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纪念册...
更多
分享
徽州棠樾古牌坊群
惠然而来2012-10-31共1天
1221822[25张]
第1天

小提示

你可以插入文字、拖动照片拼图、设置背景音乐来美化你的旅行纪念册。

3 1 2
5 7 4 8 6
第1天
2012年10月31日
棠樾牌坊群
添加印象

0/1000字

徽派古建有三绝:民居、祠堂和牌坊。游徽州时时有祠堂或牌坊闯进你的视野,夸大点说:想躲都躲不了。 看徽州牌坊不能少歙县棠樾村的牌坊群。进村的路上,据说曾有十座,三座元代的在民国初年坍塌,如今还剩七座连贯而立,明朝的3座,清朝的4座,在封建制度的漂洗中揉搓出的鲍氏家族的荣耀。 牌坊:由棂星门衍变而来,为宣扬礼教、标榜功德、荣宗耀祖、旌表贞烈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有句俚语:又当婊子又立牌坊,指利、名双收,这牌坊就是古时最大的“名誉”彰显。 牌坊不得随意立,有“御制”“敕建”或“旌表”之分。 御制:皇帝批准、朝廷出资建造。 敕建:有“圣旨”、“恩柔”、“懿旨”之分,“圣旨”是上书朝廷后,经皇帝批准颁诏建造;“恩柔”是皇帝主动下旨建造;“懿旨”是遵皇后的旨意建造。 旌表: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赐以匾额或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除“御制”坊,其他三种一般建造费用由牌坊主人的家族自筹。牌坊必须是主人死后才能立,叫“盖棺定论”。于是追封甚多,甚至隔朝、隔代。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第一座牌坊:鲍灿孝子坊,建于明嘉靖年,距今450余年。挑檐下有“圣旨”两字。鲍灿,从未入仕,其孝道的楷模事迹是用嘴为母亲背疮吸浓终至痊愈。教育子孙有方,其孙鲍象贤官至工部尚书,保明室社稷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祖爷鲍灿坟头冒烟,追封兵部右侍朗并立坊。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第二座牌坊:“慈孝里”牌坊,其实“父慈子孝”更确切,明永乐年皇帝亲批“御制”。牌坊上铭刻的“慈孝诗”讲述的是:宋末元初,战乱频,徽州府守军李世达趁机起兵称霸。军饷不济,以烧杀掳掠,广劫民财。绑架鲍宗岩、鲍寿孙父子,逼迫家人交出钱财,乱军提出二人杀一,由他们自定,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竟将乱军感动,二人全部释放。清乾隆皇帝过棠樾闻此欣然挥笔:“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家”。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第三座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朝。25岁守寡,立志守节,育子成才,为歙县名医,自己积劳成疾45岁而终,儿子为表孝心为母建坊,族人为她请旌,朝廷调查得汪氏确为完美女人,同意建坊,额刻东为“矢贞全孝”,西为“立节完孤”。 在拐弯处有“骢步亭”,因顶部形似古时官帽,也称“官帽亭”。此亭建于明隆庆年,是为纪念西汉御史鲍宜而建,鲍宜祖孙三人俱为御史,鲍直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常骑青骢马出巡,亭因此得名。骢步亭居牌坊群之中央拐弯处,到此可小憩片刻。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第四座牌坊:乐善好施坊,挑檐下有“圣旨”,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村中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握江南盐业命脉,家财万贯,富比王侯。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黄河洪涝,便捐粮十万担;筑淮河堤八百里,捐银三万两;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终于有了一座“义”字牌坊。两面皆书“乐善好施”。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第五座牌坊: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吴氏,22岁以继妻身份嫁入棠樾,小姑生病其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立节守志,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守寡31年,年逾六旬时将长年积攒的私房钱全部用于维修鲍氏家族九世以下祖坟,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60岁辞世。感动鲍族,上报官府,朝廷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批准旌表而立坊。上刻“节劲三冬”和“脉承一线”,前者赞扬其贞节不二,后者则表彰尽心养育继子,但“节”字把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据说以示继室与原配之别。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第六座牌坊: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庆二年。其父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14岁的鲍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终在甘肃雁门古寺找到病危的父亲。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千里扶持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亲病危在床,于是攀崖越洞,采药医治,旋又割股为母冶病。族人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东面书“人钦真孝”,西面为“天鉴精诚”,乾隆三十九年奉旨旌表。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第七座牌坊:鲍象贤尚书坊,明天启二年建。据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其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后经万历皇帝的老师许国为之鸣冤,死后封赠工部尚书。牌记因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东面书“官联台斗”,西面刻“命涣丝纶”。有意思的是鲍象贤系第一座牌坊主鲍灿之孙。 这七座牌坊不是按建造时间排序,而是“忠、孝、节、义、节、孝、忠”的顺序,使人无论从哪头走起都是忠、孝、节、义的次序,首先得效忠皇上,才能是榜样。 据说能立牌坊的得有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忠孝节义;第二,家中有钱;第三,有人在朝中做官。不知道是不是众多牌坊故事的总结。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棠樾有鲍氏支祠。