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

民歌、民乐、戏曲,血液中流淌的旋律 公开圈子
圈主:老顽童
成员:134人地域:全国
类别:生活
标签:户外休闲,线上活动
返回讨论区(转、编)京剧的声腔板式 0个回复
老顽童

(转、编)京剧的声腔板式

声腔:京剧属皮黄腔系,主要声腔即皮黄腔
板式:一板三眼(四四拍)、一板二眼(四三拍)、一板一眼(四二拍)、一板无眼(四一拍)、无板眼(散拍子) 

----------------------------------------------------------

声腔:京剧属皮黄腔系,主要声腔即皮黄腔。一板三眼(四四拍)、一板二眼(四三拍)、一板一眼(四二拍)、一板无眼(四一拍)、无板眼(散拍子)

      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西皮的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 西皮的板式有:原版、快板、慢板、流水、导板、散板、滚板、摇板、二六、回龙、快三眼、娃娃调、反西皮等等。
     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

1.二黄 :
      二黄原板 ____如<<洪羊洞>>: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二黄慢板 ,也称三眼或正板,有慢板,中板和快三眼. 慢板_____如<<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下" 二黄中三眼与快三眼区别不大,可以同称快三眼___如<<洪羊洞>>: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二黄碰板,不是一种单独板式,只代表一种开唱形式____如<<太真外传>>:(白):只因君心难动,只得乞灵于你了哇.(接唱):我这里执剪刀心中不忍
      二黄顶板 ,不是一种单独板式,只代表一种开唱形式____如<<追韩信>>:(白):将军,千不念,万不念,还念你我一见如故,(接唱):是三生有幸
      二黄导板 _____如<<搜孤救孤>>:白虎大堂奉了命二黄回龙 _____如<<搜孤救孤>>:都只为救孤儿舍亲生,连累了年迈苍苍受苦刑.....
      二黄散板 ____如<<女起解>>:忽听得唤苏三..... 二黄摇板_____ 如<<太真外传>>:在楼前遥望见九重宫禁......
       二黄滚板,也称哭板____如<<朱痕记>>:有贫妇 跪席棚泪流满面
      反二黄 _____如<<野猪林>>:大雪飘唢呐二黄,指用唢呐代替胡琴伴奏的二黄______如<<罗成叫关>>:黑夜里只杀得马乏人困
      四平调 ,也叫平板二黄____如<<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
2.西皮 :
      西皮原板____如<<失街亭>>:两国交峰龙虎斗
      西皮导板____如<<连营寨>>:白盔白甲白旗号
      西皮回龙____如<<连营寨>>:(导板)白盔白甲白旗号(接哭头,再接回龙):孤的好兄弟
      西皮慢板 _____如<<空城记>>: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西皮二六_____如<< 空城记>>: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西皮流水_____如<<桑园会>>:秋胡打马奔家乡
      西皮快板 _____如<<四郎探母>>: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
      西皮摇板 ____如<<群英会>>:大不该在帐中夸下海口
      西皮散板_____ 如<<群英会>>:黄公覆请上受礼恭敬
      反西皮_____ 如<<连营寨>>:点点珠泪往下抛
      西皮娃娃调 _____如<<辕门射蕺>>:只为讲和免争强
      南梆子____如<<望江亭>>: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
3.高拨子____如<<徐策跑城>>:忽听家院抱一信此外还有吹腔,山歌,琴歌,南锣,柳枝腔.....等等。 
 
-------------------------------------------------
另:关于西皮及京剧的兴盛 (http://jingju.baike.com/article-215951.html

      虽说微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演化成京剧还需要有一段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剧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汉戏即今汉剧的前身,它是流行于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剧种,汉戏历史悠久,剧目丰富,留存至今尚有近700个剧目,以演历史剧和民间传统故事为主,其中西皮戏多于二簧戏。有十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外、小、贴、夫、杂)。表演上有自己独有特色,汉戏的皮簧声腔对京剧有着重大影响,它的西皮腔是由甘肃、陕西一带的秦腔流传到湖北襄阳后,由湖北艺人改制而成,所以西皮腔最早叫做“襄阳调”。至于为什么叫“西皮”?据专家研究,结论是:湖北方言唱叫“皮”,一段唱叫一段皮,因为调式来自我国西部,就叫西皮,即西部唱调之意。西皮腔板式丰富,适应各种情感的抒发。汉戏的二簧腔的板式比起以二簧平板为主的徽戏来说就丰富多了。虽然汉戏有诸多的自身优势,但汉戏演员进京演出都必须搭入徽班,汉戏同其它戏班一样都不得自己组台演出,这是徽班在京的地位所决定的,汉戏进京的时间,据说约在道光8年至12年(1832年之间)。

       汉戏进京城,演员搭徽班,加强了徽班的演出阵容,也丰富了徽班的演唱艺术,汉戏自身的襄阳调(西皮),加上徽班原有的二簧调,皮簧合奏的局面展现在京城观众面前(这种局面其实在汉戏进京前就已在湖北出现了),而且是胡琴、弦子、月琴为演唱伴奏,这种伴唱形式为京剧的形成推进了一大步,再加上汉戏众多优秀演员加盟,如:米应先、余三胜、龙德云、谭志道等,使京城戏曲界出现空前繁荣,有很多享誉剧坛的著名演员,如大家知道的老三鼎甲、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其中余三胜在嘉庆二十五年曾被嘉庆皇帝口封“戏状元”,他对京剧生行唱腔的丰富,做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唱得极富韵味。而当时剧坛所谓“时尚黄腔喊四雷”,“喊”说明什么?说明缺少演唱的技巧,说明当时的唱虽“雷”响,但是平直、简单、少旋律,而余三胜在唱腔的创造上,就正在于丰富演唱的声音色彩,加强了唱腔的旋律,创造了许多极富生命力的唱腔。如:“李陵碑”、“乌盆记”、“牧羊圈”中的反二簧均为余三胜所创,流传至今,当时被誉为“时曲巨擎”。由此可见余三胜是位擅长表演,有着深厚艺术修养的演员。谭志道,谭门第一代戏曲演员,工老旦,艺名“叫天”。龙德云工小生,他的演唱方法被称为“龙调”,为后来小生学习的楷模,还有许多优秀的湖北籍演员,就不累述了。

       汉戏带来了这么丰富的声腔,又有这么多的演员,给当时的北京剧坛带来了什么变化呢?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大的,现归纳为四点:

      一、众多知名演员加入徽班,加强了演员阵容;

      二、奠定了以生行为主的局面;

      三、改造和提高了皮簧曲调,包括两方面内容:1、丰富了声腔旋律;2、板式在唱腔中得以完备,原有的二簧由初时的平板繁衍出了摇板、散板、导板、滚板、快三眼、慢三眼以及反二簧等板式。西皮除上述板式外,还有二六板、流水板、快板等;

     四、演唱语言上的改造。

老顽童发表于2013-03-08 19:30
只有加入圈子后才能回复话题

圈子成员更多成员

土豆
尘沙
半导体
响马
佳草
山青水秀
旅人
pine(松树)
有点苦味儿
花瓣彩霞
李幽筠
春天的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