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3545次浏览/53个回复 分享到 
第五维度

[转] 逝者安息 生者警钟长鸣

原文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46883289/889725554

 

 

 

 

昨天下午5点之前都是很完美的一天,可是后来却成了最沉痛的一天。

我是第一次参加户外,昨天兴致高昂的和同学一起坐上了前往东灵山的大巴,平时最讨厌坐车的我,为了呼吸山上的新鲜空气,为了感受自然,为了没有身边杂事的纷扰的走走,也挨着近三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上午到达了灵山脚下。

车上领队的介绍挺着还挺吓人,说什么不要逞强,下午两点半之前不管你走到哪,到没到最高峰,都必须下撤。但大家的自我介绍还是很温馨的,不乏经验丰富的老驴。

说实话,一直到下午我从山上折下来,我都没有觉得有任何危险可能发生。

不过,山上的天气确实恶劣。 雪深的地方达膝盖,迎风的山腰处风已经刮的脸生疼,途经了两个非常非常陡的山壁,我是手脚并用爬上去的,一停下来就冻透了,后来我们一行人登到五指峰(据说海拔近2000米)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两点了,然后大家短暂的合影后决定原路返回,后来我们这些人就安全陆续的回到了山下的大巴中。

我是最先下山的一拨人,15:20 就到车里了。然后等着大家陆续下来。

其中一人比我们走的远些,回来就说手冻直了,耳朵也没知觉了,后来他的耳朵起了大水泡,这是小事。

等到下午5点的多,点名,少了二个人。

少的是一位领队和一位队员。他们是要去登最高峰的二人。

手台通话,这位领队说他旁边这哥们体力不行了,问走到哪了,答,刚到五指峰附近。然后就抄收不到任何信号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和人间的最后的一次通话。

车上的领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马有自发三人体力好的男队友自愿上山去营救。当时,天已经黑了,车上的队友们纷纷提供手电,食物,及各种装备。当时有想,被困的二人离我们太远,手台抄不到也有可能。就希望去营救的三人越接近他们,还有可能抄到他们手台的信号。

当时去营救的他们三人边走,我们车上就用对讲机和他们联系,始终得到的答案就是,仍然联系不到被困的二人。后来大概一个小时的时候,就有人建议报警了,然后我们发现山脚下一点信号都没有。让大巴原路返回,找信号,报警。陆续打了110,119.

一直到现在我都是充满愧疚的,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出门居然什么也没带,即便带了,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假设了无数种可能,这两个人要是被救下来了,发现停了,深低温下,复苏如何进行?一点思路也没有。能按吗?肋骨冻的肯定都脆了,断了,压塞了,都有可能,胸壁或者冻的都按不动,所以同学和我及时的向大家提出了要打120,要不然就算警方救下来了两个人,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也一样不行。用我们微薄的知识的告诉了120要带除颤仪,要带暖风机等复温措施。

欣慰的是,120 不久就最先和我们迎面汇合了。他们估计在山脚下等了一夜。

再次深深的感谢寒夜中急时奔向我们的医护人员,同道中人,你们的爱最无声,最伟大。

不久,又和迎面而来的119河北逐鹿县的消防官兵,我们跳下车,简略的介绍了情况,消防的指挥长说现在就通知你们的营救三人,让他们三立马撤回来。后来我问,要不要我们跟着过去,消防的指挥长说不用了。看了一眼车中的10来名甚至比我年龄还小的消防官兵,向他们深深的说了句:拜托你们了,指挥长一颔首就上车了。

后来在车上又绝望的发现,这位被困的领队的行装包,不知道被谁给拿了下来,当时大家还在想如果他们能返回到放他们自己包的地方,有食物有水,有衣服可能还有希望。原来他们中途为了轻装,卸下了他们的装备。大家都已经绝望的在车里静默了,只剩祈祷了。

在车上又陆续得到了去营救的三人已经返回山脚下,和120在一起。119的官兵们也陆续上山搜救,蓝天和绿野救援队也在赶往事发地的路上的信息。

晚上23:00 之后,我回到了宿舍,给领队发了信息,让有最终消息给大家说声,领队心情估计特别复杂,回了单单一字: 好。

.....

