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 治
主体造型语言。
主体是任何事物和艺术的核心,是摄影艺术的表现对象,也叫趣味中心。它是摄影画面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如果没有主体(或主体不突出)的画面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都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和阅览的意义,对于旅游摄影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旅游摄影实践中,一定要像其他艺术创作一样应该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拍什么(主体),怎么拍(这个主体),为什么拍(这个主体),要做到心中有数。主体确定了以后,要根据拍摄目的(为什么拍)去选择主体的造型表现,主体在摄影画面中的造形(形态或姿态)会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读者一定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主体造型语言
图一
图二A 图二B
图三A
图三B
图四A 图四B
一个主体在画面中的形态或姿态不同,或位置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传达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故事情节。比如我们要拍一张旅游人物纪念照,环境是在一个龙门牌坊前,大多数人都是直立于牌坊前或牌坊后或牌坊中,微笑着直视相机镜头,拍一张到此一游纪念照。如果我们让被摄者从龙门后跳到龙门前来,与此同时按下快门,试想这样的照片被摄主体(人物)传递给读者的就不仅仅是到此一游了吧?因为主体在画面中的造形不是直立而是跳跃,这一跳,应该说跳出了旅游文化,跳出了摄影画面的历史背景,更跳出了摄影者的技艺水平。如图一。
再看图二A、图二B。画面被摄主体是在中国大陆几乎看不到的新型摩托车,摄影者很好奇,想把这种车型介绍给国内的朋友,于是将其拍了下来,如果拿图一给人看就很难使人看明白这款摩托车的型状。如果看图二B就很容易让人看明白这是一款什么样的摩托车;再看图三A,主体石头造型像一个乌龟头部,换一个角度拍摄的图三B,这块石头的造型俨然就是一个单摆浮搁的木鱼石;图四A是一棵千年古柏,枝干横生、奇形怪状,随便一拍,主体杂乱,语言不明确。经过认真观察取景,拍下图四B,恰似孔雀鸣月,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因此主体在画面中的造型是不可忽视的,他会传达出画面中的意识形态语言。
从以上例图中不难看出掌握主体造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动、指导被摄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形态;另一种是调动自己,变换拍摄角度、方位,选择最佳造型视点,从而拍摄出理想的旅游摄影作品。
(编辑: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