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42341次浏览/437个回复 分享到 
一直走
海钩沉  一次重要的旅行——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   一直走
         1831年12月,22岁的达尔文踏上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他为期5年的环球旅行。
      这是一次重要的旅行,因为它导致了人类思想史上一个石破天惊的思想—进化论—的诞生。然而,这次注定要载入人类史册的旅行最初得以进行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偶然性。得到这次“惊人的邀请”就是达尔文命运中的一次偶然。“贝格尔号”最初受命英国政府出海科考,为期一年。船到南美后任务有了改变,时间也延长到一共5年。年轻的舰长认为管理众人就不能和下属有过于亲密的私人关系,但是又需要有一个伙伴陪他度过漫长的航程,达尔文就是这样被他的老师以博物学者的身份推荐给舰长并自费参加这次远航的。当时被推荐的人选不止他一个,是“面试”让达尔文又一次受到命运的青睐——舰长喜欢他。事情还不止于此。达尔文的父亲认为22岁的儿子应当干一件理想的工作并娶妻生子—达尔文那时已经有了未婚妻,而不是去做这种野性的事情。后来做为妥协,他提出至少要有一个有知识、有地位的人支持达尔文。历史让达尔文的舅舅出场了,他支持达尔文并且成功的说服了他的父亲。如果考虑到此前达尔文的父亲苦心为儿子设计的医生和牧师的前程,而此行最终导致了达尔文走向创立进化论,那么人的命运确实充满太多的变数。
      船上的生活是艰苦的。在5年的时间里达尔文只能和另外两位男士共享一间10平米的后舱,每晚睡觉时他在舱内小桌上方给自己布置一张吊床,躺上去后头离舱顶部只有60公分。这使他对舰长建议他多带些书上船时所说的“船上有足够的空间”这句话有了具体的认识。达尔文的老师也建议他带一些书,这使这艘30米长的军舰上有了200多本书从而在这次航行中给了他必要的帮助。重要的是这次旅行给了达尔文一次观察思考自然界的机会,在5年的时间里,他对足迹所到之处的动植物和地质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观察和搜集标本、并和科学界保持交流、讨论这些现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他日后提出的进化论思想,即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的,这也就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1836年10月,带着进化论思想萌芽的达尔文结束了环球旅行回到英国。未婚妻已离他而去,这令他伤心欲绝。几年后他娶了表姐为妻,开始了自己平静的研究生活。想到300年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遭遇,他在很长时间里对自己的发现秘而不宣。1842年他已经写出了《物种起源》的提纲,但一开始只是在几个友人中间交流,“就像是承认谋杀一样”—这是达尔文对自己当时心情的描述。事情一直到1858年才有转机,达尔文接到同行华莱士的一封信,谈到了和自己非常接近的理论。这封信极大的震动了达尔文,他意识到不能再拖了,否则自己的理论就要被别人抢先发表了。后来,在科学界同行的安排下两人同时发表了论文。然而他随后发表的划时代的著作《物种起源》,仍然证实了他在这一发现中的重要地位。和哥白尼、布鲁诺相比,达尔文是幸运的—世界毕竟又有了300年人文和科学理性精神的积淀。尽管他为了应对可能的反对而进行了长时期的准备,但是新概念带来的震撼远不如当初他所惧怕的那样强烈,教会的反应也相对宽容。人们像在谈论一个广为接受的事实一样谈论进化论,也冷静的讨论人类的起源。这多少让达尔文松了一口气。当然,在达尔文这些感受背后其实仍然是一场轩然大波,不过这一次代替他出阵应战的是赫胥黎,这已是另一个故事。今天来看,科学与神学其实也是在不同的层面为人类服务。不同的是科学强调理性、神学偏向情感,两者之间确有斗争有时还很激烈。由于非理性的东西无法用理性去证实或证伪,所以讨论问题时注意它们在不同的层面(精神支撑和实际应用)为人服务是必要的。今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神也还活在信仰者们的心中。
     科学、理性和现代人文精神,毕竟是照亮和驱散了人类中世纪黑暗和蒙昧的火炬,指引着人类走向了现代化的今天。在这个进程中,在科学史的意义上,“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百度百科》)
     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没有完结,对自身的认识也远远没有完结。因此,今天出现对达尔文理论的新的讨论是自然的。但是,达尔文以他全新的学说对“我们是谁?从那里来?到那里去?”这三个哲学、神学和科学的根本问题所作出的意义深远的回答从此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看法,将长远的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谨以此文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
(1881字)                                                                   09·12·23    
一直走发表于2009-12-26 16:39
分享到
  42341次浏览/437个回复 
    拥抱高山大海
    强
    西北兵
    强
      一直走
      咖啡谢谢西北兵。
    好奇伢
    强
    一直走
    重新回顾这次讨论,感到应当为达尔文今天对于我们的意义再增写一些文字。
    烟雨

