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屯上寺的精美大殿
突然的,就闯进一个艺术的世界。是在甘肃返回青海临时的决定,沿隆务河溯源而上,整个河谷还是秋季,有丰收的景象。
并不是我不知道这里,只是我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未好好的了解这个伟大的艺术形式,就匆匆走进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是将“热贡艺术”定义为唐卡、刺绣,显然是不足够的。但遗憾的是,我只处于这样的层面。好在我有相机,可以用心的记录见到的一切。相信随着我慢慢的回忆整理,会更加深刻的了解热贡艺术。
你可以插入文字、拖动照片拼图、设置背景音乐来美化你的旅行纪念册。
吾屯下寺,醒目的佛塔
添加描述
吴屯上寺的精美大殿
突然的,就闯进一个艺术的世界。是在甘肃返回青海临时的决定,沿隆务河溯源而上,整个河谷还是秋季,有丰收的景象。
并不是我不知道这里,只是我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未好好的了解这个伟大的艺术形式,就匆匆走进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是将“热贡艺术”定义为唐卡、刺绣,显然是不足够的。但遗憾的是,我只处于这样的层面。好在我有相机,可以用心的记录见到的一切。相信随着我慢慢的回忆整理,会更加深刻的了解热贡艺术。
吾屯上寺的佛塔细部,可见其不同之处
作为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热贡艺术早已名声在外,我记得多位外国友人都曾对我表达了对热贡艺术的向往与期待。2009年9月30日,在阿布扎比进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热贡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与此相对应的,热贡艺术在国内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或许是源于此地域的特殊性。这里涉及太多ZHENGZHI问题,不做阐述。但仅作为一个旅行者,或者是热爱藏文化的中国人,如果不曾亲临热贡艺术的怀抱,便很难体会藏文化的精髓所在。
蓝天下,吾屯下寺耀目大金塔
热贡,藏语意“金色的谷底”,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数百年来,热贡人民数辈传承着从宗教寺院走出的民间佛教绘塑艺术,整个地区从艺人员之多,群体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我来到热贡,正是十月,虽然青海大部已进入冬季。可温润的隆务河谷,还是一片深秋景象,别处少见的杨树,金黄的叶子随风晃动,偶尔透过的阳光耀眼曼妙,正是一个“金色的谷底”。
车子在河谷中穿行,见到两侧的山石、院墙上,随处可见的彩绘,那鲜艳的色彩,殊胜的图腾,都预示着这是一片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土地。
突然,车子前方出现几座高大又华丽的佛塔,我急忙下车进去游览,后来看到牌子——吾屯下寺。这名字怎么这么如雷贯耳啊!原来我已经进入到了热贡艺术的世界。
这里的佛塔与别处都不一样,都有着鲜艳的彩绘,其中“时轮解脱塔”最为显眼,它华丽的外边没人能不被其诱惑。该塔于2004年由吾屯下寺画师华藏设计、募资修建,塔顶供奉主尊为时轮金刚像和肉旦知合阔罗像。
此外还有吾屯村民捐资兴建的“解脱八尊佛塔”,八尊高大的白色佛塔在蓝天下无比圣洁。我徘徊在一排佛塔之间,细细品味这份精致的美妙。我并没有深入的走进吾屯下寺,因为只是这外围的驻足,就已震撼不已。
山丘环绕的吾屯下寺,左侧白塔为解脱八尊佛塔
“时轮解脱塔”
“解脱八尊佛塔”
