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试鞋
这是买鞋时最关键的一点。
鞋舒服与否、合脚与否只有你知道,所以,先挑上几款自己满意的鞋,然后一双双试,直至找到一款自己穿着舒服的鞋子为止。如果在漂亮与合脚之间有所犹豫的话,那一定要买合脚的!
穿上鞋后多走走,如果有试鞋台的话还可以在模拟的户外环境下试一下感觉。
另外,现在国内很多户外鞋都是欧美的款式,与国人的脚型略有差别(欧洲人的脚比亚洲人脚掌窄、脚面低、后跟坡度小)。建议你在买鞋穿上厚袜子试,穿上后在鞋内还需留下1CM左右的空间(长时间行走后脚会肿胀),简单的方法是看是否能**一根手指。人脚在下午、傍晚时会比上午大一些,在买鞋时需考虑到这些因素。
4、 磨合、保养
新鞋买回来后,在大强度活动前一定要磨合一段时间,以避免在活动时因鞋未磨合带来痛苦的经历。
小窍门:新鞋穿着时可穿两双袜子,里面一层薄袜、外面一双厚袜,这样让袜子之间的磨擦减小鞋里对脚的磨擦,就不太会出现磨出水泡的现象了。
在每次出行回来后,要保养你的鞋子,特别是高档的GTX鞋,用软刷子将鞋面上的脏物清理掉,然后用鞋类护理剂保养。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你鞋子的寿命是有好处的!
5、 其它户外鞋类的选择
高山靴:我想能玩到这一步的朋友已经不需要听我讲了,在此略过。
溯溪鞋: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网眼与衬布是否容易漏进小砂子,鞋底的防滑性能是很关键的一项。另外,溯溪鞋在购买时大小合适即可,千万不要买大。如果只为溯溪而买,我建议买小一些可能会更好。因为一旦进水里后,鞋内会比较滑,小点儿的鞋能更紧的裹住你的脚,给你在溪水里更好的防滑效果。
攀岩鞋:选购时注意提鞋袢的设计,因为攀岩鞋往往会比较小,穿着比较困难,这个小袢儿对你会有很大帮助。另外就是鞋底的橡胶质量,攀岩鞋能穿多久都得看它了。
沙滩鞋:现在很多驴友在夏季出行喜欢带一双沙滩凉鞋,注意它的鞋袢是不是够结实,往往质量问题都会出现在这个上面。
【户外服装之选择 】
我们大家现在都知道,户外着装三层原则是内层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防水透气。这在很早就开始广泛在网上传播。其原则无外乎是内层利用排汗层将身体透出的汗气带向外层,由外层透出去同时也能阻挡外部水汽的进入,而在寒冷时,由中层来保暖。很久没空写东西,看到不少朋友只是照搬全抄,没有理解着装的原则,给大家再简单介绍一下并纠正以前一些传统的错误。
首先,我们看内层,即排汗层。我们说在户外棉内衣是大忌,因为它吸汗后贴在身上很不舒服,并且不容易挥发,如果是在寒冷环境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一点没错。然后很多的老驴就推荐新人去买COOLMAX,并且不分环境的推荐……
COOLMAX是杜邦公司出品的一种排汗面料,它的纤维截面是一种中空的十字管道,面料在吸水后能够很快的传递向四周以增加挥发面积,所以它的导汗性能相当出色。另外,同类的许多韩国、日本面料也能做到这些特点,但现在人们只认COOLMAX,这和它的市场宣传及进入国内较早有关。COOLMAX面料比较适合春夏季使用,单穿T恤时它会非常舒服,但如果在寒冷环境下或在冬季,也推荐它做为排汗层,我觉得穿起来并不舒适,刚穿上身时它会很凉,并且,在寒冷时杜邦公司有另一种排汗兼保暖的材料,叫做Thermolite,这种材料拥有轻盈、透气、保暖、柔软的优点,能有效保暖排汗透气,时刻保持皮肤的清爽,更适合在寒冷环境中穿着。另外,POLARTEC的POWER DRY也是很好的内衣材料,现在国内很多朋友都还不熟悉它,我相信随着市场的扩大,大家会慢慢的更多了解这些产品。
再看中层,保暖层。现在的保暖层基本就是抓绒和羽绒制品,羽绒我以前在睡袋中就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抓绒衣,我们在市场上能看到很多,价格也从几十元到2000多元不等,但很多朋友分不出它们到底有多大差别。普通抓绒购买时最简单的比较方法:看绒衣的厚度、看绒是否细腻、手感是否轻柔舒适。另外,现在还有很多新的抓绒衣品种,比如防风抓绒,具有弹力的抓绒,超细抓绒,甚至有防水的抓绒。
需要注意的是,防风抓绒的透气性能会比普通抓绒差一些,如果是防水的就会更差一些。这个问题没有办法,防水和透气总是一个矛盾体。超细抓绒现在更多的运用到一些内穿的服装上来,讲究舒适度。