堂号:敦本堂。兴建于明嘉靖年。清嘉庆二至六年(1797—1801)鲍志道出资重修。门外有砖雕八字墙,上为五凤楼房檐,处第一、第二两座牌坊空间之后,外观结构端庄、对称又富有灵动。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的功名。 棠樾为鲍姓村落,祖先是青州人,西晋永嘉末(公元四世纪初),“青州大乱,于孙避居江南”。东晋咸和年间(326—334),鲍弘任新安郡守,“因占籍郡城西门;继于郡西十五里牌营建别墅。”南宋建炎年间,在徽州府任职的鲍荣,看好棠樾风水,在村坪头建了寓所,还把早逝的妻子、孺人葬在园内,现为村中鲍氏始祖墓园,后有鲍荣的曾孙鲍居美将全家从徽州府西门河西迁居棠樾,鲍氏繁衍,到元代始成规模,成为鲍氏聚居村落。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深刻,宗姓组成的村落很多,多有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是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以及后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孝思体现,以宗法制度把整个家族凝固。 徽州是“程朱阙里”,这“朱”就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其《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反而只有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徽州是理学渊源之域,流传极广且深厚。历史上徽州多山且闭塞,乱世之时相对平安,外人迁入极盛,逐地狭人多,出山行商谋生,徽商渐起,带回的财富,反哺故里营造,读书进仕乡风浓郁,加之理学之脉从中物化,为今天徽州乃至皖南留下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风貌。 祠堂有等级之限,不仅在规模,还有级别。 总祠:数县之内范围较大合族共祀的宗祠,他主干仍是血缘维系,但祭祀的范围包括了较大地缘范围内的同姓同族不同支派、血缘相对较远的族系,甚至包括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异姓家族。 支祠:为宗祠下属的分祠或各房支的支祠,又称小宗祠,由一个同姓家族支派所组成的血缘组合,地域范围较小,血缘关系更亲近,长幼字辈明确。 家祠:为合户之祠,是祠堂类型中最小的一种规格,也是早期的民间祠堂形制。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主厅,“乐善好施”、“敦本堂”两块匾,一里一外高悬。两侧“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主厅背后立有皇帝上谕碑。 祠堂,不仅“崇宗祀祖”,也是家族商议族内大事,举办婚、丧、寿、喜聚会的场所,还是行使族权,违反族规处置的地方,多扮演的是封建道德法庭的角色。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越讲究,是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鲍氏支词为五间三进,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的是碑刻和装裱的画像,记载的都是鲍家祖先一些留名的典故,如鲍象贤镇守云南,鲍宗岩、鲍寿孙父子争死等。 祠堂用粱两头稍细中间浑圆,叫“冬瓜梁”。冬瓜梁上的支梁,其两端装饰榫卯接口的地方,鲍氏的祖上设计成了卷着长鼻的象头,用于男祠,暗含“入相”的期盼。重文轻武,难怪徽州辈出只见文臣不见武将。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享堂正面上方的匾额题写着“慎终追远”四个大字,源于曾子语录:“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终”,去世的父母,这里指操办丧事;“远”,祖先,这里指祭祀先人。也可注释为要谨慎地保持晚节并教训好子孙,时时回想祖先的功德和所得到的恩荣。牌匾下方应是鲍家比较显赫的祖先画像,画像的两旁是一幅“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的对联。旧时这里应是立鲍氏祖先牌位的地方。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的运动,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连京城帝王庙里供奉的历代帝王牌位都被小学生钉了板凳,更别说棠樾了。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棠樾宗祠最大的看点是女祠——清懿堂,在中国独此一家。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据说是不得进入祠堂的,更别说逝者女性了。清懿堂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由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起由是鲍氏妇女在棠樾走进徽商辉煌之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鲍启运远嫂汪氏,将百亩良田捐赠建祠,使妇女的神位也与男人一样有祠可供。因此在棠樾其宗祠特殊地被称为“男祠”。 女祠三进五开间,这是朝向冲北的门厅,建筑本身庄重,布局朝向却男女有别。一般祠堂是坐北朝南的,这女祠却是坐南朝北,表达的是“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规则,棠樾的男、女两祠在牌坊群东端村口相错面对。男祠的大门堂堂正正正南开,女祠的大门冲的是一堵墙,形成胡同巷,两头另开侧门出入,形成男、女祠门向的主次区别,有主有依。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面对牌坊群的侧门,出门左侧到男祠之间是鲍家教育后代修身“慈孝”的“世孝祠”。建于1801年,宋以后,凡历代鲍氏以孝行著名者,均奉把该祠。门额隶书为清书法家邓石如所书,檐廊两底壁间,嵌“世孝事实”碑六方。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以“清懿”为名,取意“清白贞烈、德行美好”,“懿”字分开看就是“一次心”,意指女子一生只嫁一次,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为书法家鲍鉁所书。 高悬的“贞孝两全”为曾国藩所书,这草书的“两”字别有心裁地藏了个“求”字,“贞”相对丈夫,“孝”相对公婆,求两全,当好这媳妇真难。 后面的享堂还有一块高悬的牌匾,“福我云礽”,“云礽”,古文里有子子孙孙之意,整句大概是造福子孙的意思,这牌匾上的“我”最长的一横笔是断开的,意在忘我,鼓励一种牺牲自我的理念。 这每一块牌匾说的似乎至今都有所提倡,在封建伦理之下浸透出的,我想起的是鲁迅“狂人日记”里那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满“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明清两朝有59人,女祠享堂龛座上供奉的有七位,没有自己的姓名,以汪氏、胡氏等夫姓所从。两旁墙壁一幅幅挂画讲述的是“舍身护婆”、“自缢殉葬”、“勤劳持家”、“尼庵守贞”、“孝敬公婆”、“千里扶柩”等棠樾女子三从四德、贞烈节孝的事迹。

