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大概是我目前为止做过的最疯狂的事了。作为一个累计驾龄不足一个月,20天前才第一次上高速,从来没有单独驾驶过的新的不能再新的新手,带着同伴自己开车在黄石、大提顿玩了一圈,安全行驶2282公里。
你可以插入文字、拖动照片拼图、设置背景音乐来美化你的旅行纪念册。
我想,这大概是我目前为止做过的最疯狂的事了。作为一个累计驾龄不足一个月,20天前才第一次上高速,从来没有单独驾驶过的新的不能再新的新手,带着同伴自己开车在黄石、大提顿玩了一圈,安全行驶2282公里。
添加描述
添加描述
添加描述
虽说大惊魂没有,小惊魂还是不断的。比如说第一天上路就碰上了前面的车爆胎,碎片噼里啪啦地往我的挡风玻璃上招呼,立马吓精神了(之前还说困让ZH留意服务区来着)。老爸开了20多年车都没碰到过爆胎,这才第一天就给我碰上了,什么人品啊!
满心欢喜地到达了风景有如《哈尔的移动城堡》的黄石森林,那无穷无尽的盘山公路却杀了我个措手不及。之前问去过的同学黄石路怎么样,山路多不多,得到的答复是山路有一些,挺好开的,上坡下坡比较多。到了现场一看,倒吸一口凉气,这叫有一些山路?明明全都是山路嘛!八十弯不说,没有九连环也有不少的三连环,叫我这个从来没开过山路的人情何以堪。这没完没了的弯,再加上前一晚兴奋激动夹杂着紧张不安折腾的我只睡了4个小时,黄石不过2000多的海拔竟然让我华丽丽的高反了!头晕耳鸣,没走两步就喊累,眼巴巴对着Mammoth
Hot Springs不高的栈道望而兴叹。
再比如说,在Grant
Village的澡堂心满意足的洗白白出来,倒车时“嘭”的一下,和后面车的保险杠来了个亲密接触。又是一阵心慌意乱手无足措,怎么办怎么办?车主也不在,这黑灯瞎火的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旁边一位“目击证人”走过来说,
“You should leave a note. Put your number on it in case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they can find you.”
噢,对对,写条子。可是用英文说不清楚啊!反正澡堂快关门了车主也该出来了。边写边等果然等到了车主,一对美国老夫妇。我立马迎上去,
“Excuse me, Sir, I’m terribly sorry
that…”解释了一番事发经过,老爷爷看了保险杠两眼说,“没关系你看它已经刮了很多次了,我本来就打算回去换一个的,看,这儿也被撞过”,指着保险杠旁的一个大坑(呃,敢情是把这车当碰碰车开吗?)我都没发现那儿有个坑,如果碰到不厚道的人硬说是我撞的,我也无话可说。老奶奶就一个劲儿的跟我说,
“Thank you for being honest. Thank you for
waiting.”
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委屈还是抱歉还是感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最后我们说要留电话也被他们婉拒了。这件事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后来每次进出停车场都一再地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也要ZH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得了停车场恐惧症。
这些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好心情。特别是在看完Old
Faithful(老忠实热泉)的喷发,去Backcountry
Office顺利拿到了Heart
Lake Overnight Hike的许可之后,ZH说我整个人都活过来了。是啊,这可是我精心计划的重头戏呢。总想在游人如织的著名景点外,走走少有人走的路,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路痴司机来回开了三趟才找到trail的入口。上路之前,我大言不惭的说,“你负责背吃的就行了,帐篷睡袋都交给我!”还没走两步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ZH三步一停,五步一回头:“你行不行啊?要不要休息?”“没事儿,你走你的,我会跟着的。”死撑,再撑,其间经过换包(为什么总是觉得别人的包轻呢?)以及休息N次,再也撑不住了,把帐篷和相机都塞进了ZH包里,并且理直气壮:“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司机可不能累着,乘客多背点吧!”继续上路。
天真蓝,草真绿,trail修得真整齐。除了时刻警惕着有熊出没,一切都是完美。噢,这“完美”是对于我来说,对ZH来说可就是大大的苦头咯。早在Backcountry
Office的时候,工作人员就提醒我们那里有tons
of mosquitos,我们买了大支驱蚊液,穿长袖长裤,ZH还用头巾把脸蒙成了蒙面超人,就这样蚊子依然对他厚爱有加,叮的浑身都是包,气得ZH直抱怨“这哪里是bear
country,明明就是mosquito
country!”有这个人肉蚊香在旁边,我表示毫无压力。
添加描述
且行且得瑟,累并快乐着。碰到回程的hikers,总会微笑着打招呼,问问前面还有多远,你们住几号营地之类,比较之下我们真的是最近的。嘻嘻,申请permit的时候工作人员又是“这里河道涨了过不去”排除掉一个,又是“这个在山脚下会有雪崩的可能性也不行”又排除掉一个,再就是“这个太远了得有14mi”又排除掉一个,划来划去只剩唯一的一个8J1,靠湖,离trail
end最近,实在是太幸运了!
