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安之前的部分,一直都行色匆匆。到了会安,才感觉到安定。这里就像是江南的水乡,温柔,细腻,宛若能抚平心绪的女子。
会安的颜色是淡黄色,街上的建筑多是这种调调。不知是雨水的冲刷,还是时光的磨砺,有些墙体变得斑驳,但这丝毫不影响会安靓丽的容貌。我们都喜欢这样有历史感的沧桑,我们也都依赖这种沧桑给予的营养。我们来看这个美妙的世界,要看的就是这种真实,而非那些新建得来的花哨。
你可以插入文字、拖动照片拼图、设置背景音乐来美化你的旅行纪念册。
▲会安古城·日本廊桥
会安之前的部分,一直都行色匆匆。到了会安,才感觉到安定。这里就像是江南的水乡,温柔,细腻,宛若能抚平心绪的女子。
会安的颜色是淡黄色,街上的建筑多是这种调调。不知是雨水的冲刷,还是时光的磨砺,有些墙体变得斑驳,但这丝毫不影响会安靓丽的容貌。我们都喜欢这样有历史感的沧桑,我们也都依赖这种沧桑给予的营养。我们来看这个美妙的世界,要看的就是这种真实,而非那些新建得来的花哨。
▲仄仄的胡同,在细雨的冲刷下闪着光
▲纯粹的色彩,点缀着一条条充满韵味的巷子
我喜欢古城漫步的感觉,走在会安的街头,就似漫步在时光里。临街的庭院繁华似锦,而走进窄小的巷子,会看到侧面墙壁已满是青苔,那青涩的味道让人着迷。还有不时而至的细雨,让本已光滑的石板泛起亮光。
在会安古城的街头巷尾,漂亮的老宅子随处可见,这些传统建筑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据说中国明朝灭亡时,很多朝廷旧臣拒绝降清而逃到了会安,当时的越南阮朝还索性敕封此地为“明乡”。
当然,会安古城里也夹杂着一些欧洲人和日本人的房宅,这是因为会安在当时可是著名的东方港口,也是欧洲商船进入南中国海的第一个大型港口。很多的日本商人都相信,亚洲巨龙就横卧在会安古城的脚下。
古城内开放的古宅只有一少部分,这可绝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所有的院子都欢迎游客的进出。在这样的探寻之中,发现的乐趣也就随处都在。会馆是会安古城最具代表的中国元素,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客家会馆,你流连不前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传统文化保存的是如此完好。
▲夜晚的会安古城,没有丽江那样的喧嚣
▲游人轻轻的漫步在街道,是怎样的一份惬意?
还有静静流淌的秋盆河,是它孕育了如此美丽的会安。面对着秋盆河的日本廊桥,是会安古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算是最为美妙的了。它横跨在一条汇入秋盆河的溪流之上,古街、古桥、古屋、河水,构成这一幅会唱歌的图画。
夜晚的日本廊桥,被彩灯照射,桥身变幻的色彩就是跳动的音符。而廊内,虽然昏暗,但却有很温暖的感觉。白天的日本廊桥,则变身会安古城最引人的景点,游人围绕着拍照。而廊桥内的两尊石猴和两尊石狗是大家最爱的萌物。
▲各种彩色的灯笼,一直都是会安古城的特色
早在公元5世纪占婆王朝时期,会安就是一座港口,名“大海口”,据说占婆国派往中国的使节都是在会安起航的。在后来的一千多年中,会安已逐渐演变成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交流中心,来自中国、日本、东南亚及南亚各国的商船都在会安港进行贸易交流。
自公元15世纪起,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入会安港。直到18世纪各方的权利之争阻碍了港口的发展,最后竟落得港口淤塞的地步。19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会安港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之焕发昔日的光彩。1999年,会安古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虽然历史上著名的“东方大港”,早已繁华不再。美丽的秋盆河依然静静的流淌,曾经商贾匆匆的港口,成为游人穿梭的世界,商铺、酒吧、摊贩,如今的会安只为了游客服务。
