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纪念馆怀想:做事、做官与做人

1,
端午,“一直走”老师带我们去了八达岭,参观了岔道古城、青龙桥火车站等地。
由南口老站开始,我就经常听到“一直走”老师讲一个人的名字——“詹天佑”。
在长城《燕塞雄关》的牌楼边上,我看到了《詹天佑纪念馆》,次日认真地在展厅逡巡徘徊了一个半小时,这里说些感受:


吾国,自古一向是并不重视科学技术,个体为社会造福不是人们向往的(人们喜欢的是当官,是贪图享受和作威作福),所以,能够为一个科学家工程师建一个占地9400平米的纪念馆,实在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在中国也很少见。
当然,詹天佑也确实是很有成绩的,他修建的铁路促进了经济发展、商业往来和社会变革,使革命也提速了,所以,詹天佑是被清政府和中山先生的新政府都很是重视的,看他在博物馆穿顶戴花翎和小西装洋服都一样神采奕奕,觉得他还是一个生对了时代的人。


当然,詹天佑也不是一回国就很是受到优待的,他那个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的海归变成在广州教授英语的海待(业)也没啥出奇的,且不说容闳的那个官派留美幼童计划是怎么样被清政府不容,就是他的年龄——在美9年,回来才双十年龄,谁会重用他干什么呢?这是中国,什么时候也不会有出产比尔盖茨那样的人才环境……


2,
詹天佑是务实的广东人,是广州十二莆人,但其祖籍是徽州婺源又使我疑心詹天佑是客家人。也只有客家人才有可能把不到10岁的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并签署“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的生死文书。客家人由中原一路迁徙,他们是不怕外出冒险的,他们也是最重视文化和学习的。


詹天佑是务实的广东人,他学的也是很实际的专业,不过被迫回国后他面临的是奢华的玩鸟逗狗不务实的清政府,碰到的是可以挪用海军军费来盖颐和园的一个傻老娘们,这些只知道自己享乐的统治者当然视铁路为异端(女真的满族很有意思,他们是跟汉民族学僵化腐朽的,结果比汉人走得还远),但是中日之战让铁路的作用凸显出来的了,詹天佑被用的机会来了。


1908年,詹天佑被封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加二品衔礼;1909年,清邮传部候补丞参,赐双眼花翎。务实的詹天佑对当官也是考虑得很务实的,他很务实,在任留学生考试官的时候跟学生说:“我们留学外国获得了一些知识技能,要做一点事贡献国家。如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万不可做官。而且做惯官的人一旦没有官做,精神便会十分痛苦。但官不可做,又不可无。在现在中国里,没有经过朝廷给予你一官职,就没有地位,没有人把重要的事给你做。”
这1910年的讲话,我看是没有过时的。这一百年中国思想进步的缓慢,大家也是可以测量得到的……


3,
中国历来是做官的人不怎么做事,偶尔做一些事也是为了作秀,而且做惯官的人一旦没有官做,岂止精神便会十分痛苦,他们为了当官是连人格和品格都可以放弃的,当然,对上的奴颜婢膝是可以从下属的恭顺中找补回来的,但中国的官普遍没有人格这是公认的。
可贵的是詹天佑不是这样的,务实的他说:“不因权力而同室操戈,不以小忿而萌倾轧之念。视公事如家事,以己心谅人心。”


所以,我在参观中其实很感佩的还是詹天佑的为人,他说:“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诸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稍有震摇,无不倾倒。”
詹天佑是个很有开拓精神的科学家,但他说“凡诸学术,进境无穷,驾轻就熟,乃有发明。”他的英文好,广东话没忘记,中文的毛笔字也不错,这些都是他创造的基础。
他说:“世事至(不认识这个字)也,然衡其究竟,每败于易而成于难。若因其难而畏之,则事之抵于成者卒鲜。”