经过了艰苦跋涉,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把包一扔欢蹦乱跳的合不上嘴巴。所谓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了吧!最赞的是,除了我们完全没有人啊,这么一大片湖光山色都是私家独享,真是是捡了个大宝~~
添加描述
可是,再漂亮的风景也抵挡不过身体的疲劳,一到营地卸下包就倒在块木头上呼呼大睡,精力旺盛的ZH就搭帐篷,去湖边拍照。幸亏没走成大峡谷穿越,不然还没下到谷底就要变成烤乳羊。为了寒假的印加古道,得开始锻炼身体了。
简单的吃了点干粮,看了会风景,又看了会kindle就睡了。第一次体验什么叫做“日落而息”。
猜猜看为什么要把包挂树上?
第二天再出发,由于已经消耗了不少吃的喝的减轻了不少负重,步子轻快起来,脑子也能自如运转了。想到两天前跟妈妈在电话里的争执(对于我竟然胆敢自己开车出来玩,老妈表示很愤怒,电话里噼里啪啦一顿狂吼,心情低落到极点,间接导致了当晚的撞车事件),心里还是有深深的歉意的。自从大一时那句晴天霹雳般的“妈,我要去爬雪山!”开始,我一次又一次刺激着他们的神经,挑战着他们的承受极限。没能长成他们心目中的大家闺秀或者小家碧玉,倒是朝着野丫头的方向发展。家人不能理解我的行为和激情所在,之前怕麻烦总觉得他们不可能理解也懒得跟他们去解释,造成了越不理解越不解释,越不解释越不理解的恶性循环。这次下定决心回去要跟他们好好谈谈,至少把我心里所想的告诉他们,理不理解再说,多沟通总是好的。于是买了《背包十年》,《迟到的间隔年》,自己看,更是给妈妈看。我不求她认同这些作者的行为她也不可能认同,只是打开一扇门,给她看看这个她从不曾关注却又让她的女儿如此着迷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希望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在大提顿吃午饭的时候,跟旁边的美国老爷爷聊天,问他“为什么黄石可以保护的这么好”。大概是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他带着一副“Why
not”的表情想了一会,有些答非所问的说到,黄石早在1872年就是国家公园了,那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就是个自然爱好者,在那之前这里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倒像是在介绍黄石历史。也难怪,在他看来这么神奇的大自然就是要被好好保护的,没有什么为什么,“它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淀物,自然的奇观和风景,以及其它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而免于被破坏”也是当初建立国家公园的初衷。这么一大片荒野,99%都未开发,反倒是我们这些习惯了国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式的过度开发的人少见多怪了。在那之后呢,应该要得益于游客的自觉保护和专业人士的管理了。不管是开路、修桥、搭建营地、追踪动物的ranger们也好,还是长期服务于此的志愿者们也好,都倾尽所能为守护这片广袤而洁净的原始自然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游客的自觉保护估计也是从小培养的,不只是黄石,好多国家公园都有Junior
Ranger项目,就是小朋友们学习一定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公园相关知识,然后答题,答对了一定数量之后呢就可以得到该公园Junior
Ranger的认证。这种学习多好玩啊,动力十足,要不是超龄了我都想去弄一个!黄石公园的教育中心也好,美国很多博物馆也好,弄的都跟儿童乐园似的,连美联储这种地方,展示厅里都有“连连看”之类的游戏。说美国人幼稚吧确实是,只不过,Why so
serious?
