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湿地——躲避京城暑热的东北之旅(原)
2009年7月20日
最近两周,京城正直炎热酷暑,加之院内职工调换住房,楼上楼下多家装修,所以借机分两次赴黑吉辽三省六处湿地进行了用时九天的走马看花似但却一举四得的实地考察:一是暂时躲过了北京的暑热;二是避开了装修噪音的烦扰;三是满足了行走户外的欲望;四是捎带完成了计划的考察任务。
六处湿地分别是黑龙江的富锦黑鱼泡国家湿地公园、集贤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吉林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赉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辽宁的铁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
一、黑鱼泡国家湿地公园
正确地说,应该是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但由于公园规划范围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外七星河流域上游富锦市所辖的黑鱼泡湿地,所以按照国家林业局系统管辖下国家湿地公园的命名规则,称其为“黑鱼泡国家湿地公园”更为贴切。
公园处在规划阶段,同时也开始了初期建设阶段——建设走在规划之前,已是国内许多建设项目的惯例。
黑鱼泡位于富锦市西南,距市区直线距离42公里,沿路车行则约一个小时。黑鱼泡公园规划面积约2200公顷,站在一侧向任何方向望去,都有几乎望不到边际的感觉。黑鱼泡湿地同时也是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一个部分,由湖泊、苇塘、草地组成,同时也有相当面积曾被开垦后又退耕得到恢复的湿地。严格地说,在自然保护区范围设立公园,是不受鼓励的。公园深处现在无法进入,也没有规划可以进入,只是在靠近北侧利用退耕后留下的堤坝,修建了可向湿地纵深200多米的观景栈道,并由栈道围成了一个面积约180公顷的生态游览区。走在栈道上,可以达到近距离观察水禽活动的效果;坐在舢板上,也可以达到体验亲临湿地探幽的效果。
黑鱼泡之行主要是为了公园的评估。说实话,尽管规划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还算符合设立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可规划文本却实在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其中竟然有“潜水”和“水下狩猎”的内容。看来规划编制人员对于公园功能的开发实在有些异想天开了。
黑鱼泡湿地属于三江平原农田灌溉水源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许多迁徙性水禽繁殖、生活的地方,更是水利部门规划的外七星河流域的滞洪区域,所以加强保护,并在保护中加以合理利用,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规划不好或建设不好,也可能成为葬送这块湿地的元凶。
二、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
安邦河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集贤县城东北安邦河下游,距县城直线距离32公里,距黑鱼泡的行车距离仅100公里,面积仅约290公顷,也是准备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公园上游紧邻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其他方向周边都是以往历年在沼泽湿地上开垦出的农田,公园本身也包括约一半面积的退耕恢复的芦苇沼泽湿地。
公园前身是出于生态旅游目的而开发的湿地生态观光园,目前为结合国家提倡的湿地保护及合理利用,通过重新规划而更名为湿地公园。公园的多数设施,特别是提供游客游览观光的旅游设施,已基本修建完毕,其中包括水上游憩园、游客餐厅、历史博物馆、拓展训练场等,以上设施基本属于公园前身——生态观光园已有的内容。改建湿地公园后,管理机构和规划单位加强了公园内湿地保护与科普宣教的内容,并将原有的大屋顶生态餐厅改建成湿地宣教馆,里面设计了实物标本展示、多媒体展示;同时加建了北大荒民俗馆,里面收集了自北大荒开始有人类活动,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能够记录那里农业文明发展情况的实物展品,尤其是展示了一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知青运动的历史,可以为曾经在那里有过插队生活的一代知青,提供回首往事、追思情愫的场所。这些也是此行需要对公园建设和规划内容进行评估的重点,毕竟其前身并非以湿地保护为主旨开展的建设,所以这次评估就是要看其修订后的规划以及已建的内容是否符合湿地公园的要求。
安邦河公园面积虽然不算很大,但由于紧邻自然保护区,而且保护区管理得比较到位,基本没有人为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交通活动的干扰,使得保护区及公园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水面、苇塘中水鸟很多,而且环境相当幽静。据公园管理机构人员介绍,如果清晨天亮时分来到公园水边,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飞鸟起落、盘旋在公园苇塘上空,场面十分壮观。我想,如果公园内游人可以到达的地方能够提供游人夜晚扎营的话,那么傍晚、夜间、清晨,躺在帐中或坐在湖边,听着鸟啼蛙噪虫鸣甚或风声雨声入睡或遐思,将是一种神话般的惬意生活。