4,
在詹天佑纪念馆怀想,我感触多的就是,人这一辈子,还是像詹天佑那样务实的好,实实在在的给人留下点什么,比跟别人去比官职大小,比赚钱多少那可有意义多了……
中国人一向是推崇做人的,为了“做人”有时候还抛弃了“做事”,看了詹天佑的生平事迹,我觉得其实做事比做人更重要一些,中国人不做事只做人地搞了几千年了,我是不那么欣赏乌龟和孱头主义的——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顾及这个潜规则那个人言可畏的,多好……

邹立发表于2010-06-17 17:41  
分享到 
赞过
(3308次阅读/14个评论/1人赞过)
    zibao

    和一直走老师傅的关沟之行是一种享受,前日在太行还和驴友畅通此事。看了这位姐姐的文字,也有几分感慨。我在关沟看铁路、瞻仰詹先生墓,更多的读到的是一种沧海桑田、人间巨变。

    1个世纪前,且不说京张铁路本来就是因英俄外交斗法才会让“国人自建”的(否则轮不到国人建造),就是说京张铁路的时代到底有几个中国人享受到了铁路等现代文明的成果?唉。类似的例子太多。根本不变,万事难成,国体不修,中国必亡。从洪秀全李鸿章时代的徐寿,到辛亥革命时代的詹天佑,再到后来的茅以升,他们的赤子之心拳拳,但是国力仍然疲弱,国人仍然混沌。所以才有了后来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时代。才有了今天!

      而今,中国人的铁路不但长、而且快,运力和对社会的推击作用更是全球第一,修到了最高的屋脊也准备去跨越最宽的海洋(到美国去建造),我想詹先生若地下有知,应该也会骄傲的为之鼓与呼,也许铁道部把动车组放到八达岭作为旅游列车,更多的是为了祭拜詹先生吧。

      但是,而且的种种浮躁甚至丑陋,也让人缅怀那些纯粹的爱国者,那些曾经的先驱们,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代拿出的是赤诚,而在这个冉冉升起的年代看到的更多是功利。

      放到草根人物身上,虽然对票价、服务、春运等有一肚子牢骚,但是我想百年前京张铁路的蒸汽机车更多的是试图以单纯的“实业救国”去冲击愚昧的石壁去抵制殖民的侵略,而今的动车组却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高速发展社会产生的巨大生活压力。巨变!

      另外,我有一点看法与这位姐姐不同。我觉得,做人和做事从来不是分开的。

      看似不做事的人,并非“无为”而是在“修身”——修“小我”;

      看似只做事的人,并非“不重为人”而也是在“修身”——修“大我”;

      前日在太行看日出未果,与具备哲学家潜质的驴友木牧聊起了很多,聊到一直走老师傅,我说他是不是在修大我在渡人呢?我觉得是。正是这类热情洋溢的把良好的事业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他们的“做人”才是对社会具备大贡献的。

      修小我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要看如何修,若仅仅追求自私自利则社会希腊化是否不远了?若能做到少骂人、少打架、不乱扔垃圾、不在非运动场所随地吐痰、上车少翘二郎腿、开车注意驾驶规则。就相当ok啦。

      呵呵。。。。上班前,看了楼上的美文,叨唠2句。呵呵

      同意:根本不变,万事难成,国体不修,中国必亡(嗯,我觉得是“党”国必亡)。
      一般来说,做人和做事从来不是分开的。但在国企和官场,这个规律就不那么灵的了,他们不在一般这个范畴之中……呵呵

      我不涉及政治生态

      希望姐姐不要误会

       

      我谈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运动。这些主要是我小学喜欢看闲书,读了一些近代科学家和资本家的小传总结出来的。并无其他引申。

       

      我也懒得说政治时态,但“中国”不会亡,会亡的是腐朽的某一部分
    蒙泰恩
    入情入理,赞,强
      呵呵,肤浅的思考,望多交流指正
    北国
    有深度,文笔娴熟,不愧为专业人士强

      呵呵,我们做媒体的可能就喜欢想得多问得深一些,不过很多事情也可能说不清想不明白的……

      呵呵,多交流呵……

    一直走
    好文,有见地。

      谢谢“一直走”老师的鼓励。

      我也是被逼着“做人”而不是“做事”多年后,对詹天佑有感而发而已。

      在中国干点事情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