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4月5日):
晚上8:30北京西站乘Z67次火车硬卧赴九江。
第二天(4月6日):
早上7:30到九江,花1元座公交车到长途汽车;
早上8:30从长途汽车站座车到景德镇,再花1元钱座公交车到李村,从李村车站花10元钱坐车到鹅湖;
中午13:30花5元钱从鹅湖坐车到瑶里。
下午14:30左右在瑶里安顿下来,住在瑶河饭庄(好像是每人16元一晚上),老板娘给我们做了一顿不错的下午餐并喝了杯她家自酿的杨梅酒,酒足饭饱带上相机在雨中漫步,细细去欣赏这个山清水秀的古村落。
你可以插入文字、拖动照片拼图、设置背景音乐来美化你的旅行纪念册。
第一天(4月5日):
晚上8:30北京西站乘Z67次火车硬卧赴九江。
第二天(4月6日):
早上7:30到九江,花1元座公交车到长途汽车;
早上8:30从长途汽车站座车到景德镇,再花1元钱座公交车到李村,从李村车站花10元钱坐车到鹅湖;
中午13:30花5元钱从鹅湖坐车到瑶里。
下午14:30左右在瑶里安顿下来,住在瑶河饭庄(好像是每人16元一晚上),老板娘给我们做了一顿不错的下午餐并喝了杯她家自酿的杨梅酒,酒足饭饱带上相机在雨中漫步,细细去欣赏这个山清水秀的古村落。
瑶里*胡同
瑶里*木桥
瑶里*人*巷子*老宅子
瑶里*人家
晚上22:00左右我们吃了顿夜宵(当地的特色小吃,炒年糕),老板的父亲被我们敬了两杯酒后热情高涨,为我们拉二胡、吹葫芦丝、唱当地的民歌。我们也忘记了一天的奔波之苦。
第三天(4月7日)早起又拍了几张照片,早上的瑶里古镇一片生机盎然。
p1清新潮湿的空气
p2勤劳善良的瑶里人的早晨
p3那山那水那人那桥
第三天(4月7日)早上10:00我们从瑶里徒步28公里左右山路,下午16:00到达程村(原计划是到长溪,但实在是太累了),在程村红叶客栈住下休整。老板娘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影响,由于是阴雨天,气温很低且衣服潮湿,老板娘给我们生了火炉和火櫈子,我们围着火炉摆出各种恐怖的动作,欢快嘹亮的笑声划破漆黑得寂静得夜。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恐怖照片后补,在别人相机里)
P1石城(程村)村口的古树
第四天(4月8日)早起在程村拍了一些照片
P1炊烟袅袅的程村早晨
P2看到油菜花~(≧▽≦)/~啦啦啦
P3可爱的狗狗
P4程村的小朋友
P5善良的母亲和她的孩子
p6古老的房屋,破落的庭院
P7我们依稀还能看到那个疯狂的激情的年代
听说程村的秋天会很美,满山红叶。程村我会再来的。。。。。
第四天(4月8日)9:30从程村徒步5公里左右到灵岩洞。大家自由拍照。我们是为了坐公车去清华才来的灵岩洞,所以只是匆匆经过,等车时勉强拍了几张花草大家凑活看吧!沐浴在春雨中的万物,是那样的生机盎然!!!!!
P1
P2
P3
P4
P5
下午14:30坐上公车前往清华(16:30到达),找了一家客栈放下行李,找了一家饭店吃饭。
晚上18:00去彩虹桥踩点,打着手电在老街转了转。
晚上22:00左右回到客栈休息。(注:彩虹桥:被各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全长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
第五天(4月9日)早起去彩虹桥周边拍照
P1彩虹桥
P2站在彩虹桥上拍的远景
P3彩虹桥下停着一艘木船
P4走过彩虹桥犹如进入仙境
P5
P6彩虹桥远景
p7经过彩虹桥上学的小学生
从彩虹桥回来进入老街又拍了些照片,早上的老街很是热闹。
P8大夫巷
P9老房子
P10找着组织了
P11好怀念这样的时代
P12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童年
P13在老街里花了2元钱吃了顿早餐
P14还记得这样的粮店吗
P15在客栈门口看到一位卖竹筐的大爷
彩虹桥也就那么回事。。。。
上午10:00点左右150元包了辆车前往理坑。。。。
第五天(4月9日)
中午11:30左右我们从理坑徒步5公里的路程前往金刚岭,中途经过河西村、经过黄村、最后到达金刚岭,然后原路返回理坑。
在黄村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所三百多年的老房子,是我所喜欢的风格,太喜欢了就拍了很多的PP。。。。
这组图片没有经过ps,没有经过造型的设计,它来源生活,我不愿意破坏掉它原有品质。。。
唯一的遗憾就是对自己的摄影水平不满意,因为我觉得可以把他们拍的更美。。。
P1杂乱、破旧
P2沧桑、坎坷
P3风雨、岁月
P4楼梯,昏暗,有故事的
p5真实的是不是有点做作,它就是生活
P6不管你转向哪个角落都是一副让你感动的画面
P7
P8图片太多,组合一下吧(二层和三层)
P9二层和三层
P10老户人家的院子都是这个样子的(一口缸、几个盆景、一个福字)
P11再组合一个吧
P13ps一下省的让大家审美疲劳
P12喜欢喜欢还是喜欢
历史感的、质朴的、破败的、亲切的、沧桑的。。。。
第五天(4月9日) 中午11:30左右我们从理坑徒步5公里的路程前往金刚岭,中途经过河西村、经过黄村、最后到达金刚岭,然后原路返回理坑。
河西村的几张照片
P1经过一条小溪
P2勤劳俭朴的劳动人民
P3悠然自得的老牛
P4沿途山上开满了鲜花
P5这条泥泞的小路通往金刚岭
P6一户人家和一只狗
P7和这位大妈语言沟通那是相当的困难
P8到了金刚岭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这千年樟树
P9意外收获,看到刚被电到的野猪
