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2223次浏览/1个回复 分享到 
博雅散人

[转载]三个嫁到将军楼的女记者与她们的悲惨婚姻

“男怕搭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是自古中国人的一句老话。男人根据个人的全面素质搭错行,(就是职业)的不多,这和学历与能力成为正比,不会因为你是学考古专业的,最后成了个看妇科的大夫;可是有很多女人在婚姻上就很可能没把握住,走了眼嫁错了人,成为千古遗恨。

如今很多女人的婚姻标准是房子、票子、车子等,认为这就是幸福。漂亮的女人更是直接——傍大款。尤其是学历高、漂亮的女人更是如此。可是二,三十年前人们普遍的婚姻、生活价值观,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出身、工作、长相、身高是必备的条件,不象现在的姑娘那样,只有他有钱,长的就象“武大郎”照样嫁给他。那年月在大城市很多长相不错的姑娘最大的心愿就是嫁给高级干部子女,心仪的人是部队将军的儿子,就是这样八卦。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我的同行,三个有高等学历、容貌漂亮、均是记者女人的婚姻、生活以及事业的悲惨结果。

第一个,李某,中央某法制日报的记者.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长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高挑、白净、端庄迷倒一片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嫁给了山东省军区某副司令的儿子耿某,住进了司令员家的小洋楼。婚后感情融洽并生有一个女儿,日子过的平静。记者李某也从一个业务上要强的人,沦落成一个婆婆妈妈过日子的女人,那时候,我们出去采访时,听到的全是她沾沾自喜地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在一旁插不上话。

转眼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人们的意识形态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一天,李某在收拾房间时,在丈夫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他和一个漂亮女人的婚纱合影,丝毫没有思想准备的李某被眼前的照片一下子给气昏了头,愤怒地把照片撕了个粉碎。从此他们的婚姻就闪烁起红灯。基本上天天吵架,直至经常的家庭暴力。有一天晚上她痛哭着打来电话说,她在医院的急诊室,她的一条肋骨被狠心的丈夫打断了,我惊慌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后啊,他们离了婚,女人一人带上孩子和两个手提箱搬出了将军楼,听说搬家那天,她和孩子的腿刚刚迈出院子门,那家的保姆就在身后狠狠地摔闭了大门。

那男人从此再也没看过她和孩子一眼,生活费几乎就没给过。李某也是从此一蹶不振,,二十多年来,我没见过她写过一篇象样的新闻稿件,思想和业务水平比不上新分来的大学生。几年前刚刚四十五岁的她,便退休回家。美丽不在,在喧闹的早市上,你就会觉得她是一个有着太多忧伤的邻家大妈。

第二个,吴某,北京某晚报的记者。1981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生长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聪明伶俐,美丽动人。听说上大学的时候还是学校的校花,追逐的男人无数。她结婚的目标就是干部子女,找来找去,终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嫁给了当时北京卫戍区的副司令员的儿子,还是个离婚有孩子的人。刚结婚时。她还真的炫耀了一阵子。

可是婚前没有考察那男人的性格与习惯,婚后的生活让吴某很失望。那男人从小是保姆带大的,一切经济活动内容又都是国家包干,是个眼高手低的人。生活上根本不能自理。结婚十几年了,吴某就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因为家里家外一把手,顾不上照顾自己。照她自己的话说,自从嫁到他们家,就如同一个保姆,公公婆婆根本不领情,总是找毛病。更有甚的,司令员家的饭桌是不容许儿媳上来的,一个好端端的大记者每天都是和家里的司机、保姆、勤务员一起吃饭。

婆婆是陕北穷苦人家的女儿,要不是当年躲避当童养媳跑出来参加革命,还在窑洞里那!这老太太文化不高,事情不少,抠门的要命。吴某生孩子的时候,她花了八块钱在早市上买了一身儿童服,气的吴某把小衣服摔在地下。

