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

爱看电影的
爱写影评的
会拍电影的
会导电影的
倒卖电影票的
......
统统地都来吧 公开圈子
圈主:死马醒来
成员:247人地域:北京
类别:户外
标签:聚会
返回讨论区转--影评《颐和园》 0个回复
Sandy

转--影评《颐和园》

第一篇:

 

据说《颐和园》当中有十分暴露的场面,于是赶紧就买了一张,晚上趁小小余睡了之后审阅一番。在浏览过激情场景之后,又连着把片子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半,觉得还是有可品味之处。

先说导演娄烨,挺愿意出想法的一个人,拍过的片子大多追求意识流。但是,虽然追求抽象,但他内心有被人读懂的需要,因此一般也不会拍出过分晦涩的东西来,故事都会有个前因后果。查了下生日,大约是三月份,可能是双鱼或者白羊,但肯定受双鱼的影响,根据是,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大多用“没想过”“差不多”来回答。

颐和园故事并不复杂。八十年代后期,来自东北图们的女孩余虹进入了北京梦寐以求的著名学府——北清大学。余虹从小没有母亲,她个性叛逆、浪漫,喜欢任性地体验生活,同时有着引人注目的美丽。进入这所大学之始,她的特立独行就受到同学的议论纷纷,直到认识了另外一个意识现代的女孩李缇,二人很快形影不离。李缇有一个公派留学德国的男友若古,有一次回国,若古带来了朋友周伟,一个帅气儒雅的男孩。余虹和周伟一见即倾心,他们如其他大学的恋人一样,时常在学校附近的颐和园漫步,而不久,就开始在李缇的宿舍里幽会。周伟不怒自威的仪态,让余虹认定他就是她想要的男人,她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肆意徜徉于爱情之中。

然而,由于余虹放纵的感情需求和强烈的嫉妒心,终于使周伟渐渐感觉压力,他们之间开始不停争吵,分分合合。不久之后,承受不了失恋痛苦的余虹,趁着混乱回去老家图们,从此结束了他们之间青涩的恋情。

分开之后,余虹和周伟两个人天涯各一方。余虹独立而艰苦地生活着,继续体验她混乱任性的感情,她不停地爱与被爱,还曾经堕胎。她发现她已经不敢再真正去爱一个男人,只宁愿一次又一次投入自己的肉体,周伟成了她心上拂之不去的阴影。周伟则和李缇一起到了德国柏林,在若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和李缇维持着肉体上的关系。但是,尽管周伟在柏林生活数年,却始终感觉在国内有一份未了的心结,他最终决定回国。就在他回国前夕,李缇在他和若古的眼皮底下跳楼自杀。

周伟在重庆重新开始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余虹已经结婚的消息。他忍不住和她联系,并赶到她生活的京秦高速服务站去与她见面。可是,再次相见的二人已经无法继续从前没能结束的激情,最后各奔一方。影片的结尾,她去给他买酒,经过高速路边,看到他开着车扬长而去。

娄烨的片子始终喜欢用象征做片名,比如当初的《苏州河》和《紫蝴蝶》。而这部《颐和园》,似乎用它的英文名会更加容易理解——summer palace。事实上,在影片中颐和园波光粼粼的影像只是短暂地出现在主人公热恋时期,而且并没有起到大量借景的作用。但正应了余虹在片头的独白所说:“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象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措不及防,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summer palace是在主人公生命中的夏天出现的一方永不可替代的心底里的桃源,象征着人们在青春年华时候强烈和毫无束缚的爱情体验,那一份挥汗如雨、挥汗如雨的激情、浪漫、嫉妒和性爱,一切一切,都是在夏日无可替代的畅快淋漓的感觉。片中那些幸运的男女,都拥有和释放了最透彻的年轻。

余虹神经质的放荡和美丽,窒息了周伟的同时,也在周伟的灵魂上烙下永难释去的印记。他错误地认为余虹的放纵是危险和脆弱的符号,后来选择了看上去极为洒脱和成熟的李缇作为自己情感和肉体的地下伴侣。但最终,意识到永远不可能取代余虹在周伟心里的地位,在周伟毅然回国的前夕,李缇一如她一向表现的那么果敢,带着一脸的无所谓,在周伟和男友若古的面前从楼顶仰面倒向柏林的土地。周伟软瘫在地的时候,他或许想不到,他认为脆弱的余虹,却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卑微而勇敢地生活着。他不知道,余虹对自己的没有收获的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支持她活下去的浪漫脚本,她在这种痛苦之中更有存在感,也更勇敢。比起李缇和周伟,她更敢于面对自己。

summer palace只存在于时间意义上。尽管当人们离开它之后,它仍会不停地召唤他们的回归,但他们却永远不可能再回得去。当影片的结尾周伟千里迢迢赶去与余虹再相见,二人却相对无语,他们又去开了房间,他从身后帮她脱去外衣,他们仍然不可能再继续发生什么。同样是叫做周伟和余虹的两个人,心中是同样的一座summer palace,但是心却已经被永远隔开了。而隔开他们的东西,叫做生活。