最后,谈谈外层服装,也就是防风、防水透气的冲锋衣。现在冲锋衣好象也是人们聊得最多、问的最多的,大家总是在问***的冲锋衣是不是好啊、***的冲锋衣怎么样啊……其实这和背包、鞋的问题都差不多,冲锋衣也分很多种,登山款、徒步款、休闲款各有自己不同的设计理念,很多品牌也都有自己不同系列的冲锋衣,很难一概而论。一些老驴也只是拿自己的感受来告诉别人***的冲锋衣不错、很好什么的,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并且没有一个和其它产品的横向比较,我觉得谈论起来都没有太大意义。
通常来说,登山款的冲锋衣会选择三层压胶的面料,虽然穿着比较硬,不是那么舒服,但耐磨性上更好些,比较适合登山。徒步款多采用相对比较柔软的两层面料制作,使用范围更广些。旅行款注重服装的轻量化和便携*,以GTX PACLITE这种面料为代表。休闲款更多的是注重款式,比如哥伦比亚的服装。
看完款式,我们再来看面料。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很多的面料,都说防水透料。包括很多大公司还有自己的面料名称,但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只是两种,一种是微孔型的面料,叫做膨体聚四氟乙稀(EPTFE),GTX、DENTIK是目前国内这种面料的典型。另一种是亲水型的面料,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比较好的PU材料,和雨衣的PU不同在于它能有一定的透气*,许多品牌自己的防水透气材料多是这类面料。这两种面料的差别在于:一是透气的性能不同,EPTFE的透气性能会更好些;二是当寒冷时,EPTFE不受环境温度影响,防水透气性能不减,而PU面料则会在0度以下透气性变得很差。这就是为什么登山时人们总是穿着GTX的衣服而不会选择PU面料的原因。
有些驴友还喜欢问冲锋衣的透气数值是多少,一般来说是以每24小时每平米****克重为计量单位来计算的。但要注意,不同的检测方法最后的数据是不同的,美国标准和日本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数据。还有,有时厂家为了宣传,拿防水透气膜层的透气性来标称,那和实际复合后的防水透气面料又有一些差别。我认为去了解这些东西对购买冲锋衣没有太多帮助。
目前,国内的EPTFE面料: GORE TEX(GTX)和DENTIK。
结束前,聊聊我自己的穿着原则。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三层着装原则被很多朋友接受的原因吧,我看到即使在很热的春夏,也有相当的驴友是冲锋衣、抓绒衣、排汗衣跋涉在山野中挥汗如雨。冲锋衣透气性再好,也只是相对而言,它和防水只是取得了一个平衡。我是比较怕热,也爱出汗,所以我一般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是不穿冲锋衣的,喜欢穿防风抓绒,这样能更好的透气。我想告诉大家,任何装备只是工具,只有正确的使用装备才能发挥它的优点。
【冲锋衣裤之选择 】
2000年以来,户外运动、自助游逐渐在中国盛行起来,于是户外、装备、登山、穿越这些词汇也不断为大众所接受。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各种户外装备,就能够在野外更好的享受户外乐趣。不论是登山穿越、自助旅行还是野营休闲,都有可能遭遇坏天气,这时如果有一件冲锋衣,必能为你的户外生活增色不少。
冲锋衣裤,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一种俗称,我把它定义为‘防风防雨透气功能性外套’。无论是雪山攀登、徙步穿越、休闲野营,也无论是风霜雨雪,它都可以给你很好的呵护。
现在想了解冲锋衣裤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分开来解说:
一、 面料的分类
要了解冲锋衣裤,必须先从它的面料讲起。无论叫什么名字,从材料的性能上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EPTFE复膜的微孔型面料,目前国内只有GTX、DENTIK、EVENT这三种。它防水透气的功能是在服装的外面料上复合一层微孔薄膜,其中的微孔比水滴分子小,又比气体分子大,可以在阻挡雨水的同时挥发自身的汗气;另一种是PU或TPU涂层(或复膜)的亲水型面料,除了以上三种,其它各个品牌在使用的都属于这一类。它的功能是靠无孔的防水层及亲水性的分子链结构来达到的。
