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马耳他与西西里(三)

先说说马耳他吧,很多人好像对此国家不太了解,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它属于哪个州,有人说在非洲,这也难怪,它的确是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国土面积仅300多平方公里,跟北京的朝阳区差不多,这里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地中海,那种蓝深远,浓厚,纯净;这里还有厚重的历史感,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之圣约翰骑士团发源于此,这里有大大小小300多座教堂,各具特色,让人惊叹不已。
网摘:
馬爾他騎士團全名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
(義大利文: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
古名是"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 亦名羅得騎士團、聖約翰騎士團,是最為古老的天主教修道騎士會之一,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
該組織是1099年由法國貴族Gerard和幾名同伴在耶路撒冷的施洗者聖約翰教堂附近的醫院裏成立,主要目的施照料傷患和朝聖者。由於朝聖者無私的付出讓醫院修會迅速發展,醫院騎士團口號「守衛信仰,援助苦難!(Defence of the faith and assistance to the suffering)」。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佔領耶路撒冷後,本為本篤會在耶路撒冷為保護其醫護設施而設立的軍事組織,後來演變成為天主教在聖地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從1110年起修會同意將分散耶路撒冷的領土的財產,可以交給醫院騎士團。
1113年,教廷承認他們是獨立的修會,並賜予他們一系列的經濟、政治特權,如無需繳納十一稅,無需接受任何政權的領導,
只受教宗節制。
醫院騎士團的會規以聖奧古斯丁修會的會規為基礎制定。騎士團的成員分為教士、騎士和士官,以及會友或受贈者。騎士團由一位大團長(Grand Master)統治,並有教士會議和八位法官協助。其組織和聖殿騎士團十分相似,但對於慈善事業上表現更為顯著。
從1120年才開始作為一個軍事修會進行活動,以武力保護朝聖者免受異教徒攻擊,並發展成為耶路撒冷王國的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對耶路撒冷的政局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在耶路撒冷王國擁有7座大的要塞,140多座其它建築。
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鮑德溫四世去世後,當時醫院騎士團的大團長Roger de Moulins反對居伊(Guido von Lusignan)繼任,可惜沒有成功。後來在1187年哈丁之戰中,醫院騎士團也派出主力參戰,由於指揮上的失誤,包括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在內的基督教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醫院騎士團大團長Roger de Moulins戰死。
由於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王國被阿拉伯人擊敗,1291年,騎士團放棄了巴勒斯坦,前往賽普勒斯,在那兒沒呆多久,1309年又撤到羅得島,改稱羅得騎士團。在羅得島,騎士團用海軍阻止了穆斯林向東地中海地區的擴張。
當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的手裡時,羅得島上的聖約翰騎士團是整個東地中海地區唯一的基督教力量。在羅得島的抵抗一直持續到1522年。那一年,蘇里曼大帝指揮20萬軍隊乘坐著400艘戰艦來到羅得島,而島上的騎士團只有7000名士兵,
雖然實力對比懸殊,但騎士團依然獨立堅守了6個月,土耳其軍隊至少有5萬人在戰鬥中喪生。最後騎士團與土耳其人達成協議,騎士團撤出羅得島,前往歐洲。
在歐洲的7年時間里,他們多次遷徙,居無定所。
到1530年,奉教宗Clement VIII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命令,醫院騎士團來到馬爾他島,每年象徵性地向西西里王國繳納1馬爾他鷹幣作為租金,在島上騎士團建立了馬爾他騎士團國(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縮寫為S.M.O.M)。
土耳其人對騎士團的捲土重來顯然很不安,1565年,土耳其人派出大軍進攻馬爾他。這場大戰一開始和上次在羅得島的大戰很相似:騎士團苦苦支撐,絕大多數城市都被摧毀,騎士團成員有一半戰死。就在騎士團眼看要支撐不住時,從西班牙來了一支援軍-無敵艦隊,戰場局勢頓時扭轉,土耳其軍隊倉惶撤退,損失達到3萬餘人。這次大勝使馬爾他騎士團國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和平局面。
1571年,土耳其人認為海軍發展得差不多了,再次起兵,企圖消滅騎士團。不過這次他們敗得更慘:還沒到馬爾他,在海上就遇上了以基督教國家組成,由西班牙王國的無敵艦隊為主力的神聖同盟(Holy League)艦隊於勒班陀海域展開了一場海上會戰(勒班陀戰役),土耳其艦隊幾乎全被擊沉或俘虜。此後馬爾他騎士團國進入鼎盛時期,帆上標有馬爾他八角十字的戰船在地中海橫行無阻。
騎士團在馬爾他島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8世紀,1798年6月11日,遠征埃及的法國拿破崙迫使醫院騎士團投降,佔領了馬爾他島,島上騎士團的教堂和修道院被法軍洗劫一空。騎士團的大部分成員前往俄羅斯,在那裡,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給予他們以庇護,而騎士團則選舉保羅一世為新的騎士團大團長。
離開了馬爾他島之後,騎士團就此失去了領土,但作為一個組織仍然存在,雖然騎士團在馬爾他島的主權權利透過1802年亞眠條約(Treaty of Amiens)的簽訂而得到英、法等國的承認,但騎士團卻從未被允許回到該島。
爾後騎士團於1834年在羅馬重建總部,終於再次穩定下來。騎士團的軍事使命已經完結,此後主要從事慈善事業。今天,馬爾他騎士團在聯合國享有永久觀察員的地位,它設在羅馬的總部馬爾他宮是它唯一的領土——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了。
也就是馬爾他曾經是騎士團的領地,但是現在已經不是,現在的馬爾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馬爾他騎士團"現在的"國土"~"馬爾他宮",是位在羅馬,不在馬爾他.可是當時我在羅馬也不知道,也不知道哪裡是"馬爾他宮".而這棟建築可是享有治外法權的地方,
不屬於義大利管轄的.