走过横跨秋盆河的小桥,就可到达河中的小岛,那是会安夜晚最靓丽的地方,一座座酒吧就立在街边。在东南亚的很多小城,我都见到这样丰富的夜生活,人们将一天的繁忙与劳累就放松在一杯啤酒之中,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寻找夜晚才有的休闲或是刺激。
我只是途径会安的旅人,终究无法体会这里生活本来的模样。但此刻的我,又真心感谢会安带给我内心的平和与激动,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不断感受着这座古城d故事。
在漫步的流年里,我遇见了会安。真美好。
——————【请欣赏更多图片】——————
▲静静的秋盆河,映着会安特有式样的房子
▲古城里的房子,是那么美
▲河水安静,船舶也静静的停靠
▲横跨秋盆河的小桥,直达河中的酒吧小岛
▲摩托驶过,这种交通工具是这个国家最有速度的
▲窄窄的胡同像极了这个窄窄的国家
▲细雨过后,学校的草场显得很是透彻
▲悠闲的状态,就是会安的生活
▲嫩嫩的翠,与斑驳的墙
▲夜会安,游人不多,步履慢慢
▲五颜六色的灯笼挂在枝头,挂在店中,也挂进了游人的心
▲古城的市场在夜晚还有不少小吃摊
▲古城街道的标志,世界遗产的logo也在上边
▲一间开放的教室,老师教孩子唱动听的歌
▲服装店,用绿色的灯笼点缀黄色的房屋
▲酒吧街也不会觉得嘈杂,只有不多的游人坐在那
▲橱窗里,一个个身着奥黛的越南女孩木偶
▲日本廊桥里,人们在拜
▲挂在树梢的灯笼
▲会安古城的寺庙,有着先明的中国元素
▲古城的房子就面向秋盆河
▲那房间的窗,被打开,是因为等待吗?
▲一种有趣的植物,垂下的根是那么好看
▲这一座座黄色的房屋,竟是这般每妙
▲这或许就是会安的颜色,是历史赋予它的颜色
▲突然闪现的蓝色
▲街角的房屋
▲每一条巷子,都等着你去发现。这就是会安的美好与乐趣
添加描述
藏在山谷的美丽森林——美森圣地
从会安去美森,可以很方便的参加一日游。我们本打算车去船回,结果被告知“蝴蝶来袭,没有船”。这也到好,可以早点回来,好好的在古城逛逛。去往美森的路上,导游一直在强调My
Son不能读作“买散”,而是读“美森”。看来取名真是学问,名没起好,很容易被误会的。
添加描述
散落在荒野的构件
在会安以西四十多公里的My Son
Valley,茂密的丛林肆意生长了数百年,早已将神圣的“美森”掩盖。荒山中的遗址在100多年前才被重新发现,可直到1937年才开始修复工作。越战中,美森又遭到炮火轰击,原本70多座寺庙与古塔基本无存,现在能看到的也只是当初极少的一部分。1999年,美森迎来生命中极其重要的时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添加描述
可爱的小狗孤独的站立,是否也在回忆历史的辉煌
与东南亚众多著名的宗教建筑一样,美森也源于那个颇具传奇的古老王国——占婆。
早在4世纪时,占婆就在My Son
Valley修建了印度教寺庙,时间累积,寺院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长达14个世纪的占婆王朝统治期间,美森也逐渐发展成王朝最为神圣的宗教圣地之一。但在残酷的时间面前,占婆王朝早已繁华散尽,空留下这些精美绝伦又残破不堪的建筑,供后人凭吊。这是一条回望历史的时光隧道,四壁都充满着残缺的震撼之美。
添加描述
细雨中,清幽的小草是献给神灵的礼物
如今,美森依然是全越南最古老最庞大的古占婆国宗教遗址,甚至被称为“越南的吴哥窟”。虽然整体看来很是残破,但那些遗存依然显示着占婆艺术的精美。那些雕刻的神像至今栩栩如生,还有遍布在四周的占婆人信奉的动物崇拜与生殖充满雕塑,漫步在美森,就好像再一次回到繁华的王朝。
