宫慈宁宫大佛堂全部文物被调拨洛阳白马寺,至今未归还。搬运文物时,慈宁宫大佛堂建筑彩画遭到破坏。

      1972年,设计高度逾百米的北京饭店东楼在故宫东侧兴建,施工中发现其构成对中南海的窥视,东楼高度被减至87?6米;1974年2月10日,经国务院批示,五座遮挡性楼房在故宫西华门内南北两侧开工,次年11月22日竣工。

      此前,有人建议将故宫午门楼提高以起遮挡作用,被周恩来否定。

      周恩来提出,北京旧城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45米。

      陆定一冲冠一怒保故宫

      “陆定一保故宫,立了一大功!”提及当年的故宫改建计划,中国文物保护学会顾问谢辰生说。

      时任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一次接到中宣部会议通知,议题是讨论故宫改建方案。“王冶秋一听就火了,拒绝出席。”谢辰生回忆道,“后来,他见到我,直后悔,说那个会真应该参加!原以为中宣部开的那个会是已定下调子的,没想到却开成了一个保护故宫的会,陆定一把那个方案给否了!”

      陆定一否掉的正是那个要在故宫内开马路的方案。“这条路计划从西华门横穿至东华门,将文华、武英二殿辟作娱乐场所。”谢辰生说,“方案是北京市提出的,两大改建理由是,故宫‘地广人稀,封建落后’。”

      在这次会议上,陆定一大发雷霆。

      “陆定一说,‘封建落后’,故宫就是封建落后嘛,不封建落后哪叫故宫呢?‘地广人稀’,留个地方给老百姓游览休憩,有什么不好?我看,故宫一万年也不要点电灯泡,我们中宣部处级以上干部,个个都是‘保皇党’!”当时有两位中央领导的意见是拆除故宫去修马路,但陆定一死力上谏,才使故宫得以保全。

      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之际,陆定一之子陆德投书《北京日报》:“关于保护故宫这件事,父亲讲:五十、六十年代,北京为搞建设,需拆除部分古建筑。一些专家和学者不赞同,有人为此还痛哭过。我们把这一情况向(毛)主席汇报,主席讲:‘这些遗老遗少们啊,当亡国奴(注:指日本侵占北京时)他们没有哭,拆几座牌楼古坊,就要哭鼻子?!’以后也就没有人敢轻易去反映这种事了。看来,为了保护故宫,父亲六十年代初挺身直谏,是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的。”

      (摘自《读库》0602,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版,定价:30.00元)

      雪山飞狐

      那个年代的人只能说文化素质太低,保护文物的意识太差,还有就是“许多反对封建推翻帝制的革命者头脑中,总有一个阴影挥之不去”,才导致了那样的结果。

      但是现在的人呢,我就纳闷了,宣武、崇文怎么惹着你们了,这些地名都是有寓意的,不比文物的价值低,好好的传统全被那些人糟蹋了。

      博雅散人

      这个只有历史来回答这些,作为新红朝的统治者,在那个广场也是前朝后庭,左祖右社那一套,只不过是换了一点花样,当年也有一整套规划方案,只是秘而不宣,后来赶上文革运动,有些北京市规划局的造反派揭露出一个把故宫和皇城内一些地方改为“主席府”和一些中央办公机构的规划,只是这位刘主席没有坐稳就下来了,这些地方也免了遭殃。

       

      上面转述的文章,主要是彭真那一伙人的方案,大意是拆天安门建中央人民政府大楼(或国务院大楼),配套的是左边的“历史博物馆”,右边的“人民大会堂”,中间的纪念碑,这也是《周礼 考工记》都城建设的一个变通,基本格局还是“左祖右社”的配置。只是这个位置较故宫而言有些前置,取“镇压前朝”之意。可惜拆了天安门外的千步廊、大清门,破坏了故宫的完整布局,这些形形色色的“革命者”能把故宫保留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将来历史会告诉我们真相,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些档案的解密,有些东西会水落石出,那些穿着“革命”外衣的华丽解释,结局也会像皇帝的新装一样。。。。。。

       

      广场上的纪念堂,也是偶像崇拜的一部分,称为“遗体崇拜”,在世界上一些个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很流行,最近朝鲜也要把金正日的遗体保留起来,加上他父亲金日成的,几十年内,有两个了,中国自民国开始,有孙中山,新中国有毛泽东,这些都要花费不菲的巨资。

       

      这种遗体崇拜在新疆穆斯林地区也有“麻扎崇拜”,对先知和圣人的遗体崇拜,就是所谓的圣墓,穆斯林反对偶像崇拜,新疆的麻扎崇拜可能有更早的渊源,这种传统要早于穆斯林传入新疆的时间。

       

      宣武、崇文显然受旧时代的文化内涵,不如东城西城能代表新朝的特点,支持这些改变观点的人,有几个是北京人,对北京的历史文化也没有什么感情,很鄙视这些人!

