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 这里不是北京,是首都(转载) » 回复 |
这个只有历史来回答这些,作为新红朝的统治者,在那个广场也是前朝后庭,左祖右社那一套,只不过是换了一点花样,当年也有一整套规划方案,只是秘而不宣,后来赶上文革运动,有些北京市规划局的造反派揭露出一个把故宫和皇城内一些地方改为“主席府”和一些中央办公机构的规划,只是这位刘主席没有坐稳就下来了,这些地方也免了遭殃。
上面转述的文章,主要是彭真那一伙人的方案,大意是拆天安门建中央人民政府大楼(或国务院大楼),配套的是左边的“历史博物馆”,右边的“人民大会堂”,中间的纪念碑,这也是《周礼 考工记》都城建设的一个变通,基本格局还是“左祖右社”的配置。只是这个位置较故宫而言有些前置,取“镇压前朝”之意。可惜拆了天安门外的千步廊、大清门,破坏了故宫的完整布局,这些形形色色的“革命者”能把故宫保留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将来历史会告诉我们真相,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些档案的解密,有些东西会水落石出,那些穿着“革命”外衣的华丽解释,结局也会像皇帝的新装一样。。。。。。
广场上的纪念堂,也是偶像崇拜的一部分,称为“遗体崇拜”,在世界上一些个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很流行,最近朝鲜也要把金正日的遗体保留起来,加上他父亲金日成的,几十年内,有两个了,中国自民国开始,有孙中山,新中国有毛泽东,这些都要花费不菲的巨资。
这种遗体崇拜在新疆穆斯林地区也有“麻扎崇拜”,对先知和圣人的遗体崇拜,就是所谓的圣墓,穆斯林反对偶像崇拜,新疆的麻扎崇拜可能有更早的渊源,这种传统要早于穆斯林传入新疆的时间。
宣武、崇文显然受旧时代的文化内涵,不如东城西城能代表新朝的特点,支持这些改变观点的人,有几个是北京人,对北京的历史文化也没有什么感情,很鄙视这些人!
今天的北京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在同一个空间下,我们与古人只是生存的时间顺序不同,要尊重历史客观事实,不做忤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