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记之十七 天门洞山楂之恋 2011.11.13
经过一个夏天近乎疯狂的户外活动,基本上对北京的驴友圈子有了一点点粗浅的了解,已经不像刚刚开始时那样盲目的参加活动了。同时,由于近期工作的关系,没有像夏天那样频繁的活动,于是对自己的体力也有了些许的担心,挑三拣四的也错过了不少好活动。这周终于锁定了517的天门山捡山楂活动。13号一早,背上久违了的背包,直奔东直门集合点,上车还遇上了驴友墨竹大哥。一路无事,很快我们到达目的地,距京100公里位于密云县石城镇柳棵峪村的天门洞景区。天门山景区与京都第一瀑的入口相伴,分开售票。
下得车来,大家稍事休整,领队买好门票(门票25元,团体票15元),大家鱼贯进入景区,正式开始了当天的旅程。
进入景区不久,是一个还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我们先是与天门洞擦身而过,直奔当天的另一个主题扁担溪,当然最主要的是被我称之为“山楂谷”的山间林地。
一路上,阳光洒在枯黄的灌木和行进中的队友身上,煞是好看。大家走得也不快,甚是悠闲,这对我闲散过的再次出山十分有利,经过一段稍稍陡峭的爬升后,队伍拉开了距离,经过一个小山口,我们前队
5、6人开始了一路下行,开始大家还担心会错过期待中的山楂,不久就发现,路上、脚下,开始出现零星的红果,接着才看出,右边的梯田就是成片的山楂树,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而是担心自己的脚会踩踏、毁掉了那遍地的果实。
于是大家分头行动,开始紧张的挑选、分捡。呵呵,真是验证了那句老话: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咱虽然没有边捡边扔,但也是,只看见前边的看不见眼前的,总觉得别人身边的好。终于,捡得个腰酸腿疼、收获颇丰,后队的大队人马也过来了,领队招呼大家到下面一块平坦的空地午餐,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招呼那位被捡来的麦当劳大哥。这位我们戏称为“麦当劳大哥”的哥们,是早上在麦当劳吃早餐时,和我们的队友聊天后,就空着手跟上车的。
午饭后,领队让大家把山楂先放下,到下面的扁担溪看看芦苇和橡树林,拍拍照。怪我手太快,已经将山楂塞进包里了,好在是下山,倒也无所谓,不过,哪所谓的芦苇荡是让我大失所望,啥啊?就是那么一小片。不过好在景色还过得去。找到那么点江南水乡的韵味。
照完集体照,休息片刻,我和墨竹大哥就开始往回走,路过山楂谷,我们又捡了点,直到包包装满。诶,贪心的代价也是很大的。那叫一个沉哪,呵,回家称了称,连包一共25斤,我们背着沉重的包,开始奔向天门洞。
“天门洞”(又称“扁担眼”)生成于一亿二千万年前。海拔800余米、高约60米、宽约40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所有的大山都在关外东北,住在那里的人们为了生活,开山造田,长年不止,不知流了多少汗,累垮了几代人。 人们开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令夸娥氏的儿子大力神把山背到南方去填大海。大力神领了天帝的旨意刚出来,正碰上广寒宫嫦娥的婢女来找他,说嫦娥有急事叫他马上去。正在左右为难时之际,正巧二郎神从外面进来,大力神和二郎神交情甚好,便肥移山的事托付给了二郎神,自己匆匆地去见嫦娥了。二郎神受了朋友之托,知道御旨不可违,便赶忙拿起扁担驾云到关外,挑起山就走,走到半路上,眼看扁担就要豁了,便把山放了下来,二郎神这一放不要紧,神州大地便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天门山风景区,南天门风景区在湖南张家界早已闻名遐迩,而北天门山一直不为外人知道。
每天初生红日的霞光从天门射出,一年四季位置不同,形成壮观的“日出天门”, 农历每月的13日至17日月亮仿佛一面银镜悬挂于天门中间好象二郎神的一只神眼注视人间为之“天门悬月”,此两奇特景象全国罕见。
三点不到,我们开始走上通往天门洞的小路,开始一段土路还行,慢慢走,上到快一半时开始了石阶路,石阶间距有点高,加上负重,基本上是走一个弯道喘口气,再后来,山路越来越陡了,我们决定把包放下,反正当天就我们一支队伍,而且我们俩是第一拨,放下包,不敢说是身轻如燕,那也的确立马轻快了许多,转过两个弯就开始登固定在岩石上的天梯了,登上100多节盘旋的天梯,来到天门洞的顶端,眼前豁然开朗。此时看天门洞更像是一道拱桥,连接着两边的巨石,而远处的鹿皮关长城在冬日斜阳下清晰可见,如巨龙盘旋在苍茫大地上,再远处是宝石般洒落的山间的密云水库。虽说此时看山,不免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杀,但也同时会有极目楚天舒的豪情,可能这就是驴友们乐此不疲的缘由吧。
观完景,我们开始下撤,队友们也陆续上来了,可是他们说不用原路返回,但我们的包还在路上,不过正好还可慢慢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
4点多钟,我们回到景区门口,登上车,与没上山的队友会合,准备返城。
轻松、顺利、收获大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