       

      今天的北京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在同一个空间下,我们与古人只是生存的时间顺序不同,要尊重历史客观事实,不做忤逆之事。

      aiziran
      抱拳鼓掌首先对博雅散人的研讨精神表示敬意!北京变得北京人自己都不认识了。北京的包容和厚德,把自己搞得没有立锥之地了。这几天外地人回家过年,北京的大街小巷真清静。舒服!北京人不好干工作,因想八小时工作后,回家享受业余生活。外地人干工作爱加班,把八小时的工作耗到加班做,即拿加班费还比回家舒服(办公室夏有空调,冬有暖器)。可有的领导却觉得北京人不如外地人敬业。诸如这般,北京人郁闷的事多了。
    西北兵
    这是身在“首都”的人还念“北京”,首都是国家繁荣的象征。
      雪山飞狐
      其实我倒是觉得,首都应该是政治中心,北京本来就是个古都,应该保持其原来的风貌,经济中心让上海去做吧。你看美国,政治中心在华盛顿,经济中心在纽约
      西北兵
      中国特色,四套班子的大楼加广场是每座城市的地标。中国只能一个“中心”。
    阿里山
    北京不是中国,就像纽约不是美国一样的!
    惊蛰djz
    这都是还在广场当标本的那个东西的后遗症!!!!!!!!!
    松子儿

    回忆永远是美好的,回忆不能当饭吃,现在就这么个状况,需要改造的是心态,不管到什么时候这里永远是北京。

    奇妙

    这帖子~~~真没治了

    看得多少土著跟着过电影儿似的回忆心醉可爱完后回到现实里来心碎哇大哭

      雪山飞狐
      握手写这贴的人,牛
      奇妙

      那感受起来真真儿的~墙裂怀念槐花儿以及吊死(丝)鬼儿可怜

      雪山飞狐
      别提那个,小时后最怕那东西了
    斯斯
    儿时的北京蓝天白云四季分明,现在的北京乌烟瘴气,一年到头没几个好天
      斯斯
      我想你哭的不光是天气吧,还包括那些不可能再现的回忆
      雪山飞狐
      是啊,小时候那些小伙伴现在能联系上的不多了,现在的同学聚会就是在攀比
      斯斯
      同学聚会仿佛一把双刃剑,不去想念,去了改变,不如怀念
    博雅散人

    当年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到朝外的慈云寺学农劳动,一干就是一天,四周都是农田,同学们打打闹闹。。。。。。

     

    现在这里早已是四环内的市区,高楼一片!

      雪山飞狐
      慈云寺?我初中上学的地方
      博雅散人

      是八里庄附近的那个吗?

       

      以前坐112电车可以路过那里,终点是十里堡。

      博雅散人

      握手

       

      北京现在变了,已经没有了京味神韵。

       

      小时候我家还住在故宫东侧,在阳台上都能看见高出故宫城墙那些漂亮的大殿屋顶,有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

       

      每天早晨围着故宫跑一圈,基本是风雨无阻,除去神武门到西华门这一段,其它段落都可以在城墙下通过。现在TMD这里早不让过了。

       

       

      雪山飞狐
      抱拳城里人啊,我们朝阳的都是乡下人了
      博雅散人

      偷笑咱也不是什么老北京,只是祖上大清嘉庆年间到北京。我上中学的时。班里有个男同学据说家里在明朝就开始信天主教,是北京早期的教民。

       

      正宗的老北京在周口店,山顶洞人也算不上

      雪山飞狐
      真成土著了呲牙
      博雅散人

      这个看跟谁比,就是不能跟周口店的比。。。

       

    来去从容

    如果清朝的僵尸能上网,也能整出这么一篇文章。

    但是,肯定不会有月坛体育场、中山公园音乐堂、电报大楼、红白公共汽车,28直把自行车什么的。

      雪山飞狐
      我们是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的人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