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的的旅行重点在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满是山但这里的喀斯特最典型,贵州满是水,但那里的水也绿不过都柳江。贵州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村寨,但这里的廊桥、鼓楼、戏台最瑰丽。贵州有几十个少数民族,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持(从服装,建筑,民俗,饮食)最完整传统,贵州有很多古镇,但这里的古镇是和瑞典规划合作搞的生态博物馆--其核心就是如何完整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使现有文化减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样的保护是我所欣赏的模式,我决不希望看到他成为第二个丽江或者凤凰。
所以这条线路的核心在于:
A自然奇观(喀斯特地貌以及它带来的伴生地形-----深切的峡谷) B建筑特色(以廊桥、风雨楼,寨子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建筑,以会馆,总兵衙门,龙里构成的汉文化风格建筑与当地建筑的混合体。 C服装特色(少数民族服饰的活着的博物馆,当初沈从文先生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考》的时候曾在这里考察一年又三个月,沈先生的断言是还有深度发掘的必要) D其他文化景观(少数民族歌舞,饮食,饰物,风俗,明初屯守文化遗留等)
所以这是一次旅行,但更接近一次考察,这是一次眼睛的盛宴,但不一定是肉体的享受。
行程安排
D1:北京-贵阳(各地参与考察的朋友在贵阳机场集合)-三都
今天我们从贵阳出发的时间接近中午,沿途风光主要是喀斯特地貌。贵州是中国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富集地,也是地球北纬三十度地区中碳酸盐,白云岩为代表的喀斯特典型地区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称,岩溶裸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以上,80%以上的县、市为岩溶地区,其发育类型之齐全,形态之完美,堆积类型之多,堪称全国一绝。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在贵州,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今天的目的地,三都水族自治县
D2:三都---榕江-黎平
三都水族与水书:水族自称为(SUI),据考证属于百越族群的骆越一支,是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最早生活于岭南沿海(今广东福建)一带,后为避战祸辗转迁徙,落户都柳江畔。
水书是水家远祖传下来的秘籍,水族婚嫁、丧葬、出行、动土、生产、祭祀……事无巨细必要从水书,看卦象,以求驱魔避鬼、禳灾解祸。水书因此成为水家人日常生活中绝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水书是用一种特殊的文字写成的,这种文字很聪明也很古老,是一种结合了汉字和象形的图画所构成的文字,仅取汉文化中的天干地支,反面而用,因而又有“反书”之称,同时辅以四百多个象形图样,“反书”的天干地支可以计算水历与时辰,而图画又能活灵活现地表达各种生活事项及其吉凶祸福。于是一份奇异而智慧的符号系统就这样诞生了。在水家,只有水书先生是惟一通晓水书的人,他们以水书为凭,依照祖上传下来的水历和风水为人们判断如何驱灾禳祸,求取健康平安。
都柳江:在神山圣地之间,山地之精华浸润到土地中,汇成无数条溪流,悄然汇入都柳江。从黔南的三都县起步时还很瘦弱,在她缓缓流到榕江,与来自雷公山的两大支流——寨蒿河和平永河汇合时,都柳江恢宏的身体才开始形成。然后她转身向南,经从江入广西,进入珠江水系的下游,一路奔向大海。都柳江是一条纽带,连接起几个民族文化圈:在她的东南部是黎平、榕江和从江为中心的侗族文化区圈;在她的北面,是以雷公山为标志的苗族文化圈;在她的南面,是水族文化圈;水族文化圈的外缘又连接着布依族文化圈。而瑶族作为以“赶山吃饭”采集狩猎为主的民族,则在山脊上不断迁徙,错落点缀在上面几个文化圈中。于是,都柳江流域便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空间,一个自然与人和谐交往的区域,今天这样的区域在世界上已经很少了。
三宝侗寨:(沿途还有十余个寨子,我们将有选择的进入—高近寨子里面有侗族的戏楼)
也称“千户侗寨”,从镕江县城过了榕江大桥就是车江万亩大坝。都柳江支流寨高河流经笔架山下,连接沿河20多个大小侗寨。因河中有巨石三块,“三宝”因此得名。“三宝”侗寨绵延约有15千米,除非有很充裕的时间,否则很难一一走到。离榕江县城5千米左右可以看到一座木结构寨门,上面写着“天下第一侗寨”,这是较有规模的古榕群景区。景区由章鲁、寨头、莫堂三个村组成,共800余户,3000多人,是1958年国家民委规定的我国南部侗族侗语标准的所在地。
古榕最密集的地段在车江荫塘寨到章鲁寨约1千米的河岸,共有54株。天造地设。组成了世界罕见的古榕群。建议你找一家小店买点甜米酒,味道不错,请周围的人喝点,他们也许会盛情邀请你到他们家去歇息或吃顿便饭。甜米酒不能喝太多,这东西后劲不小。
或者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517
印象图腾--苗瑶百越 夜郎古国 不变的传说 最..