美森圣地分为多个区域,BCD是一直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我们停留最久的地方。而相邻的A区几乎整体都被翻新,我们也只是简单的看看。而FG区是另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我们在此也是停留许久。除了这些集中的区域外,还有散步在四周的L、H、E、K等区域,因为太过零散,我们就没有逐一探访。
占婆王朝信奉的生殖崇拜,也站立在旷野
添加描述
因为台风“蝴蝶”的到来,整日的美森都在这样的细雨中
美森的建筑多采用红砖砌成,在细雨的冲刷中而显得更加透彻。虽然这场“台风之雨”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是此刻它却给了我最美丽的山谷森林——美森。
虽然土地湿滑,杂草也有些绊脚,但我还是愿意穿梭在这片神奇的区域。这些宗教建筑用精美赢得了时间与历史的尊重,也赢得了今人不远万里的脚步。一一看过,细细品过,才发觉美森圣地是完全不同于吴哥的美,这里更加毓秀,更加精巧,仿若温柔的女子。
回程的路,是人工铺设的石板,两侧有高大的树林,还会看到孤零零的E。时间尚早,也不必快行,真是要感谢这片丛林,是它们让美森永存,也是它们让My
Son Valley如此美丽。
一切结束,感觉却是意犹未尽。想起在前往BCD集中区的时候,路过了H,当时没有走进去。于是来回疾走15分钟,去看一眼那残破的H。或许,美森就是个流连忘返的地方。
残存的建筑与正在修复的建筑
它们就那么站立在草丛中,不知有多少年?
人工的小径铺设在丛林,带你走进美丽的美森
BCD区最高大最主要的建筑,人们可以走进
走进建筑内,就能看到博物馆般陈列的珍宝
小草已经在墙体上生长,这是时间静默的故事
曾经庞大的宗教建筑群,如今就是这般模样
曾经,这里一定是繁华无比
细雨带去了灰尘,也为美森建筑带来清亮的新衣
从远处看,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建筑
继续前行,又一处遗址出现眼前
它们背依高山,存立千年
山间的小路,不断的跨越湍急的小溪
它们与树林杂生在一起
被修得崭新的A区
一只瑞兽就爬在路边,像是看门的宠物狗
在FG集中区,一些遗址正在被修复
特喜欢这样这样的小路,简单又充满迷幻
虽然雨水让泥土有些泥泞,但穿越千古的小路总是充满诱惑的
返回的小路,就在这样的树林间
返程途中会经过E区,一处孤独的建筑遗址
回到停车场,我又跑回去,就为了看一眼H
H也是一处孤独的遗址,导游当时带着我们直接忽略了
H无人探寻,这一朵莲花,究竟是在等着谁的到来?
色彩艳丽,是顺化皇城的外衣
添加描述
黄黄的香江,是顺化给我的第一印象
从河内到顺化的Open
Bus是夜间行驶,虽然路途遥远,可卧铺车睡起来还不错。一早抵达顺化后,完全不影响闲逛的脚步。
清晨的香江岸边,是市民悠闲的生活。他们几人围坐在简单的小桌旁,喝着咖啡,聊着天。而我已不知不觉的走入人群之中,不免被这样的悠闲感染,于是坐下来,吃了我在越南的第一碗粉。地道!
因为台风“蝴蝶”的到来,香江水变成黄色,江面吹来的风也很大。可是在这么干净的城市,你完全不用担心狂风的怒吼,只需要迎风享受清凉。面前的香江流速很快,黄黄的面容让我印象深刻。几只小船飘荡在江面,好像是浩瀚沙漠中孤独的帆船。
身着奥代,在香江边拍写真的小美女
顺化的街道,干净整洁,连行驶的摩托都比河内顺眼
我们沿江步行,并从跨越香江的大桥走过。对面的顺化皇城一如北京故宫,只是微缩的版本。对于我这看惯了京城大气建筑的人来说,实在是毫无吸引力。我当时就特想对外国游客高呼“Welcome
to Beijing!”
或许因为生活在北京的缘故,我对顺化皇城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这次的计划,也只是在皇城周边走走。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到了顺化,却没有进皇城有些遗憾。可或许那高达的围墙,本就不是为凡人所开,你又何必去计较是否曾经进入呢?
