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2016-10-13 15:13平衡
    希望经过讨论,我们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更加安全再安全。
    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和总结,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1.我对整个活动的性质了解的不充分,准备的不够充分。甚至听完领队在途中说已经完成上升的1/3时,感觉这个活动太轻松了。缺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今后下雨不探路。山上下雨真说不好,今年5次爬山都赶上雨了,包括上次跟安一去北灵。
    2.事先没有下载轨迹,研究路线。做了也有可能迷路,但不做是不应该的。今后去哪儿一定下好轨迹,事先研究路线。
    3.食品准备不足。只带了一顿简餐,3瓶水(借给了终结者1瓶),晚上蹭了天天向上的一个小面包。多带一顿餐,多带一瓶水。
    4.装备准备不充分,我看到的起码有两个队友没有带雨衣(我带了一个雨披和一把伞,伞借给一个女孩)。最少一半以上的队友没有带头灯。
    5.没有带充足备用衣物,晚上山上的温度,如果没有找到羊倌的屋子,够受的。
    6.雨衣,头灯,手套,雪套,救生毯,取火器,压缩饼干,薄羽绒,药品永远在包里。一个队伍最好准备一条绳子。
    7.多带点朔料兜,很轻,可以装垃圾,鞋湿了还可以套脚上,保证袜子干燥。
    8.下雨时最好带上雪套,否则雨水从雨衣上往防水登山鞋里灌。这此穿的防水鞋全湿了,第二天带上鞋套好多了。
    9.下雨时,不要慌,一定要穿戴齐全了,雨衣,雪套,头灯(预计会走夜路,就提前带上)。穿戴好后再拿东西就比较麻烦了,特别是穿着雨披。
    10. 探路性质的路线,36人的队伍感觉还是觉得有点大了。这此团队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错,但这么大队伍毕竟有快有慢,有探路经验的人不多,就算不迷路,返程估计也早不了。
    11. 36人的团队只设了一个领队,感觉有点少了。贺队即领又收,忙前忙后,探路时间不足。大部分时间是前队的两个强驴在探路。
    12. 整个队伍拉的比较开,前半程路基比较清晰问题不大。如果我们在午餐时收拢收拢队伍,评估一下时间。后面可能就没有这么被动了。前队应该走了不少来回路。第二天蔡队压着队伍一起走,虽然速度慢些,但是整体效率是比较高的。 如果是成熟路线,倒无所谓,按照自己节奏走,大家应该比较happy。
    13. 建议以后的活动招募帖中,强调再强调一下风险或要求。有些AA活动确实是不设领队和收队的,建议在帖子中明确说明,促使大家对自身的能力做个评估。特别对于探路活动,如果能对参加活动人员有明确要求也好。虽然帖子中都有意外及责任说明,但毕竟有很多新朋友刚加入户外活动,不一定很有概念,帖子里多强调和提醒下,毕竟好一些。
    14. 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永远降一点。循序渐进,没走过1.0,就不走1.5。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