    机遇也许有时候也是阴差阳错~~但是绝对要有自己的用心与努力~~

    路由
    另一个倒霉的物种就要算小白鼠了。
      一直走
      欣赏这个生动而丰富的世界。
    路由

    倒霉的黄果蝇

    很多生物学试验都是拿黄果蝇当试验品。证明进化论的著名的生殖隔离试验又用到了它。为什么?主要是因为黄果蝇发育周期短,在一定的温度下仅仅10天。上帝赐给它这么短的生命,又让人类拿它作试验,这个倒霉的物种啊。

      雪人

      偷笑偷笑偷笑 逗死了。。。

      路由

      有点遗憾:

      反对进化论的人至今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并没有证明生物不是进化来的,而是神创的。

    ☆雪心☆
    "我赞成的态度是提倡理性,尊重情感。"赞同这句话。还是提倡低碳生活哈。
      一直走
      谢谢关注。这句话来自李泽厚先生,我曾经为此写过几篇文章存QQ个人空间928860110。
      一直走
      相关文字链接http://www.517huwai.com/topic/1769
    zibao

    读了主贴,

    我首先想到了一个词:

    速度

    然后又想到了一个词:

    时间

    最后又想到一个词:

    心态

     

    总结一下:达尔文和我们——活着的累法不同。

     

    速度——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去个地方,坐着飞机,唰一下到了,睡个觉的功夫,马达加斯加了,他能有心情琢磨马达加斯加陆龟的进化历程?都在玩上了。忙的要死,出来绿野爬山还不是个消遣。速度快了,节奏快了,人,累了,烦了,毛了,更木讷了,深层次的思考少了,现代社会还能出哲人么?同样是变革时代,为啥那时有孔子、那时有卢梭,现代则只有。。。。咱们大家伙和很多位出书的“哲人”。哲人应该是小众的?达尔文不是哲学家么?他思索着,他和孔子他们一样不是小众的。。。现在的哲人,无法有一套能让所有人感觉都能解释的通或者能够修修改改后解释的通的理论,所以他们是小众的。他们的生活节奏生活速度快,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比古代的哲人们缓慢。。

     

    时间——达尔文坐船去考察,慢慢的,时间显得很漫长,他靠什么消磨?思考,学习。而今我的,靠什么上网,我们是不是和达尔文同船的水手们一样庸庸碌碌?是。时间是否过得很快?是。。但是我们是我们的人生,我们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是我们的世界,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时间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达尔文选择了常人不选择的东西,所以他获得了也失去了。而我们则是常人,也许我们更幸福,但是我们要记住因为有了达尔文们,我们更幸福。呵呵。。晕菜了,写这段。

     

    心态——变革的时代,求索的心态,达尔文。变革的时代,过日子的心态,我。。。不需要解释了。

     

    谨以此纪年达尔文和伟大的绿野精神。。让我们在烂漫山野中获得精神的永恒。

     

    感谢自然,感谢一直走师傅的帖子。

     

    嘿嘿:)

      一直走
      呵呵,欢迎zibao来到这里!是啊,他和我们活着的累法不同。
    蒙泰恩

    在看《物种起源》,还没全看明白~~擦汗

      一直走
      专业著作啊。
    一直走

    (转帖)达尔文的子女     作者  方舟子

    (2007-11-22 05:06:40)
    var $tag='知识/探索'; var $tag_code='0e2fac61a1ab5e323fa271067d906f63';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科普文章
        1839年1月,30岁的达尔文与大他一岁的表姐爱玛结婚。达尔文此前曾对是否要结婚犹豫不决,在笔记本中写下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排在结婚好处第一条的是“孩子”。结婚当年年底,达尔文夫妇有了第一个儿子。此后一直到爱玛48岁,他们共生下了10个子女。其中有3个夭折:二女儿玛丽仅活了3星期,小儿子查尔斯在2岁时死于猩红热,大女儿安妮在10岁时死于肺结核。