吾屯下寺,始建于138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的吾屯下寺只是一座小寺,是驻守在此的藏军修建,为萨迦派,名玛贡娘哇。明朝时,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一度将其扩建,并改宗格鲁派。17世纪中叶,噶丹嘉措的弟子智格日俄巴上迁投毛尕寺(该寺已无存,相传在吾屯下部塔山),并与玛贡娘哇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吾屯下寺。
吾屯下寺殿堂众多,装饰华丽,寺内收藏有大量精美的唐卡、堆绣、雕塑等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重要文物有清朝檀香木雕弥勒佛像等省级文物,并藏有相传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此外还供养有僧舍利一千余粒,火化时呈现香气四溢等异相。寺中珍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数量甚多,共达七千余部。
还开得艳的花朵,映衬着吾屯上寺漂亮的佛塔
公路边就能看到色彩斑斓的吾屯上寺
热贡艺术的艺术形式多样,查阅资料,总结有:绘画艺术(包括壁画、卷轴画即藏语称唐卡)、雕塑艺术(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堆绣艺术(刺绣、剪堆等)图案艺术、沙画艺术、酥油花等。
热贡艺术的题材极其广泛,以宗教为核心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涉及ZZ、经济、历史、民俗、文艺等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体上可分为斯巴霍、传记画、偶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故事画等。
热贡艺术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的产物。
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这也是藏传佛教美术的转变期,也是热贡艺术的发源期。同时,藏传佛教逐渐藏族化,受到藏民族的广泛信仰。于是,藏传佛教艺术,一开始从外来风格向更符合民族审美的方向转变。
热贡艺术,本发源于西藏地区,后逐渐汇集在热贡地区,并发扬广大。究其渊源有三:一是藏拉多的年智合尖措三兄弟在尼泊尔学画后到安多热贡定居传播佛画艺术;二是四、五世纪时萨迦派智合那哇及其徒弟们在热贡地区传播的佛画艺术;三是1710年桑俄才培修建拉卜楞寺时,他的曼唐派画法传入热贡地区。
后期,热贡艺人不断走向外部,广泛接触到西藏塑绘、甘孜木刻、敦煌壁画及其他民族或国家的艺术形式。并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细腻生动、富有热贡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藏传佛教画坛上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流派。
进入吾屯上寺
吾屯上寺经堂
吾屯上寺经堂
19世纪以后,热贡艺术更加追求装饰效果,大量使用金,使得画面呈现辉煌效果和热烈气氛。此时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尤其是夏吾才郎,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随师受聘协助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
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反响。
热贡艺人不放弃任何展示“艺术细胞”的机会,大胆放纵着才华
一家藏民门前,也画着祥瑞
从吾屯下寺,很快就能到达吾屯上寺。上寺并不那么好找,也好走进村子中去,而殿堂早已与民舍融合在一起,让你在一回头见,才发觉已经进到了寺中。
与吾屯下寺不同的是,吾屯上寺不需要门票,路上遇到了喇嘛会问你“买票了吗”,我羞赧的回答“没有”,他笑笑“没所谓”...