三、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镇赉县境内东北部嫩江沿岸区域,是由嫩江与洮儿河汇流处河流游荡冲刷及河曲裁弯取直形成的低洼湖沼、牛轭湖湿地构成,因此也属于典型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范围约有14.4万公顷,核心区分散在保护区几个不同的区域,并且各自反映着不同的湿地类型特征: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区域附近的湿地,主要是湖泊水泡和芦苇沼泽;靠近嫩江沿岸主要是塔头沼泽和草甸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局址距镇赉县城约有多半个小时的自驾车程,而局址距嫩江边的核心区又有一个多小时公交车程。
保护区局址处建有一个据说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内容最全的湿地展览馆,并且建有相当于三星级宾馆的专门提供专家考察或游客参观时住宿的公寓,以及在距离公寓楼大约一公里距离以鹤类为主的人工救助、孵化饲养的百鸟园。
去百鸟园首先要经过一段从芦苇丛中蜿蜒穿过的水上栈桥。栈桥两侧长满了高出水面约一到两米的芦苇或菖蒲,芦丛中、水面上不时可以看到被经过栈桥的游人惊扰的飞鸟。过了百鸟园再向远走,进入人类活动更少的区域,可以看到湿草滩水洼旁边不时有几只白鹭飞起飞落,而苇塘深处专门开辟了游人可以乘坐游艇穿梭于苇丛的湿地水上游览线路,同时也有一条栈桥可引导游人继续向苇丛纵深深入。这里是人迹比较少见的地方,所以游人进入后,会有许多被惊扰的鸥鸟鸣叫着在游人头顶上空盘旋并不时做出意图驱赶游人的俯冲动作——大概是游人过于接近他们巢穴或雏鸟的缘故。
嫩江边上的保护区核心区域,看上去以草甸湿地、泡沼湿地及塔头沼泽为主。据保护区管理人员介绍,这里的塔头类型几乎是国内平原沼泽湿地中唯一有塔头沼泽的区域了,其他相邻区域的塔头沼泽都已伴随土地的农业开发或排水工程,而消失殆尽了。无法判断介绍的情况是否属实,因为不可能去其他类似地区进行引证,不过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乘火车从吉林前郭至白城的途中,坐在火车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沿线两侧大面积的一个个耸立于水面之上的草丛,犹如塔状的塔头沼泽,而现在再从那里经过已经完全看不到当年的痕迹了;而且在此之前去三江平原的富锦、集贤,也没有看到这个地区本应存在的塔头沼泽。但是,到了莫莫格保护区的嫩江沿江区域,确实看到了一片片虽然已不再没于水中,但却依然保持原有形态的塔头,说明这里曾经发育并且目前依然延续着的塔头沼泽。
塔头沼泽是沼泽湿地的一种特有类型和形式。它的形成有着其特有的发生条件与环境。一般来说多发生在相对低洼平坦开阔长时间被水浸泡或淹没的区域,这里水流速度相对静止或非常缓慢,上游夹带的泥沙很少,植被相对茂盛,气温也相对冷凉。这样使得这里的植被——主要是草本,一代代生而死、死而生,其腐体部分逐渐沉积形成泥炭,而导致地表水下渗缓慢甚或形成了阻水层。如此年复一年,生长植被的基底部分就一点点长高,与其顶部的植被及土层的草根盘结起来形成了相对坚实的“塔头”;而其他部分则形成了相对松软的水沼,这些地方一旦人马陷入,就很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我国四川松潘草地即是这个类型,三江平原一些地方以前也是这个类型,所以电影中、小说中、传闻中所说的人马陷入泥沼丧命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人为杜撰的故事。好在我到的地方,基本上地表积水早已没有了,虽然这样对塔头沼泽的延续绝非幸事,不过对于在其中步行考察的我的安全来说,确是不用多加担心的。
四、镇赉南湖城市湿地公园
镇赉南湖湿地公园位于吉林西北部镇赉县城南郊紧邻县城的地方,是由国家建设部批准挂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与国家林业局管辖下的国家湿地公园分属两个体系,因此在建设要求上也多少有些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国家湿地公园更强调其自然风貌的保留,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由于多数位于城镇边缘,因此人工改造的痕迹会多少明显一些。不过,镇赉南湖的人工痕迹却相对较少。
镇赉南湖城市湿地公园的前身也叫生态休闲广场,主要是沿南湖北岸靠近城区修建长约1.5公里宽约30米的滨湖休闲绿地。后在对城南宽约800米的低洼水塘进行湿地修复改造基础上,把南湖扩入形成并申报了国家建设部的城市湿地公园。
与所看过的其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不同的是,镇赉南湖城市湿地公园除其前身的滨湖休闲广场属于人工种植的植被外,湿地内除开阔水面外,都是自然恢复的芦苇、菖蒲、莎草、三棱草、水葱等水生植被。因此,公园不但成了城镇居民清晨、傍晚散步、锻炼的理想去处,而且也为野鸭、凤头鸊鹈、骨顶鸡、苍鹭、黄斑苇鳽、鹬、鸥等湿地水鸟提供了搭巢筑窝谈情说爱构建家园的良好场所。
从公园东侧尚未改造的部分来看,公园湿地前身应是集中排放城市雨污水的场所。目前,东半部分仍有城市污水管道向湿地排放臭气十足的生活污水,并且也为湿地水鸟以及人工放养的鸭、鹅提供了大量的免费食物;而西半部已经改造的部分,不但没有污水进入及异味散发,而且湖水也已比较清亮。说明湿地公园的建设在保障城市周边水环境方面,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不再有生活污水排入,也是保证公园湿地水质良好的重要原因。据当地居民和滨湖公园环卫工人介绍,东半湖的治理也已纳入公园建设计划之中。