        后来有人把达尔文子女的夭折归咎于近亲结婚。这是没有道理的。在达尔文的时代,儿童夭折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当时的英国,大约五分之一的婴儿没能活到1岁。即使是10~15岁的儿童,死亡率也高达千分之五,是现在的25倍。猩红热在当时对儿童是一种能够致命的常见传染病,达尔文的朋友、后来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托马斯·赫胥黎也有一个儿子三岁时死于猩红热。至于肺结核,在当时更是医院不予收治的可怕的不治之症,在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一位。

        近亲结婚既没有给达尔文的子女带来更高的夭折率,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没有夭折的两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都很长寿(67~93岁)。大儿子是银行家,二儿子是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三儿子是植物学家、剑桥大学的教授,四儿子是工程师、皇家地理学会会长,五儿子是科学仪器设计者、剑桥市长和皇家学会会员,可谓个个有成。只有2岁夭折的小儿子根据达尔文的观察记录以及从照片判断,当是当时还不知道的一种遗传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愚)患者,但这显然是由于爱玛是个超高龄的孕妇导致的:45岁以上的孕妇生下唐氏综合征婴儿的概率高达30分之1。

        达尔文把他的子女当成了科学观察的对象,一出生就开始详细地观察和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中收集证据用来证明人类的情感与动物并无本质区别,必定是经过进化而来,而不是上帝创造的。在他看来,孩子的夭折也是一个自然事件,并非上帝的安排。医学也许有一天会发现疾病的自然因素和治疗方法,但是宗教对此毫无用处。

        爱玛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面对孩子的死亡,特别是她和达尔文最宠爱的大女儿安妮死亡,和当时的多数人一样,从宗教信仰中寻找安慰:希望安妮能上天堂,等自己死后与她在天堂上再见。但她也不能明白上帝把安妮从她身边夺走的目的何在。她珍藏了安妮的一些遗物,放在一个书箱中。它们至今还在达尔文后人的手中。

        达尔文此前已向爱玛明确表示过,虽然他曾经是剑桥神学院的学生,但是他不相信基督教。他仔细推敲过基督教的教义,发现没有证据和理由能够让他接受基督教。但是他还和爱玛、子女们一起上教堂参加礼拜仪式。在安妮死后,达尔文彻底地告别了基督教,不再参加礼拜仪式,星期天把家人送到教堂,自己则留在外面等他们。安慰他的,只有安妮留下的美好回忆——在安妮死后一周,他写下了一篇安妮回忆录。

        安妮究竟得了什么病,当时并无明确的记载,其死因也只简单地写着“发烧”。但是从其发病过程和症状看,现在一般认为安妮得的是肺结核。在当时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真正治疗肺结核。实际上,当时对绝大部分疾病都没有真正有效的药物,流行的药物大多含汞、砷等重金属,或者是鸦片之类的毒品,不仅不能治病,反而能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在安妮患病后,达尔文根据一位名医的建议,每天对安妮进行“水疗”,例如用湿布包裹患者全身,猛烈揉搓5分钟。在家中治疗无效后,达尔文把安妮送到了那位名医的疗养院,在其指导下进行水疗。一个月后安妮就死在了那里。在安妮生命的最后几天,达尔文日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写信向因怀孕留在家中的爱玛汇报情况,留下了详细的记录,读之令人心酸。

        安妮死于1851年。当时医学界对肺结核的病因一无所知,有的认为它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有的认为它是一种遗传病——这让经常患病的达尔文更感到内疚。事实上当时对传染病的病因都一无所知。26年后,德国医生科赫发现炭疽杆菌,首次证明传染病是病菌引起的。在读了科赫的论文后,达尔文评论说:“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二、三十年前我对自己说,如果能够证明传染病的起源,那将会是科学的最大胜利;而我现在很高兴看到了这一胜利。”5年后,科赫发现了结核杆菌。1921年据此出现了能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但是一直到1944年链霉素的出现,才有了真正能够治愈结核病的药物。

        孩子是父母能够得到的最好礼物,而孩子的夭折也给父母带来了最大的痛苦。我们应该庆幸现代医学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出现这种痛苦的可能性,这是达尔文时代的人们所难以想像的。它确实算得上是科学最大的胜利之一。

    2007.11.18.