来源:中国户外资料网 日期:2007年4月13日 标签:
我们这次的的旅行重点在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满是山但这里的喀斯特最典型,贵州满是水,但那里的水也绿不过都柳江。贵州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村寨,但这里的廊桥、鼓楼、戏台最瑰丽。贵州有几十个少数民族,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持(从服装,建筑,民俗,饮食)最完整传统,贵州有很多古镇,但这里的古镇是和瑞典规划合作搞的生态博物馆--其核心就是如何完整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使现有文化减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样的保护是我所欣赏的模式,我决不希望看到他成为第二个丽江或者凤凰。
所以这条线路的核心在于:
A自然奇观(喀斯特地貌以及它带来的伴生地形-----深切的峡谷)
B建筑特色(以廊桥、风雨楼,寨子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建筑,以会馆,总兵衙门,龙里构成的汉文化风格建筑与当地建筑的混合体。
C服装特色(少数民族服饰的活着的博物馆,当初沈从文先生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考》的时候曾在这里考察一年又三个月,沈先生的断言是还有深度发掘的必要)
D其他文化景观(少数民族歌舞,饮食,饰物,风俗,明初屯守文化遗留等)
所以这是一次旅行,但更接近一次考察,这是一次眼睛的盛宴,但不一定是肉体的享受。
行程安排
D1:北京-贵阳(各地参与考察的朋友在贵阳机场集合)-三都
今天我们从贵阳出发的时间接近中午,沿途风光主要是喀斯特地貌。贵州是中国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富集地,也是地球北纬三十度地区中碳酸盐,白云岩为代表的喀斯特典型地区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称,岩溶裸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以上,80%以上的县、市为岩溶地区,其发育类型之齐全,形态之完美,堆积类型之多,堪称全国一绝。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在贵州,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今天的目的地,三都水族自治县
D2:三都---榕江-黎平
三都水族与水书:水族自称为(SUI),据考证属于百越族群的骆越一支,是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最早生活于岭南沿海(今广东福建)一带,后为避战祸辗转迁徙,落户都柳江畔。
水书是水家远祖传下来的秘籍,水族婚嫁、丧葬、出行、动土、生产、祭祀……事无巨细必要从水书,看卦象,以求驱魔避鬼、禳灾解祸。水书因此成为水家人日常生活中绝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水书是用一种特殊的文字写成的,这种文字很聪明也很古老,是一种结合了汉字和象形的图画所构成的文字,仅取汉文化中的天干地支,反面而用,因而又有“反书”之称,同时辅以四百多个象形图样,“反书”的天干地支可以计算水历与时辰,而图画又能活灵活现地表达各种生活事项及其吉凶祸福。于是一份奇异而智慧的符号系统就这样诞生了。在水家,只有水书先生是惟一通晓水书的人,他们以水书为凭,依照祖上传下来的水历和风水为人们判断如何驱灾禳祸,求取健康平安。
都柳江:在神山圣地之间,山地之精华浸润到土地中,汇成无数条溪流,悄然汇入都柳江。从黔南的三都县起步时还很瘦弱,在她缓缓流到榕江,与来自雷公山的两大支流——寨蒿河和平永河汇合时,都柳江恢宏的身体才开始形成。然后她转身向南,经从江入广西,进入珠江水系的下游,一路奔向大海。都柳江是一条纽带,连接起几个民族文化圈:在她的东南部是黎平、榕江和从江为中心的侗族文化区圈;在她的北面,是以雷公山为标志的苗族文化圈;在她的南面,是水族文化圈;水族文化圈的外缘又连接着布依族文化圈。而瑶族作为以“赶山吃饭”采集狩猎为主的民族,则在山脊上不断迁徙,错落点缀在上面几个文化圈中。于是,都柳江流域便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空间,一个自然与人和谐交往的区域,今天这样的区域在世界上已经很少了。
三宝侗寨:(沿途还有十余个寨子,我们将有选择的进入—高近寨子里面有侗族的戏楼)
也称“千户侗寨”,从镕江县城过了榕江大桥就是车江万亩大坝。都柳江支流寨高河流经笔架山下,连接沿河20多个大小侗寨。因河中有巨石三块,“三宝”因此得名。“三宝”侗寨绵延约有15千米,除非有很充裕的时间,否则很难一一走到。离榕江县城5千米左右可以看到一座木结构寨门,上面写着“天下第一侗寨”,这是较有规模的古榕群景区。景区由章鲁、寨头、莫堂三个村组成,共800余户,3000多人,是1958年国家民委规定的我国南部侗族侗语标准的所在地。
古榕最密集的地段在车江荫塘寨到章鲁寨约1千米的河岸,共有54株。天造地设。组成了世界罕见的古榕群。建议你找一家小店买点甜米酒,味道不错,请周围的人喝点,他们也许会盛情邀请你到他们家去歇息或吃顿便饭。甜米酒不能喝太多,这东西后劲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