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也没少花钱,怎么搞成这样。我那时还真想了一想,共享给你。
前门大街之所以能成为代表一个商业历史的符号和记忆,是因为曾经的繁华兴旺是真实的商业存在,是有富甲京津,商业网络遍及山西,山东,东北,南至苏杭的众多一流企业的重要门面所在。
原有的那些建筑,是这些企业在家族的传承下,融入了对子孙的希冀和祝福。门廊的格局,屋檐的砖雕,镂花的窗户,也都有当时实实在在的讲究和寓意。
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生机勃勃的风格,又相互融合在一个商业系统里,如同自然界里的生命一样鲜活真实。
自从建国后,咱们就改成了所有东西大一统的风格,包括建筑。别的不说,看看北京有多少个下面四四方方,头上顶个飞檐的所谓中西合璧的丑陋建筑。。。对了,最大的应该是那个西客站。。。
前门大街也一样,政府档个围栏,圈个地就开始建了,许多噱头也根本上是为了更多的商业利益。比如那个20元的2公里‘diang diang’车,只是一个照相的道具而已。
没有了真实,这一切快速人造街景,让人这么的看着就没滋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