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重返滇西北(7)——大理的“海地生活”

海东奇景·洱海神光

海地生活·骑行洱海之路

    大理有山,也有水。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亲近水,我们还叫它海,这便是洱海。

在大理坝子上,在洱海里,这就是对大理生活的最好诠释——“海地生活”。而要想更好的体验“海地生活”,那便要到海东的双廊镇,那里也恰有一家“海地生活”的院子。有海、有坝子的生活,就是大理的生活。

    到达大理的这个傍晚,我在古城租了单车,迫不及待的去看亲爱的洱海。

骑行洱海码头

    去往才村的路上,已有骑行者开始折返,我们相遇,热情的打着招呼。在大理,那些虚浮的东西都会不见,人与人之间还是热情与真挚。希望未来,也一直会这样。 

去往码头的路上,我们看到彩虹

    身后的苍山伟岸雄壮,山间的彩霞漂浮如缎带,而我们却要向前骑去,那里是一片宽阔的高原湖泊——洱海。在这样傍晚时分浮云如幻的日子里,我知道洱海定会是仙境一般的场景。头脑中想象着那片梦幻之海,脚上也加了力气。

    只是与想象相比,现实竟是更加的美好。

    彩云挂在当空,漂浮着,不时会有阳光透过洒向海面,那云彩是如此低,仿佛唾手可得。洱海也不断变换着色彩,而远处的天与海早已相接。这样的洱海彩云,我已很久未见了。

云彩与海面贴近、相接,如梦幻般的美 

    洱海返回,很快天就黑了。我们的车子没有骑行灯,这在有大客车飞驰的公路上很危险。于是我们加快了速度,只要能尽快平安的返回古城的灯红酒绿就好。

    待到了古城时,已是筋疲力尽,推着车在古城里前行。夜晚的大理是美的,洋人街的酒吧不似丽江那般嘈杂庸俗,酒吧的装饰也显得更有艺术品味。人行其中,不是那种急于离开,而是想要坐下来静静享受。

夜晚的大理

    因为明早还要赶去海东的双廊,于是早早的回酒店休息了。没能在夜晚好好的逛逛大理,是多少都存有遗憾的。但这也让心中邪恶的弱点有了可乘之机,也是暗暗窃喜。因为我已惧怕了改变,我会怕它会变得不是我心中的那个小城。

双廊慢生活

    次日一早,就去大丽公路上拦车。小巴一直走在环海公路上,一侧苍山,一侧洱海,间或的村庄与农田。就是这片沧海桑田的地方,让我一直都那么眷恋。

在大理,享受“海地生活”

    大建旁村下车,随着一位白族阿姨在窄小的巷子里回转,才到了“海地生活”。随后的两天,我们就静静的偎依在洱海畔这处静谧之地,享受彩云之南最安逸的时光。

    因为杨丽萍老师,双廊逐渐变得被人熟知,许多的艺术家也聚集此地,甚至比本地人还要本地。

    如今的双廊名声在外,成为那些看不惯丽江、大理的喧嚣的人们寻找放空心境的地方。伴随着环海公路的修通,双廊等待许久的发展时机终于到了,无数怀揣RMB的客栈老板来到了。这从村中比比皆是的建设工地就能感觉到。

有蓝天、白云、广阔的海面、丛丛绿树,一片生机

面对洱海,看光影转换,安静发呆

    提前预定了“海地生活”,否则是难以找到住宿位置的。因为之前的客人还没有退房,我们只好在院子里对着洱海发呆。眼前就是宽阔的洱海,阳光透过蓝天、白云,海面泛着光亮。纯粹的美好,美好的纯粹。 

    中午,我们在岔路口的一家白族饭店吃午餐,味道还算地道。只是不知道以后的人流会不会让饭菜也变了味道。

一道人工堤防,让我可以深入海中

鲜花、绿树,白族民居

    下午我们步行到岛依旁村,再走到双廊镇。面对潜力巨大的发展,本地人好像还没有察觉,依旧过着原本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旅游不过就是到街边卖几尾烤鱼、几串炸虾。

洱海畔,花儿开得艳 

天有些阴霾,海面也不再平静

    伴着夕阳,洱海不断变化着色彩,我们却一步步的慢行,将几日来的奔波都扔入海中。让自己回归原本的状态,在慢慢中品味生活的美好。竟突然痛恨我们为何生活的如此快?

    头脑中闪过家驹的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背弃了理想… …”但愿我这颗向往自由的心,可以得到全世界的原谅。 

双廊镇的本主庙

    人松弛下来,走几步就会觉得累,还是回到客栈面对洱海过得美妙。在这样美好的状态下,我们的时间好像都无比漫长。漫长到就一直坐在海边看远处慢慢的落日,看对面大理的霓虹逐一亮起,看苍山的浮云飘飘荡荡,还细数着那波波的磷光,不时还有一条鱼儿跃起。 

阳光斜射在玉矶岛上 

傍晚,海面出现传奇的“洱海神光”

    远处的海面,阳光透过云朵,照射下来。水面是一条白色的线,那便是著名的“洱海神光”。

    大理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阳光明媚,却偏又云彩变换。当阳光与云彩结合,再加之洱海的映衬,自然之美便展露无疑。 

骑行洱海

    一早在客栈吃西式的早餐,能在天台的白色桌椅上面对洱海而食,那真是惬意的很。

    对面的一位大姐决定骑行去挖色,我们聊着路况与风景。本来我便有骑行洱海的决定,如今又看到大姐都如此坚定的意念,这是不骑不行了。

环洱海之路

洱海边,总有会享受的人

骑行一段距离,远望双廊镇

    骑行不久,会遇到一个大的爬升,也是此行中唯一的大爬升。

    但在坡路的一边,恰有一座望海而供奉观音的庙宇——海天阁。我们登临阁楼,远眺苍山洱海,好一幅波澜壮阔的天地美景。

    当地的白族有“本主”崇拜的习俗,任何“英雄”式的人或动物,哪怕是一棵树都会成为他们心中的神。而且每个村子都不相同。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公众认可的神灵,如观音菩萨在这里倒显得少见了。

