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

579次浏览/0个回复 分享到 
流淌

一生不能不去的5个人间天堂(2011版)你去过几个?

 

塞伦盖蒂——流动不息的上地

  长久以来,非洲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说到这片土地,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相当复杂,有触目惊心的饥荒、战乱的新闻纪实照片,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别偏好的非洲主题封面照片,当然还有《乞利马扎罗之雪》中的那只伏在山顶的猎豹。这片土地决不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就能够完全展现的,但是不管从何种角度介绍非洲大地,总是逃不开野生动物。

  塞伦盖蒂在马萨伊语里意思是“永远流动的土地”,这个名称也许来源于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动物每年大规模迁徒的习性。每到78月份,草原上成千上万的动物居民便由塞伦盖蒂草原西部迁移到北部水草丰美的地方,10月则南下准备产仔,然后再折回到草原西部。年年如此,不论路上会遇到什么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不论路上有多少天敌在伺机吞噬它们的幼仔,它们迁徒的时间和路线像时钟般准确,如地球自转般无法变更。这片草原上的动物已经将每年的千里迁徒化入了本能之中。

只要算准了时刻,守候在动物们迁徒的必经之路上,你便能看到连绵不绝的大队斑马,角马在草原上自由奔驰。它们奔跑着,扬起的尘土在阳光照射下好似笼罩在草原上的一层轻纱。也许应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这样壮观的迁徒场面吧,耳边的轰鸣,眼前的马群,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这力量如此神奇,能冲破一切阻碍。坦桑尼亚政府曾一度出于人类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动物们迁徒的路上设置了有刺的金属围栏,阻止它们北上。人类企图介入塞伦盖蒂的秩序,阻挡成千上万的动物进行了千年的旅程,结果当然是迁徒大军毫不客气地踏平了围栏,继续它们的千里征程。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也许惟一能够多少介入塞伦盖蒂这片神奇的自然世界的人类就是当地土著居民马萨伊人。不过他们在外人眼里看来也是奇异一族,他们居住在用牛粪建成的房子里,穿着特色的马萨伊民族服装,尤其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耳廊上穿满了各种饰物,甚至连鼻子上也都挂满了饰品。他们同样是我们无法了解的一群人。

英国湖区诗人的故乡

  用“湖光山色”来形容英格兰湖区的景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里是英国最美丽的国家公园。

  水是这里的灵气之源。无论是广阔的温德米尔湖,还是小巧的葛拉斯米尔湖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精心雕琢。

  春夏之交来到这里,满目翠绿,缎面般宁静的湖水,天鹅绒般的草坂,翠生生的好像一幅还未干透的水彩面。这样的景致让人想到简·奥斯汀的故事,主人公总是生活在乡间别墅中的几个单身女子,喝下午茶的时候手里捧着本小说,互相之间热烈地讨论前天晚上的舞会上谁家的女儿最出风头,哪位男士又最有风度。她们的窗外应当是如此翠绿温润的景色吧。而雨季来到这里,可以看到阴沉的乌云和突破乌云的霞光交错,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彩虹,如果站在断崖边了望,又别是一番意境。这样诗意的景色,不是诗人也会成了半个诗人。

  也许真的是造化安排,这诗意的景色真的孕育出了不少诗人。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和妹妹多萝西(Dorothy)长期便居住在这里。华兹华斯和另外两名诗人柯勒律治(Coleridge)以及骚塞(Southy)被合称为“湖畔诗人”。这个“湖”指的便是英格兰湖区的美丽湖泊。他们主张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风格,强调诗歌应当超越生活而追随个人理想,而且诗歌必须是诗人情感的宣泄。现在葛拉斯米尔湖边华兹华斯的故居和他经常散步的小径都成了人们去湖区必定要拜访的地方。


  湖区周围的小旅馆也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他们大都掩映在树林中,或是建在湖边,旅馆房间布置优雅大方,餐厅往往摆放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瓷器,卧室床头的小书柜上是英国文学名著,莎士比亚的诗集是少不了的,在这如诗如画的湖边,捧一本经典的英诗,度过一个远离尘嚣的安静夜晚,实在是无比惬意的事情。

泰姬陵:一滴爱的眼泪

  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词。无论国际政要还是普通游客,但凡来了印度,哪怕日程再忙,都要挤出时间去瞻仰一下这座举世闻名的爱情丰碑。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君主沙杰罕为宠姬泰吉·玛哈尔修筑的陵墓,整个建筑通体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外形端庄华美,无懈可击,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菱形带花边的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光线所至,光华夺目,璀璨有如天上的星辉。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泰姬陵折腰,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但是当你真正站在她面前时,才会深深体会到,泰姬陵之美,原来是任何文字都无法书写的。