这两种类型的材料对比来看:EPTFE类面料优点在于防水、透气的性能上都很好,特别是在低温状态下表现稳定(雪山攀登者穿的都是此类服装当归功于这一特*),适用范围广。缺点是耐洗性略差,价格较高;PU类面料优点在于耐用性好,价格便宜。缺点是透气性能较差,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材料性能的不稳定会造成透气性降低,适用范围不如前者广泛。
在功能的细分上,防水透气面料又分为三个大类:
1、 两层压胶面料──只在外面料下复合一层防水透气层,制作服装时需要在里面再加一层里衬来保护防水透气膜层。特点是面料比较柔软,适用范围较广。
2、 三层压胶面料──在外面料下复合防水透气层,然后再复合一层内衬,在制作成衣时无需再加衬里。特点是耐用性好。
3、 两层半面料──这个称呼是我自己叫的,具有代表性的是GTX PACLITE面料,在外面料下复合防水透气层,然后再加一层保护层(不是衬布),制作服装时因为已经有保护层就不用再加衬里,但又比三层压胶面料要轻薄柔软许多。特点是非常的轻、薄、便于携带。
二、按照活动的分类选择
进行不同的户外活动,应该选择不同种类的冲锋衣裤。
通常来讲,登山时应选择面料较耐磨的三层压胶冲锋衣裤,以适合各种恶劣的环境。
徙步、穿越时可选择较柔软、适用性更广的两层压胶冲锋衣裤,穿着时能够更舒适一些。
两层半面料的冲锋衣(这种面料一般不用在冲锋裤上)则非常适合旅行使用,携带起来既轻且小。
三、按照自己的经济预算选择
国内现在冲锋衣裤的品牌琳琅满目,价格从3、4百元到4、5千元不等,可选择范围很大。许多大品牌有不同的系列以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即使同一个品牌,因为采用面料的不同价格也会相差很多。徙步、野营、旅行可以按自己的经济条件来选择,但如果涉及雪山攀登这类有危险的运动时,一定要尽可能买性能好的冲锋衣裤。
根据各个品牌的综合能力及价位来看,我大概把它们分为五个类型(排列按字母顺序):
【发烧型】:
这一类品牌对产品要求非常的高,近乎苛刻,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针对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系列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各项运动会遇到的情况。当然,这个类型价格也是高高在上,高端冲锋衣裤的价格多在两千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有ARC`TERYX、MARMOT、Mountain HARD WEAR、Millet。
【专业型】:
这类品牌对生产工艺控制较严,分类很细,设计比较合体,款式很多可供挑选。而且相对销售数量也比较大,价格比较容易接受。这个类型的高端冲锋衣裤价格多在一千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有BLACK YAK、ECHOROBA、LOWE AIPINE、Ozark、Salewa、THE NORTHFACE、VauDe。
【普及型】:
这类多为国内品牌,品质上鱼龙混杂。总体来讲分类不太细,有些甚至只有几个款式,设计多沿袭国外的特点。优势在于价格符合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根据中国国情来定市场。这个类型的冲锋衣裤价格多数在五百左右元之间。比如ANEMAQEN、k2SUMMIT、KINGCAMP、Kailas、Muztaga、Northland、Shehe、SinTeryx、WIRE。
【入门型】:
这类品牌通常面料、设计、款式、做工都一般,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以低价位抢占市场。对于这些价位的功能性服装,品质上也不要太多苛求了。这个类型的价格一般都在四百以下(再低的价格就只能算是雨衣了)。比如BACK PACKERS、Mountaindeity、Pureland、Snowwolf、TECGAR、TTISS。
【休闲型】:
这类品牌的特点是款式时尚、多样,颜色变化丰富,具有一定的功能*,主要是进入商场销售,在专业性方面略逊一些。同品牌中价格档次拉开很大,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开发。价格从1,2百元到4、5千元都有。比较典型的有AIGLE、Atunas、Columbia 、KOLUMB、Lafuma、NIKKO、SKOGSTAD、Toread。
