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出生的我上小学时老师会问每一位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都会踌躇满志的说我要当
科学家、当解放军、当劳模等等,我想了想没敢说出口,怕老师说我没志向,于是胡乱编了一个应付。
其实几岁的我当时想的是当一位汽车售票员,那样就可以每天免费坐着大汽车到处看风景。于是有机会
上车总是抢到售票员身边的位置一路观察她如何神气的拿着皮质的售票夹、带着不带手指的毛线手套、
用裹着橡皮筋的红蓝两色铅笔划票、售票,然后坐在带售票台的椅子里沿途观赏风景了,让我好生羡慕,
回家后经常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卖票的游戏。还陆续羡慕过卖糖果的阿姨,卖冰棒的奶奶,食品厂的叔叔。
可能因为那个年代物质的贫乏造成的吧,总之都和吃有关。
再大一点也梦想过飞行员,翱翔蓝天、当摄影记者用镜头看世界、也想过当诗人和作家,用笔来揭示
人生,因为酷爱看书好长时间都想当一名图书管理员就可以饱览群书了。也还想过当导游不仅能走遍山
山水水,还能认识和帮助很多人。最后都没能如我愿,听父亲的教导做了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每天朝九
晚五的整天和我最不喜欢的数字及一堆英文单据打交道,一做做了许久直到现在。刚开始时很不习惯,
心浮动、坐不住,感觉像被关了起来。一有钱就攒起来,攒够旅费就利用假期跑出去旅游,花个精光再
攒再出发。后来慢慢习惯了,自己劝自己:有谁能每天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情呢?既然干了就干好吧!平
淡中也许也有好玩的事情。平时工作量大又不能出错,还要经常加班加点,又要考试考各种证书,压力
还是蛮大的,但我们因为年轻人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计报酬,互帮互学,还经常搞业务技能竞
赛,业余爱好展示,团里组织的业余生活搞得非常丰富,那时挣的收入很少,可我们还是开动脑筋,自
己动手丰衣足食,厨艺展示、野外的登山比赛、篝火晚会、方便面聚餐,寒风中的包子和粥,骑着破自
行车还得每人再带一个人,买着火车站票还是去玩了不少地方,单纯而又满足,留下了许多快乐的青春
的足迹。
后来随着经济的好转,欲望在不断的递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也越来越不再满足
于小小而单纯的快乐了!现在的孩子不管你有什么理想都要为了今后的生存从小厮杀,不得不考的英语
证书,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奥数,最好再有个什么特长才能升学时加分,不管你是否真喜欢,没办法,人
人都在学,不进则退,哪位家长都怕耽误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都在比谁得到了什么高的职位,
住多大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好像没有这些你就谈不上成功。得到越多越不满足,越不快乐!越来越
身不由己,越来越找不到方向,难道衡量成功的尺子就只有一个标准?只能用房子、票子、车子来体现?
我们在得到这些的同时失去了什么?我们身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很多事情无能为力,有变革也就有牺
牲,真想活的洒脱和超然但有时身不由己,所以为了心中对自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与人之
间真诚的渴望让我们一次一次上路,当我们放下平时的包装面具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时才明白改变的
是我们自己,当心里的欲望越来越多时,包袱就越来越重,快乐就越来越少,当你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依然屹立的山川、奔腾不息的江河和大山深处贫瘠但平和的日日劳作的朴实山民才明白简单才是快乐的。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从现在开始尽量减少过多的欲望,善于从身边点滴去发现,找回自我做个简单而快
乐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