  每天朝霞初起时,一轮红日伴着亚穆纳河袅袅的晨雾,泰姬陵自香梦沉酣中苏醒,静谧安详。也许正是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才能有这般的泰然自若。中午时分,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树,在南亚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更出落得光彩夺目。傍晚是泰姬陵最妩媚的时刻。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随着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在月光的轻拂下,即将安寝的泰姬陵清雅出尘,美得仿佛下凡的仙女。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一个如此凄美的比喻,必然血肉相连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阿姬曼·芭奴,这个来自波斯的女子,真真是三千宠爱在一身。泰姬在生下第14个孩子后死去。死讯传来,沙杰罕竟然一夜白头。于是一个悲痛的丈夫,动用了皇族的特权,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22年时间为爱妻写下了这段瑰丽的绝响。

纽约


  一进纽约城,就会忍不住想钱。第五大道车水马龙,全世界最顶级的名牌都挤在这里,大减价的时候,连英国女皇也会开了飞机专门来血拼。往上城走,有豪华得出乎想像的大宅子,里面的灯光像黄金一样晃眼,拉门的黑人穿着一线不苟的制服,举止优雅。用不着看见住在里面的人,就可以扎实地想到主人价值天文数字的身家。再往上走,到了黑人区,看到的房子是没有窗子的,看到的人是没有工作的,听到的故事是杀人抢劫、单亲妈妈、吸毒放火,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主题:“都是没钱惹的祸!”纽约就这样身体力行地告诉你,有钱真好,没钱真惨。

  于是你说,“纽约是个拜金的城市”,话音刚落,一转头却看见了格林威治村。那里的老房子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绿色的长春藤爬满了一面面红色的砖墙,空气里有浓郁的树叶和阳光交织蒸发的味道。曾经有一帮无心赚钱的穷艺术家们,整天晃在这里老旧的街道上,在敞开的木窗子前写作,在窄街角上幽暗的咖啡店里展出不为卖钱而作的画。渐渐地,这地方出了名,渐渐地,这里变成了旅游区,傻乎乎地围满了各地来的游客。于是,艺术家们搬到了更穷的苏荷区去开辟自己的新天地,等到苏荷区的房价涨了,咖啡贵了,他们又撤退到东村,一个没有富人气氛的隶杀的地方。这一路上,你可以看到钱和艺术怎么开战——钱要买,艺术不卖,钱一定要买,艺术转身就走。在物欲横流的纽约,美元原来也不是万能的。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历史悠久,大事频繁,除了16世纪被葡萄牙短暂占领外,它一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并在1965年获得完全独立。那一年它也加入了联合国。该国实行联邦制,被选举的总统为国家元首。公元前5世纪雅利安人来此定居。公元1116年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苏丹国,前后共经历了六个王朝。自1558年始葡萄牙对其实行殖民统治。在塔库鲁法努领导下,马尔代夫人民举行了起义,1573年光复祖国。18世纪又遭荷兰入侵。1887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32年,马尔代夫改行君主立宪制。1952年成为英联邦内的共和国。1954年马议会决定废除共和国,重建苏丹国。1960年英、马协定规定英租用甘岛基地30年。1965726日马尔代夫宣布独立。19681111日改为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之前的马尔代夫具体历史可参考“马尔代夫苏丹”条

  虽然官方历史记载马尔代夫起源于12世纪,但文学作品和考古却发现马尔代夫的历史可追溯到先伊斯兰教时代。马尔代夫曾是那些出海远航的伟大探索家们的中转站,这远远早于欧洲航海史。

第一次提到马尔代夫是在二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的著作中,其中他提到了斯里兰卡西面1378个小岛的地方,指的就是马尔代夫。自从那时起,许多航海家不断提及马尔代夫:14世纪末的Pappus Alexandria提到了Taprobane岛和1370个相临的岛屿。底比斯人Scholasticus曾航行到印度马拉巴尔海岸,他提到了“一千个小岛和那里险恶的环境:因为那里的磁石海岸会导致铁皮船的触礁沉没”。9世纪的波斯商人Suleiman曾横跨印度洋,他写到:“在这个名为Herkend的洋面上有将近1900个岛屿,统治者是一个女人,财富不可记数”。马还曾跟随郑和的远航队在1433年到达东非,他在他的海岸调查中证实,商船来到马尔代夫进行贸易,购买这里的绳子。明朝时,中国人非常熟悉这些岛屿,称这里为“伏在水下的山脉”(流沙),并记载了这里的气候、地理和风土人情。

流淌发表于2011-03-04 20:44
分享到
  579次浏览/0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