    (《中国青年报》2007.11.21)

      一直走
      谢谢莫旗知青网whoopii先生推荐。
    一直走

    提供一个能看到这部影片的链接。感谢莫旗知青网的whoopii先生。

    http://www.czqjkw.cn/bbs/dispbbs.asp?boardid=95&id=8417&star=1&page=1

      一直走
      这个链接目前不能打开。
    黑子小黑
    只想说:该来的总会来的!谁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进程
    老飞日记

    是谁杀死了上帝?老师,有看到你的文章了。可爱
      一直走
      谢谢蜗牛关注!大家是同学。
    湾
    不看不知道,原来现代人的意识层面如此丰富。惊讶
      一直走
      是啊。
    一直走

    说宗教——评《你有信仰吗?达尔文先生》

    《你有信仰吗?达尔文先生》是一篇对电影《造物弄人》的影评,作者是王书亚—法学研究者,大学教师,基督徒。没有看到这部电影,也不想全面评说王文,仅就王文中我感兴趣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此文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基督信仰者的情感表达,那我本应保持沉默。对于繁茂芜杂的人类意识形态,我坚持回到地面回到常识进行讨论。一个信仰者要表达支撑他生存的信念,我当然应当尊重他表达的自由——尽管和神学相比,我个人更关心这个世界上普通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法学研究者、大学教师的身份谈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我倒愿意说一点个人看法,何况这文章的题目就很“叫板”。

         人类宗教信仰并不是从两千年前出现的基督教开始的,而涉及到更早的原始崇拜。被天主教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生活在公元1250年前后的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首次把理性概念引入神学,提出“神学高于哲学、信仰高于理性”。阿奎那所说的原则是中世纪,即和人类几百年来步入的现代社会有很大不同的传统专制时代的法则。那个时代就那么好吗?就在阿奎那提出他的著名法则的时候,十字军还在进行着延续了近200年、长达8次的征讨异教徒的战争,直到1980年代罗马教皇才就这次战争进行道歉。何况基督教本身因为信仰者对教义的不同理解,在它2000年的历史中已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新教三大部分,而新教中又有路德派、加尔文派等不同的分支。随后,是文艺复兴以科学、理性和人文的光辉,驱散了中世纪愚昧专制的黑暗,才有了人类这几个世纪的发展变化。

          讨论问题要注意区分不同层面,如果把不同层面的东西混为一谈,那么就无法把事情说清。信仰属于人的精神世界涉及情感层面,科学、理性则是认识手段和方法,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达尔文是近代科学理性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进化论石破天惊的让人类重新打量自然界和人类本身,于是这触动了宗教界。

          宗教-即作者在文中叩问达尔文先生的信仰-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人的心灵提供必要的支撑。在现代科学技术冲破中世纪的思想禁锢产生出来之前,人类面对自身无法解释的天神雷电、山崩地裂,面对自身无法掌握的疾病死亡、人生痛苦和仿佛永远无法改变的自身命运,需要一种力量支撑自己生存下去并且不断前行。宗教即由此而生。宗教为人们提出了一种解释,给人一种力量和希望,使人能够克服人生痛苦,这就是宗教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文艺复兴以来的几百年,人类已经极大的提升了自己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这些认识虽然只是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属于一种工具理性层面的东西,但是由于启蒙时代提出的口号是“一切都要在理性面前接受检验或放弃自己的存在”,所以它们的总和却在根本上动摇了宗教对世界的描绘。人类在这方面经历过漫长而痛苦的斗争,布鲁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直到几百年后教会才宣布认错。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况。人们广泛的享受着科技和现代生活的好处,包括这篇叩问达尔文先生灵魂的文字所评述的电影就是科技理性的一个成果。这是人类智慧的成就,我们应当对此感到自豪。作者得着科技理性发展的种种好处,却这样无情的评说站在这股时代潮流前头的启蒙人物,不知是否有悖于《圣经》上所说的“感恩”。

           其实,文章的作者不妨对宗教再多一些自信。《圣经》是一本重要的书,两千年来它对人类精神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政治、文学、音乐、绘画等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天仍然值得重视。如果从这方面入手做一些研究,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加上其他宗教,目前这个世界上有40多亿即百分之七十的人选择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科学虽然造福人类,但也给人类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何况对于人的情感、心灵和命运,是不能用工具理性来解决的,相反倒是要解决工具理性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压力。所以我提出从人的需要出发,寻求一种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平衡与和解,让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为人服务。大家就不能有一点对彼此的宽容、理解、尊重和沟通,来共同着眼于人类的发展和维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一定要这样你死我活的争斗?

