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人与人之间沟通越来越无法深入 人们越来越内敛和封闭 心理障碍自然会越来越多 下面这篇《河边侃心理学》是位专业人士写的博客,由于发表在一家打不开的网站上,这里就不给链接了,请大家见谅
一
河边最近有点儿忙,需要读很多书,学习专业知识。但是还是心里痒痒,想码字,想得到被点击和有人跟贴的 HIGH (快感),不可救药地象药物成瘾。码字影响读专业书,读专业书影响码字,怎么办?河边苦恼了很多天,终于想出这么一个教学相长的方法,就是把专业知识学习中读到的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其实,我早就发现,有时候写的是些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出一个话头,引起读者的一点思考,共鸣,认同,或者讨论和反驳的欲望。
闲话放过一边。这一篇要侃的是 State-dependent learning (state dependent memory) 。大致翻译成状态依赖型学习或状态依赖型记忆,意思是学习或记忆有赖于个体(人或动物)的生理状态。影响状态依赖型学习的因素包括:环境,药物或毒物中毒状态,情绪,以及感觉情感状态。
比如,喝醉的人可能会记得以前喝醉时的事情,但却记不得没喝酒时候的事情。动物实验提示,动物在某种药物影响下学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在同样用药的状态下重复。如果不给动物用同样的药物,那它以前在用药状态下学到的技能就全都狗熊掰棒子 ---- 丢掉了。还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给懂英文和中文的同学作测验,可以用中文或英文回答。发现如果问题是用英文写的,同学们比较喜欢用英文回答;如果问题是用中文写的,则同学们比较喜欢用中文回答。这说明记忆的语言学成分可能也会在学习过程中被记录下来。
理论讲得差不多了,讲讲实例。想当年,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根据河边以前的知识,认为那是因为: 1. 长期饮酒,大脑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只有再用酒精才能使其暂时稍微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长期下来,李白的大脑和肝脏都每况愈下。如果李白根本不饮酒,可能他的写诗能力会更强。 2. 饮酒有对情绪的暂时“去抑制作用”,所以李白可以借酒发疯,言平时所不敢言,写平时所不敢写。 3. 饮酒有社交作用。李白当时的社会崇拜能饮酒的人,能饮酒就比较有利于社交。根据我现在学到的知识看来,还可以有另一个解释,就是李白学习写诗是在酒精影响下,所以他以后写诗也要在饮酒状态下才表现最好。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醉拳。
再讲一个例子,这样的小说或电影情节大家都看到过吧:男女主人公大吵一架,又十分后悔,怀念他们以前相爱的时光。于是男女主人公,一个或两个,有意地或无意地来到过去经常约会的地方,于是他们就把相互的气愤放到一边,重新和好。在这里,约会的老地方起到了一个促进记忆的“状态”的作用。
“状态依赖型学习”,听起来蛮高深的。其实,这个规律是客观存在着的,我们普通人平时就在使用着,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就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使是大字不识的庄家汉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着。所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规律,不管我们认识不认识,他们都在起着作用,都客观存在着。有些规律还没有被人表述成为理论,有很多理论虽然已经出版甚至得到公认,但是作为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的普通人我们不可能学到所有的理论。
有句中国古话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多学一点点知识,就会活得更明白一些。多掌握一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规律,把这些规律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让我们少犯一点错误,多一点成功。
二
这一篇侃一侃Fact和Story。Fact指的是事实,Story指的是每个人把看到的听到的事实经过自己大脑有意无意的加工后的重新演绎和讲解。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根据Fact和Story理论,可以这么理解:清官在事发当时不在现场,没有看到事实,当时也没有录像机把发生的经过录下来。家里的每个人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所陈述的故事就不同。清官无从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前因后果是什么,所以只能听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到最后还是一笔糊涂账。
这种Fact和Story的问题,在夫妻中很容易出现。比如,妻子翠花说,“我们今晚一起出去看场电影吧。”丈夫狗剩说,“你就知道花钱。你不知道最近钱紧吗,上个月村长三姨死了办丧事刚交了份子钱,下个月你表妹结婚的红包还没着落呢。”翠花有点儿生气,说,“你就是不想跟我去看电影。你从来不跟我一起看电影。我表妹结婚给红包你也有意见?给你大侄儿压岁钱时你怎么不说钱紧?你就想气我。”狗剩说,“这不是现在没钱了吗,所以我说咱不去看电影了。再说了,谁说的我从来没有跟你一起看电影?去年我们还在县城看过《赤壁》呢。”翠花说,“都过去一年了,你也好意思提。”狗剩说,“你刚说的我从来不跟你一起看电影。”
这个案例里的事实部分比较明确,显然这两口子银根比较紧,一年也就看个一两次电影,但是两个人对这个事实的解读不同。下面说说两个人在这里都犯了什么错误,应该怎么改进。翠花的问题是,1.她其实是抱怨狗剩对她不够关心,但又不直说,拐着弯弄出个看电影的建议,反而生出新的矛盾。2.不尊重事实,楞说从来没一起看过电影。把一年偶尔看一场电影的事实一笔抹杀,只是为了强调看电影太少的观点。3.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看电影问题还没抄完,有生出个给红包和压岁钱问题,互相指责。4.上纲上线,把没钱看电影硬说成是‘不想跟我去看电影’,还说‘你就想气我’。所有这些指责都没有事实根据。要检验翠花‘你就是不想跟我去看电影’的论断是否正确也不难:假设有人给狗剩两张电影票,狗剩如果屁颠儿屁颠儿就带着翠花去了,那就说明狗剩不是不想看电影,只是因为没有钱。翠花跟狗剩结婚好几年了,她难道不知道狗剩其实很喜欢看电影吗?她当然知道,但是她为了表达她的气愤,故意不顾事实把话反着说,这当然无助于解决问题。
