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2684次浏览/17个回复 分享到 
老顽童

300余公里=八百里??-----从头学之一:学算术

    古人爱用概数,尤其爱用三、九、百、千、万这样的字眼儿,如举一反三、三番五次、九天、九霄、百里、百尺竿头、三千尺、千金、万两、千尺幢、万仞山、千山万水、万语千言。。。。。等等等等。这类数中,有个数字很特别,“八百里”!八百里多长呢?按现在的度量衡算法,400千米、400公里。
    近来有人连篇累牍报道其陕西游,特别提到那句“八百里秦川”,其给出的解释是:关中平原由于处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而得名,又因为它是秦之故地,加上东西长300余公里而号称八百里秦川。,我曲指一算,既然是用现在的单位(公里),那按现在算法应该是600“现代里”,怎么号称“800”呀?太离谱了吧?这个“800里”究竟是虚指还是实指呢?莫非“300余公里”“600现代里”是“古代800里”么?
   我百度了一下,网上传言除个别用了“300余"外,更多是用了“360公里”“400余公里”,我按地图量了下,直线或是按公路,果然八九不离十!看来,这个八百里,既是虚指,现如今,其实也是灰常靠谱的实指了!
   那么那个“300余公里”究竟咋回事儿呢?---这其实是“大散关--潼关”的距离(别人用的“300余公里”也是指这两关)!如果把关中平原之西东定位在这两关,这个300倒不错(只是关中就变为600里秦川了),但如果定位在“大散关--函谷关”之间,则是大大的错了!后者应是400余公里真正的八百里!而把关中平原定位在“大散关--函谷关”之间并继而说成“300余公里”,网上,我仅见此一例!这不仅是不求甚解复制粘贴、胡乱拼凑的结果,其实是对关中平原来历不清及关口关系不清、满嘴跑火车的结果!

   于是,我想到更多的“八百里”,八百里太行、八百里南岳、八百里洞庭、八百里水泊、八百里加急。。。
各位,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数,究竟是虚指还是实指?哪些靠谱哪些没谱?
(附:古代的“里”:
有种说法:秦汉后6尺为步,300步为里。三国时1尺约24厘米,一里约430米

广告:鉴于作者对错误执迷不悟,继续带错顶贴,特新增一期“学语文”。

老顽童发表于2015-07-22 19:48
分享到
  2684次浏览/17个回复 
    带你去转山
    好贴  顶起
    带你去转山

    楼主的言论贴辨析真伪,不错。不长的时间已有270多朋友来阅读,谁阅读了谁长知识。

    通惠河
    我就说嘛,写文章最好直接复制百度知道上的就行。免得生是非。有本事让他们给百度百科挑刺儿。
      张胖子
      老顽童很好的一个人,有什么是非呀,学着说人话行吗?别没事挑事
      通惠河
      张胖子,你这思想水平,也就只能当个胖子。哈哈。人如其名。
      老顽童
      抱拳百度上的错误比比皆是(尤其是早期的),不受那个累,咱还是认真关注咱这个网站的事更实际些。
      本期复习了下算术,刚才,又翻了翻语文课本,欢迎来讲一课哈。
    越雪
    800里秦川,这可是从前陇海线上津津乐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说了多少年了啊偷笑
      带你去转山

      嗯,说了2000余年了

    带你去转山
    关中平原由于处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而得名,......"这个说法也不对。应该是:“关中因地处函谷关(东)、大散关(西)、武关(南)和萧关(北)之间而得名”,这是战国时代人们的地理概念,后来又增加东方的潼关和北面的金锁关。只说东西不说南北而命名关中,还是贻害大众。
      老顽童
      连篇累牍写陕西、说陕西,连这么一个最最基本的概念都整不利落,让人情何以堪!
      带你去转山

      哈哈,何止这一点啊,我早看出来了,你说的那个人的内存就是一扇刨花板。你这篇文字实际上在给他补习小学功课呢,但很不值。

    带你去转山

    把常识性的知识搞错,还堂而皇之的发布在公共网络上,还在那里没完没了的把玩,对大众是有害的啊。

      老顽童
      作网虫多年,深知网络的伟力、威力和危力!
      特别在文史方面,笔误、谬误、争议、以讹传讹、故意弄错。。。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从海陆变迁、河流改道、政区变化、地名沿革、正史与野史、史实与传说、仪器测定与人为推定、年度换算、度量衡换算。。。。都有太多的不一致、不靠谱。
      网络时代,写文史类的文字,太容易,也太困难!
      老顽童
      就比如,这段短短的“关中平原”的定义吧:
      关中平原由于处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而得名,又因为它是秦之故地,加上东西长300余公里而号称八百里秦川。
      这段文字在形式上、逻辑上非常紧凑:
      1、定义了关中平原的范围;
      2、解释了为何叫“秦”川;
      3、给出了关中平原东西长度,解释了为何称“800”里;
      但是,可惜、可恨的是,很不完整,特别是每一项在知识性上都有歧义和错误:
      1、关中平原不仅仅是指在这两个关之间,其实还有南北多个关,被这四面八方的关合围着,才能称关“中”嘛!
      2、具体东关指哪个,有不同说法,若指潼关,则是300余公里600里,指函谷关,则是400余公里800里!但绝对不该是“函谷关--300余公里--800里秦川”如此可笑的搭配,地理、算数无一及格。
      3、其实,若作成完整严谨的定义,还应解释为何称“川”,为何河北、东北、山东等不称冀川、辽川、鲁川。。。。,可见该字是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以此称呼更具特色!
      4、作更深层要求的话,若能引证、考证出“800里秦川”从何时叫起,那才绝了,就能解开当时的东关及里程计算问题,或者能反过来推理。
      带你去转山

      是这样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否扎实,是否真有功底,给出一段文字或者说一段话就一目了然了。把一些同义或近义词罗列在一起,一串一串的说出,让一些不明所以的人,特别是儿童听了云里雾里的。“加上东西长300余公里而号称八百里秦川。”这是什么屁话啊。

    带你去转山
    你这求实精神着实值得推崇啊。不求实,太失节操了!
      老顽童
      没办法,整天鼓捣文字和数字,比较敏感啊。要对客户负责啊!不求甚解害死猫!
      单为这个,还特别钻了下关中平原的不同定义、那些关址在秦汉后的变化。还有古今度量衡的沿革及换算。

      其实,类似的,还有个最最难缠的字眼----"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