今天下午2点,腾讯网报,北京灵山二驴友----遇难!!!

所以今天一天心情都特别沉重!愿逝者安息!我本不想把这么沉痛的消息告诉大家,但是一想生者应该从这里得到教训!

另外,我不认为领队应该负责任,我被自愿上山营救的三人深深感动了,领队也尽心忙着各种联络,能做的都做了,请大家不要过分指责他们,我估计被困身亡的那位领队也是不愿放弃队友才遇难的。

我侥幸存活下来,首先感谢我的同学,这样恶劣的天气,他把雪套给了我,自己的鞋总是进雪,后来到车上半条腿都是湿的。

我侥幸存活下来,认识到,户外活动一定不能吝啬装备,装备齐了才有保障,该买的一样都不能少,不齐装备的不要出门,免得拖累别人。

被困二人的手台最后抄不到信号了,可能是没电了,可能是冻住了,因为大多数人反应,到山上一定高度后手机自动关机了,什么信号都没有。切不可半途中间丢下行装,给养一定要跟上。难以想象,他们二人没有水,没有食物,天黑辨不清方向,坡陡雪滑,零下25度,7级大风,被生生冻住的场面多么惨烈。安息吧,一路走好!

我侥幸存活下来,建议每一个要去户外的人,先了解急救知识,备常用急救药。当然我觉得这是有难度的,因为我一个学了7年医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束手无策,所以,我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去户外了,我要用工作之余学习特种医学。

默哀!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第五维度发表于2012-12-26 10:22
分享到
  3545次浏览/53个回复 
    蜗牛逍遥游
    写这个贴的人应该是和马小飞一个梯队的,未登顶下撤的四分之一。
    马达的世界
    写得挺有现场感的,两条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两个空座位,真是让人难受
    回味

    不知其父母有多伤心,户外一定要量力而行。

    老二毛

    难过以我对副领队小飞的了解,如果不是收失温的队员、如果背包在原地、如果他只为他自己,他不至于死在山上,这个后果,他在自己失温前是不会料到的,年轻经验不足呀,虽有天大的不足或错误,但作为领队组成员他尽到了收队的责任,没有离开失温的队员自己逃命,就这一点值得我敬佩,我不敢肯定如果是我能做到这样。。

     

    我个人觉得这是小飞个人品德的一个闪光点。。这几天的评论都未提到。。大多都在指责不足之处。。。。。。流汗

      创造

      说到责任,应该他是失责才对。

      首先,宣儿声称其就当天当的领队,自己带领一小部分人冲顶。对于没走过冬季灵山的人,而且带30多人的大队伍的领队来讲,使自己的队伍前后脱节3部分,这是领队没有很好的掌控好节奏,只顾冲顶所造成人员分离脱节。

      而且领队有权在恶略的天气下随时作出判断和更改线路的决定,其作为领队不能及时作出很好的决策,反而带一个新人继续冲顶,不顾后面人(前队6人,2人冲顶,4人冲顶未遂自行下撤)其已经是失责在先。

      后面就算留守照顾队友也只能是为自己的失职而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而已。

      其实人都是好人,可是年轻总要付出代价来成长。好比我膝盖伤了,才懂得以前本该懂的道理。

      老二毛
      损失太惨。。要我可能就自己先逃命了。。我知道后果。。
      老二毛

      不是他没错误。。就是代价太大。。年轻人吗。冲动、经验不足呀

      创造

      您也不可能的,在那么大的风雪中行走,且天渐黑谁都愿有个伴才好。

       

      说到逃命,确实有这个可能,现场具体情况只有当事人知道。

      不过若在队友摔下后已然死亡情况下,小飞如有体力确实应该为延续一条生命,而果断的选择自己逃命(个人认为不为过)。

      创造

      是啊,为自己的年轻,冲动,经验不足,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也为我们生者敲响警钟,时刻应以人身安全为重,量力而行,且应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给更多的人带来痛苦才对。

      苹果户外Bill
      如果你仔细看看他的户外履历 以及他登山前的冲顶决心 就知道他是个新手了
      老二毛

      是的。。只有25岁。。年轻人的冲动呀。。但最后时刻也算尽责啦。。

       

      人无完人谁能无过。。多看看优点。。不过这个过错的代价也太惨重了。。

    依然
    你个挨球的货,下次就是你了
    来去从容

    真是愚蠢之极啊,被黑领队给卖了,还给黑领队数钱哪!?