          再过一千年,宗教可能还会在人类生活中继续存在。在可以看到的未来,科技也不会停下自己探究事实真相的脚步。地球上没有选择过宗教生活的那百分之三十的人多一半在中国,这里生活着地球上最大的一个民族群体。他们中间的多数人可能没有王书亚先生叩问达尔文先生时所说的那种信仰,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和文化。他们曾经创造了自己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正走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寻求着自己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而这是我更为关注的。

      

    附录:原文及我的年轻朋友(地狱里的油条)的介绍。

     

    你有信仰吗?达尔文先生

        中午坐在麦当劳看一本杂志,王书亚的专栏一如既往,满是悲悯与拯救。很奇怪我在读了多年的《圣经》与王书亚之后,仍能痴迷于王小波。前者歌颂恩典,后者赞美理性,其实都好过什么也不信的我们。

        转这篇影评,是因为想起前阵子一直走先生的帖子,有关达尔文的讨论曾激起众多朋友的关注。事实上,活在人间的凡人无法与云端的上帝对话,我不想再次探讨相关话题,只是向大家推荐王书亚优美的文字。

     

    王书亚:法学研究者,大学教师,基督徒。

    拓展阅读1:王怡的麦克风(福音版)http://www.artblog.cn/U/joshuawang/

    拓展阅读2:《天堂沉默了半小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影评文集。

     

    你有信仰吗?达尔文先生

    ——电影《造物弄人》

     

        过去一年,是达尔文200周年诞辰。好莱坞没引进这部英国片,因他们看到盖洛普2009年2月的民意调查,只有39%的美国人,相信进化论是一种可接受的关于世界与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更有相同比例的美国人,摇头说,没听过这位大人物。
      
      这世界也真荒诞,我们花了一百年,让每个小学生都相信人是猴子变的。结果大半美国人,竟像桃花源的乡巴佬,田园归兮,落英缤纷,说自己不知有汉,也不知道达尔文。
      
      导演说,拍的就是信仰与理性的纠缠。拍的就是一个在爱与痛的边缘挣扎的达尔文。他的焦点不在进化论,但有许多汲取天地精华的画面,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和地上各样活物。惊人而无言的美,可触摸的动作、存留,镜头充满了《创世记》的气质,而非《物种起源》的冰冷滋味。
      
      大女儿安妮夭折后,达尔文出现幻听、幻觉,在精神疾病中梦游,纠葛在女儿的回忆中。牧师诵读《创世记》时,他终于起身,离开了教堂。他与敬虔的妻子艾玛,开始陷入形而上的婚姻危机。艾玛坐在床边,对丈夫说,“你要和上帝作战,我们都知道失败的是你。你难道真不在乎,我和你可能会永生永世分离吗”?
      
      因这句锥心的话,这也是一部奇特的、属灵的爱情片。艾玛的忧伤,比一切青春恋人的忧伤更深入骨髓,甚至连骨头与骨节,都刺透穿过了,直到碰痛了与灵魂最接近的那个细胞。
      
      最大的爱情悲剧,不是生死别离。而是山盟海誓时,妻子说,山和海都是慈爱的天父创造的;丈夫却说,山川都是偶然、机械和不确定的。妻子相信,爱是永不止息;丈夫却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妻子说,我们的灵魂死亡之后依然相爱;丈夫却说,人死如灯灭。
      
      换言之,就是一个相信天长地久,一个只要曾经拥有。爱情经过肉体,就像经过装了空调的坟墓。因为从灵魂的深处,出发的那一刻,爱就已经失败了。
      
      最悲惨的婚姻,是两具肉体缠绕的时候,两个灵魂互不认识。我给一位独立导演,讲一个天堂相认的构思。两个陌生的灵魂在天堂见面,似曾相识,一路同行。直到最后,才认出他们原本是夫妻。那最后一刻的惊诧、激动,与羞耻、悔恨的糅合,达到他们一生爱与痛的巅峰。那位导演沉默了一会,说,你说得我毛骨悚然,真的把我吓到了。
      
      因为最形而上的危机,也是最具体生动的危机。达尔文在数年的犹豫和争战中,隐忍自己的观点。一半也出于对艾玛的爱。当托马斯·赫胥黎盛气凌人来找他,说,“快动笔吧,你已经杀死了上帝”。达尔文痛苦得瘫倒在地。他最在乎的,不是进化论对整个世界的冲击,而是对艾玛的伤害。他在日记中写到,假设全世界都不再相信恩典、爱和荣耀,不再相信上帝为我们安排了各自的命运。艾玛将陷入怎样的痛苦,去承受这世界千年未有的绝望呢。
      
      最打动我的,就在这里。好像海子那绝唱般的句子,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我也不操心进化论与世界的关系了,我只关切这种摒弃了设计论和目的论的世界观,对这个家庭的打击。事实上,达尔文的理论,等于否定了他和安妮当初的婚姻盟约及其誓言。这个家,如果放大看,就是整个人类。曾经,对上帝的信仰犹如灵魂的婚姻,把欧洲结合起来。如今,从他们一家开始,人类同居一床,却一半是达尔文,一半是艾玛。
      
