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师云集的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融合了爵士-乡村、嘻哈、钢鼓打击乐、印度、菲律宾、图瓦人呼麦等等音乐元素,演出人员都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音乐家,著名贝司演奏大师维克多 伍顿、巴松管演奏家Paul Hanson、图瓦呼麦王Kongar-ol Ondar 等人,说这场音乐会是世界级的也不为过。昨天为此还与几个搞音乐的朋友议论的一番,有个朋友说,这种音乐在中国不会有太多的人能懂,原因是我们听的太少,鉴赏力有限。我们现在听到的一些西方古典音乐,都是17、18、19世纪的流行曲,例如巴赫的小步舞曲。
音乐会演出中有著名贝司演奏大师维克多 伍顿,由于我读过他的名著《音乐课》,对他格外关注。
维克多·伍顿是四次格莱美奖得主、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生长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中,他的演奏以及对音乐的理解使他获得了世界上众多音乐人和乐迷们的推崇。
《音乐课》出版后被《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等全球顶级媒体倾力推荐。
《音乐课》讲述了一个年轻贝斯手的故事,他视音乐为生命,却在奋斗的过程中遭遇“瓶颈”,无法突破的他只能整日在家里不断练习。这时,一个陌生人从天而降,出现在他的家里,他行事古怪,散发着异样的魅力。陌生人名叫迈克尔,他给年轻人上了十二堂发人深省的音乐课,每次上课都以音乐的一种元素为主题,如节奏、音调、聆听、技巧、感觉等等;每堂课迈克尔都带领他面对一次奇遇,比如在山林中追寻动物的足迹,在湖边倾听神秘的蛙声,召唤飞翔的鹰,认识仅十一岁的天才贝斯手。自始至终,这位老师都在透过音乐讲述生活,十二堂课抽丝剥茧般地展示着音乐与人生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音乐会的第57分钟有世界著名的图瓦呼麦王Kongar-ol Ondar 的精彩演出。
Kongar-ol Ondar 是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人,我们中国把图瓦族称为蒙古族的一支,而且呼麦不是图瓦族独有,蒙古其他部落也有,我思考的是我们中国为什么没有把呼麦传承下来,现在中国的呼麦还是从国外(蒙古)学会来的,而且水准也很低。
我对呼麦(HUMA)很有兴趣,呼麦的发声很奇怪,一个人发出的声音听着感觉很强大,还多个声部,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也试着唱两个声部,不同的两种声音,但没有成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