其实环绕皇城的步行,也是很美妙的。看着护城河里那遍布的水草,虽然肆意生长,也无法跃出水面,而高墙更是你与权势间无法逾越的界限。市民骑着摩托在环绕皇城的马路上疾驰,不知过往的岁月,又有多少人曾在此抬头仰望。除了正门外,其它地方横跨护城河的石桥都很小,难道极权与市井之间的距离,是如此近?
在越南看到好多城市都有这个海报,应该是个国际性的大会
著名的钱场桥,但看这身躯就气势不凡
顺化古城的标志——顺化皇城
古代顺化,曾长期作为中国领土。随着占婆国的不断兴盛,包括顺化在内的大面积土地被侵夺,顺化区域就长期作为占婆国领土。
公元14世纪时,越南陈朝英宗将玄珍公主下嫁占婆国王,占婆国将顺化作为聘礼送给陈朝。随后,陈朝将其分为顺州和化州。公元1405—1426年,中国明朝占领越南陈朝,并将顺州与化州合二为一,名顺化府。此系顺化正式得名之始。
公元1558——1945年的400多年间,顺化又先后作为广南阮氏(旧阮)、西山阮和阮朝(新阮)三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开启了一代名城的辉煌。
1945年,越南发动八月革命,结束了法国在此的殖民统治。8月19日,胡志明领导越盟在河内夺取政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随之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腆也于8月30日退位。至此,顺化作为都城的历史结束。
近代历史中的顺化,就如同整个越南的历史一般,不看回首,备受欺凌。法国的卷土重来,美国的入侵,长达30年的战争在这片细长的土地蔓延着。而离北纬17度南北越分界线非常近的顺化,自然难逃战争蹂躏的厄运,这些古建筑也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而现在的古建筑群,是今人不断修复的结果。
护城河中,开得艳的荷花
正在维修的午门
环绕着皇城走了一圈,我便走进周边的小巷,那是我最爱的地方。我坚持的认为,这些无人造访的街区,才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途径。街边的小店,贩卖着各种我在国内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东西。莫名出现的一条大街,各色摊位挂满各种山寨大牌。逛得累了,就找一家街边的小店坐下,吃不下什么,就喝杯咖啡,吃些冰点。此刻的我已经连赶了两天路,而顺化的上午让我得到舒展。
重新回到香江岸边,这里有不少摊位在卖着类似古董的瓷瓶,还有好多越战美国大兵的胸章。一旁就是横跨香江的钱场桥,这座漂亮的铁桥始建于阮朝成泰九年(公元1897年),1904年一场台风将其摧毁,1906年又得到重建,1938年扩建至当前状态。
桥边原来还有一渡口,名钱场渡,或许是桥太有名了,甚至这宽阔的香江也有了另一个名字:钱场江。当然,曾经的风华早已不在,繁华的渡口都无迹可寻,这一切都像极了现在的顺化,一个从历史中蜕变出来,给予寻找新机遇的城市。
清晨的香江,风从四面而来
市民在面对香江的餐馆,享受这个平凡又不凡的早晨
香江是顺化最大的礼物
如今的顺化皇城 已插上了国旗
皇城内粗壮的大树
皇城外的一些附属建筑
皇城前,我发现一处特别的地方,不知道这里供奉的是什么
跨过护城河,就进入皇城内城
城墙上的小窗,充满着中国元素
皇城的东门——显仁门
门楣上的龙头,造型华丽
环绕皇城而行,是件美妙的事
连接护城河内外的小桥,神圣与平凡间就是这么近
随意的走进一条小巷,摊位上挂着各种大牌tee
我在一家小店歇息,喝杯咖啡,看外边的人流
同其他越南城市一样,顺化的街头并无两样
在静谧的小巷中,感受难得的宁静
在街道上看到两只大壁虎,比北京的大不少呢
临近皇城的地方,还有些皇家建筑
重回香江边,吹着风,漫步而行
街边贩卖古董的小贩
不少奇特的房子,就立在马路边
又瘦又长,是越南房子的特点
添加描述
▲延伸至大海的岬角,让这个城市充满浪漫
