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旅

自负、自闭、自得、自护&宅怨的个性。
以及在“道”的框架内的群生态。
循佛光之引导破迷相。
  公开圈子
圈主:杜丘
成员:21人地域:北京
类别:生活
标签:聚会,线上活动,环保公益
返回讨论区“他人即地狱”说 1个回复
杜丘

“他人即地狱”说

关于此说,摘录的网上搜的的解释,锁定一下。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非常麻烦啊。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源于海德格尔,但萨特特别强调了“自由”的因素。 

海德格尔提出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不是什么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是“人在世存在”,就是说,人首先是世界上的一个存在者。那么,人是怎样一种存在者呢?海德格尔说,人都是孤独存在的;海德格尔特地用“畏死”来说明:我们在畏惧死亡的时候就会深切的体会到,我们的存在都是自己的事,谁也替代不了。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是“自由”的。 

从这里,萨特接着说,人如何存在就应该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即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之上,然后人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就决定了人的本质,所以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 

这样说来,人的本质就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或者说就应该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但萨特认为,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他人”的目光是可怕的,它肆无忌惮的干预我的选择,使我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我本不希望的选择(我想你联系一下生活经验应该深有同感的吧)。萨特的戏剧《间隔》里的男主人公就处于这样的境域中,因此在全剧结尾处发出感慨:“他人就是地狱!” 

最后补充一点,海德格尔和萨特所说的“自由”,其感情色彩都不是那么乐观。我们自由,不是因为我们希望自由,而是我们生来就不得不自由的存在(比如人人都要死,根本没有另一个人能管得了),所以萨特说:“人被迫自由。”海德格尔说得更彻底:人不自由的时候感到不满,人自由的时候感到恐慌。所以海德格尔指出,我们常常以“别人都这么做”这样的想法逃避自由。但海德格尔和萨特都强调,自由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与其非本真、不自由的、浑浑噩噩的存在,不如本真、自由、明明白白的存在,所以萨特一生都在呼吁“自由”,反抗阻碍“自由”的“地狱”。
背景介绍(转录):
这是萨特一篇短篇小说里的一句话。

小说名字是《间隔》(或《禁闭》),说的是罪恶的人死后会下入地狱,刚来的人都很害怕,猜想会有什么样可怕惩罚迎接他们,没想到所谓的地狱生活只是住在指定的屋子里罢了,只不过,要和与自己最合不来的人住在一起。故事就在这样三个鬼魂间展开了,他们被分配在同一间斗室,闹得十分不愉快。可是房门打不开,不能拂袖而去;他们又想寻死,死掉一个就少了一重矛盾,可自己本身就是鬼魂,不能再死;鬼魂不用排泄不用送饭,于是永远不会有第四个人进入他们的生活,只有他们三个,面面相觑……

于是三个灵魂恍然大悟:“他人即地狱!”这样无休止的生活是比上刀山下油锅更可怕的惩罚,是真正的地狱的生活。 
对此我的看法:
从原始自然的状态发展到今天,现代社会发展出许多阶层和壁垒,大家追求的利益更复杂,人们划分成许多利益集团,人们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化、政治化。所谓“他人即地狱”的说法也流传了,整个体系貌似要崩溃的感觉,或者回归,说不准。
杜丘发表于2012-01-20 10:33
只有加入圈子后才能回复话题
    绿薄荷
    回复 绿薄荷 2012-01-22 14:44

    大兵我是大兵

圈子成员更多成员

不停奔的--狼
悠然山房
丶Sunrise * /ch
菲儿1027
伊伊
甜辣酱
向左看齐
绿野
流浪的心
youya
鲜花盛开
ab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