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4791次浏览/246个回复 分享到 
老顽童

请大家帮忙,说说对这幅画的第一直觉

纯个人的一个调查贴,抱拳请大家帮忙!
不要查出处,不要说背景,不要情绪化,更不要上纲上线。只说说各自的直觉,纯个人的感觉和判断。
 

大家尽管就其中任一细节说感觉。
也可简单说 ABCDE 
A、发东西
B、发东西的感谢光身子的
C、光身子的感谢发东西的
D、所有人都在感天谢地
E、发东西的怜悯光身子的
F、狗要抢食
G、狗要咬人
H、小女孩喜欢狗
I、。。。。。。。。。
(此处省略一千个细节)
--------------------------------
接近尾声,补充相关背景图文:
1、该画名为《1621年第一个感恩节》(The First Thanksgiving, 1621)作于1912-1915年,作者Jean Leon Gerome Ferris (1863-1930),让·莱昂·杰罗姆·菲利斯,出生于美国费城,印象派油画艺术家、插画师、版画家。他用了20多年时间完成了代表作——历史油画系列“一个国家的盛会”。
       “五月花号”1620年9月6日从英国普利茅斯(Plymouth)出发,经过66天航行,11月21日抵达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Plymouth)。102人中病死了2人,100人抵达,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Plymouth Colony)。
       第二年,1621年11月举行的感恩宴会上,53个新移民和90个印第安人参加:“五月花号”的移民得到印第安人的帮助,学会了种植各种农作物和水果,这场第一次感恩节宴会是感谢上帝把新移民引导到新英格兰地区,宴会包括多种鱼类,不同贝类,水果,南瓜,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甜菜,洋葱,鸭,鹅,火鸡,鹿肉等,极其丰盛。
       1863年,林肯把感恩节定为国家节日。感恩节是11月第4个星期四。
     该画为其系列组画之一,如其中一幅 《1620年五月花公约》
2、【精编】15幅感恩节艺术盛宴 http://shoucang.hexun.com/2012-11-24/148308652.html
3、图说美国之一:艰苦卓绝的移民,自由民主的土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20/156610_180753478.shtml
5、一段与众不同的说法,仅供参考。“五月花号靠印第安人食物才活过第一个冬天”系谣传) http://tieba.baidu.com/p/2734850953
6、对那段历史的文学再现----北美早期与殖民时期的文学(至1776年)

7、冷静、理智、力争全面地看世界,何其难也!
老顽童发表于2013-12-02 15:42
分享到
  4791次浏览/246个回复 
    马兰花
    文化交流^_^
    德桑
    为啥移民社会阶层是丰富的,而印第安人只有酋长代表?
    小海
    人性的美与丑
      老顽童
      握手惊讶何以见得?
      小海
      落后是地域和历史因素造成的,我们不能用自然的优势去鄙视不占有自然优势的人群或民族
      老顽童
      握手兄弟的意思能懂。
      只是,那个“自然”换成“文化”“文明”这样的词可能更是你的本意?调皮
      小海
      我想说的是最原始的,文化文明也都是发展后的结果了
      老顽童
      抱拳哦,那样的话,那这句“不能用(自然) 的优势去鄙视不占有(自然)优势的人群或民族”可能就值得推敲了。比如“英格兰、欧洲”的自然,比美洲的自然有优势?这个推理似乎欠妥。。。。。。尤其与我讨论的这个画面。。。。。

      老顽童
      我能想到的,通常,影响发展的因素有:自然(地理)、历史、经济等等因素。。。。(你的意思未必不对,你的“地域”及“自然”的用词可能欠妥。呵呵,我的直觉)
      小海
      古老的文明都发源在河流地区和自然环境气候较好的地方,不是吗
      老顽童
      貌似是。那你是说欧洲有河流有古老的文明?美洲没有河流没有古老的文明?欧洲的自然比美洲的有优势,然后,欧洲人不应该鄙视美洲人(印第安人),是这样吧?
      小海
      被你复杂化了,简单地说就是不应该自己有笑人无,更不应该欺负落后
    酷哥晨晨

