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器英文名叫penis,来源于拉丁语,最初有尾巴(tail)的意思,这是从形态上命名的;中国则俗称为命根子,也就是生命的根本,这是从功能上命名的。显然中文命名更能说明男性生殖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西方并非不重视男性生殖器的作用。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的作品里,性力(Libido2)被描述成生命的本能推动力之一,或者说是一种生命的自然意志。这个理论在圈里圈外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在专业领域为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奠基,也在普通百姓中家喻户晓。作为性力的具体执行者,男性生殖器的意义不言而喻。
人类历史常常被描述为荷尔蒙飞溅的自然史,这是委婉的说法;更加直白的说法是英国作家Robin Baker笔下的精子战争编年史,但我觉得,可以再坦诚一点,命根子的竞争史。
命根子在进化上和身高,健壮程度一样举足轻重。女性的选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命根子3-4。不妨把这叫做信“长”的野望。
弗洛伊德的目光凝聚在人本身,从而得出性力的概念;如果把目光投的更远一些,以整个地球的自然历史为背景,性力的概念还放之四海而皆准么?雄性命根子还那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么?
其实,性,只是DNA意志的汪洋大海里的一条小船,命根子则是武功高手手中的长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剑就有点多余了。
让我们从鸡开始说起。

雄鸡的温柔
我说的是真的鸡,拉丁学名叫做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的生物。鸡和人一样,也采用体内受精的方式生殖,然而,它们并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性活动。我小时候在北方农村,看到雄鸡笨拙而又凶悍地欺负母鸡,真搞不懂它们在干什么,现在才知道这叫做cloacal kiss:雄鸡和雌鸡的生殖器互相接触实现受精。其实雄鸡也不想这么做,可是它们没有明显的生殖器,也只能出此下策了。实际上,超过97%的雄性鸟类和雄鸡一样无奈,它们都没有明显可见的生殖器5-6,只有一个叫做泄殖腔的器官。
既然数字是97%而不是100%,说明有3%的雄性鸟类并不尴尬;事实上,它们中的一些成员不但不尴尬,甚至足以自傲了。比如雄性鸭子,有着将近一半体长的生殖器7,因此可能鸭比鹤更有资格站立在鸡群里。
所以,或者是雄鸡在进化中生殖器逐渐变短,或者是雄鸭在进化中获得了越来越长的生殖器。考虑到大多数(97%)鸟类的生殖器几乎不可见,后一个判断的可能性更大:鸭子才是鸟类中的异数。
然而常识常常不能告诉我们真相。第一种判断才靠谱:雄鸡曾经有过象鸭子一样长的生殖器,不过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短以至于消失不见了。证实这个判断其实比想象的简单的多:拿鸡蛋和鸭蛋进行孵育,同时在蛋壳上钻小孔进行观察,看它们中雄心的生殖器是如何发育的。观察结果令人吃惊:在刚开始发育的时候,雄鸡和雄鸭有相似长度的生殖器,但是在发育的第九天,雄鸡的生殖器停止发育并开始萎缩,雄鸭则依然故我的疯长。看来,雄鸡和雄鸭是在9天后,也就是第10天才开始出现性器官上的差别。难怪鸡在十二属相中排名第十,这是对自己遭遇的一种控诉,还是心安理得的接受?只有鸡知道。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问题的关键是雄鸡为什么没把根留住呢?
通过比较雄鸡和雄鸭生殖器前端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量,一种叫做BMP4的蛋白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它们在雄鸡的生殖器前端表达量更高。那么,它们是导致鸡的生殖器变短的罪魁么,有没有可能BMP4的存在导致了雄鸡生殖器的萎缩?答案是肯定的。在雄鸡的发育过程中用BMP4的抑制蛋白处理生殖器前端组织,也就是降低BMP4在这些组织中的活性水平,雄鸡的生殖器开始疯长,最终达到没有处理的雄鸡的生殖器的6.5倍;而在雄鸭发育中中用BMP4处理生殖器前端组织,雄鸭的生殖器发生萎缩。
BMP4就像慢性自宫的小刀。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雄鸡想练就葵花宝典,辟邪剑法一样的神功,从而武林称雄,那么,在进化上,雄鸡为什么逐渐采用BMP4来自残呢?雄鸡生殖器的减短是怎么促成的呢?
一种说法是鸟类四肢和牙齿都在进化中缩短,这种缩短也由BMP4的增多造成,从而间接的导致生殖器的缩短。
另一种说法是:在雄雌鸡生殖器接触(cloacal kiss)的过程中,雌鸡会选择生殖器较小的雄性从而防止交配过程中的物理伤害。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这种更加两情相悦的温柔,导致了在进化上雄鸡的生殖器逐渐变短。表面上雄赳赳气昂昂的雄鸡,有着一颗多么体贴的心啊。
DNA的意志让雄鸡们放弃了自己主要雄性器官。当然大自然也是善解人意的,雄鸡被赋予了鲜红的鸡冠和靓丽的羽毛,相比之下,雄性和雌性鸭子在外观上的区别要小得多。