      如果生命只是一切意外的总和。达尔文一家,就是这理论的第一个受害者。尽管每个孩子出生后,他都详细记录和观察他们的生长。但安妮的夭折,对一个父亲、而不是对一个科学家而言,只能是生命事件,而不是科学事件。这超越理性的、血肉模糊的痛苦,就像一位英国绅士,彬彬有礼地宣布噩耗。因着女儿的死亡,父母的结合在灵魂深处被撕裂了。伟大的科学家,心中长满了草,堵在里面,叫他无法呼吸。
      
      直到医治了他精神疾病的水疗医生,把他堵在门口追问,宗教不能给你慰藉,那么你有任何信仰吗,达尔文先生?若没有,这世上所有的水都不能医治你。
      
      赫胥黎是达尔文的主要辩护士。他发明了一个词,叫不可知论(agnostic)。这个词从《新约·使徒行传》来。保罗在雅典讲道,说我看见城中敬拜的神明,其中有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他说,“你们不认识却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
      
      这也是荒诞。西方思想经过基督教两千年的浸润,却在达尔文和赫胥黎那一代,重新回到了“未识之神”的希腊传承。耶路撒冷有话对雅典说,两千年后,雅典终于捂住了耳朵。
      
      只是达尔文的理论,全然不顾它主人的痛苦。在他的幻觉中,安妮不断缠着爸爸,讲英国从非洲贩来第一只猿猴的故事。安妮临死前,蒙太奇的镜头,将猿猴死在管理员怀中,松开手的场面,和安妮在父亲面前闭目撒手的一幕,交错起来。一种无法抑制的悲哀,从150年前的达尔文,传染给后现代的观众。因为在达尔文的世界观中,他的女儿,就像一只猿猴那样死了。
      
      如果人的来源,与猿猴相同。人的死,也不能比猿猴的死多出任何价值。
      
      这是最残忍的镜头。之后,达尔文决心动笔。一百年后,达尔文的曾曾孙凯恩斯,写了一本传记《安妮的盒子:达尔文,他的女儿和进化论》,就是这部电影的原著。
      
      导演很有想法,尽管达尔文在书中,把人称为“objection”(客体),他却用“creation”(被造物)来为这部传记命名。还模仿了米开朗基罗的湿壁画《创世记》,将达尔文伸出去的手,和猿猴的手遥遥相连。意思是说,上帝创造了一个有着神的形象的亚当,达尔文也创造了一只后来会变成人的猿猴。
      
      罗素是达尔文的信徒,他说,人的一切盼望、信仰和喜乐,都是无数原子意外碰撞的产物。他欣赏达尔文,有一种不投降的绝望。问题是,在这骄傲的绝望背后,投降是向着谁举手,胜利又要在谁面前显耀呢。
      
      就像没有父亲的人,一辈子都在与假想的父亲作对。最后,艾玛亲自写好包裹,把书稿递给丈夫,说,去吧,你有权利出版。愿上帝饶恕我们。她继续和他生活,继续每天祷告,直到达尔文也死了,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

    (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8期“电光倒影”专栏)

      一直走
      抱歉,我无法放大附录文章的字号。
      一直走
      这篇文字缘自油条朋友的一次邀请http://www.517huwai.com/topic/789
      地狱里的油条

      先生,您的回复很认真严谨,我已反复读过多遍,不回复是因为有些话不知从何说起。

      1.我不是很明白“科技理性”的意思,技术可能比较理性,科学结论有时候不一定是理性所带来的结果。

      2.您说信仰属于人的精神世界涉及情感层面,科学理性则是认识手段和方法,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不同意,宗教信仰也是一种认识手段和方法,科学理性也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也涉及情感层面。科学理性也能成为一种信仰。

      3.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信教。譬如牛顿,将自然科学研究视作上帝的荣耀——这至少证明,科学与宗教在其深层次上有某种相通的东西。

       

      我不信仰宗教,也不信仰科学,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点想法,与先生共享。

      一直走

      1·真正科学的结论应当是理性带来的结果吧?某些权力干预或理想色彩浓厚经不住历史的检验。

      2·工具理性会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但是能否完全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我怀疑。用宗教信仰当做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怕是只能在科学-工具理性还没有认识到的范围内。

      3·科学-工具理性使人的精神从神学中得到解放,但是这种工具理性的发展也带来对人的精神的压抑和扭曲。宗教因为其有对人的终极关怀而仍然具有价值,但面临向现代人文关怀的过渡和转换。我赞成的态度是提倡理性,尊重情感。

      祝武汉之行快乐!