    微笑小。狗。尾。巴。翘。

    嘘心。里。很。欢。笑。

    偷笑主。人。心。慈。善。

    呲牙心。美。真。由。美。

    博爱
    我认为这是美国白人单方面的观点和宣传,白人认为他们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值得纪念,但是印第安人对白人来到美洲的记忆远没有那么美好,可能是瘟疫、屠杀、流离失所。
      老顽童
      呵呵,这是引申啦。如果再引申,会扩大到更广泛的层面,不仅仅是美国,任何大陆的开发,所谓民族、文明的对立、少数民族文化的存亡,。。。。。那就太大了。

      博爱
      你都把谜底揭示出来了,还不能引申啊?
      酷哥晨晨
      偷笑原。来。你。的。忧。国。忧。民。立。义。在。此。阴险强呲牙那。就。挑。逗。挑。逗。疑问坏笑
      酷哥晨晨

      微笑那。你。说。商。业。的。开。发。..会。令。对。517的。生。存。..对。立。...存。亡。....太。渺。茫。...路。漫。漫。其。修。远。兮。呲牙
      老顽童
      现在开禁了,可以啦!
      我开始是想弄清这幅画的细节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再议论。不然就容易空泛了。
      酷哥晨晨
      呲牙当。了。官。也。长。大。了。我。也。有。张。图。找。来。玩。强偷笑
      老顽童
      no不一样,我这个是因感恩节而起的,有现实意义的。
      酷哥晨晨
      白眼还。木。发。哪。左哼哼你。让。我。活。间。单。点。好。不。右哼哼那。也,找。个。很。内。涵。的。玩。玩。坏笑呲牙
      老顽童
      我恨不得把你这一路路的羊粪蛋蛋统统清扫了。。。。。。抠鼻阴险
    酷哥晨晨
    微笑美。丽。与。大,爱。
      老顽童
      惊讶天啊。这个引申没边儿了。。
      酷哥晨晨
      呲牙偶。很。单。纯。就。凭。第。一。直。觉。以。善。良。的。名。义。就。是。..大。爱。博。爱。微笑
      酷哥晨晨
      偷笑看。问。题。..单。纯。就。看。的。间。单。..然。出,题。。太。深。层。就。太。复。杂。..一。幅。画。可。从。N个。角。度。解。析。坏笑
    雅痞摄坊
    火鸡。。。
    越雪
    问题的根源在于这幅画出自哪里?是纯画家画的,还是评论家请画匠添的画。
    如果出处正派——
    圈地运动大约在1750年,迫害印第安人应该跟本画不属同一时期。1620年英国的清教徒遭受迫害,乘船来美国普利茅斯港登陆,一个冬天过后,只有50人幸存。春天印第安人送物品又教他们耕种。秋天丰收的时候,英国移民设宴款待救助他们的恩人。
    画面上最奇怪的是有桌子椅子,客人为什莫坐在地上!也许是画家反映的事实,是印第安人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坐在地上?那么那时候气氛友好,身为英国人恩人的印第安人又是欢宴的贵宾,所以不会有什么自卑感。
    英国人不是绅士吗,落魄逃亡的清教徒燕尾礼帽也是必须滴~
    如果出处不明——
    周伯通!你这是在破坏和谐憨笑
      老顽童
      哦,你粘的这段,是流传最广的。我查到这么一段,不知真伪,但推理上有类似可能。(我昨晚回复给飞飞的----“五月花号靠印第安人食物才活过第一个冬天”系谣传)

      有文章说,其实有两个曾经被抓到欧洲后来逃跑回来的土著人,当起了翻译。也就是说,如果确实那样或类似那样,即便这个是翻译,也不是白人翻译,而是土著出身的翻译。与我的理解,与其象征意义,并没有矛盾。
      越雪
      感谢周博通!看见原画了。作者出生于1863年,作品是1912年,那时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完成。看来作者是在讽刺什么人,至少印第安首领没必要坐那么低,佩刀男士和桌子一样多余,严重影响了节日男一号火鸡的出场.....发怒
      来去从容
      西方的油画构图,上帝和统治者都是在画面的高处,而民众和被统治者都是在下部仰望上帝,这种构图可以从心理上对观众进行一种统治秩序的表达。
      老顽童
      抱拳谢谢分析!
      我注意到画面中有个“X”,土著被压缩到左边这一“/”处。外面、上面全是白人,形成强烈的压迫感。联想到实际场面是土著更多,有的资料说是共同庆祝,而画家有意设置如此的对比和氛围。。。。。流汗
    老顽童
    谁能说说下方的罐子和贝壳是怎么回事啊?那是白人吃的还是土著吃的?就那么不绅士地乱扔的么?
      旅人
      下方的罐子和贝壳,明显是印第安人吃的,,那不是乱扔。那是可以降解的自然回归处理方法!是人家印第安人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
      老顽童,,你真的不懂???
      老顽童

      我更多是疑惑和纠结-----

      如果说土著吃剩的,怎么跑白人门口吃来了?是被请来的?共同庆祝来的?