为了不走回头路,也为了看看同学强烈推荐的Cody小镇及其沿路风景,回程从东门出园一路走省道。一出黄石,像是舞台剧背景更换似的,眨眼间便是另一番景象,没有了河流、峡谷、瀑布和幻彩多姿的热泉,直接进入红土高原的序幕。
天色渐晚,为了减轻第二天的负担不得不开夜路。想起之前和GE因为I
90修路堵车而不得不走乡间小路的经历,同样是近黄昏,只不过那时有金黄的麦田和绿色的玉米地,红房子点缀其间,奶牛和牧马溜溜达达,安静祥和。此时却是寂静山谷里绵延不绝的枯草荒地,偶有旱生植物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力,一辆车孤零零的朝着黑暗开去。
第二天一上路便是石壁长河交相辉映的风河谷,演奏出一曲荡气回肠的交响曲。再往前WY
120上高达120的限速让我痛痛快快品尝了一把飙车的乐趣,荒原之中一条公路伸向遥远的远方,辽阔而又苍莽,正是我想象了无数次的西部的经典形象。此时音响里放的正是林肯公园的,搭配的应景应情。当然还是很理智的控制在了140以下,毕竟拿着中国驾照被警察叔叔追可不是好玩的。没想到最难开的竟是回盐湖城机场的最后一段I
80。连续的弯道下坡,限速65周围的车基本都开75,而且靠近市区车也多了变道的也多了,感觉就像是一堆大大小小的车从四面八方朝我涌来。弯道下坡还要加速超一左一右的擎天柱和霸天虎是什么感觉?还要顾着前后左右的车速以及说不定从哪窜出来的一辆车。反正我是恨不得把方向盘一撂姐姐我不开了!可是转念一想这不是玩极品飞车啊车都撞不烂的,只能硬着头皮踩油门。还好,安全回来了。
送走了ZH,我在盐湖城和丹佛各玩了两天,又加入了犹他亚利桑那的队伍:梦苏,杨洋姐和师兄。
添加描述
从驾驶座移到了后排,终于可以心安理得的看风景。在墨镜的作用下,蓝天、白云、红土都像是饱和度被调高了好几个档,若是眨眼便能将画面定格,张张都是色彩浓郁的反转片。而当每个转弯不再有惊喜,两侧风景不再让视觉兴奋时,闭眼睁眼之间,又是下一个天堂。师兄总能恰到好处的把车停在最佳拍照点,然后就是四部单反齐刷刷的快门声,干净利落。
两段公路旅行加起来也快一个月了,道路、风景走马灯似的在眼前轮换,久了也会审美疲劳,而“标准化”这一本来让旅行简单省事的元素也渐渐成为“无聊”的同义词。想想看吧,吃就那么几家,M记、K记、Wendy’s、Subway
(Burger King想都不会去想),南部倒是有Bojangles’(著名的炸鸡和小面包店)和Waffle
House给味蕾来点不一样的刺激,两天之后也和M记之流没什么区别。住的呢,Super
8、Days
Inn、Best
Western、Holiday
Inn Express以及Marriot旗下各家Inn
and Suite,看到服务区的标志都能想象到等着我的会是些什么,太没意思。所以在West
Yellowstone小镇住了个木屋让我亢奋了好久,后来睡了3天帐篷又亢奋好久,但最亢奋的莫过于出黄石的晚上10点在Thermopolis满大街的找住宿了。一改我之前对于住宿“随到随有”不过是或简或奢的选择的印象,上述所有我知道的brand
name的酒店全都宣告客满,立刻傻眼,进也进不了(前面就是风河谷,大晚上的不安全)退也退不了,难不成真得在停车场里搭帐篷?想到这儿马上肾上腺素升高,太刺激鸟,想想之前不过都是程式般的到连锁酒店刷卡然后拎包入住,嘲笑似的对自己撇了撇嘴。最后还是在连锁酒店前台的推荐下辗转找到了口碑不错的当地旅馆,接待我们的白人MM热情流利的说着顾客想要了解的所有信息,一脸标准却又略带夸张的笑容,真是做销售的好材料!之前误闯据说是毒品、妓女频繁出没的诡异旅馆的惊魂总算安定下来。要真住那儿了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听到夜半枪声、激情Live或是瘾君子的呓语?
