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鼓浪屿的春暖花开(一)  

     
      当我大包小包的拖着行李走出厦门高崎机场的时候 我发现我预计错了 这里并没有温暖如春 从北方过来穿的行头在这里刚刚好 只是没有了寒冷的感觉 这个机场要比首都机场小很多 所以很快就可以通过路标找到去轮渡的小巴 沿途的风景 没有高楼林立 没有拥挤的车流 它更像是一座安静的小镇 直到驶入市中心 它的繁华才显现出来 与其他城市无异

轮渡码头格外的热闹 有很多揽客推销地图旅馆的小贩 不理他们便不会纠缠 从家出发开始到上轮渡前 我都格外的平静 没有以往出行时的兴奋 可是 在登上渡轮后 一切都起了变化 那是无法言表的心情 像逃离了一个拥挤的城市 奔向世外桃源一样 厦门在渐渐远去 它的彼岸就是我心心念的鼓浪屿 鹭江 把它们分割 却又紧密相连

早上出发前 入住的客栈就发来了路线 所以很快 就在一个巷子的角落里发现了它 龙头路58号 很文艺的小客栈 头天住的是3楼的房间 叫日光岩 鼓浪屿上有名的景点 房间不大 但是看起来很舒服 换了身舒服的运动装 带着我的相机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感受这个小岛了 当然一份简单易懂的自助游地图是少不了的 前台MM给了我独家专用地图 (之后会发现 我能在天黑前找到回来的路全靠这份地图) 从小巷子钻出来就是小吃一条街(声明啊 我事先是真很不知道 ) 很没有抵抗力的开始尝各种小吃 车轮饼 马拉桑 海蛎煎 等等 在我一边吃东西的时候一边发短信 曰 我太爱这里了

在我发现吃东西明显影响我拍照的时候 就暂时将走完小吃一条街的计划变更了 钻进了一条没有名字的子巷里 反正怎么走最后都可以绕回去 鼓浪屿本身又不大( 事实证明 我这想法太简单了 走回正路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我是冲着音乐学院这个名字才钻进这条巷子的 都说鼓浪屿是钢琴小岛 有很多钢琴世家 走在这里如果听见某处传来钢琴声 一定不稀奇 对于钢琴 那是小时候未完成的心愿 会莫名的循声而去 学院大门紧闭 可能是游人太多 怕外人打扰吧

在巷子里有很多个性的家庭旅馆 每一处都彰显着主人和设计师的风格 可以很文艺 可以很复古 本来鼓浪屿上的古建筑就很多 走到一处房子前 它可能是挂着古建筑别墅的标牌 而被人改建成了旅馆 也可能依然废弃在那里 任藤蔓将其覆盖 而只从门栏间窥探一些失去的历史 让过往的行人 遐想一番 而真正的那些昔日的领事馆 却是高墙耸立 早不见往昔

沿着复兴路 见到了第一间教堂 福音堂 而它的隔壁就是很地方习俗的祠堂 岛上人的信仰相处的很和谐嘛 沿着复兴路往码头走 便是著名的景点皓月园 远远的可以望见郑成功雕像 隔岸观望便是厦门 那一边的午后高楼林立 繁花似锦 这一边的午后宁静 偶有游人穿行在巷子间 匆匆过客 鼓浪屿上没有公车 除了代步而且死贵的观光电瓶车外 游览这里只能靠自己的脚力 这时候一双好的登山鞋是必备的 走个二 三小时很正常 累了就街边的咖啡馆一待 晒晒太阳 这里 只想到 休息 再休息一下

路过英国领事馆 铁栏杆的大门紧闭 里面已经萧条 院墙写着岁月的痕迹 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上坡或者下坡 到了地图上标示的港仔后沙滩 天色已经渐暗 不想真就这么迷失在鼓浪屿 于是开始研究回程路线 忽然发现怎么好几条路都是同一个名字 幸好我坚定了一个宗旨 即便迷路了也要往轮渡码头走 先是沿着鸡山路 越走人越少 再翻地图 改中华路 看到背着旅行包的了 晃岩路 沿街的商铺多了起来 此时 天已经擦黑 有几家经营慢递业务的小店(慢递 就是若干年后寄给自己的信件)店铺装潢都很雅致 有很多个性明信片 可以停下来挑选几张钟爱的 在若干年后由这里的工作人员寄出去 在你早已在繁忙的工作中遗忘了这件事时 收到一份意外的惊喜 恩 蛮不错的

又回到了小吃一条街 这里已经是人头攒动了 位于龙头路的这条街 有很多在网上颇有名气的小吃 比如56号林记鱼丸 95号黄金香肉松 143号Babycat私家御饼屋(返程那天采购了 绿豆和绿茶口味的 盒子很可爱) 181号马拉桑(通俗名 鲜榨果汁 台湾叫马拉桑 意思是美味的) 189号龙头海蛎煎 266号张三疯奶茶店 326号阿强大排档 一路吃吧 准备好肚子和money

走了一下午 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 吃饱喝足回客栈休息

计划第二天的行程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萧萧发表于2012-05-23 09:19  
分享到 
赞过
(795次阅读/0个评论/1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