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驴第四步:京西古道2之芦潭古道(上)

    2010年10月7日,周六,阴

 

    话说上回第1次走了狭义的京西古道,也就是西山大道的中路:玉河古道(怎么觉着说得那么费劲啊?),对繁复的京西古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一直走老师走古香道的召集帖,当即报名。

                                        (京西古道示意图来自网络)

    这回要走的是西山大道的南路,也就是古香道。我的一个奢望哈,就是有朝一日能这张地图全部圈满(这是一个收集癖的宣言——人生难得有几回收集!),这得有赖各位户外高手领队们多多发贴带队啊。

    今天的行程是从大灰厂—石佛村—戒台寺,然后乘公交车到潭柘寺,再从桑峪翻山到圈门。戒台寺乘车到潭柘寺,中间的罗喉岭自然是没走的,姑且就让收集癖虚荣一下下吧。



    上午9点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A口集合,大约10点到达385路终点大灰厂西站,从这里沿着大灰厂路开始向西北方向步行。感觉大灰厂比之前到过的京郊的其他农村都要穷,尤其是显得脏,灰蒙蒙的,恐怕跟阴沉的天气也有些关系吧,一路都用围脖捂着口鼻。


    为了等一位迟到的队友,一直走老师临时决定先去看看《林海雪原》那样的蒸汽小火车的窄轨。跟老乡问路,就在前方路边的一条小岔路里。小岔路两边长满了已经开始变红的树叶,尽头是一个在铛铛作业的机井的铁塔,里边的人很警惕的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到底是怕我们有不轨企图,还是他们在进行非法作业?



    铁轨的间距还真是很窄,可以一边一只脚轻松站上去,目测大约也就7、80厘米宽,这个宽度大约只是普通铁轨宽度的一半,铁轨下没有枕木。铁轨附近长满了野草,显然已经废弃,原先运行的蒸汽小火车现在首钢建材化工厂里,据一些火车迷考证,机车前面有森林铁路的路徽标记,估计是从东北林业局购进,看来没准跟《林海雪原》还真有些关系呢。


    回到大灰厂路继续前进,途中需要穿越一个灰场,这才知道前面路上的灰都不能叫灰了。大灰厂地区有丰富的石灰岩和页岩储藏,而它们有是重要的建筑原材料,因此当地人靠山吃山是必然。但是,石灰烧制不仅会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石灰岩还是都是很不稳定的岩体,在研究唐山大地震震前活动性异常的报告中,就有关于京郊大灰厂形变异常的情况。现在还能看到被挖得犬牙交错的高度风化的岩体上建造的房屋,让人都不禁捏一把汗。好在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大灰厂地区陆续关停一些灰场,并且建设北宫森林公园,而北京市也从去年开始禁止使用以页岩为原料的建材制品,但愿大灰厂的面貌全面改善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这才叫一个“踏雪”啊,呼吁电影导演夏天拍雪景直接到这儿来吧,省钱。在紫禁城的资料里提到过其建造使用的白灰(生石灰)就取自大灰厂,因此大灰厂作为白灰生产基地的历史至少已经有600多年,况且这还很可能是成熟期,真正开始的年限应该还可以往前推很多年。



    从灰场前的豁口出来,就是点题的芦潭古道(石佛村—戒台寺段)门头沟区级文保牌。芦潭古道是从卢沟桥到戒台寺、潭柘寺进香的香道,名字也是由此而得。这里也是石佛村的进口,非典时独自走古道的一直走老师就曾在这里遇到了石佛村的盘查哨,首都的防范意识就是强哪。

 


    古道穿村而过。古道的宽度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今尤其是机动车的通行,但是村里仅是在两侧加宽道路,让古道在中间完整的地保留下来,非常难得。这条古道相对宽阔平缓,不仅是民间的重要香道,康熙、乾隆皇帝到戒台寺、潭柘寺进香也是走的这条古道,因此当地人骄傲的称其为御道。



    石佛村因村中的一块崖壁上的十数尊摩崖造像群而得名,据门头沟文物志上记载造像为明代雕凿。关于尊摩崖造像群的由来,传说是当年重修戒台寺需要雇用一批造像工匠,于是就把这个岩壁当成一个临时“考场”,让工匠们先在上面展示自己的手艺。岩壁下现存一尊无头佛像,佛头在文革时被毁,后被村民挖掘出来,现收藏在门头沟博物馆。另据报道,在距此200米的村南,又新发现了另一处摩崖造像。