越南是个狭长的国家,而位于中部的芽庄市已展现出完全不同于北部的风光。长长的海滩就卧在城市的一侧,广阔的南中国海在这里现出了温柔一面。对于游客来说,芽庄是个难得的放松之地,价低质优,风景也优美。
芽庄附近的几个海岛是越南少有的可以潜水的地方,而且你只需花上10刀,就能到最著名的四个小岛玩耍一天。玩累了,晚上就去泡个泥浴,饿了,就去吃海鲜大餐。总之,在芽庄的旅行是舒服的。曾经心中那些不好的印象,都被芽庄美妙的海滩、干净的街道、丰富的人文景观......一一打退。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越南。
▲迷人的芽庄海滩,鲜艳的花朵掩映这一切
▲站在高处,就能俯瞰这座美丽的城市
乘坐了一晚的OPEN
BUS,我在清晨抵达芽庄。于是步行前往海滩,不想海滩上已有不少人了,有人在海水中洗浴,还有些人在晨跑。或许每一个平常的芽庄日子都是这么开始的,而我却还惊奇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芽庄的海滩是令人充满遐想的,并非说我有多么热爱热情的海滩与阳光,而是因为心仪太久的南中国海。这片中国最为广阔,最为纯净的海域,却也是最难到达的地方。作为国人,想在自己的国土感受完美的海景假日,还是一条漫长的路。
东方升起的太阳,并没有被我看到,因为“蝴蝶”带来的阴云还没有散去。但这是个温暖的日子,有一些云朵也是无所谓的,况且天气正在逐渐的变好。
▲干净的芽庄街道
添加描述
▲这座宏伟的教堂与市民的生活这么近
今天的首个目标是芽庄教堂,但在途中我偶遇了一座小教堂,差点以为那就是芽庄教堂。等走到真的芽庄教堂,我才发现自己的浅薄,因为面前的这座教堂实在是太大了!
这是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在外围绕一圈都需要不少时间。而走进教堂内部,美妙的景象绝对可以震撼到你。高大的穹顶,繁复的纹理,精美的玻璃,头顶的吊灯已美艳到一定程度,还有我不认识的那些神灵在最前方庄严的站立。我对西方宗教并没有什么了解,对四周绘满的《圣经》故事更无法解读,我只是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
▲芽庄教堂内部,让人感叹的结构
在教堂的外围,有很多信中的墓地,虽然只是一块石碑而已,但依然能看出他们紧随神明的决心。虽说教堂建在高台之上,但因为与市区离得太近,并不是眺望城市的好地方。但与不远处嘈杂的街道相比,这里就像是一片消失的秘境,是另一个世界。
离开芽庄教堂,依然是随意的步行,在此回到海滩,并在临海的咖啡店小憩。此刻还是芽庄市民悠闲的上午时光,不少市民都坐在咖啡馆里聊天。我们匆忙的脚步,不想成为他们缓缓步调的对比,于是就这么懒散在藤椅上,一杯加了ICE
CREAM的冰咖啡,一杯越南特有的滴漏咖啡。
▲面对大海,青幽的小店喝一杯咖啡
添加描述
▲蓝色的渔船与远处的婆那加塔
沿着海滩向北行,先是穿过横跨Song Cai河的大桥,在那可以眺望不远处的Po Nagar
Cham Towers(婆那加占婆塔),也可以欣赏Xom
Bong岛美妙的渔村风光。我倚在栏杆上,迎面的海风虽然有些腥臭,但依然让人陶醉。渔村的小船都涂有亮丽的蓝色,水面上还有几座巨石,岸边的房屋与不远的小山是这幅图画的背景。
过了Song
Cai河,继续沿着公路前行,大约2公里,就可以到达芽庄最浪漫的景点——Hon
Chong
Promontory(红石岬角)。面对着大海,还有那一块块深入海面的花岗岩巨石,人们会想起电影《情人》里,中国男人与法国女孩的爱情。
▲崖石上艰难生长的荒草,映衬着那么浪漫的岬角
那么浪漫的有着玛格丽特·杜拉斯影子的故事,发生在80年前。不知是否是这些坚硬的巨石,能让爱情长久弥新,杜拉斯在她70岁的时候才发表《情人》,将深埋心底50多年的爱情向世人吐露。
在日夜的海风吹拂下,那些细腻与美好或许早已无影无踪。但与爱人携手站在巨石上,即便只是空空看着大海也很好。
奇特的是,巨石只在这里出现,两侧依然是细腻的海滩,不多的游人在此享受着阳光的礼物。如果我有机会再来芽庄,我一定选择住在这附近的酒店。想一想,每天都能面对浪漫的岬角,那会多么美好!
