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上)(2008.12.28)

 

    计划好久的行程,乐趣虽然不少,毕竟总略显平庸,但意外而至的路线,则多数都会饱含惊喜,让人游兴更浓。

    本来昨天是要跟大山领队走香八拉一条1.5级难度的路线的,八大处中学—虎头峰—翠微顶—水库—打鹰洼—小小五台—东山—香山古道—打鹰洼—老望京—香山邮局,这其中小小五台、东山和香山古道都是我没走过的地方,听说小小五台有一段上升比较爽,我正想见识见识呢。

    我和金条早上汇合时比预定时间稍微晚了几分钟,一出苹果园地铁,我就急于四处张望希望能拦住一辆TAXI,这时有人叫我的ID,我转头一看,长空、大龙和起点正全副武装的站在绿野驴友们经常集合的超市门口,他们都是我第一次走箭扣时的驴友,这次又偶然遇到,那亲切感就甭提了。大龙看见我一个人就问我金条呢,没和我一起吗?正问着,金条也从地铁口出来,大家见面分外高兴。大龙说他们要走京西古道,就等明月了,没有其他人了,建议我和金条干脆别去香山了,和他们走得了。

    我一听就有些动心了,金条还有些犹豫,毕竟是和大山报名确认好的哦。长空说他们要走的路线非常休闲,路上有很多古迹和风景,还有摩崖石刻可以看。长空的一句话正中我的要害,太吸引人了!金条只好向大山领队请假,说半路被大龙劫走了。很快自从箭扣一别之后就没碰面的明月也出现了,于是我们六个箭扣老驴友又一次组成了一个小队,向门头沟方向进发。

    我们在琉璃渠下了车。门头沟琉璃渠村形成于元代之前,因其出产的高品质页岩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所以长久以来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琉璃渠村出产的琉璃制品历来为明、清皇宫的专用制品,解放后,这个村的琉璃制品还曾被用于建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西站等场所。

    我们步行进入村子,路上碰到村民问路的时候,他们都很热情。村子里有几家琉璃工厂,但是没有看到人工作。村路都是水泥路面,村民的房子也大都整齐崭新。我们快速穿过村子上了山,山上的大片采石场被铁丝网围着。其实一路上到处可见采石场,人类用先进的工具,把原本巍峨的群山修整得面目全非,不知道如果愚公真的存在,看见现如今人们的开山方式,还会不会觉得自己干的是件好事。

    我们就沿着铁丝网的外侧走了一段路,翻过几个小山头,走到一处山间的农家院性质的地方,似乎是叫丑儿岭。我属于骨灰级路盲驴,户外徒步对于我来说真是有一定难度,走过一次的地方基本不可能记住,听过的地名也基本留不下太多印象,只知道跟着领队快走,不辨东西南北,就认准领队的身影不丢了就满足了。一路上听长空和大龙讨论这一带的地形和路线,如闻天书。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在一条铺满青石的路上开始了一段上升,长空说我们脚下的路就是京西古道了。看着地面上一块块光滑的青石,上面或深或浅的牲口蹄印,想象当年商队人马从这里缓缓前行,晋商的盛极一时,脚下的山路也立了一份功劳吧。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话题不断,后来似乎都有点觉得累了,就都默默的爬升,一时间山里寂静无声。   

    金条对牲口蹄印非常好奇,问长空这是马留下的吗,起点他们都一致认为这一定是驴,因为马基本是不负重的,不可能在石头上踏出这样深的蹄窝,另外只有驴子喜欢走现成的蹄窝,无数的负重载货的驴子,几百年来不断地踩踏,终于形成了这些深几寸的蹄窝,也创造了中国古代商贸的繁荣。如今我们轻装漫步,游山玩水至此,一段爬升之后仍不免气喘吁吁,不禁感慨古代商人在物流上付出的艰辛和巨大成本,更加钦佩那些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古人们。