0
0

由于要赶下一个古村——唐模,棠樾古村没有深走,只在石牌坊附近扫过,整个棠樾用时1个多小时。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棠樾牌坊群排列在原有出村的路上,现在的游览道在一片商用摊、房后直接到了村头的第一座牌坊处,你才见到牌坊,想省门票又想看到牌坊,可绕到西端第七座牌坊处,此处为水稻田,可远看,不妨顺着牌坊道倒走,有人叫板再说。 棠樾门票为100元联票,搭售的是鲍家花园。在歙县临到棠樾之前路过,原为清乾隆嘉庆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现为近年重建,你说大老远的赶来,让你强按牛头喝水,憋气呀。联票的形式就是钱得掏,看不看由你。 花园圈地不小,占地近350亩,建设目标是成为我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前者不敢苟同,圈地收钱,边收边建,起来的是私家花园吗?不过以盆景为主题的盆景园还是颇令人开眼,正在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吉尼斯纪录。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去棠樾,公路的出发点可以歙县为起点,歙县汽车站有4路公交车到棠樾。不过最经济的走法是将棠樾、唐模、呈坎、潜口等同一方向的古镇、古村景点包车串起来跑,50-60元/天,省时高效,省出的是住宿费用。

0
0
2012-10-31 至 2012-10-31
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