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相比 北京上海完胜纽约巴黎(网上全文转帖)
最新的全球城市外国人生活成本排行榜最近出炉。其中北京、上海分列第20名、21名,将巴黎(排名第27)、纽约(排名第32)等著名国际性大都市甩在后面。
美世谘询公司生活成本调查
这一调查是由人力资源谘询、外包和投资服务提供商美世谘询策划进行的,目的是帮助跨国公司拟定外派员工的薪水和津贴。调查共涉及全球214个城市,衡量项目包括住房、交通、食品、服装、家居以及娱乐等。
调查显示,安哥拉的罗安达是全球海外派驻人员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海外派驻人员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卡拉奇则是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生活成本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主要为非洲、亚洲和欧洲城市。其中,东京是亚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居全球第二位;香港位居第九;北京、上海超过纽约巴黎,分列20、21位。
中国物价对美国物价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说,中国目前的物价确实高了点儿。受访者普遍表示,不仅相对于购买力和人均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物价明显高于美国,在绝对价格上,也有大量商品出现了“中贵美贱”的情况。尤其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上,很多生活必需品,美国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也比中国便宜。
在美国买双意大利皮鞋,50美元上下。在中国买同样的一双意大利皮鞋,1500元上下。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0000元,相当于半年多的工资。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0000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税负和通胀造成中国高物价
大陆专家表示,国内商品价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藏在商品里由消费者埋单的额外交易成本,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税负。美国的商品往往会标明价外税,中国的商品,消费者只能看得到最终价格,却看不到价格中有多少隐身的间接税。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认为,一个中国制造的产品,尽管不需要承担远渡重洋的交通成本,却要在国内一路承担重重收费甚至罚款。一个统计数字显示,1千克货物从上海运到纽约只需1.5元,而从上海运到贵州却需要6-8元。商品进入超市、商场后还要面临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等费用,这些费用最终是消费者埋单。
除高额税收以外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7月12日(周二)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通报说,今年头4个月,中国外汇储备净增1570亿美元。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比去年增加30.3%,中国外汇逼近3.2万亿美元。按此计算,中国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22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6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
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中国六月份通货膨胀达到6.4%,高于多数专家预测,达到三年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14.4%,猪肉涨幅更达到57%。除此之外,住房、个人用品、医疗保健价格都出现上涨。
干得多挣得少 普通居民购买力不足
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直接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正因为囊中羞涩,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一直不高,影响到市场,就直接体现为诸多商品的价格因为购买力不足而定位偏高,很多普通消费品也成了“奢侈品”。让劳动者“劳有所得”,与降低税负一样迫切重要。
美国只有两样东西比中国贵
有分析指出,如果考虑到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同时考虑到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