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沟本名军都陉,乃太行八陉之一,所谓陉者,山之中断也。顾炎武著《昌平山水记》中写道“山由太行迤北,数百里不绝,由山麓至山背,皆陡峻不可攀登,中间有径,名之曰陉,居庸其第八陉也”。
军都陉是历史上自京师至塞外的要路,秦、汉、隋、唐为幽蓟屏障,辽、金、元、明为京畿锁钥,自古为中原通向塞外孔道,南北各民族交流枢纽。军都陉是北京去怀来、宣化、内蒙古草原的天然通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军都陉也是太行山与燕山两大山脉的地理分界线,有断层、皱褶、单斜等地貌,是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由于军都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条山谷中关城重重,以居庸关为核心自西北到东南分布着岔道城、八达岭关城(关沟北口)、上关城、居庸关城、南口城(关沟南口)五道关城,因此又被称为关沟。
在关沟中除了可以领略上述五道关城及长城线的巍峨身影,还有被誉为关沟明珠的关沟七十二景供游人欣赏。这七十二景数字确为虚数,所成景象有自然、有人文、有神话、有传说、有史实、有附会,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仔细品读,意味深长。
数个月前曾跟随517中老师游走关沟古道,从关沟北口八达岭开始向南口方向行进,途径八达岭、水关、上关、居庸关几道关城,也欣赏到了传说中的两山相峙,一水中流的关沟古道美景,同时包含望京石、石佛寺、佛爷台、金鱼池、五郎像、六郎影、穆桂英点将台、弹琴峡、五桂头、乌龟石等在内的关沟七十二景也给本次关沟之行增彩不少,虽然传说中的关沟七十二景由于多种原因能看到的已经所剩无几,千百年来关沟古道也被公路大桥所湮没,但是关沟文化却依然以另外一种形式在现代人脑海和思维里慢慢传承。
作为生长在关沟南端出口——南口的土著人,同时也是借着利用空余时间搭建运作《南口记忆》平台的机会,下面我就将我们在网络上搜集的关于关沟和关沟七十二景的一些信息发在这里,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对于关沟非常感兴趣的话,欢迎再来品味此间乐趣。
南口,因其处太行八陉军都陉中,居庸关以南出口而得名,其与北口八达岭遥相呼应,同属于关沟军事防御体系。此地北魏时称下口,北齐时称夏口,元代初年在此重新筑城,始称南口城。其北枕燕山,西峙太行,东连燕平,南俯京师,出此口可至蒙古、张家口、大同、宣化等地,入此口可长驱直入,直指国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