...我当时还不是很适应,后来去隆务寺时,又多次被人问起,我已经可以笑着对答如流“没有”,对方也依然是笑着说“没所谓”。
吾屯上寺前,一户藏民家
热贡艺术匠人的家,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们对艺术的热爱
添加描述
同仁·隆务大寺
从吾屯上寺出来,继续沿着隆务河上行,一直到隆务镇,这也是同仁县的县府所在。跨过隆务河上的大桥,好似所有的路都指向一个神圣的地方,那就是隆务大寺
刚才还是晴朗的天,却突然阴了起来。这让我的隆务寺之行一直都在细雨中。
正对隆务寺的广场,一座三尊度母趺坐莲花像,虽蒙着细雨,依旧闪光,众多的藏民虔诚的绕着佛像,磕着长头。售票的地方没有人,我便从一侧的门进入。
添加描述
广场上的度母莲花坐像
隆务,藏语意“农业区”,高僧大德辈出,热贡艺术天下闻名。在安多地区,隆务寺无论是规模还是地位、影响力,都可比肩著名的拉卜楞寺和塔尔寺。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元大德五年(1301年),隆务河流域已建有萨迦派寺庙,只是规模稍小。公元1426年前后,当地名僧三木旦仁钦与胞弟罗哲森格,维修并扩建了该寺。
三木旦仁钦的祖父阿米拉杰,是一位专修明咒的瑜伽师,生于前藏念唐拉山下的丹科绒吾,他擅长医术,而被帝师八思巴差遣到隆务。阿米拉杰的儿子隆钦多代本,后来成为隆务长官,生有9子,三木旦仁钦为长子。
三木旦仁钦自幼出家,曾拜夏琼寺创建者、宗喀巴大师的启蒙老师顿珠仁钦为师,受比丘戒。随后,三木旦仁钦以当地萨吉达百户为施主,正式修建隆务寺。而与三木旦仁钦共同修建隆务寺的罗哲森格,也是一位佛学造诣极深的高僧,并受到明朝宣德皇帝器重,封为“弘修妙悟”国师。
从此,隆务寺名声大振,隆务家族在隆务河流域行使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在以后,该家族中,还有5人先后得到了国师的封号。
我还有幸走了一遍隆务峡,隆务河冲刷出的峡谷,孕育热贡艺术的母亲河
添加描述
公路两侧随处可见热贡艺术的展现
至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格鲁派形成一定影响力,隆务寺随即改宗。在明王朝扶持下,隆务寺也不断扩建,尤其是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 建成大经堂时,
熹宗皇帝朱由校题匾“西域胜境”悬于门首。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夏日仓噶丹嘉措诞生于隆务家族,并被认定为三木旦仁钦的转世,从而开启了“夏日仓活佛”系统。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噶丹嘉措正式主持隆务寺,并建显宗经院。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第二世夏日仓阿旺嘉措建立密宗学院。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乾隆皇帝追封噶丹嘉措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 夏日仓活佛系统成为隆务寺寺主和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历辈转世,在同仁地区行使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该旨意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拉杰创建时轮学院,隆务寺正式发展成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
常转的经桶,是虔诚的信仰,也是艺术的传承
添加描述
马头明王殿一侧的外墙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征,而大的寺院往往有几十个活佛转世系统,这在隆务寺显得尤为突出。隆务寺共29个活佛系统,其中“夏日仓活佛系统”为寺主,至今已传八世:
一世雅杰噶丹嘉措(1607—1677),同仁和日拉仓部落人
二世阿旺赤列嘉措(1678—1739),同仁和日拉仓部落人
三世根敦赤列拉杰(1740—1794),同仁年都乎人
四世罗桑却扎嘉措(1795—1843),互助县却藏滩人
五世罗桑赤列嘉措(1844—1858),互助县却藏滩人
六世罗桑的丹丹贝嘉措(1859—1915),互助县却藏滩人
七世罗桑赤列隆朵嘉措(1916—1978),互助县却藏滩人
八世夏日仓活佛——丹增吉美噶丹,1979年10月23日生于隆务镇,1991年9月15日被认定为第七世夏日仓活佛转世灵童,1991年10月坐床。八世夏日仓活佛,曾师从久美腾确学习藏传佛教文化知识,后在青海佛学院、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深造,系统学习了显宗、密宗的各类佛学经典。
除夏日仓活佛系统外,隆务寺还有曲哇仓、阿绕仓、堪钦仓、隆务仓、卡苏乎仓、昂索苟已仓、嘉仓、色仓、智格日仓、晋美仓、德钦仓、中佑仓、满仓、参智合仓、丹仓、维哇仓、贡保敦珠仓、直干仓、宗俄仓、吉柔仓、相采仓、隆务贡仓、德钦赞保银仓等。众多的活佛系统,让隆务寺高僧辈出,著述颇丰。较有影响的,如一世夏日仓《夏日仓噶丹嘉措全集》、阿绕仓《天楼柱式》、堪钦仓《辩论初阶》等。
添加描述
隆务寺最神圣的殿堂——马头明王殿
特殊时期,隆务寺遭到拆毁,资料显示当年“仅存经堂3座353间,昂欠5座623间,僧舍24院225间”。后期经过重建,恢复了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等重要建筑,才形成了今日的风格。
多年重建,尤其是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隆务寺重新辉煌,殿堂林立,庙宇丛丛。隆务寺僧众学经,采用拉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因此还在色拉寺、甘丹寺设有冷本康村,供本寺僧人入藏学经居住。
虽然隆务寺早在1980年就批准开放,但来隆务寺的游人并不多。如不是特意而为,谁人又会特意驱车而来呢?而我此来隆务寺,主要是为了感受热贡艺术。因为在寺内,除了殿内保存的唐卡、绘画等珍品外,各个殿堂都或多或少的保存有热贡艺术其它形式,如建筑、雕塑等,在这里能够更加直面的了解热贡艺术的多种展示形式。
隆务大寺大经堂
大经堂门外两侧壁画
添加描述
绿、黄,颜色的扎眼,却不突兀【隆务大寺大经堂】隆务大寺大经堂,由第二世夏日仓活佛创建于1732年。1954年由第七世夏日仓罗桑曲扎嘉措扩建,殿中供奉主尊为宗喀巴大师泥塑鎏金像。店内有雕龙巨柱18根,短柱146根,是一座面积为1700平方米的百柱经堂。大经堂是热贡艺术建筑类的典型代表。
走在老旧的巷子中,这是各个殿堂之间的通道,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去摆放每一个殿堂。
红色的房子,在这一刻出现,看似破败,却有着无尽的吸引力
我走进一进院落,不想如此大寺中,却处处都是生活的气息
和我躲着“猫猫”的小花猫
隆务大寺总护法殿,大门紧闭,只好在兀自欣赏这绚烂的艺术世界
添加描述
红色、绿色的搭配,在六字箴言四周
【隆务大寺总护法殿】隆务喇嘛三木旦仁青与其弟大国师罗智僧格在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初建三世佛殿和总护法殿,此为隆务寺最初殿宇。公元1983年,由隆务村筹资敬建,将总护法殿与三世佛殿合建在一起,主要供奉三世佛、大威德金刚、宝帐怙主,吉祥天母等。
添加描述
美妙的文殊千佛殿
【文殊千佛殿】公元1621年,曲哇仁波切落桑旦贝尖参始建,公元2002年,由第六世赤干活佛嘉杨陈列旺波出资扩建,主供佛为文殊菩萨,实体铜像,两边为千尊文殊像。
细雨中,千佛释迦牟尼殿映着光亮
添加描述
千佛释迦牟尼殿一侧的“宪宗学院大厨房”
【千佛释迦牟尼殿】千佛释迦牟尼殿,初由参觉罗桑达杰之转世活佛俄旺丹巴饶杰(呼图克图)比照古印度阿丹达布日殿创建于1892年。公元2009年,由第六世赤甘活佛嘉杨陈列旺波施舍大量资金进行扩建,供奉主尊为由金银制成的释迦牟尼佛。经堂上下陈设千佛释迦牟尼佛像和二层有千尊作明佛母像等。