      还是另一个角度,是白人在土著人的家门口吃鸡喝酒来了?

       

      旅人
      这不一定是写实的,,,
      老顽童
      握手明白。所以我这贴,强调大家的直觉,不管画面具体怎样,应该怎样。在我看来,所有的元素都是画家的设计,所有的元素,都有其象征意义。
      旅人
      你在装糊涂,,,
      老顽童
      no不是啦,更多是不敢确定。寻求高人指引和同道知音。
      旅人
      你要确定什么?瓦罐?贝壳??
      老顽童
      因为有白人的房子和桌子,所以这是白人的门口,如果说罐子和贝类是土著的,则第一反映是土著跑“拜仁”这里来射门来了。
      如果相反,是“拜仁”跑这里来射土著的门。。。。兵临门下、恩威并施、软硬兼施、破门而入。。。。
      我觉得,这个画家应该姓曹。
      老顽童
      这个罐子和贝壳,我觉得,就是象征-----这里,本来是土著人的土地和家园。
      旅人
      其实就是拜仁,以征服者的姿态,怜悯这些原住的印第安人!看图说话就是在海边的拜仁居住地,土人在吃海鲜,白人发现后,拿出面包给土人吃,因为拜仁认为面包+海鲜,营养更加丰富,,
      印第安人在拜仁村庄边上做饭,实属无奈,因为海边已经被白人占领,,,所以,,,
      你看看拜仁与印第安人的神态对比,就可以看出,拜仁的优越、自豪感。
      老顽童
      我越来越佩服这位曹画家了。他用写实兼象征的画法,画出了他的思考、他的预言!这幅画里,有鲜血、有泪。(我现在自我违例了,索性开禁了,因为快要接近真相了。真的,要不是大家这么多答案的启发,不会想这么多!)
      老顽童
      我现在还有些困惑的,是画面上方,间隔站立着两个朝海上观望的礼帽男。这象征什么??期盼什么么??
      旅人
      或许是警戒观察,或许是画家创作的艺术技巧需要,,
      越雪
      是土族著扔的,也是白人扔的,大家一起在过节嘛呲牙
    绿野
    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老顽童
      惊讶求解?
      绿野
      没有弱肉强食,世界就和平了,哈哈
      老顽童

      握手

      不过,没有弱肉强食,世界就都成“植物人”“草食动物”啦。普天下的草木山林就倒霉了。。。。坏笑

      绿野
      是呀,所以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嘛,呵呵
    带你去转山

    这帖子还挺火  给大家找点事  不错

      老顽童
      握手呵呵,我发这个是有原因的。是因为与人想就此画探讨未遂,所以才发贴与大家求解的。我感谢所有提供答案的人。对我很有启发。排除个别情绪化的、习惯于情绪化的发言。这个贴基本是在理智、平和、轻松状态下展开的。理智、逻辑、道理,不是说着听,说给别人听的,更应该是我们自己要实践的。
      带你去转山

      哎 ,你也别搞得那么玄乎,时不时的给大家找点乐子,而且还动了脑,有了思考,而且还是正能量的,挺好。你比有的主持人靠脱光了吸引大家注意力好多了。这种事以后常搞哈,变花样的搞。

    山野清风
    超越民族、阶级的大融合,和谐的场面。
      老顽童
      握手多谢兄弟作答!
    老二毛
    微笑解放全人类
      老顽童

      唱,《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怎么哪有点不大对劲儿?惊讶

      老二毛
      呲牙人之初性本善
      老顽童
      握手收到。到后来,性相远调皮
    Ansel-黄鱼
    殖民者的假慈悲调皮
      老顽童
      抱拳呵呵,扯远了,那是以后的事。不过,也很可能是画作那时期的思想。
    通惠河