——————【请欣赏更多图片】——————
▲走进婆那加塔,就会看到这二十根神奇的柱子
添加描述
▲婆那加的平台,是眺望芽庄城市风景的好地方
离开岬角,我们不想再次劳累步行,于是打车直奔Po Nagar Cham
Towers(婆那加占婆塔)。在这里也要夸一下芽庄的出租车,完全没有宰客的现象,上车就打表。
在我看来,婆那加塔是芽庄最有特点的古建筑了。刚刚我们已经远远的眺望,如今又能亲自走进,这种感觉无比的好。这是一处印度教的建筑,据说建于建于7到12世纪间,但具体年代已无法确认了。
婆那加是天依女神庙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供奉的是天依女神,她是庇佑占婆王国南部的一位女神,保护着这里的渔民。估计比较类似于我们东南沿海的妈祖吧。
进入园区,就是建在平台之上的20个高耸石柱,10个大的,10个小的。而主体建筑的佛塔,还在更高的平台上。沿着后人修建的台阶可以向上到达平台,在这,你能眺望远处的芽庄城景,还有近处的海港与渔村。
我们在婆那加塔的平台上呆了许久,迎着微微的海风,眺望不远的芽庄城市。这是我们在芽庄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所以一切都感觉很轻松。
离开佛塔,刚才的出租车就在门口等待,司机已经周到的把门打开。返回市区,结束这一天在芽庄简单又丰富的旅行。
——————【请欣赏更多图片】——————
▲清早的芽庄海滩,就已聚集了太多的人
▲芽庄街道与路过的小教堂
▲神父的墓就字台阶的一侧
▲这是座哥特式的庞大教堂
▲越南街头还有不少这样的标语
▲海风之中,它们在变得破旧
▲舒适的海滩,只是走走都很美妙
▲三个人忙乎半天,只有几条小鱼,或许这只是一种乐趣
▲站在大桥上,看一幅渔村风光
▲路边的小草,打成一个“叉”
▲一处能眺望海景的饭店
▲沿着海边前行,一个小岛出现在前方
▲岬角是一个公园,这里是开满鲜花的正门
▲在黄花的掩映下,是伸入大海的浪漫的岬角
▲一块块巨石,突兀的出现
▲伸入大海的岬角,给这座城市无尽的浪漫
▲这附近的海滩与酒店,如果住在这里该多好
▲岬角上最神奇的景象,好似佛祖的手印
▲这些巨大的红色石头
▲走进婆那加,高大的建筑分别建设在两级台阶上
▲不同的角度,看这二十根神奇的柱子
▲婆那加塔是印度教遗物,处处展示着湿婆的神力
▲虽然外体斑驳,但那精美的纹理依然清晰
▲被修复的尖塔
▲人们流连在婆那加前,感受着宗教的力量
▲佛塔高大,像拍张全景都不容易
添加描述
▲Crazy House的高处,也是俯瞰大叻的好地方
我是从著名的海滨城市——芽庄,乘坐巴士来到大叻的。路上我们翻过Chu Yang
Sin(杨辛山),看到许多茂密的丛林,原始的村庄,在不断攀升的海拔中感受难得的清凉。巴士从大叻的东北方直直插入,并在美丽的Ho
Xuan
Huong(香春湖)边环绕。虽然是座山城,大叻却用一面湖水作为见面礼,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上它?
添加描述
▲进门的墙壁,贴着Crazy House的设计图
蓝天下美丽的教堂,泛着微微磷光的香春湖,奢华的保大行宫,开在鲜花原野的小火车,热闹又美味的大市场...