    “本主庙”一般都临近村子,或就在村中。而这座“海天阁”却位于公路边,洱海畔,或许是和以前渔民出海有关吧。当然,依照习俗,这里也必是远近村民的求子之处。

登临海天阁,凭空眺苍洱。

海天阁的大坡,就快到顶了

前方就是拉色乡了

骑行路上,遇到美丽的白鹭

    环海公路真是个好“东西”,加之海东地区的经济落后,一路上车都没有多少,这不是成了我们骑行者的专用道了。

    洱海一直在身边,时近时远,但其实最远也超不过几米。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天地,山海相连,而我却能如此面对。洱海的风,舒服的吹,我用头巾护住嘴唇就好。就让那海风吹拂我吧,拂过我的头发,拂过我的面庞,拂过我的身体。我亦如此享受,我可以闭上眼,大声呼喊,用尽气力的踩着单车,即便前方的坡路都毫无畏惧。

    在这样的路上骑行简直太舒服了,一路经过观音庙、挖色乡,直到了小蓬莱,才感觉应该休息下了,简单的吃了东西。我还借空坐着渔船去岛上转了圈。

小普陀岛

岛上并无风景可言,早成了本地村民的贩卖场所

花上5元,坐着小船上了岛。与我同船的本地村民

过“小普陀”不久,我们结束了骑行,决定返回

前望去,还有无数美丽的风景在等待

    返程的路,再一次的重新领略苍洱之美。

    每一个时间段,洱海都在变换着自身的美。这变换随着时间,随着太阳,随着天中飘荡的云。我们的心情也在时刻的发生变化,随着洱海的波涛,随着苍山的隐现,也随着天中飘荡的云。

    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事,能感受到内心的变化。这是旅行中的一项大收获。

洱海的色彩

同样在洱海边骑行的白族妇女

    而返程之路,我也正好可以看看沿路的村庄。那一栋栋还保留着传统的白族民居,一个个悠闲逛着的白族老人。在拉色乡,还恰好有一场集市正在进行。

    只可惜我没有进入集市,而是在对面的码头坐下,静观这沧海之变换。身后的动,与面前的景,这一刻竟结合的如此完美。

拉色乡码头,我们静坐观苍洱

洱海边一只悠闲的狗

路边的村庄

    能在这样的时间,用于这样的状态,以这样的方式环游洱海,真的是幸运。洱海也是给足面子,一直以笑脸相迎。但愿洱海能一直以此面目而存世,也愿每一位来到洱海的朋友都是如此晴朗的好心情。 

单车游双廊

    又是一路骑行,在中午回到大建旁村,直接奔向那家白族餐馆,吃了著名的酸辣鱼,这道菜的味道我觉得就大不如前了,味道不是很合口。

    有一个自行车就是方便,饭后骑回客栈,躺在床上恢复体力。待人不那么倦了,太阳也不那么耀眼了,又跨上单车,骑去双廊镇。

我在的客栈,与洱海相连

岛依旁村海街的花朵

岛依旁村·海街 

傍晚的岛依旁村码头

站在海边,眺望云霞

    这个号称三千年历史的渔村,保留着很多传统的白族民居,白底蓝花,还有伸出墙外的花朵。可看着当前双廊的开发力度,真的很难想象它们还能矗立多久。



古镇双廊三千年,今朝相见叹云天。

双廊古镇,还是一片市井气

双廊·飞燕寺 

傍晚的洱海

    这是最后一个夜晚了,每次要离开自己喜爱的地方,都是那么不舍。好吧,就让我们安静的睡。当然,这谈何容易?

    凌晨三点多些,我便醒来,瞬间的清醒。

    一个人穿过幽暗的小巷,一直能能听到洱海波涛的声响。哗、哗、哗… …好像每一次冲击与海岸的拥抱,都会冲进我的心里。夜晚有寒风,我的T恤有些冷。天空中是一轮明月,虽然月亮有些小,但依然将洱海照的光亮。

清早的“洱海月”

    就这样,我一个人站在洱海边,眺望这片我深爱的坝子与海面。对面的大理还有依稀的灯光,苍山在夜晚只显现着黝黑的轮廓。在这空无一人的四周,我竟突然害怕起来。是怕自己突然被风吹入海中,还是怕海里的怪兽突然出现?我现在都不得而知。 

出了镇子,又是“海”与“地”的交接

    这个夜晚会很快结束,我们早早的起,背起包去赶第一班回下关的巴士。临行前,我们又站在海边,月亮还在天空,但却离我们更加近了。“洱海月”,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人所追寻的美景。

    很顺利的座上第一班去下关的小巴,又未经耽搁的坐上回昆明的巴士。时间正好,吃了饭,购了物,赶上准点的飞机。 

 

P.S.:

    这个假期结束了,感谢云南。我爱的云南。

   当一切结束时,我们嘴上都说着再见,心里也在想着再见。很少有人知道再见之间的过程会有多久?这一次是三年。

   现代交通工具,让一切距离都毫无意义。转眼我已在北京。相比离开之时的荒凉,北京也入了春天。我在夜晚的出租车上,就看到桃花满枝、柳条依依。

   2012年,我的春天有些长。

shoo发表于2013-01-25 18:38  
分享到 
(976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