    发怒雪套都没带?脚指头没冻掉算是幸运的。

    苹果户外Bill

    OMG,起点真高 我02年第一次户外走的香山。这个帖子说明了神马问题?还是活动帖子惹的祸:老驴溜腿 新人拉练

     

    夏子第一次户外 就走的北灵雪山 结果挂了。

      幻海

      我的第一次户外,是郎儿峪上妙峰山,然后车耳营。 也是冬天,所幸的是没有大雪。山顶上风很大。

       

      当时我咬着牙想,我次~奥~真TM累! 而且那天我就带了一瓶矿泉水,还是拿塑料袋提着。

       

      根本没有什么户外的装备,任何装备都没有。就是牛仔裤+帆布鞋。手套就是2.5元一双的薄型手套。之前我连登山杖是什么都没见过。那天第一次开眼发现世界上还有登山杖这么高级的玩意。

       

      到山顶上,风太大,一个男孩被冻得哆嗦,我看他太瘦了,我还把自己带绒毛的外套脱下来给他穿,我穿他的单薄的布面夹克外套下山的。 下山之后浑身疼。回家洗个澡躺下24小时没爬起来。

       

      所幸那天领队不错,领队预料到了队伍里新人水恐怕带得不够,领队自己重装背了10瓶矿泉水,一路上我喝了一瓶半。

       

      现在让我回想起来,都觉得挺匪夷所思的。提着塑料袋就上山了。而且走了一个强度不小的线路。下山的时候满天星斗,我觉得那种景象是对我那一天所有艰辛的最大安慰。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那时我还是个小姑娘,但怎么也忘不了第一次户外的那种感受。

      苹果户外Bill

      我第一次带队走北灵,记得只选了12个人。

      马可
      膜拜!只听说有男生脱衣给女生穿的,第一次听说女生也可以这么爷们!!!
      幻海
      微笑侠肝义胆不是男人的专利品吧?呲牙
      马可
      脱衣之爽快如爷们者,唯姑娘也!
      Candy 糖果

      你的绒毛外套 来的太及时了。 那时那个男孩已经要失温了,命大啊 是你给他换上了你的毛绒外套 他才保住了一条命啊抱拳 你太伟大了 强

      幻海

      我晕。晕  其实那天我只是累,我本人不太冷,因为山顶风大所以基本没有就留就下山了。一路下山走起来,我穿着薄外套也没什么感觉。 我觉得这只是顺手的事。

       

      这么多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如果我不借他我的外套,他会不会慢慢缓过来。我就觉得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后来的后来,也曾经在我冷得无以复加的时候,被一个朋友的一块士力架救了命的。

      幻海
      借给别人衣服、登山杖、护膝一类的这种事户外过程中似乎每个有点经历的驴友都做过不少,不奇怪啊。
      Candy 糖果
      我再告诉你一些我的登山现实经验吧。  登山 在上升阶段时大家都知道身体是发热状态并出汗 如果在下山阶段 人体是不会再发热了汗水也不会在短时间里挥发掉,这时候 人的体温在湿漉漉的衣服包裹下更加剧了低温再低温。在那个男孩的那种状态下 如果没有及时的增加保暖 又在下山过程中 他很可能会失温 人一但失温了就走不了了 眼神呆泄 神智也开始迷糊,然后心脏心血供应不足而休克,不出30分钟 人就会生命垂危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失温前及时保暖,如果出现休克状态你就是给他穿上棉大衣也不好挽救他的命了。 我相信他当时那么冷不止你一个人看到了吧。是你把自己的绒毛外套换给了他,是你的不经意的善举救了他。 也说明了你是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 这些事是你自然而然做到的,你真的很伟大,那个男孩遇到你也是他的幸运。
      幻海

      谢谢。 其实在灵山夏子事件发生前,我们徒步,大家是没有失温这个概念的。那个时候基本没听说过有人因为爬山的时候失温而死。

       