四、选购冲锋衣裤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冲锋衣裤与普通服装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即防水又透气的功能性服装,所以在设计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选购时需要注意这么几个细节:
每件冲锋衣裤要做到完全防水,在所有的线缝处就必须用热压胶条来防止针眼处漏水,仔细看衣服里面的压胶条是否平整、有无起泡。这一点对服装的防水性能非常重要。
现在有很多冲锋衣裤在两个或几个压胶条的结合处会多加一个圆点压胶,用来防止长时间使用胶条头部起翘。这种工艺在高档的三层压胶冲锋衣裤上多用。
冲锋衣裤的主拉链要么采用防水拉链,要么使用门襟来防止雨水渗入。如果是普通拉链加门襟,要注意门襟处是否有回折边,这个设计可以让雨水顺着回折边流下去而不会渗入拉链里面。
帽子是否能够很好的遮挡风雨,戴上后头部的活动是否自如。如果用于攀冰、雪山攀登等活动,还要考虑到戴着头盔后的活动情况。
冲锋衣袖口部位的收紧方式是否合适,这个涉及到带着厚厚的手套时在雨雪天气中的活动。
冲锋衣的下摆或腰部是否有防风裙,如果没有防风裙是否有抽绳可以把衣服抽紧,防止在恶劣环境下风雪从下摆处灌进身体里。
冲锋衣腋下是否有透气拉链。这个设计并不是所有冲锋衣都会有,但在恶劣环境下大运动量的时候非常有用。
五、冲锋衣裤的几个特点
有些冬季款或是登山款的冲锋衣会自带一件可以脱卸的抓绒或棉内胆,一般是通过拉链合在一起的。
一些高档的冲锋衣裤已经在使用激光切割、无缝压胶的工艺。使用这种工艺制作口袋或其它地方时不再用缝线,可以在防水性和牢固性上有所提高。外观也会漂亮许多。
登山款的冲锋衣往往袖子会略长一些,主要是为了在穿上安全带登山时还能够自如的抬举手臂做技术动作。 v;
有些冲锋衣的后摆会略长一点儿,是为了在弯腰动作时雨雪不至于从后腰处漏进去。
有些款式冲锋衣裤在肩部、肘部(冲锋裤的臀部、膝部或脚口内侧)会使用更耐磨的不同材料。
某些款式的冲锋裤在腿侧会使用全开式的拉链,或在臀部设计能打开的拉链,是为了特定环境下方便使用的。
多数冲锋裤在脚口内里都会设计防风裙或抽绳来防止雨雪从脚口处灌入。
好的冲锋裤会在膝部采用立体裁剪,以适应运动时的要求。
六、款式和颜色
冲锋衣裤的款式,一般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当然,大品牌的高档产品往往立体裁剪做得比较好,穿着比较合体。登山款颜色往往是红黄之类的鲜艳色比较醒目,休闲类的冲锋衣裤则随自己喜好即可。
【能量食品】:
能量食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最少的重量让你获得体力和精神。
小时候去爬山,最喜欢的莫过于老妈能赏几块水果糖,爬到累时塞一颗在嘴里,马上觉得精神抖擞。如今,各种各样高能量的食品、饮料充斥着驴子们的大脑神经,却再也无法回到儿时那种欢乐的时光。
现在喜欢去走长线的原始林区,对重量自然也就斤斤计较。能量食品每次也必少量的要带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几乎尝试过各种类型的能量食品,就自己的看法评上几句:
果仁、巧克力:在能量食品中属于最好吃的东西。因为这个很正当的理由,常常打着补充能量的旗号来解决自己嘴馋的毛病:)
葡萄糖:一看到它是不是先想起医院里输液时用的葡萄糖啊:)当生病时全靠它来补充营养。我经常告诉那些初上高原的朋友,带些葡萄糖一路上喝着,能增强体质,补充体能,对抗高原反应时总会有些帮助的。
能量棒:吃过几种不同的能量棒,总体感觉就是口感不好,补充体能的效果还可以。它的优势是通过提取食物中精华物质,所以基本上都可被人体吸收。比较神奇的是我一朋友据说在太白走了5天,吃了不少的能量棒,居然一次都没有去蹲大号,呵呵。
能量饮料:和能量棒类似,喝惯了可乐的我对这种饮料总是提不起兴趣。饮料主要补充驴子们大量运动后丢失的水份、电解质和葡萄糖,解除口渴感。如果是冲剂型的我还能接受,如果是瓶装饮料类的,我恐怕是背不动这种重量上山的。
西洋参片:这东西味儿更怪,但作用很强。每次登山或长距离徙步时我总会带上一盒,在自己或别人体力不支时含进一粒,怪怪的味道一入喉,马上觉得体力倍增。不管是真的有用还是心理作用,至少它带给我能量。
以上几种食品中,我最常带的就是巧克力和西洋参片。原因很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