      地狱里的油条
      ……是挺可怜的。
      一直走

      颤抖先生,收收火气吧

      知道国人生存不易,

      知道生活有很多不公,

      也知道人应当保持一种血气!

      只是

      我们的一切言行

      其实都是在公众面前的表演或表现。

      望先生三思

       

       

       

      颤抖吧!凡人

      把我的帖都删了,我认为正好说明他道德流氓习气被揭穿了气急败坏~哈哈,我说错了它可以留着供讨论批判吗

       

      好了,这下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因为他能删帖~,517是他们家炕头都让他表演吧~

       

      ~我是路见不平,后来我也想了,没准人家就愿意当干女儿那~517的新玩法~

       

      判断不变,流氓习气~我看这个准着那,错不了

       

      现在我不生气了~跟我也没一毛钱关系~我也够累得,哈哈

       

       

       

       

      颤抖吧!凡人


      你说你这孩子,骂你了吗,你就去举报

      ~

       

      达尔文的东西你看过吗,扯虎皮做大旗阿,粘贴的摆渡的文章就算有学问阿

       

      问你这个都被删了,惊弓之鸟了吧~

       

      这个没提你当干爹那事啊,就问问你学问~

       

      你说可怜什么的,是说你叫管理员删我的贴~~~~~我觉得你特不爷们~

       

      管理还有地狱油条的粉丝们~~~~~看看阿,我这可是跟他讨论一下~都是事实,没有脏字阿~哈哈

      一直走
      颤抖先生,尊重你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但是这里是公共空间,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版主删除你的一些发言是有规可依的。
      驴友茶馆版规:
      在驴友茶馆,可以说得很痛快,但是要“和谐”。
      立此存照:
      颤抖吧!凡人一直走的回复 8小时前

      把我的帖都删了,我认为正好说明他道德流氓习气被揭穿了气急败坏~哈哈,我说错了它可以留着供讨论批判吗

       

      好了,这下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因为他能删帖~,517是他们家炕头都让他表演吧~

       

      ~我是路见不平,后来我也想了,没准人家就愿意当干女儿那~517的新玩法~

       

      判断不变,流氓习气~我看这个准着那,错不了

       

      现在我不生气了~跟我也没一毛钱关系~我也够累得,哈哈

      颤抖吧!凡人

      好啊,支持立此存照~要不又要删贴了~背和谐了~哈哈

       

      支持有规可依,等着看规定具体咋写的,给个连接阿

       

      实话实说,实事求是,是一贯风格~看党校门口的牌子上写的~俺记录下来学习的~

       

      比如~这人干了一件事(例如“地狱”当干爹,做人吗他什么都不信就信他自己,没看过达尔文的原著吧~?~就上来猛发表观点,牛啊有文化阿,这可都是他自己写的,还公开发表了),还要所有回复使其感受很好,去当皇帝好了,哈哈~

       

      是舍己救人吗,是博览群书吗,是为人民服务吗~不是轻浮是尊敬父母尊敬朋友~哈哈,(不单指油条,包括其他)~敢干~敢公开说,就得接受别人评论,比人民网,比北京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要求还严,

       

      还要感受好,哈哈~哈哈~(这句话是亮点),干的为人民服务,弘扬正气~自然表扬多啊~

       

      我可没骂人阿,没说脏字的~和谐吧

      一直走

      颤抖先生下面的言论和本帖讨论的问题无关,请换个地方说吧。

      颤抖吧!凡人一直走的回复 1小时前

      好啊,支持立此存照~要不又要删贴了~背和谐了~哈哈

       

      支持有规可依,等着看规定具体咋写的,给个连接阿

       

      实话实说,实事求是,是一贯风格~看党校门口的牌子上写的~俺记录下来学习的~

       

      比如~这人干了一件事(例如“地狱”当干爹,做人吗他什么都不信就信他自己,没看过达尔文的原著吧~?~就上来猛发表观点,牛啊有文化阿,这可都是他自己写的,还公开发表了),还要所有回复使其感受很好,去当皇帝好了,哈哈~

       

      是舍己救人吗,是博览群书吗,是为人民服务吗~不是轻浮是尊敬父母尊敬朋友~哈哈,(不单指油条,包括其他)~敢干~敢公开说,就得接受别人评论,比人民网,比北京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要求还严,