...你喝一口大叻特有的百合花茶,瞬间就会爱上这里。微微甜蜜的味道,有百合花瓣的纯洁,也有着蜜糖的美味。
其实大叻是个很可爱的城市,干净的街边有一座座精巧的小楼,它们就好似巨人的玩具,鲜艳的色彩,鲜艳的图案。如果巨人真的存在的话,那它居住的地方,一定是Crazy
House(疯狂屋)。
添加描述
▲高处俯瞰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大叻近似扭曲的街道慢慢步行,不知道要拐上几个弯,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当一个奇奇怪怪的房子出现眼前的时候,不用问,那就是Crazy
House了。
Crazy House的设计师也就是这里的老板Nga,据说是越南前总统的女儿。坐拥丰沛资源,那不如用来实现心中梦想,于是在一颗巨大榕树上,她建造了迷宫一般的房子,取名Hang
Nga GuesthouseAnd Art
Gallery或者Spiderweb Tree
House。是的,这里本就是一个酒店,只是它太有名气了,被越来越多的人参观而已。也同样的,它太疯狂了,于是才有了Crazy
House这个新名字。
添加描述
▲蓝天下,扭曲的梦想在延伸
每天都有很多不辞遥远而来的游客,就是为了亲临这神秘的城堡之中。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住在这里,只要你不怕吵就行。虽然Crazy
House会给人妖魔鬼怪的错觉,但如果你怀着一颗孩童般的有爱的心,在这里体验一晚一定很棒的。在我离开的时候,就看到有几个女孩提着箱子来体验住宿。
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疯狂的标新立异。在大叻这个风景如画,充满欧洲情调的小城,Nga无尽延伸着自己对于建筑的梦想。而如同你我一般的游人,为此而来,希望能在童话般的屋子中寻找想象力的边界。
盘旋又怪异的楼梯,可以让你步行到最高处,这也是眺望大叻小城的好地方。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就像是五彩的绘画板,一下子打翻在面前。你惊呼这种小清新的时候,也发现自己站在云朵中。
添加描述
▲不知不觉,你竟走上了天空
虽然Crazy
House并不大,但你却会在此流连忘返,不知不觉的时间已过。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你要慢行,很多高点围栏低矮,还是挺危险的。同时不断出现的小惊喜,让你一次次的停步。
不规则的楼梯,没有目的的步道,忽高忽低,曲曲折折,你已经无法选择前行的方向,只是顺着设计师的想法,漫步即可。不用担心会迷路,因为每一次的迷路都会有惊喜的收获。大叻是个可爱的城市,这里也有很多美妙的风景。但如果仅需要一个理由,那一定是Crazy
House!
▲Crazy House的外墙,与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进入园中,被绿丛掩盖的奇特房屋
▲这里没有平或直的角度,都是扭曲的
▲好似女巫城堡的外墙
▲穿梭在花园中的台阶
▲这里有超乎想象的房屋,在这住一晚,一定充满惊喜
▲这是梦幻的城堡,不知不觉就走上云端
▲还有些没有完工的部分,不知会有多么奇特
▲外边看来狰狞的“枯树”,里边其实也没有完工
▲Crazy House的高处,是俯瞰大叻小城的地方
▲房屋顶,那好似枯死树干的柱子
▲这是想象力的力量,你无法猜测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
▲谁也无法描述这是个什么?
▲高处俯瞰的小花园,其实也是童话般的美
▲这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建筑之一
▲它是狰狞的?还是可爱的?都看你怀着一颗怎样的心
▲这样的装饰,是不是只是童话中的公主才有?
