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参加绿野救援队的活动:“攀登速降装备及SRT单绳攀降技术第二讲”
第二次参加绿野救援队的活动:“攀登速降装备及SRT单绳攀降技术第二讲”
1,
今天,第二次参加绿野救援队的活动:“攀登速降装备及SRT单绳攀降技术第二讲”,还是由绿野救援队培训专家、三夫天越高级顾问宾宇丹主讲并现场指导的。
这个普通话中有明显白话口音的顾问宾宇丹先生主讲的内容有:现场进行绳索操作演示以及滑轮组组合救援技术,深入讲解SRT单绳索攀登技术的要点和安全标准及规范等。
数据、公式、重量单位、重力单位、逻辑推演、系统分析……要是没有前一次跟绿野救援队绳降的跳楼体验,我一定是满头雾水由着宇丹那亲切的白话普通话对我弹琴的了。
不过,有过实操的体验,并在户外活动危险重重中有必须努力学习的动力,还有绿野救援队这样好的环境范围,俺虽然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但自己感觉还是收获挺大的。
2,
一个组织有一个组织的特点和特别的文化氛围,绿野救援队在众多的户外救援队中也是很有独特之处的,最近参加了两次他们的活动,我觉得他们是最有意思的——他们是玩绳子的。
“我们是玩绳子的?”户外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绿野救援队队长海猫看了估计得吐血,救援队的那帮弟兄们也可能笑得绳子都拉不住的了。
嗯,容我解释一下:户外救援队很多,大家都是以公益热心在为驴子无偿服务,绿野救援队是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现在已经超越了最初的热心爱心而是很专业很讲求技术的一只救援队伍,我参加了两回他们的活动,都是在进行技术的演练。
而且就是聊一些户外事故分析,他们的技术分析也是很令人信服的,我参加他们的绳降活动多了,所以先直观概括为他们是玩绳子的,就是说他们与其他救援队的区别可能是技术含量更多些。
3,
我户外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以前跟队是跟游玩似的,现在真的是越玩越胆小。不知道什么能够保障自己的户外安全,就只能去全面了解选择的线路,打听要跟的领队,查看参加的队员,是暴走还是休闲,是安全还是隐患,是探路还是成熟路线……
先是自己置办了一套户外跌打损伤的急救用品,现在居然琢磨着其实要是能够携带一个技术救援包那是最好的——在户外,确实如海猫队长所说,滑落下坠是死伤最常见的因素——要是一个队伍出去能够携带一个有基本绳索锁具等的技术救援包,那多让人放心呀!
绿野救援队这样坚持不懈地普及户外救援常识,真是在干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让胆小的,也敢走得远些的啦。
4,
还是说说我今天的收获吧,攀登速降装备及SRT单绳攀降技术那是相当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静止系统的安全系数和动力系统的安全系数两个体系的条件完全满足。
那个系统老实说我是看的头昏眼花不知所以的,不过呢俺还是把当小学生的那个认真严肃好好学习的劲头拿出来了——那个老师说得好:怎么样做你未必知道,但你一定要知道不应该怎么样做!
的确就像主讲老师说的,救援的时候是受时间、天气、地形、人员状况等等因素影响的,所以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要大胆假设,更要小心求证,但一定要记住的是不安全的决定因素,比如下滑一米冲对力对人的伤害,比如安全工作负重和破断力的考量——老师一直在计量一个救援人员加一个伤员下降器材的最少破断力,演算的过程我不懂,不过记住了要是两个救援人员加一个伤员的话,主锁就要再加一个,等等情况。
5,
设计和安装一个绳索救援系统,那是我干不了的,但还是一直都饶有兴趣地认真看了,希望以后自己也能帮助队友考量一个系统的安全性吧。老师说的3种考量步骤,第一是零件分析,第二是连结方式的分析和安全确认,第三那是我最佩服的:哨音检查——一个系统搭好之后怎么样检测其安全性能呢,一声哨音之后,安全各个环节可以相互支撑保护,没有不可逆转的伤害发生,这就是哨音检查!
我觉得对个人最有用的就是那器材保养和检查了:安全带、扁带、绳索的检测——扁带打结后承受力会下降?呵呵,要是不说这个我真还不知道这个,看来户外真的就是专家玩的,随便一个什么器械都有N多的理论和道理,谁要是把户外就看成是跑山就看成是做强驴,那才是没有领略到户外的真谛呢!
跟救援队“玩了两次绳子”,技术的成份是越来越强的了,我也由爬山而转为对攀爬开始感兴趣了。反正是每周都参加户外活动的,下周去玩个“三里屯室内攀冰”吧,嘿嘿,俺也届时先检查他们的安全带等等设备,学以致用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呵呵,这绿野救援队的课程就是有用的呵!下次的课,俺还得去……
-
-
2010-07-01 14:14红星回复2010-07-01 16:44邹立的回复回复2010-08-20 13:57邹立的回复呵呵,原来其实这么早俺们就在网上见过面的啦!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