       

      还要感受好,哈哈~哈哈~(这句话是亮点),干的为人民服务,弘扬正气~自然表扬多啊~

       

      我可没骂人阿,没说脏字的~和谐吧

      颤抖吧!凡人

      要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你要大大方方的表达你观点,

       

      什么从医院跑出来啊,吃药啊,你看见了吗,什么上帝啊蜜蜂苍蝇阿~你就是气愤,你也可以指出哪个是错误的,摆事实讲道理,比如说~我就喜欢当干爹,我们就喜欢这么个游戏,我们这群男女就喜欢吃吃喝,干爹怎么了,我就是要发文章写出来,我就是要你们都认可我,然后你可以论证你的要求是正确的~上来一大堆,稀里哗啦~

       

      还说我年纪大了,不讨好你,你就要我去干点别的~(写得好,有点文革的文风)

       

      干吗换马甲啊,换得也不咋样,针对我你应该打我马甲的全ok称~

       

      你可以申请踢了我,那是你的权利,在你当上517管理员和股东之前你只能申请~这是程序正义~我也遵守517的管理

       

      你不是也到我的空间去说了吗,我已回复你了

       

      管理员批评我了,不带脏字了~接受啦

       

      因为你也没说什么具体事件,我也只能如此回复你~

       

       

       

      我最多15分钟看贴回贴,希望你言之有物~ 教你啊~一次一个观点,一是事实论据,我才好结合具体问题给你回贴~

       

      整篇没有骂你,没有脏字,你可以主张驱赶我,正如我可回复你一样~

       

      你改马甲前叫啥~大大方方说吗~哈哈

      颤抖吧!凡人

      进步了,没脏话,和谐讨论~照吧照吧

      酷哥晨晨
      回复 颤抖吧!凡人惊讶
    一直走

          在《说道德义愤》中增加了“何况一个社会的长期运行不是仅靠道德情感的力量就能维持的。在传统社会还有专制和文化的力量,如中国的皇权政治、三从四德。在现代社会,则有民主和法制。”

       另外谢谢雪人和琨玉河,也谢谢关注本帖的朋友们。

    一直走

    在《收摊的话》中增加一条:

    6·处在大的变革时代要注意从宏观看问题,有时还要注意让事情回到常识以避免被个别问题所烦恼。

    一直走
    围绕达尔文、进化论和科学话题,可能有的朋友的话还没有说完。欢迎你们在这里继续表达你们的见解,也愿意今后在别处继续聆听,我获益匪浅。交流知识和探究事实真相,这本是人生一件快事。
    一直走

                  收摊的话

           将近两个月前,有感于一个走向现代化的民族应当增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而发出了这篇文章。现在在这个网站已经有近4000人次点击,应当说是实现了初衷。谢谢大家的关注,也感谢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你们的发言使我更多的了解了社会现实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一些状况,也给了我一个整理和表述自己思考的机会。

           也有反批评。虽说爱自己的同胞就应当尽量减少对他们的批评,应当让别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只是在这里说了一下达尔文,就引起这么多不同的声音?这样的胸襟如何能面向这个世界?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还面临许多新的话题和要解决的任务,这既需要我们的激情、也需要理性。何况一些不同意见已偏离话题很远,是不是我们缺乏一种让公众表达自己意见的适度的渠道?不过这里我倒是要表达对一位在这里发言的基督徒的敬意——不但对她发言中表现出的宽容和理性,也对她在帮助河北孤儿院儿童活动中表现出的善良和爱心。

          对已经表述过的意见,有几点愿意特别指出:

    1·看问题注意区分不同层面;

    2·注意区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3·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

    4·尊重我们的历史,也尊重人类文明的成就。

    5·保持我们的激情,也提倡理性。

    6·处在大的变革时代要注意从宏观看问题,有时还要注意让事情回到常识以避免被个别问题所烦恼。

     


     

         最后,谢谢大家!向你们学到很多。

     

         

         

       

      雪人

      呵呵,我要认真学习这样能在论坛上组织,跟踪和纠正方向,整理总结一个话题的方法。

      向一直走表示敬意,有这个帖子在,驴友茶馆就不只是一个只有嬉笑打闹瞎聊天的地儿了。

      向所有参与话题并发表自己言论见解的ID表示敬意,尊重你们每个人的意见,希望大家都能仔细思考其他人的话语。

       

      湾
      强很同意一直走老师的思路和观点。
      一直走
      谢谢雪人。
      一直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