闻思学院大经堂,如此庄严
添加描述
经堂大门,绚烂的色调
【闻思学院大经堂】公元1644年,由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嘎旦尖措始建,殿中供奉主尊为四臂观世音。公元1897年,第六世夏日仓活佛以原始建筑为基础,再次扩建为162间经堂,设有前后两殿,前殿为经堂,后殿供有普照文殊像。这里是寺中僧人闻思佛典的主要场所,保持着历代传统,学院学风严谨,学制19年,系统的研习《因明学》、《现观论》、《戒律学》、《俱舍论》和《中观论》等五大论典,历代高僧学者辈出,成为传承佛法的中坚。
夏日仓灵塔殿,神圣的地方
夏日仓灵塔殿侧面
添加描述
金制的窗棚,显示这里是多么的不同
【夏日仓灵塔殿】公元1885年由第二世阿饶仓活佛洛桑隆仁加错修建,公元1982年扩建,主供为第七世夏日仓活佛灵塔和第二世阿饶仓灵塔。该殿是热贡艺术金属雕刻技艺的典型展示。
吉祥天母殿,正在修建中
【吉祥天母殿】公元1985年,由闻思学院出资修建,殿内供有大威德金刚、六臂怙主、吉祥天母等格鲁派护法神。公元2001年由双朋西格登西饶尊者出资扩建。
时轮学院大经堂
添加描述
时轮学院大经堂侧的小院子,都是生活的气息
【时轮学院大经堂】时轮学院全称为时轮真言宏扬洲,公元1773年第三世夏日仓活佛始建,主要讲授《无垢光时轮大疏》、泽南嘉学院轨的依黑月彩沙的时轮坛城制法、毗丘遮那佛坛城制法等。公元1988年,由第六世隆务活佛扩建,主供佛塑有大威德金刚,以及时轮金刚像等。
走入一个古朴的殿堂,干净的石板地面,反着细雨的光亮
古旧是门框,却是艺术的珍品
拾阶而上,那是夏日仓活佛居住的地方
无处不在的花纹,这是热贡艺术匠人无处不在的艺术灵感
辉煌的建筑,艳丽的色彩,这是热贡艺术的中心,是神圣的夏日仓活佛驻锡地
添加描述
行宫大门紧锁,但却成了一幅美丽的调色板
【夏日仓活佛行宫】夏日仓活佛行宫名为珍宝持舟,是历代夏日仓活佛驻锡之处,于公元1644年初建有文殊殿和噶旦嘉措大师的两间卧室。殿中原供的是为曲瓦仁波切圆寂而塑的文殊菩萨,还供有六臂怙主金像。噶旦嘉措大师的卧室被称为“更本夏日颇章”,由此大师被称为夏日仓,而历代的转世则成为夏日仓活佛世系,历代主持隆务寺。
添加描述
妙善如意殿,和众多大殿相似,但却别是一番情趣
【妙善如意殿】由第三世夏日仓活佛于公元1793年初建主殿,后由第四世夏日仓活佛于公元1823年新建小殿,公元1890年第六世夏日仓将二殿合而为一,其上再建两层名为“不败聚”,供奉主尊为弥勒佛。公元1997年,第八世夏日仓扩建改名为“妙善如意殿”,供奉主尊为释迦牟尼佛。
添加描述
供奉宗喀巴师徒三人的地方
【宗喀殿】公元2004年,由第六世赤干活佛嘉杨陈列旺波扩建,供奉主佛为宗喀巴师徒三尊。师徒三尊为宗喀巴大师、大弟子贾曹杰、二弟子克珠杰。
添加描述
只拍了续部学院大经堂的细部,只为了记住这色彩
【续部学院大经堂】续部学院经为续部大密法藏洲,由第二世夏日仓活佛于公元1734年始建,此后的历代夏日仓活佛住持密乘法海,弘扬以密续之王密集金刚为首的密法,懿轨至今不缀。公元1985年,第六世宗格琼哇活佛久美克增隆柔嘉措和密宗学院共同出资扩建。
添加描述
雨下得大了,我只好更加急匆的摆放不空罥索观音殿
【不空罥索观音殿】第六世夏日仓活佛时由参觉活佛所建,主尊为不空罥索观音。公元1987年,由第八世智噶尔俄忍巴久美丹巴热吉活佛扩建。
添加描述
隆务寺最外围的殿堂——慈海绿度母殿
【慈海绿度母殿】公元2000年,由第六世赤干活佛嘉杨陈列旺波修建,供奉主尊为绿度母铜像,两边为请于佛教圣地印度的绿度母千尊像。
添加描述
古老的弥勒殿,却很有汉地风格
【弥勒殿】公元1742年,由堪钦活佛根顿嘉措修建,之后于公元1998年第七世堪钦活佛落桑云旦扩建,供奉主尊为泥塑鎏金的弥勒佛像。
添加描述
无意走入的中佑囊谦,不想却是存世的珍宝
【中佑活佛囊谦】中佑活佛囊谦由中佑曼巴嘉措建于公元1886年。公元1996年隆务寺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文物保护部门于2004年对中佑囊谦进行了保护性维建。中佑囊谦建筑集中体现了热贡地区迪特的寺院活佛宅院格局和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