▲眺望山城,你看到五颜六色的大叻
▲如果鲜花开满,那这里一定是婚礼的场景
▲台阶通向的不是魔窟,而是童话世界
▲高高的长颈鹿叔叔,正注视着来参观的朋友
▲害羞的蜗牛哥哥早已把自己隐藏起来
▲这是鲜花与魔法的世界
▲美奈-仙女溪
这里原本是个不知名甚至都没有名字的小渔村,但它有着美味的海鲜,原始的风景,质朴的渔民。慢慢的,它因为这些美到让人无奈的景色,而终于有了名字——美奈。
小小的美奈,只有一条沿着海岸的马路,你需要的一切都在这条直线上。破烂的老吉普车是这里最著名的交通工具,开起来如同敞篷跑车般,迎着微腥的海风可以带你去看任何美景。陶醉在灿烂的海上日落,迎着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爬上高高的白沙丘,再去小渔村里讨价还价,还有——那就是逆流而上我最爱的仙女溪。
▲行走在仙女溪中的小伙伴
▲撑伞,散步,一切都是恬淡的
因为不会骑摩托车,或者说是不敢尝试,我们是骑自行车去的。在地图上看起来很近的地方,没想到竟然骑了这么远。后来我们还一路到了渔村,绝对是战士!
从一条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小路走进,被莫名的征收6000盾(后知后觉这是存鞋的钱,可是我们的鞋都提在手里啊),然后纵深跳入浅浅的溪水。
我不知面前的溪水流自何处,但河中细细的沙让人一触就爱上了。感觉就似是少女身上的丝裙,柔柔的,细腻的,每一次的踏步都是美妙的感受。难怪它会有那么美的名字Fair
Stream——仙女溪。
仙女溪的两侧是高大的山丘,那就是河底细沙的来源。我们还爬上了其中一座,脚踩的感觉就像是按摩,舒服的让你不忍停步。而高处俯瞰的仙女溪,更是绝美的风景。虽算不得壮美,可绝对是秀美中的翘楚,况且还有这么让人遐想的名字。
▲红色、白色,就是仙女溪美的颜色
从我的观察,仙女溪沿岸的沙丘地貌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分,从表面上看,至少有砾岩、砂岩、粘土、石灰质。这种复杂的组合,让仙女溪具有很强的塑造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土流失。风雨侵蚀了地表,沟壑产生了,但却无法长久的保存,因为石灰质在这里不是主要成分。但在溪流沿岸,还是形成了一些近似的丹霞地貌。
可以说,仙女溪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自然风景。而这种状态是非常珍贵的,如果是在相对发达的地区,这里一定会被保护起来,要想如此刻这般赤足蹬踏,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由于石灰质的存在,一些沙土形成了“土林”景观
越是向前,仙女溪越为美丽,除了依旧细腻的沙土来按摩你的脚掌,还有些五彩石头铺在水底。色彩丰富起来,仙女溪的终点也到了,那是一个并不高大的小瀑布。但光着脚丫的我们,想要爬上去还是挺困难的。于是,就到这里吧。
仙女溪的美,就是那种能亲自体验的赤足感受。回程时候,我们依旧漫步前行,细数着每一步,想要把这难忘的体验记得更清晰。仙女溪的美,还有能给你细腻温柔的自然风景,并不需要很壮美,但却与此刻的雨丝很是配合,这样温婉的样子是我们急匆匆的脚步一直在寻找的。
人们都是慢慢的行走,用心的体会。仙女溪给了我们慢下脚步的机会,谢谢!
——————【请欣赏更多图片】——————
▲跳进仙女溪,看似黄黄的溪水其实非常清澈
▲溪流冲刷了坚硬的地表,并铺上细细的沙子,如地毯
▲从沙丘高处向下走,还真的需要一些勇气
▲仙女溪岸边,高大的沙丘,向溪水输送着细细的沙
▲土林景观,看似坚硬,实际很脆弱
▲如剑一般的,千万摸不得
▲大地的纹理
▲它们是仙女溪的血液
▲无论红色的,还是白色的,都源源不断的,随着细流进入仙女溪
▲这里只有一条路,通向美丽的路
▲溪水中的岩石变得色彩丰富
▲五彩的岩石,说明这里有着更加丰富的地质成分
▲坚硬起来,你要穿起鞋子前行
▲仙女溪的尽头,是一个并不高的瀑布
▲我相信跨过瀑布,一定有更加美丽的风景
▲可惜赤足的我们,又怎能走过坚硬的岩石?
▲其实是我们太过于依赖外界,而忘记了曾经赤足的脚丫,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