五、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
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林北部松原市的扶余县境内,也是刚刚申报国家林业局评估的湿地公园。公园面积约3000公顷,由四个平原水库——二道水库、三道水库、石碑水库、范家水库和一条从拉林河上游引出的将水库串联起来的人工水渠——引拉河,以及东侧沼泽、苇塘等天然湿地和大片稻田组成。
大金碑公园的名称与其他湿地公园相比有点特别,一般湿地公园都是以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名称来命名,而大金碑不是湿地,而是记载金太祖反辽获胜的颂碑。颂碑正好位于公园规划范围的中心部位,并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名度,因此公园建设者给公园取了“大金碑”的名字。
公园除了大金碑外,还有一座道观和一座寺院,不过历史好象都不象大金碑这样悠久。
公园以水库大堤及引拉河大堤形成的道路为界,将公园基本分成东西两半部分。大堤东侧是宽阔的苇塘、草地、水田,是水鸟活动的主要场所。按照规划报告介绍,这里也是天鹅、丹顶鹤、白鹳、灰鹤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栖息、繁衍场所。大堤西侧是开阔的水库水面和狭长的引拉河河道。水库西岸、南岸生长有天然湿地植被,也是水鸟栖息场所;河道西侧或中间以及对岸,断续地也自然生长了许多芦苇、菖蒲。这些植被把后面的村庄时隐时现地掩映在草丛之后,与水面上倒影的植被,以及对岸高坡上茂密的庄稼,共同构成了集自然景观与农田景观、村寨景观于一体的沿河景观走廊。若是在细雨朦朦之下,漫步于河堤之上,隔河欣赏对岸景观,真有点以假乱真的江南水乡景色。
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
莲花湖湿地公园位于辽宁铁岭市郊区,是在原来的平原水库得胜水库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这个水库修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目的是涝季拦蓄上游洪水以免淹没下游农田,旱季开闸放水补充农田灌溉。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被承包给个体养鱼,于是丧失了补充农田灌溉的功能。再后来由于上游由铁岭市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产养殖功能也随之下降。于是,铁岭市政府结合水库邻近的城市新区建设,决定将水库改造成为近自然状态的湿地公园。
莲花湖去过三次。第一次是参加公园规划评估,当时是深秋时节,水库已经基本干涸,东岸外还有两个村庄正在等待城市新区扩张的拆迁,以及大面积的稻田;水库南岸外是大面积的稻田和少量的低洼水塘。铁岭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第二次是因规划中涉及大面积耕地被作为荒地退耕还湿而去进行的私访,是在规划评估后不久的冬季。水库中是盖满了的白雪,农田中雪还没有化尽,可以清楚的看到水稻收割后留在稻田里的根茬。水库南岸以外的农田里正在施工,按照城市新区规划,那里将人工堆建一座与市区龙首山对应的高约三四十米占地100公顷以上的凤舞山。施工内容是几架砸夯机正在留有稻茬的田地上做的地基夯实作业。私访结果,当村几个年过六旬的老者均称,规划中提到的荒地以及准备堆山的地方,其实在解放之初就已经是上好的耕地了。第三次既是两年半后的这次,土山已经堆造完毕,而且已经栽满了树木、长满了植被。如果以前没有到过此地的话,决然不会想到那里曾经大面积耕地。
莲花湖湿地公园位于凤舞山东北,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到四公里以外铁岭市的城市污水排水口。湿地的水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降水及周边降水向湖区的汇流;二是铁岭市区方向经净化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三是从凡河引流经城市新区引到湖区的人工河水。其中主要的水源是净化后的城市污水,城市新区人工河水作为调节湖区水位的补充。
目前,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湿地恢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实施完毕,湖的上游至污水排入口栽种、复生了大面积水生植被。在污水排入口处修建的面积约一公顷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已经初级处理过的污水经地下压力管道,将污水注入潜流湿地,并经过砂石过滤和植物吸收而得到一定净化,随后流入下游长满芦苇或菖蒲等植物的湿地内进行进一步的逐级生物过滤,直至注入下游开敞水面,并由开敞水面最终流入辽河。在湿地公园内沿水流向上游行走,一路上直至潜流区,都不再能闻到污水的臭味。特别是,在快注入湖面的地方,水流已经非常清澈,完全感觉不到上游之水缘自城市生活污水。
第三次考察在潜流湿地处恰遇几个公园建设管理人员,了解到公园工程的下一步将可能是针对那些原来规划中涉及到的,暂时还没有动到的水田。这部分水田,按照规划,将被改造成由其他水生植被替代的湿地植被展示及休闲游览区。第二次去私访时曾了解到这部分水田完全是产量很高的在册耕地。规划评估时,曾提出希望保留耕地,并在保留基础上考虑如何设计湿地休闲游览的内容。不知道按照当地建设单位的想法,最终将会怎样对待这部分耕地?!