這是醫院騎士團的徽記:
其實馬爾他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這個徽記,包括硬幣上(馬爾他歐元)
对于圣。让修道会的成员来说,马耳他十字具有明确的含义。它的四个分枝,每一个都象征一种“美德”:贤明、节制、正义和力量。至于八个点,则参考了“真福八端”:谦虚、礼貌、慈悲、同情、和平、忠诚、纯洁、耐劳。』

马耳他很小,所以公交就可以满足出行,当然要是为节省时间可选择打车,有的公交车间隔较长,1小时甚至还多,而且可能不是很按时到,一旦错过要等很久,坐公车记得要上车招手,下车按铃。司机师傅们集驾驶、售票、答疑、提醒等技能于一身。 马耳他的车是左侧行驶,每次找到车站都要再三确认方向无误。
在携程上租了欧洲通用的wifi,首都机场取还,很方便,但是缺点是在国内没法试,结果到了马耳他第二天都充不上电了,又托北京的朋友联系商家,加了技术人员的微信,最后发现是线有问题,幸亏我带的充电宝的线能用,才算把问题解决了,不过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Mar.17
北京到伊斯坦布尔Istanbul飞机真正的航行时间是9个半小时,于当地凌晨4:30落地,在伊斯坦布尔机场的徘徊时间多了1个小时,转了转免税店,又吃了点儿东西:5块炸鸡翅套餐,含一杯饮料和一份薯格,又买了2杯饮料和一份烤土豆,换了 ? 30 的土耳其钱90. For food & drink花了48,剩下的回去时再花。
从伊斯坦布尔到马耳他大概飞了2个多小时。
在马耳他机场入境被问了若干问题:
来马耳他干什么?待多长时间?住在哪儿?随身带了多少现金?是否还经伊斯坦布尔回中国?
并再次录十指指纹。这个入境章盖的还挺麻烦哈。
在机场定了个出租到 Mellieha Bay(? 30 ),好远,不停地开了大约45分钟,公寓在2层没电梯,楼下还有只话密的狗狗叫了很久,直到它家里有人回来它才不叫了。安顿好后在Mellieha沿海边闲逛并买早餐:  ?: 12.2(方便面、面包、鸡蛋、苹果,橙子、桶装水)碰到开心的油漆工,在我们第二次经过时非要和我合影哈。
对于大力水手村 Popeye Village Fun Park,因为木有小朋友,也木有大力水手情节,对于?14.5的不菲门票就算了吧。在一家挺大的餐厅吃了丰盛的晚餐(?:47.4 )。
 
步行去Anchor's Bay看日落,好美啊,除了我们仨再没有别人了,这种安静的欣赏落日真的让人陶醉。
 
 
 
 
 
 
 
 
回到民宿,洗洗睡,第一天马耳他,晚安
清风明玥发表于2016-07-15 22:37  
分享到 
(312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