狗剩的回答也有问题,1.翠花好心提出看电影,想增进两个人的感情,狗剩却用‘你就知道花钱’来打击翠花。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翠花想看电影的出发点是好的,然后解释为什么不能去的原因,还要提出替代的办法,比如带翠花去三叔家看录像,或者在家里唱卡拉OK。2.专门提出‘你表妹结婚的红包’,有点儿不合时宜。3.其实没有必要非要较真而指出‘你从来不跟我一起看电影’的论断是错误的。翠花自己根本就知道,她只不过是用极端的说法发泄自己的不满。同样是指出去年看过《赤壁》的事实,可以用更柔和的方法,比如说,“要是有多余的钱,我比你还想去看电影呢。我还记得去年看《赤壁》,去之前兴奋了好几天。”4.狗剩没有纠缠红包和礼钱问题,好。钱的问题是很多夫妻争吵的核心----有一个做心理咨询几十年的美国人如是说。中国古诗云,“贫贱夫妻百事哀”。现代的说法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嗯,有点儿跑题,谈到有钱没钱的问题去了。还回到Fact和Story,在夫妻对话中,要格外注意什么是事实,不要明知不是事实却为了讲自己的Story而故意乱讲。自己都知道不是事实,如何能够当成论据说服他人?明明看过一次电影,非要睁着眼睛楞说没看过,等到对方指出“看过一次”而把自己的论断驳倒后又恼羞成怒,说“看过一次有什么了不起,你拿它说一辈子事儿!”这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好象是做好了引发争吵的套子,只等着两个人一起钻进去。
三、
今天侃的这个贼重要,叫做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当今的精神心理医学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精神心理学了,现在讲的是用药。说好听了,是神经科学发展了,我们对精神疾患的了解达到了神经受体水平,现在有了很多针对不同受体的药物。说难听点儿,开药看病快,挣钱快。心理治疗还有用不?有用。心理治疗(psycho therapy)能起到帮助药物治疗的作用,对一些比较轻的精神疾患单用心理治疗也有效。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年前流行的是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荣格的心理动力分析(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等治疗方法现在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现在很少有病人有时间每星期看三次精神科医生,坚持好几年。Aaron Beck创立的认知行为疗法由于疗效好,而且有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证据,逐渐越来越流行。认知行为疗法一般一周看一次病,坚持不到一年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有一个小窍门,告诉给精神科的门外汉,保你跟专业精神科人士侃山时让人眼睛一亮。现在最流行的药物治疗是选择性五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台湾版翻译: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简称SSRI。简直象万金油一样,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性贪食,PTSD,什么都治。甚至有些人喜欢发脾气用上SSRI也有效。现在最流行的心理治疗则是认知行为疗法,同样适用于很多病症,比如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厌食/贪食症,甚至精神症。所以,跟精神科学人士谈话时,适时地甩出选择性五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或认知行为疗法,多半不会错,即使错了人家也会觉得你虽错而离谱不远也。
象我们精神科住院医的年考,如果一道题给你一个病症,下面有五个选项,选不同的药物或疗法,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就选SSRI或认知行为疗法,答对的概率远远大于随机选择。
Aaron Beck写了好几本书,比较早也比较经典的是针对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在那本书里,Beck老先生提出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角的概念。Beck先生认为,人的情感被认知决定,比如一个女士去参加一个聚会,过去的一个老朋友没有跟她打招呼,她就认为是对方不喜欢自己,自己太没有魅力,于是就觉得自己没价值,就情绪低落了。这种消极的想法不知不觉就来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感觉到参加聚会后更抑郁了。Beck先生的治疗办法就是帮助病人识别这种自动的消极认知,然后去验证这种自动的消极认知是不成立的,从而改善自己的情绪。具体到上面这个例子,病人可以先冷静地想一想,那个朋友没有跟自己说法有没有其它的解释,比如当时他正在忙着或者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然后,病人可以打电话问一问她的朋友,没准那个朋友会说,“那天你也去了啊,你怎么没跟我打个招呼,我本来准备找你说点儿事儿的。”或者,那个朋友会说,“对不起啊,那天我没有跟你说话。当时我的狗刚死了,我特伤心,谁也不想理。”你不问,永远不会知道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乱猜疑,瞎抑郁是没有用的。在生活中,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凭想当然而妄自揣测,不去问清事实真相。
河边考试当天早晨,拿出冰箱里的不多的剩菜剩饭吃掉了。也许有的朋友会想,这样的生活真凄惨,没有时间做好吃的,马上要考试了,还得吃剩饭。这个问题河边不这么看。河边觉得,马上要考试了,吃经过考验的食物,保证不会拉肚子。少吃一点,有利于考试时动脑子。这么一想,河边就高兴了。
有些时候,人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我觉得认知行为疗法在某种程度上和鲁迅提出的精神胜利法有些相通嘛。当然,这是个玩笑。认知行为疗法说的是病人的想法过于消极,不符合事实。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讲的则是明明处境很差,阿Q愣觉得自己特成功,特幸福。从理论上讲,辨别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则和阿Q精神胜利法不难。但是,真是遇到实际问题,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是采用了Beck先生的原则,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消极认知,还是采用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那里傻得意?
答案见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