加入新队伍之后倒是惊喜不断。首先就是瞬间秒杀我的八人大帐。虽然之前在营地里看到过,但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住在里面,而且这么快!随后师兄打开后尾箱像是从百宝箱里掏宝贝似的一件件往外搬腐败物资:四把折叠椅,一保温箱的吃的(包括鸡翅、牛肉饼、面包、香肠、西红柿、生菜等,还有洋洋姐的自制muffin!)还有两大袋碳!看的我目瞪口呆,被他们笑称“城里来的”没见过世面啊!梦苏和洋洋姐一人一个充气床睡的那叫一个霸气,可怜我只能直挺挺的躺在与身体等长等宽的防潮垫上占据八人大帐的小小一角。
添加描述
这觉也不是那么容易睡的。我们下午搭好帐篷去拱门,晚上回来发现帐篷像是被扫荡过似的东倒西歪,原来是“沙尘暴”作的孽。在北京四年也没怎么经历过沙尘暴(扬沙的天气都躲室内了),倒是来美国切切实实感受了一把它的威力。帐杆接上又折,防风绳毫不起作用,连地钉都被拔起来好几个,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在营地管理员的许可下我们吭哧吭哧的把俩帐篷搬到了flood
zone(周围是密林),总算消停了。
劳动过后的胃口特别好,吃着师兄烤的秘制鸡翅,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沙。
最后和梦苏、洋洋姐、师兄在Page小镇告别,他们继续接下来的三天行程,而我独自从凤凰城回纽约。决定加入他们之前我就知道,Page到凤凰城除了每天一班的300刀的飞机,没有其他公共交通。这么贵的飞机我自然是不打算坐的,于是就说我准备搭车。他们也许认为我只是说说而已,看我认真就劝我:“搭车多不安全多不靠谱啊,你一个女孩子,还是坐飞机吧,贵就贵点。”飞机太贵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搭车旅行”是自从知道谷岳、刘畅以后就有的冲动,不尝试那么一次绝对心有不甘。本来整个这趟旅行我都是计划搭车的,也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直到盐湖城出发的那个早上,我退缩了。也许是因为boss说的“你要是在苏格兰搭车可以,大家都那么做,但在美国没人那么做”(虽然我上一段还搭了个hitchhiker),也许是因为育才师兄说的已经听过好几个hitchhiker被灭的故事了,也许是因为那种完全未知的感觉让我恐惧大于兴奋,总之,我放弃了搭车计划。而这最后一程,我一定要实现这个梦。
于是师兄把我放在了US 89
南北方向和进出Page的交叉口。这里简直就是搭车的黄金地段,过往司机必然看到纸牌,又有紧急停车带可以停车,89 south方向大一点的城镇就只有Flagstaff,没有岔路,然后I-17往凤凰城,搭到车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果然,过往的司机和乘客都会往我这儿看,哈雷车队一一向我挥手致意,等了20分钟,一辆银灰色的老款福特停了下来,一位女士对我说:“我要去Flagstaff,可以搭你一程。”我飞速的寻思着,“Flagstaff大概是半程,100多mi,到那之后怎么办呢?Interstate上是不允许搭车的,后面会不会有直接到凤凰城的车呢?”然而只是闪念而过,船到桥头自然直,先上车再说。
我们先是各自自我介绍了一番,了解了我的行程之后,Lynette告诉我说,到了Flagstaff可以坐灰狗去凤凰城。对啊!怎么没想到还有灰狗呢?当初只是查了没有从Page到凤凰城的灰狗,却压根儿没往Flagstaff去想。果然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查了时刻表,最近的一班还有4个多小时才开出,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Lynette是印第安人,一路上不停的给我介绍沿路的风土人情,还说如果我以后再来Arizona可以找她,她再pick me
up然后接到她们家去,教我编手镯,让我尝试杀羊,还可以骑她小女儿的马,做回cow
girl,过过印第安人的生活,说的我心里蠢蠢欲动。
提起印第安人,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受压迫血泪史”,看到白人把亚利桑那这么个只有红土和“刺猬”才能生长的地方划给印第安人做自留地更是愤愤不平,可是言语间丝毫感觉不到Lynette对此“受压迫受歧视的不公平待遇”有什么不满,连“自留地的土地也是政府租给居民,居民没有所有权”也是笑嘻嘻的说的,仿佛再正常不过。我忍不住想,是因为萍水相逢不必要说些沉重的话题呢,还是我一厢情愿的把一种“苦大仇深”的情绪投射到她,以及每个印第安人身上而人家觉得自己的日子过的挺好的,过去的都过去了一切向前看呢?我不知道。希望是后者吧。
中途Lynette给她当警察的前夫打了个电话,告诉他picked up a
hitchhiker. 前夫在电话里发飙:“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 picking up a hitchhiker?!”Lynette说因为这是个女孩啊,还是个中国女孩,在纽约念书。前夫更不理解了:“What is she doing
hitchhiking?!”在他看来我们就是俩疯女人。在这之前,Lynette没有让任何陌生人上过她的车,如她所说,正因为看到我一个女孩子她才会停车的,也许是作为护士的好心肠吧,“当然,如果看到孕妇,或者带小孩的母亲我也会停车的”,她补了一句,不过估计这两者是不会去搭车的。
Lynette开车真叫一个疯狂,又是发短信(违法)又是画眼线的,特别是画眼线!看的我那叫一个紧张,生怕她手一抖脚也跟着一抖,从来没坐过这么刺激的车。还好,安全到了Flagstaff,陪我吃完饭,送到车站买好票之后才离开。不管说多少个“Thank
you”也没办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游记拖拖拉拉写了好多天才写完,总觉得游记一天不写完,旅行就没有结束。不知道用什么来做结尾,干脆就不结尾了,就这样未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