黑猩猩的尖锐
从人的角度看动物,会觉得世界千姿百态,光怪陆离;从动物的角度看人,也能看出很多别样的感受。在雄鸡的心里,男人似乎并不温柔浪漫,更多顾及自己的感受;而在黑猩猩的印象里,人可能更多圆滑——雄性黑猩猩的生殖器上是有很多小刺的,有点象牙刷。
从尖锐走向圆滑平庸的人类是猩猩中堕落的一支,愚蠢的人类如何失去小刺的呢?黑猩猩在思考。
第一个思考的结论是,人类显然没有自己有雄性气概,而雄性气概的生理基础是雄性荷尔蒙,所以雄性荷尔蒙决定了生殖器上的小刺。确实如此,阉割的雄性灵长类生殖器小刺会消失;增加睾酮后,小刺又奇迹般重现。
这是一只善于深入思考的黑猩猩,他的名字叫格尔,黑猩猩格尔被同伴们亲切的称为黑格尔——当然不需要加上猩猩个字,见过老张管老李叫中国人老李么?黑格尔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结论,他在思考小刺消失的深层次原因。考虑到自己的DNA在变化,黑猩猩认为人类男性生殖器失去小刺的最大可能是某些DNA失去了,又由于荷尔蒙决定小刺,最大的可能是荷尔蒙基因上的DNA发生变化。真相是:位于黑猩猩雄性荷尔蒙受体上的一段DNA在人中是不存在的,而这段DNA就是负责产生雄性生殖器上的小刺的8。
黑格尔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了解人类愚蠢的深层次原因:生殖器上的小刺如牙刷,能够刷去情敌留在雌性黑猩猩体内的精液9,人类为什么要毫不留恋的舍弃小刺呢?但同时他也敬畏进化的伟绩:人类更多的采用一夫一妻制,这种制度保证了忠贞,忠贞又宣告了小刺的无用;另外小刺的消失,能够让伴侣之间有更亲密的关系,便于诞生和抚养更加健康优秀的后代。
DNA在延续自己的过程中有了很多伟大的发明,性和亲密关系都是早期的创作,以它们为基础的爱情,则是DNA最伟大的作品。
DNA的意志让黑猩猩变得尖锐。

海蜗牛的决心
为了在同情敌竞争中增加自己生育子女的机会,雄性黑猩猩小心翼翼地使用着自己带有小刺的生殖器。然而四肢孔武有力的雄黑猩猩在海蜗牛的眼中,头脑如此简单:生殖器上的小刺固然能刷洗掉竞争者的精液,可是如何避免下次性活动的时候,不会带着自己情敌的精液呢?那自己的一番辛苦,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然而海蜗牛似乎太激进了,为了让自己的担忧不会发生,它们会在交配后,放弃自己的生殖器!
海蜗牛是一种雌雄同体的生物,同时拥有雄雌性器官。在交配后的20分钟内,海蜗牛会抛弃自己的雄性生殖器,而在24小时之内,新的生殖器又会浴火重生10-11。
要想更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DNA的意志让海蜗牛刚烈。
更高远的境界
人作为个体,性力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命根子也因此至关重要。
包含很多个体的物种,则是DNA意志的执行者,以自身携带的DNA的传播作为最高目标,宁可牺牲个体的一些追求。猩猩得,蜗牛失,鸡短人长,这无数浮云的背后,是倔强而又灵活的DNA意志。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百年;DNA则用成千上万年的进化丈量自己:植物爆发,恐龙繁盛,动辄亿年,仅仅是DNA的早饭和午餐。
从个体对性的偏好,到物种上体现的DNA的意志,伏在这些头角下面的,是对自我执着的冰山。佛教唯识宗认为万法唯识,一种叫做末那识的,就是自我的本源。
不管怎样,命根子在物种的丛林中奔波辗转,生死疲劳,来源于心中的DNA意志。
图片来自引用的文献。图片一来自参考5,图片二来自参考9,图片三来自参考11。
[1] SigmundFreud. Wikipdia.
[2] Libido.Wikipdia.
[3] Bigger not alwaysbetter for penis size. Nature News. 08 April 2013.[4] Penis size interactswith body shape and height to influence male attractiveness. PNAS 2013;110: 6925-6930.
[5] How thechicken lost its penis. 06 June 2013 NatureNews.
[6]Developmental Basis of Phallus Reduction during Bird Evolution. Current Biology Available online 6 June2013.
[7]Sexual selection: Are ducks impressed by drakes' display? Nature 413,128 (13 September 2001).
[8]Human-specific loss of regulatory DNA and theevolution of human-specific traits. Nature2011; 471: 216–219.
[9] How the penis lost its spikes. 09 March 2011 Nature News.
[10] Disposable penisand its replenishment in a simultaneous hermaphrodite. Biol. Lett. 23 April 2013; 9 no.2 20121150.
[11]Sea slug loses penis after sex but grows anotherthe next day. 13 February 2013 NatureNews.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76720-70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