还有这家人相互关系冷漠,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来。住在一个洋楼里,谁和谁不串门。过年过节也不知道给父母送上一些礼物。一家人全是木乃伊。所有的家庭成员的工作全是靠老家儿帮助,占着国家的位子,出息的不多。十几年来他们夫妻俩总是为了一些家庭琐事磕磕绊绊,鸡零狗碎,日子过的不如百姓。本来幻想的白雪公主的爱情生活,到头来还不如灰姑娘。

我照旧没见过吴某写过一篇好看的文章,到是经常接到她打来热线电话,向我絮叨诉苦,有的时候我都快上床睡觉了。她还是用没完没了的电话折磨我。婚姻的不幸,她已经养成了絮絮叨叨的毛病,工作没热情,险些下了岗,报社看在她婆家的面子,手下留情。今年她和丈夫分居了,婆家的人没有一个人过问,很尴尬。当年漂亮的女人,现在走在街上怎么看都是一副怨妇的模样。没人知道她是将军家的记者儿媳。

第三个,卫某。国家广播电视系统的记者。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1981年毕业于解放军河南陆军学院。依然是漂亮潇洒。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嫁到将军家。这个更牛,她的公公是中国著名上将、原国防大学校长XXX。很让同事们羡慕一番。九十年代初,她从部队上校的位置转业到国家广播电视系统。

卫某自从嫁到这家,就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全是部队照顾,婆婆也是当惯了官太太,把儿媳和勤务兵统统看成一类人,很少问寒问暖。就是儿媳妇娘家送上礼品,人家也不稀罕,一转身就扔进了库房。还觉得你象个小市民。还有更甚的事情,任何人要去看望卫某,都要事先通知门卫。否则就要挨一顿批评。

她的丈夫从小在部队中长大,头脑简单,处世木讷,对待家人和外人都是不咸不淡。夫妻生活缺少情趣和关心。两口子结婚二十多年连王府井大街都没去过,就别说逛公园了。就连一张好看的合影都没有。这家人把亲情看的很淡漠,将军活着的那些年大家还在节日聚聚,将军去世后,大家就互不往来。一个死气沉沉的深宅大院。

最近几年,卫某的丈夫因为在部队主管消防事务,出差的机会多了,在歌厅认识了一个三陪女,生下了孩子并住在一起,还把家里的财物不断往外拿,打电话找卫某就是提离婚。那个三陪女也经常在夜里骚扰卫某并扬言杀了卫某。部队的领导看在他家老辈的面子上,没做任何处理。他们的结果也是离婚。卫某悄悄搬出了将军院,婆家没人阻拦,好象卫某原本就是多余的人。卫某也是因为婚姻的失败,工作上一事无成,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塌糊涂。才近50的她已经半头白发,苍老无比。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很难平静,三个年轻时聪明漂亮的女人,如今成了婚姻边缘的半老徐娘。你想啊,现在一个50岁的女人被婚姻抛弃,再去谈婚论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财产,子女,怎么说也摆不平。

理想全部化为乌有。。。。。。。

怨那个年代吗!怨她们虚荣吗!都不是。其实在中国,将军仅仅是将军,他们根本不是什么贵族!因为他们也是劳苦大众出身,在他们身上缺少的是文化内涵和底蕴。他们对待子女的教育很乏味,中国的国学思想在他们的家庭是无法传承的,譬如,博学、中庸、礼仪、感恩、施爱、严谨等。将军仅仅如此,就不要提及他们的子女了!真正的贵族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仅凭住进了将军楼就想成为贵族是很肤浅的。除非你看上他的人,没看上他的家,你才会释然。如果她们当初嫁的不是这个家,而是梁启超、林则徐、邓世昌、巴金、爱新觉罗的后人结果肯定不是这样。我一直认为,血统真的很重要。

俗话说,门当户对很重要,就是文化的门当户对。我很注重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要知道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他们的眉宇之间、举手投足都会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这与有钱没钱、地位高低没关系。我很庆幸,我的婚姻很平实,因为我没有选择嫁到革命的朱门大院。

 

 

博雅散人发表于2011-06-27 11:06
分享到
  2223次浏览/1个回复 
    旅人
    1,污蔑革命家庭,2,歌颂封建社会才子佳人,3,宣扬血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