    文明使者

    阳光灿烂

    画的不错。

     

      老顽童
      敲打让你调皮!老实说点小心思!
    嘣噔

    有钱就是好,又可以穿的美,又可以给别人吃的;美女就是好,又有保镖,又有跟班,还有小宠物闭嘴

      老顽童
      强想起个词儿---财貌双全。
      照此方式,再加辆汽车(没有汽车加驴车),这就是个衣食住行享乐图啦坏笑

      嘣噔

      恩恩,LV牌车,高端大气上档次,哈哈哈

      老顽童
      你 真行强
    剑圣

    形成了土豪发粮,屌丝接受,p民围观,其乐融融的局面

      老顽童
      强圣弟你厉害!不愧是圣坏笑
    西北兵
    画的色调是温馨的。说明战争结束后,开始融通。
      老顽童

      握手哦。这个引申。。。。

      战争的意象在哪?是浓烟么?

      那个扛枪的,是战士还是“猎”士?

       

      老顽童

      战争的意象可能来自:这幅画里有白人的刀枪、有土著放下的棍棒(乍看象棍棒,细看其尖端象“犁”样的农具?),背后有浓烟,第一感觉是停战似的----这里不追究是否有战争及战争与画中事件的先后、浓烟是战火硝烟还是烧烤的炊烟。这里只说直觉,很象是战后。

    西北兵
    画的左下三角区是土著文化,右上三角区是现代文明。显然还有隔阂,并未完全融合。
      老顽童

      嗯,你用了美术中的构图分析了。强

      再帮我看看,几个配角的目光在看哪?是有意引导什么么?

      如佩刀这个、端着东西的黑衣服那个,还有狗的目光。。。怎么感觉都在画外?

      幻海
      你感觉这些人的目光在画外很正常,这是画家惯用的一种手法,给人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至于画外还有什么,那不会画家想要表达的,,留给观看者自己去想象。
      老顽童

      我想象,可能画外,画这边还有人,很多人,这几个画面中的土著人,只是代表,是首脑。。。。

      幻海
      我也是这种感觉。
      老顽童
      在整幅画中,这个礼帽男太特殊了!
      1、根据其帽子上插的羽毛和露出下垂的头发,判断是土著而不是白人。
      2、这个帽檐倾斜的角度,和整个画面的“向上”的其乐融融的感觉正相反。
      3、其面部看不清。几乎是整幅画中唯一“没脸”的。
      所以,这个礼帽男太异类了。应该是最具象征意义的。
      西北兵
      呵呵,你分析的真细致。亦有同感。
      也许画家反映的是其专注于看同伴食用美味及交谈的内心“其乐融融”。
      老顽童

      感觉好像在询问同伴:“味道怎么样?没骗你吧?”

      这两男的姿态,和左上方那一白一土两女的姿态和意境很象。都象是在推销?

      只不过,上面是白女对土女,这个是礼帽男对发带男。。。。(放到旧中国,这不就是买办么?)

      彭亦飞
      晕你也忒。。。怎么的了吧?有你想的那么复杂么?白人和土著的直接交流,肯定是有困难的,起码的语言关都过不了。这个礼帽上插羽毛的人,应该是个“翻译”,着这种装扮,无非是为了拉近与土著之间的距离。你说他的面部看不清,难道你不觉得他是在笑吗?
      老顽童

      1、首先谢谢你的“翻译”说

      2、你完全可以直接表达、证明你的“翻译”,无需用这种反问甚至质问。没人和你吵。

      3、我说面部看不清,并没有说"不觉得他在笑”,面目不清是就整个画面的所有人的样子来说,是从面目这个纯形式特征说其特殊性,我并没有把话说成“他是唯一笑或不笑的”。

      4、我觉得,这类画作都是极其讲究的,这幅画就象《红楼梦》,没有一处是多余,没有一处不用心,就因为我觉得其太复杂,看不透,才发这个贴的。我感谢所有提供答案的人,也包括你。谢谢。

       

      彭亦飞
      ok明白,谢谢!
      老顽童
      有文章说,其实有两个曾经被抓到欧洲后来逃跑回来的土著人,当起了翻译。也就是说,如果确实那样或类似那样,即便这个是翻译,也不是白人翻译,而是土著出身的翻译。与我的理解,与其象征意义,并没有矛盾。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