    山顶上不远就到了永远免夫亭,这个亭子很新,是2007年才修建的,但是亭子里矗立的石碑却是个珍贵的税收文物。据介绍这块“永远免夫交界碑”立于大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碑文记述了自古以来,京西乡村“石厚田薄,里人走窑度日。一应夫差,家中每叹糊口之艰。距京遥远,往返不堪征途之苦。”雍正八年(1730年),王平口巡检司官员阮公将乡民疾苦呈报县官,县官上奏朝廷允准免除这里的夫役,得到皇上恩准。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全部豁免。它是北京地区、甚至是全国距今发现的,封建王朝对一个局部地区制定减免税政策并得到具体实施的物证史料。从碑文记载看,其减免税的对象是社会底层又地处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因而具有极高的税收文物价值和丰富的税收文化内涵,对当前税收工作仍具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在这里照了两张合影,简单休息之后,继续进发。再走几步就到了牛角岭城关。西山大道是京西古道中最重要的一条,此处的牛角岭是西山大道上的第一道关隘。

 

我的摄影水平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技术,不过能留下点直观影像而已。

    走过西山大道,在道口有一座关帝庙。

    过了关帝庙就进了一个村子,路边有一直小白猫喵喵地叫,金条和明月都是爱动物的人,她们拿出一块三明治来喂猫咪。徒步的路上经常能遇见猫猫狗狗,这只小猫提醒了我们,大家开始讲起过去徒步的经历中遇到的动物,多数都是关于聪明的狗狗,如何偶遇驴友的队伍,然后如何跟着走了几十里的山路的故事。

    长空提起我们会到马致远家休息吃午饭,我一愣,随即明白他说的是马致远故居。他这么说太逗了,感觉老马头似乎就是我们驴友似的。进了村子明月就开始找碉楼,说老马家就在碉楼旁边。很快碉楼就出现了,再转个弯,老马家就到了。有一大队徒步网的驴友在路口的空地上吃午饭,看见我和金条邀请我们一起吃饭,说他们看见我们在琉璃渠下的车。我们和他们打了招呼,直奔老马家大门。老马家门锁着,卖票的人也不在。长空在门口的石磨上铺了雨披(大概是呵呵),然后把背包里两个大保温瓶摆在上面,一大瓶是热水,一大瓶是明月煮了将近十个小时的八宝粥。长空用热水泡上方便面,金条把自己做的三明治也拿出来,大龙开始给我们分热咖啡。冬天徒步的最大乐趣就是大家围一起喝热汤和热咖啡,这些寻常的东西在山下根本无人问津,此刻确是那么美味。

    每次和明月一起出去,都能喝上热乎乎香甜的八宝粥,上次在箭扣也是享受了这个超级待遇,高兴。

琨玉河发表于2009-07-02 13:30  
分享到 
赞过
(1181次阅读/13个评论/1人赞过)
    一直走
    顶贴。
      谢谢先生,先生这是在召唤我的灵魂呢哈哈,我真想出来玩儿呀!!!
      抚育陪伴小娃娃成长,操心、快乐而温馨,热爱运动和热爱大自然的人,这种热爱也会陪伴你终身。
      最近在翻看这里2010年前后的游记,翻到了你这篇微笑
      我也跟着重新看了一遍哈哈,当时的景象和心情一下子就回来了,很感慨,小感动。
      嗯,那是珍贵的记忆,将来你们的孩子长大了,看到这篇《关沟的小溪》,会说:“妈妈,当年你也很小资呢”。
      玩笑了,非常欣赏你的小溪。
      谢谢先生喜欢。那天咱们回来的路上,坐在您旁边和您聊了一路,很有感受,才了心境写小溪那篇小文。
      那是有安静的心境才能写才能读的文字。
      再推荐作者一篇《柏峪初秋》,图文音乐俱佳
      http://www.517huwai.com/blog/17665。

    一直走
    推荐作者《关沟的小溪》http://www.517huwai.com/blog/5343
    一直走
    推荐作者《新驴的脚步》http://www.517huwai.com/blog/5334
    一直走
    琉璃渠-丑儿岭-水峪嘴-牛角岭-桥耳涧-东西落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