 


    石佛村北距戒台寺大约半公里处有一座牌坊,它不仅是戒台寺外最重要的附属建筑,而且还是庞潭和芦潭古道的交汇点,是分别通向潭柘寺、戒台寺、石佛村、秋坡村的四岔路口。牌坊采用汉白玉仿木结构庑殿顶,有精美的石雕的斗拱,精美的菩萨、金刚造像和龙纹等。其正、反两面的匾额分别为“永镇皇图”和“祗园真境”,落款显示始建和重修年代分别为明万历年和清光绪年。文革时,幸亏机灵的村民用烂泥糊上了“永镇皇图”这条“反动口号”,才使这座牌坊躲过了劫难。


    从石牌坊一侧的小路上山前往戒台寺,途中有一处雅致的小院,还可以看到山下石牌坊边的村委会屋顶上飘扬的国旗。



    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戒台寺的后山,远处树丛中隐约能看到寺庙的宝顶。

    穿上了适合一天山路行走的轻便登山鞋,翻出了早已置下的手杖,俺有那么点驴味儿了吧

 


    戒台寺所在的山名为马鞍山,这个名字貌似全国各地有无数。非常喜爱这种戒台寺后山这种依山而建台阶甬道,流动感很强,

 

    上得甬道转过去,前方就是戒台寺了。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8~600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重修寺院,明正统年间御赐万寿禅寺。戒台寺与浙江杭州的昭庆寺、福建泉州的开元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坛”,而且又以戒台寺的戒坛居首,辽以后的历代均有高僧到此传戒,因此民间俗称戒台寺。它是我国北方目前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



    戒台寺的另一个出名之处是松树,“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寺内有著名的十大名松。



    戒台寺的山门前十分逼仄。更喜欢外部漆成红色的围墙,仿佛高台建筑一般,这样也似乎更符合其尊贵的地位。戒台寺除了康熙、乾隆多次来赏玩之外,最著名的人物当属与慈禧太后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的恭亲王奕,亦在清朝与法国为越南主权而爆发的中法战争失败后被罢黜,此后便在戒台寺隐居了10年,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重新被起用去处理善后事宜。


    貌似名寺古刹所在地总是环境优美,有一番不凡的气派,不知道是最初选址的原因,还是万物渐渐沾了佛家的灵气所致。戒台寺在民间也很受推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没来得及逃走的权贵富户纷纷逃到戒台寺避难,坚信戒台寺的佛爷能保佑他们躲过劫难,最多时竟多达千人。



    从寺外的平台向门头沟眺望,又看到了我最爱用作来作远眺参照物的热电厂冷却塔。



    下山途中看到的一处依山而建的山村,山上的不记得是不是千灵山的宝塔了,回头问问一直走老师。



    我们的队伍又发挥不走好路的特点,东穿西穿几下,到了戒台寺下的国道G108的一处三角地,将从这里坐931路车到潭柘寺继续后面的行程。后头看这些图片,北京的秋天真是美,植物幻变出层次丰富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

 

 

我的更多文章:

小指左发表于2011-03-22 21:11  
分享到 
赞过
(4651次阅读/20个评论/4人赞过)
    一直走
    咖啡
    北国
    介绍的很全面,就是季节稍微迟了点,如同我看这游记稍微迟了点。
      上完课不及时整理笔记呗,呵呵~~

      谢谢加精胜利

      嘿嘿。

      老师,给您拜早年了,

      春节好!

      多谢多谢,同祝新春快乐!
    蒙泰恩
    对废弃的铁道感兴趣~~,寸轨铁路吧?~~
      之前没研究,《林海雪原》的小说也没看过,是一直走老师带着去看的,我也是现学现卖,确实有些地方是叫的寸轨~~
    蒙泰恩
    好游记~~
      您是游记斑竹吗?每回都那么快,呵呵。
      不是,正巧在而已,呵呵,喜欢看游记~~呲牙
      呵呵,同好!

      游记斑竹是著名的北国啊。

      失敬失敬,我在517网站流连的时间太少,好多事都后知后觉。

      啊?你真不知道版主是北国?还以为你在调侃我呢~~

      哈哈,以后你得多发点游记,支持支持北国啊~得意

      调侃?no,no,no,我是一个很严肃滴人滴调皮

      哈,俺说话随便了,收回,敬礼!微笑

      那,还是请随便说两嘴吧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