我想很少有人会因为性爱场面之外的东西对这种体裁的片子感兴趣。但好在娄烨有市场意识,《紫蝴蝶》中他就运用了名人效应,《颐和园》里有大量超大尺度的激情场景,何况主演郭晓冬和郝蕾也很难只用“顺眼”来形容。很看好郝蕾,清纯迷茫的表面之下一股邪劲,眸子乌黑,任性的鼻尖和嘴唇,美貌有股杀伤力。AB天蝎的她据说生活中也比较“混乱”,可见是很能够投入的一个人,从戏里她大尺度的表现完全可以看出来。而且AB忘我的特质很能够帮助她释放天蝎座深沉而激荡的情感,这一点对于双鱼导演娄烨是很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让他含糊的意思展现得更为清晰和锋利。郭晓冬奉献了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的全裸,卖相均不坏,他儒雅内敛的气质让戏里两名女性生生死死,也足以说服观众。只不过娄烨毕竟不具备在北京长大的经历,只是在长大成人之后认识了北京,所以他即便想拍北京的精神却只拍了北京的皮肉,貌似人物都比较沉郁和乖了,颇不像北京校园的感觉。

第二篇:

 

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陈晓旭
    
  《颐和园》看了两遍,很难形容看完后复杂的心情,所以读后感一直迟迟不肯动笔。关于《颐》的影评已不胜枚举,我也一样对这部片子的台前幕后怀有极大的兴趣。不过今天我只想谈谈人的精神、命运、幻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有些人注定要过艰难的生活,很多时候这并非上天的安排,而是自己的选择,我们称之为宿命,余虹的经历使我再一次坚定了宿命这个词的份量。记得王小波说过,人生的舞台上,大部分人只是演员,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成为编剧。余虹执着地为自己编写命运,尽管这个编剧文艺了一点,一意孤行了一点。
  
   命运本身就是件很戏剧性的东西,当邪恶、粗俗、卑鄙、下流……这些阴暗低劣的人性品质聚在一起,我们似乎不难想象这个人的经历,结局也许坏也许并不坏,大家都能接受。而当敏感、孤独、真实、善良、炽烈、幻想……当这样的人性聚集在一起,就很难说会造就怎样的人生了。纯粹而美好的东西揉合在一起,不一定就是甜美,多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许命运就此出现拐点。
  
   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年轻的余虹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从影片的一开始,电影就告诉我们,余虹是个特别的女孩,她的追求与众不同。为了报答同学,余虹把处子之贞奉献给他。那是在一处荒郊野外,以一种粗糙不堪的形式解除了自己处女的包袱。此后的余虹,没有什么可以限制住她为自己的思想和身体插上翅膀:她自由了。
  
   碰上周伟似乎是个意外,其实是必然——她在等待和寻找这样一个人,她总会遇见一个为之疯狂的人,这个人一出现,她就完了。这是她的宿命。周伟说她是疯子,是的,但她是在他面前才变成了疯子,因为她深爱着他,她急于向他表白自己的爱,恨不得将一颗真心剖出来血淋淋地摆在他面前。周伟应该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经历,青春泛着残酷的美,回忆的伤口是早已凝固的痂壳,望一眼,就心痛一次,麻木一次。这种感觉,不是人人都曾有的。
  
   然而我要说的是余虹,这个内心孤独、执意走向悲剧的人。悲剧是自我的毁灭,是眼看着美好的东西支离破碎,悲剧是喜剧永远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本来可以拥有优越、舒适甚至灿烂的人生,但是她不屑,她要过一种非主流的自我折磨的生活。精神上离群索居,身体上自由放纵,一如早春的寒风吹起漫天飞舞的柳絮,她的灵魂比柳絮还要轻柔,随风飞扬,然而肉体是重的,向下的,坠落在枯竭的泳池肮脏的地面上。
  
   轻就一定灿烂,而重就一定残酷吗?有时候,轻所带来的残酷远远超出想象。因为精神(灵魂)飞得太高,孤离而没有目标,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他们也无法理解)。想与其他人交流,惟有放下自己的身体。放下身体对于她而言,是一种同情,一种给予,她把自己施舍给那些需要她的人。德国人称做爱为“一次小死”,灵魂找不着方向的余虹,也许只有在无数次“小死”中,才能体会到灵魂的存在,在黑暗中憧憬光明。
  