P10到金刚岭主要就是看这些千年古樟
P11狗的主人怕狗狗吓着我,就把小狗狗赶在它的洞洞里
P13返回途中拍了张美丽的河西村
P12雨后破土而出的春笋,大家数数看你发现了几颗
返回到理坑时已经下午5:30左右了,而且逃票未成花了30元钱进驻理坑,
第六天(4月10日)早起拍照
P1在阳台拍的理坑的远景
P2早起晾衣服的老啊妈
吃完早饭兵分两路,男生徒步,女生包车。
我们包车先去天上人家,在此停留1个小时左右闲逛拍照:
P3天上人家村口的第一户人家,这位大哥边干活边跟我们说笑,旁边的小朋友是不是更可爱。。。
P4天上人家这儿的房屋风格有了些变化,它是红色的泥墙
P5好客的老大爷,他可是有《光荣退休证》的老人
P8村口嬉戏的娃娃
P6采茶的大妈
由于这一路走来看到的建筑、风景都大致相同所以兴致开始往下降喽。。。。
离开天上人家伺机把我们送到汪村桥头石亭和男生相聚的地方,我们无聊的和村民聊天、玩他们的平车,和他们的孙女照相,在此整整停留大半天的时间。男生在天快黑的时候才到(他们走了30多公里的山路),他们稍作休整,我们前往庐坑岭。
两公里的路程到达庐坑岭。
P10我们吃方便面准备夜爬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官坑(当时村民把我们都围起来了,他们很好奇)。
我们22:00左右到达官坑。吃饭休息。
第七天(4月11日)早起拍照,官坑是个很美的地方
P2终于看到成规模的油菜花了(^o^)/~
P3美丽的云雾、美丽的油菜花、美丽的徽式建筑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身心舒畅!!!
P1早起在阳台上拍的照片
P4丰富的线条勾勒出壮美的画面
P5只能说是:太美了!!!!!!!!
P6典型的徽式建筑
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婺源的代表村庄吧!!
中午11点吃的早饭 中饭。我们的队伍产生分歧,三人要小住一下,我和另一个女生继续前行,我们包了一辆车前往庆源(本来是有公车的,由于下雨山路不好公车没来)。一路上雨下的非常大,到了庆源也没法玩。我们就看照片打发时间。原计划是从庆源去晓起、江岭、江湾、黄山然后回北京。上网一查才发现黄山的火车需要18个小时,回北京就延误了上班,只好改线路。很无聊的一天,不过庆源景色真得不错,只是时间上有些浪费了。(注:庆源:千年古村,小河穿村而过,河边有了别处没有的风雨棚和美人靠(虽然很简陋),倚着美人靠,和杂货店的老板聊聊天,喝喝茶,抽抽烟,看长满杂草的石拱桥,望被岁月所雕琢的老屋,恍如世外桃源。)
第八天(4月12日)庆源,早起拍照
P1美丽的庆源
P2小桥流水人家
很多的景色和官坑很雷同所以就上传2张照片意思一下。。。
从庆源早上8:00座公车去晓起(17元车票),我们逃票成功,我们从上晓起往下晓起转,在上晓起吃得午饭。
P1晓起特产的商业交易场所
P2晓起的进士第
P3江家老屋
P5
P4大夫第
其他的风景都很相似就不发了。(注:晓起: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镜故里,位于县城东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晓起水交合处。村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主要景观有双亭耸峙、枫樟流荫、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江氏祠堂、砖雕门罩、养生河与古濯台等。“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竟有“绝妙何图诚若是”之感。
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上晓起,村屋居多系明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气派堂皇,前后天井,厅堂宽敞深进,大门口三级高阶和门楼精美的砖雕图案,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而村头青石护栏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间族人“高中(进士)捷报”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也很容易让人想象古村当年的显赫与繁华。两溪汇合处的下晓起,村边水口十几棵数百年老树和村小学后成片的古樟树林,即使在古树遍布的婺源也不多见。村中也颇多明清古建,风格各具特色,村内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一派田园景象。此外还有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景。晓起村有古驿道通往山里。有些靠河地段的驿道甚至还有青石板护杆,炎暑时节,浓荫蔽天,十分凉爽,有如世外桃园。连接上、下晓起的青石古道蜿蜒曲折,石板上一条古代徽商留下的深深车辙至今未能磨灭…… )
中午14:00从晓起座公车(11元)去婺源。从婺源座长途车(83元)到九江。花1元公交车到长途汽车站打火车票,13号的快车票没有,只好打12号当天的火车票返回北京,庐山一日游也成泡影。晚上18:59(1454次列车)回北京。
第九天(4月13日)中午11:40分抵北京西站,结束愉快并略带遗憾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