      夏子出事那年,我就基本已经不再热衷地玩了。所以后来失温的问题,我没有特别地关注过。

       

      在我徒步几年的历程中,自己和同伴似乎也的确没有谁失温过。不过有一次8月在大五台徒步时,我把自己的冲锋裤给了一个来北京出差顺便跟我同去的朋友穿,我当时全程穿的是速干裤。在北台上大雾,气温骤降到睫毛可以结霜的程度。那次我觉得自己差点要挂了。我当时没告诉领队,怕影响进度,因为我们需要在下午3点左右上西台。也没有告诉那个穿我冲锋裤的朋友,因为我不想让他愧疚。

       

      我就在队伍后面慢慢走,只有收队陪着我。后来可能收队看出我脸色太苍白了,我才跟他说我很冷,腿冷。收队没有多余的裤子了,他就从包里掏出雨衣来围在我的腰间,为我的腿挡风。然后给了我一块士力架。

       

      也许是士力架的作用,也许是来自收队的关心和鼓励。虽然当时我觉得自己已经走不动了,真的走不动了,但依然强迫自己走快一点再走快一点,最后跑起来,然后皮肤终于开始微微发热。

       

      我觉得寒冷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是可以靠人用意志来战胜的。说实话那次我真打冷颤了,但那个时候我们谁也不知道失温这个概念,不觉得打了冷颤就会死人。所以我就强迫着自己小跑起来,越是打冷战越要跑。然后就基本好了。但当夜莫名其妙的犯了肠炎。

       

      一年之后,那个穿我冲锋裤的男人又到北京出差,我们在一起吃饭,我才突然想起五台山的事,问他那天他冷吗,他有点莫名其妙地感觉说不冷啊。其实我当时心里挺欣慰,因为我的冲锋裤和夹克至少温暖了他。8月份的北京还很热,因为他是出差来的,所以他除了自己穿着一条耐克最薄的速干面料的运动裤和旅游鞋、短袖T恤外,一点装备都没有。这事好几年从没有告诉过他。 反正没被冻死,我觉得也无所谓。

       

      但后来想想,其实挺危险的。为了感激和怀念那个收队,我后来的每一次出行包里都会带着士力架。曾经我也用自己的士力架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

      越雪
      曾经多年前他人的善意现在想起来依旧会时时温暖可爱
      Candy 糖果
      在五台山 很多道路都很平缓 所以你才可以跑起来,但很多户外下山路线都很陡 根本跑不起来,那就凶多吉少了。是的 那次你要不是凭借毅力客服困难 自己跑起来 估计你也会危险了。
      幻海

      死亡往往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就像这次的灵山事故,是很多条件聚合,每一条都指向死亡,才导致的死亡。

       

      我一直有一些宿命论。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死的,在自己还不该死的时候;死期到来的时候,谁也救不了。

    开心大哥
    可怜啊,第一次户外活动,就被忽悠去的冬季的东灵山,而且是有预报大风降温的天气!
    还为这种黑队伍,黑领队说好话,可怜
      Kitty-小寒

      是啊,可他第一次参加活动,什么都不懂也,没法批评了.至少从他的视角,我们对这次活动又多了些了解.

      不过我刚才设想了一下他的朋友,就这样带他上山,是没嘱咐到,还是他自己没听呢.

      开心大哥
      估计他的朋友也不懂冬天去灵山的危险吧?或许想着去征服北京最高峰呢
    柒囍

    其实最大的焦点就是副领队的包为何不在自己身上??这点那位当事者说清除了具体的原因???

      老顽童

      抛开其他的诸多泛泛的客观原因,这个包确实是很关键!!!

      1、放在什么位置?是顶峰---人--包这样的顺序吧?

      2、如果是位置如1,则似乎可断定 人为了登顶减负而弃包,这是不是暴露了不理智?不应该?是不是定性的一个关键?

      3、捡包人捡包前和他们联络过没?(如果是主观上想为主人减负,不经或不能联络而自认为好心捡回,则这个行为是失当的。)--这个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遇到路边的登山包,要不要捡??

      4、如果那个包是小飞设置的标记,则他们返回找包、找不到包可能会导致其误判、迷路。证实此点,需要参考发现他们的地点。

       

      所以,那个捡包人的叙述对事件定性应该很关键,目前有没?