   所以她在日记里写道:“为什么我总是急于同你们,我的男孩子们,做那件事,那是因为只有在那件事的进行中,你们才懂得我是善良的。我试过多少种办法,可最后还是确定了这个极为特殊、直截了当的方式。我已经一劳永逸地使两个、或者三个异性了解了我,理解了我的善良和仁慈……”我想起了木子美,一个已经几乎被遗忘的名字,我一直认为,木子美被人围攻批驳的性开放完全是出于她超越常人的同情心。
  
   对于性的这种态度,似乎很容易成为人们的诟病,不象有些女人把性放在一个有价值的地位,当做资本。然而把性当成资本的女人有一招失算了,就是每个女人都有这个资本。所以说余虹是聪明的,我们前面说过,余虹又是独特的,所有女人都具有的东西,她怎么会在意?!面对那些试图靠近她,在她身上寻找片石瓦砾的男人,她索性把身体全部都给他,因为那是无爱的荒漠。
  
    象影片中的柳絮,没有方向,甚至没有重量。她因此而过着与众不同又从不安宁的生活,她的生活颠沛流离,甚至物质是贫穷的。女人一辈子,总要疯上一回,为了这年青时代的“疯”,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她有疯的资本,畅想疯的权利以及履行疯的自由。因为这是她的人生,她有权决定怎么做。周伟最后远渡重洋找到她,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却不免令人唏嘘。十年过后,他们已不再有勇气接纳对方,象一块永远也好不了永远也不敢揭开的伤疤,应了余虹的那句话,“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当周伟从汽车倒后镜里看着余虹的身影飞快地远去,消逝在视线外,这个故事已基本结束。没有人会知道,荒僻的高速公路站点内,有这样一个内心孤独如荒漠枯树般的女子。如果你了解她的经历,怎能不为之心疼。故事就要结束了,所有的不安和痛苦似乎已经告一段落,画面一转,回到当年白衣飘飘的大学时代。他们刚刚相识,目光一交投,便认定那是自己等待的人。Paul Evans的“7 Little Girls Sitting In The Backseat”轻快响起,他们在一起跳舞,嘴里叼着烟卷,脸上总是一幅玩世不恭表情的的女孩露出天真的笑容,我的耳边响起一段话:“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象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措不及防,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
  
    一切已经过去,那段美好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返了。
  
   电影完了,低落的心却象是在尘土里洗了一遍,充满了不安。想起开头那句话,有些人注定要过艰难的生活,余虹在日记里也写过,我们这些人,注定是这样的命运。然而余虹是不会后悔的,因为她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她是一个对生命的追求、对道德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早已超越了常人标准的人。她内心的幻想和情感的需要异常强大且异于常人,注定要接受这种艰难的自我折磨,象是僧侣的修行,苦而必经。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心满意足,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感受爱。幸福和快乐不能说明爱情的深度,残酷、痛苦和浪漫才是完美爱情的刻刀,一段完美的爱情,往往都是悲剧。
  
   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她又是一个多么有勇气的女子!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件事情。如果真能如此,又有多少人愿意舍弃唾手可得的舒适而转投艰难的自我折磨?我只是很想知道,如果她的“疯”推后十年,也就是遇见那个让她完了的人的时间往后推十年,具备了一定人生阅历的余虹,当爱情的骇浪扑面而来,会否少受一点伤害?还是同样的不可抵抗。
  
   冬天的晚上,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抱着笔记本讲自己的感受。说了这么多,全都是爱情。的确,这部片子是讲爱情的,尽管我总觉得娄烨想说的不只是爱情,这部片子可圈可点的地方也绝对不止是爱情,例如说剧中的音乐就十分打动我,时代变迁的脉络也让我怅然若失。只是今天写到余虹,便不由自主地往爱情这条道路上去了,拉都拉不回来。也许骨子里,我也是个同样对爱情抱有幻想的人,以前我曾说过自己,走在人生的路上,微微低着头,心中却有浪漫的火焰向上升腾。看完《颐和园》,我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因为所有对爱情抱有幻想且精神飘在高处的人,都是他们不可救药的阿喀琉斯之踵。
  
   如余虹日记里写到的:幻想啊幻想,这致命的东西。

 

---------------------------------------------------------------

---很喜欢这部电影,有些情节再看了后还是不明白,所以上网找了些影评来看,觉得这2篇写的比较贴切,也明白了为什么周伟最后开车走了,而不是留下来;李缇为何要自杀。。。

Sandy发表于2010-07-15 20:49
只有加入圈子后才能回复话题

圈子成员更多成员

庄悦
寻找轨迹
吴未
晓虫
a56.cc
晨一莲
教唆犯
菲儿
黑色莲花
刘星宇
鲜花盛开
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