    远山
    生命换来的教训。愿逝者安息。
    街边路灯
    看到517也有人参加这次活动,突然就觉得生死离自己这么近,脑袋有点发热,不明原因的。希望大家还都是脚踏实地的参加活动,尤其是冬天了,注意安全!
    孤单看海

    愿逝者安息!盲目的征服行为失去了户外本来的意义。

    山羊


      第五维度
      太小,啥也看不了
      Candy 糖果
      您这文章 是要考验我们的眼力吗 估计正常的视力满足不了看这篇文章的标准了抠鼻应该您再附上一条件,有放大镜的同学看过来偷笑
    垂衣

    所有的情况,恶劣天气,经验不足,想冲顶,高估自身体力,卸下包,包被捡走。。。。一切因素都指向死亡,命该绝,谁也挡不住。

      Candy 糖果
      天时:冬季 暴风雪         地理:灵山海拔2280                   人为:冲动冲顶 卸包 丢包
    幻海

    很多人第一次户外不知深浅,走的强度都不小,比如鄙人。。。只是他们的运气实在不好碰到的是不靠谱的队。死者自己也挺不靠谱的。

      Candy 糖果
      新人的无知很正常 谁都是从无知走过来的  但 如果有人郑重提示危险性 和正确指导并做好充分准备 和严格把关挑选队员 新人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一直走
    第一次户外就敢在冬季大风降温时去海拔2300的灵山,真行。
      第五维度

      间接反应的两个问题是:1> 其同学有雪套,那么怎么还敢带自己的同学第一次就去这样的行程? 2> 领队真的是带新人拉练啊,发帖所写同实际执行确实是一致的。

      一直走
      1·冬季去北京最高峰,新鲜、好奇,觉得好玩,这也是商家运作成功之处。到地方了知道有安全问题,设定了关门时间。这是对的,但和召集帖比有忽悠。队员可以说你可是让我们来北京最高峰灵山,领队则可以说我没不让你们爬呀。
      2·领队太年轻,想在户外挣点钱但是经验不足。她对这件事负有责任。
      木懿珊

      关于此事件,领队肯定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但更多的应该是两个遇难者的不自量力吧?什么是户外活动,既然是一个队伍,就该有集体观念,脱队是不该有的现象!逞一时之能的后果,只是对于家属来讲,有些惨重而已!

      一直走
      那两个人已经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木懿珊

      新人拉练,其实在冬天是可以有的,也太过平常!只是,发起者是否考虑到气候以及气温的变化。1、北京夏天的灵山和北京冬天的灵山;2.轻重和重装;3.灵山穿越(线路、方向、路况);4.新人的素质、体质是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一支队伍的行走和一个人的行走,是不一样的。领队、中间协调队员、收队!应该是怎么上的就该怎么下,什么是收队!顾名思义,收队是你带去多少人,你都该是最后一个回来的。就算太恶劣的条件,一支队伍也不该分很多部分回来!更何况集体观念不强,擅自行动,怎么可以成为副领队的。一起走了这么久的队友,她要都不了解,那么她的责任肯定大了去了。

      木懿珊

      是啊!一个没有办法的事实。集体观念太差了。。。

      第五维度
      第一次户外,灵山,雪后,大风,这也可以是新人拉练吗?或者您胆子大些也是有的。
      木懿珊

      胆子,不该是和气候去抗衡。我们说你有没有胆量,是告诉你,你该有什么什么魄力,去挑战自己、挑战他人,而非赌命。

      人在旅途
      我最感谢的就是一直走老师,在我第一次户外的时候跟的是先生的十三陵,老师每次活动都把上升多少米,总行程是多少公里写的清清楚楚,我再也没见任何一个领队这么写过(多写这么几句话就不行吗?)这点对于新人特别重要,说真的,对于你们常年户外的人来说写个强度1.0、1.5的以为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替新人说句话,这个强度真是不是特别靠谱的,而且有许多人的体质差到你想象不到,写的清楚些,体质差的就知道自己肯定跟不上也就不报了。说了这么多,还是要谢谢先生的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